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 作者:[日]陳舜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餘後來變成相當能夠逆來順受的人。
盼望已久的推翻秦朝機會終於來到。忍辱偷生多年,為的是要在這個時候有所發揮。
而過去在魏國聞名遐邇的這兩人,卻被派在一個商人出身的傢夥底下接受差遣!原本脾氣暴躁的陳餘,這時候老毛病又起,幾乎又要使性子了。
——不怕我重重地踩你的腳嗎?
如此警告陳餘的張耳,實際上自己也希望陳餘踩他一腳。比起動輒發脾氣的陳餘,看似穩重的張耳,其實自尊心更強。麵對一個不足掛齒的小官時還可以忍耐。但這是以天下為舞台、為達成夙願而全力以赴的時候。在此重要時刻,卻被派任無足輕重的角色!張耳內心憤懣已極。
以武臣為將軍的三千部隊,一路吸收兵員,膨脹成為數萬大軍。
武臣以“武信君”為號,攻占趙地的十個城後,勢力已是銳不可當。
另一方麵,馬屁精葛嬰也在南方進擊得非常順利。南方原為楚國領域,由於反秦氣氛濃厚,造反軍因而得到民眾的強力支持。
此地有楚國王室族人襄疆,以“楚王”為名,正在收攬人心。開始時,葛嬰還對這位楚王有所協助,不久之後,葛嬰與生俱來的馬屁精本性抬頭了。
“吾主陳王才是天下之王。這個楚王將來很有可能成為陳王的競爭者。不如現在就消滅他,以表明我對陳王的忠誠。”葛嬰於是殺掉楚王襄疆。
葛嬰意氣揚揚地回到陳城。這次回來,是為了要向陳勝報告戰果。除了攻陷諸城之事以外,他也把消除將來有可能成為禍根的“楚王”一事一併報告。
“這全都是為了大王。我的心裏隻有大王,凡是有利於大王的事情,我都會排除萬難去做。誅殺自稱為楚王的襄疆,也是因為不容許大王以外的人以王自稱……”
他當然期待大王陳勝對他有所嘉許。未料,陳勝聽後卻遽然變色。
“什麽?”陳勝錯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陳勝、吳廣舉兵後,立即引起連鎖反應,其形態有兩種。
其一是秦之朝廷任命的地方官,率先響應。
其二是住民崛起,殺死秦之地方官,表明造反。
總之,造反旗幟在各地揭起,反秦軍已充斥天下。
這是天下大亂之際。紛紛起義的不僅僅是被滅亡的六國王族、遺臣,對二世皇帝加重徭役及租稅等措施極為不滿的農民,也都爭先恐後地崛起。
目前的情形隻是連鎖反應,還沒有到造反各軍相互串聯的階段。這些零零散散的起義,由誰統一——也就是爭取統帥權之事,要過些時候才會展開。
到目前為止,率先起義的陳勝占上風,屢見各地造反軍,擅自打著“奉陳王之命”的旗號。可見陳勝已是造反的象徵,日後被推舉為統帥的可能性非常大。隻是,陳勝有一個弱點——貧農出身的他,根本沒有相當的地盤。
率先起義,並在秦之地得到支持——這兩點等於是他的資本,也是最重要的財產。
而葛嬰卻殺掉舊時楚國王族襄疆。
陳勝使用“張楚”——鋪張楚之勢力——這個名字,煞費苦心地爭取楚人民心。他業已取得的據地,大半屬舊時楚國的領土。殺死楚國王族之事一旦傳開,陳勝豈不是要遭到楚人的強烈排斥嗎?
“這是誰叫你幹的?”陳勝發出心底的怒喝。
葛嬰遭此怒喝,一時目瞪口呆,他原本期待被嘉許,結果反而受到怒罵。他實在弄不明白其理由安在。
他們都不是有學問的人,而陳勝和葛嬰的差異就在這裏。陳勝較具遠見,有首先發動造反的膽識。這個膽識來自本能中對天下情勢之洞察。而葛嬰則與此相反,隻是個典型的跟屁蟲,阿諛是他的唯一才能,心裏隻有“一切為主子”這件事。視野狹窄的他,當然看不到廣闊世界。
陳勝果然是鴻鵠,葛嬰畢竟隻是隻燕雀。
“把葛嬰斬了!”陳勝斷然下令。
“大王,您……”葛嬰頓時臉色蒼白。
而陳勝卻頭也不回地進到裏麵去。葛嬰想跟著過去,但一雙腿卻不聽使喚。左右兵卒很快上來,抓著他的手腕,拖到刑場。
為了緩和楚人的反感,唯一的方法是將殺了楚王襄疆的葛嬰處斬。
像這樣的時候,陳勝絕不會有所猶豫。為這樣的事情遲疑,結果將會是自己遭殃。他知道這是自己以生命作為賭注的事業。
處斬自己軍隊的將軍,會不會使其餘將軍心生動搖?這時候,這個不安閃過陳勝的腦際。
不過,此一不安並沒有使他改變主意。因為抓住楚人的心在此時是比什麽都重要的事情。
“聽說葛嬰被斬了。”張耳對將軍武臣說。
“對,我接到了這個消息。”武臣蹙了一下眉頭。
“身為將軍的葛嬰,表現相當不錯。他從來沒有打過敗仗。”
“他確實沒有打過敗仗。據說,這次回陳,是為了準備領賞哩!”
