“太好啦!費心之處,實在感激。”李斯對趙高的好意表示謝忱。


    我向來非常討厭這個傢夥,不過,倒也有可取之處嘛!李斯心想。


    實際上,這是趙高的陰謀。這個卑鄙的小人正意圖陷害傑出的法律專家兼難得的實行家李斯。


    對趙高而言,李斯是最令他局促不安的人,也是這個世上唯一知道擁立二世皇帝之秘密的危險人物。他不知道李斯心裏想的是什麽。總之,李斯在世一天,他就一天不得安寧,更不能為所欲為。這種人非及早誅滅不可。


    “陛下正閑著。要上奏,最好趁這個時候——”


    一天二世皇帝正和女人們飲酒作樂時,趙高派人來到李斯處通報。


    李斯以為良機來到,於是趕緊進宮,請求晉謁。


    二世皇帝正在樂不可支之際,看到李斯進來做令人掃興的奏言,心情惡劣至極。他不得不把抱在腿上的女人放下,並且噘起嘴來。


    這樣的事情接連發生了三次。


    二世皇帝終於勃然大怒。


    “朕閑著的時間多得是,而宰相偏偏每次找朕飲酒取樂的時間求謁。這不是存心跟朕過不去嗎!難不成認為朕還年輕,所以好欺負!”


    趙高立刻鼓起三寸不爛之舌,說:“李斯知道擁立陛下之秘密。陛下由皇子成為皇帝,奴才也被拔擢為郎中令,而李斯卻依舊任丞相之位。他對這一點甚為不滿,一直想擁有領土稱王。因此,他企盼的是國家發生動亂,這樣,就有機會達成自己的野心……依奴才猜想,陳勝那一批人造反,很有可能是丞相幕後操縱哩!”


    “有這樣的事情嗎?”


    “詳情還沒有查出來,不過,奴才知道匪徒以丞相的同鄉為多。丞相的長子李由是三川軍太守,但,他對橫行三川一帶的叛軍坐視不管。這不是證明他們之間有所聯繫嗎?李斯大概想趁混亂成為田常吧?”


    田常是齊簡公之臣,是在朝廷殺害主君而奪了齊國的人。


    “這……這樣的奸臣豈……豈可饒恕……”


    二世皇帝既驚又恐,臉色都變白了。


    “即刻把李斯拿下審問!”


    “遵命。”


    趙高叩頭領命。


    李斯遂被下獄,並且受到拷問。


    造反陣營於陳勝死後,率領十多萬軍隊的項梁成為主流。


    後來成為漢高祖的劉邦就在項梁麾下,這一點已如前述。


    項家乃楚國將軍望族,這個家族充滿典型的軍人氣質。


    也就是說,他們的個性剛烈,自尊心強,喜自我表現,自傲且頑固。


    秦將章邯攻打栗(在河南省)時,項梁派朱雞石、餘樊君二將迎戰,結果打了一場敗仗。餘樊君陣亡,朱雞石則敗走胡陵。項梁激怒之下,親自率兵,攻殺了自己的部將朱雞石。他此舉的目的在於追究身為將軍的責任,人們聽到這件事情時莫不搖頭,說:“項梁的作風未免太嚴苛了。”


    項梁的侄子項羽奉叔叔之命攻打襄城(在河南省),由於守兵抵死堅守,所以遲遲未能攻陷。後來好不容易攻下時,項羽說:“這些守兵好可惡。把他們全活埋了!”


    項羽的手下於是挖掘極大的坑,將降伏的守兵全數活埋。作風同樣剛烈強硬。


    二世皇帝二年六月,項梁召集造反陣營諸將至薛。薛在劉邦之據地沛縣的東北,是現今山東省滕縣一帶,周代時為一小國。


    項梁召集諸將的目的,是由於陳勝之死已獲確認,因而對今後的方針進行檢討。


    “我們今後應該如何,願聞各位高見。”


    實際上,項梁並不是會聽從別人意見的人。他召集諸將,為的是要宣布他自己的方針,此外也想借“召集”而顯示自己的實力。召集諸侯的人就是霸王,這是春秋時代以來的習慣。


    與會人士中有位名叫範增的七十歲老者,他並不是項梁的部將,而是聽到此地要開造反軍高層會議,所以自行前來參加。或許這是老年人的厚臉皮所致吧?


    這位老者範增發表了一場演說。


    “陳勝的失敗,是由於自立為王的緣故。但被秦滅亡的六國之怨恨,才是可能成為將秦推翻之原動力。因此,他應該擁立六國之遺族為王。六國中受秦迫害最慘烈的是楚。楚懷王為秦之奸計所陷而被擄,不得歸國而飲恨客死於秦。楚人迄今仍每每想到懷王便潸然流淚。楚曾預言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今,崛起諸將競相跟隨你,這是因為你是楚國將軍家族出身,期待你會擁立楚之子孫當王的緣故。我說的話,你明白沒有?”


    項梁對此頻頻點頭。


    聽說一個名叫“心”的人,是楚懷王的孫子,正在一個地方受僱,從事牧羊工作。項梁於是擁立此人,使之以“楚懷王”為名。讓他使用與其祖父同樣的稱號,為的是要使楚人奮起。


    由於新中心成立,造反軍更加意氣軒昂。


    劉邦及項羽等新中心少壯派將軍攻陷城陽,破秦軍於濮陽,進軍西方後,更斬了三川郡太守——李斯的長子李由。


    這時候,李由的父親李斯正身係囹圄。


    鹹陽派出調查官員偵訊李由,但他們抵達三川郡時,李由已被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