將軍武臣內心果然起了動搖。說不定自己明天也會有同樣的下場。
“大概是被人進讒的結果吧?除此之外,應該沒有被斬的道理啊!”張耳說。
盼望已久的推翻秦朝機會終於來到。忍辱偷生多年,為的是要在這個時候有所發揮。
而過去在魏國聞名遐邇的這兩人,卻被派在一個商人出身的傢夥底下接受差遣!原本脾氣暴躁的陳餘,這時候老毛病又起,幾乎又要使性子了。
——不怕我重重地踩你的腳嗎?
如此警告陳餘的張耳,實際上自己也希望陳餘踩他一腳。比起動輒發脾氣的陳餘,看似穩重的張耳,其實自尊心更強。麵對一個不足掛齒的小官時還可以忍耐。但這是以天下為舞台、為達成夙願而全力以赴的時候。在此重要時刻,卻被派任無足輕重的角色!張耳內心憤懣已極。
以武臣為將軍的三千部隊,一路吸收兵員,膨脹成為數萬大軍。
武臣以“武信君”為號,攻占趙地的十個城後,勢力已是銳不可當。
另一方麵,馬屁精葛嬰也在南方進擊得非常順利。南方原為楚國領域,由於反秦氣氛濃厚,造反軍因而得到民眾的強力支持。
此地有楚國王室族人襄疆,以“楚王”為名,正在收攬人心。開始時,葛嬰還對這位楚王有所協助,不久之後,葛嬰與生俱來的馬屁精本性抬頭了。
“吾主陳王才是天下之王。這個楚王將來很有可能成為陳王的競爭者。不如現在就消滅他,以表明我對陳王的忠誠。”葛嬰於是殺掉楚王襄疆。
葛嬰意氣揚揚地回到陳城。這次回來,是為了要向陳勝報告戰果。除了攻陷諸城之事以外,他也把消除將來有可能成為禍根的“楚王”一事一併報告。
“這全都是為了大王。我的心裏隻有大王,凡是有利於大王的事情,我都會排除萬難去做。誅殺自稱為楚王的襄疆,也是因為不容許大王以外的人以王自稱……”
他當然期待大王陳勝對他有所嘉許。未料,陳勝聽後卻遽然變色。
“什麽?”陳勝錯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陳勝、吳廣舉兵後,立即引起連鎖反應,其形態有兩種。
其一是秦之朝廷任命的地方官,率先響應。
其二是住民崛起,殺死秦之地方官,表明造反。
總之,造反旗幟在各地揭起,反秦軍已充斥天下。
這是天下大亂之際。紛紛起義的不僅僅是被滅亡的六國王族、遺臣,對二世皇帝加重徭役及租稅等措施極為不滿的農民,也都爭先恐後地崛起。
目前的情形隻是連鎖反應,還沒有到造反各軍相互串聯的階段。這些零零散散的起義,由誰統一——也就是爭取統帥權之事,要過些時候才會展開。
到目前為止,率先起義的陳勝占上風,屢見各地造反軍,擅自打著“奉陳王之命”的旗號。可見陳勝已是造反的象徵,日後被推舉為統帥的可能性非常大。隻是,陳勝有一個弱點——貧農出身的他,根本沒有相當的地盤。
率先起義,並在秦之地得到支持——這兩點等於是他的資本,也是最重要的財產。
而葛嬰卻殺掉舊時楚國王族襄疆。
陳勝使用“張楚”——鋪張楚之勢力——這個名字,煞費苦心地爭取楚人民心。他業已取得的據地,大半屬舊時楚國的領土。殺死楚國王族之事一旦傳開,陳勝豈不是要遭到楚人的強烈排斥嗎?
“這是誰叫你幹的?”陳勝發出心底的怒喝。
葛嬰遭此怒喝,一時目瞪口呆,他原本期待被嘉許,結果反而受到怒罵。他實在弄不明白其理由安在。
他們都不是有學問的人,而陳勝和葛嬰的差異就在這裏。陳勝較具遠見,有首先發動造反的膽識。這個膽識來自本能中對天下情勢之洞察。而葛嬰則與此相反,隻是個典型的跟屁蟲,阿諛是他的唯一才能,心裏隻有“一切為主子”這件事。視野狹窄的他,當然看不到廣闊世界。
陳勝果然是鴻鵠,葛嬰畢竟隻是隻燕雀。
“把葛嬰斬了!”陳勝斷然下令。
“大王,您……”葛嬰頓時臉色蒼白。
而陳勝卻頭也不回地進到裏麵去。葛嬰想跟著過去,但一雙腿卻不聽使喚。左右兵卒很快上來,抓著他的手腕,拖到刑場。
為了緩和楚人的反感,唯一的方法是將殺了楚王襄疆的葛嬰處斬。
像這樣的時候,陳勝絕不會有所猶豫。為這樣的事情遲疑,結果將會是自己遭殃。他知道這是自己以生命作為賭注的事業。
處斬自己軍隊的將軍,會不會使其餘將軍心生動搖?這時候,這個不安閃過陳勝的腦際。
不過,此一不安並沒有使他改變主意。因為抓住楚人的心在此時是比什麽都重要的事情。
“聽說葛嬰被斬了。”張耳對將軍武臣說。
“對,我接到了這個消息。”武臣蹙了一下眉頭。
“身為將軍的葛嬰,表現相當不錯。他從來沒有打過敗仗。”
“他確實沒有打過敗仗。據說,這次回陳,是為了準備領賞哩!”
將軍武臣內心果然起了動搖。說不定自己明天也會有同樣的下場。
“大概是被人進讒的結果吧?除此之外,應該沒有被斬的道理啊!”張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