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鬚漢子脫下上衣,把濕透了的衣服掛在河岸一株槐樹枝上,然後走到坐在岸邊草叢的年輕人身旁,大剌剌地坐下來。


    “小夥子,尊姓大名?”


    “你問我,我也不告訴你。”


    “那是因為你自認是個無名小卒的緣故囉?”


    “不,因為我惜名。”


    “嗬……那我不問就是了,我就叫你小夥子吧!喏,小夥子……”


    “被你這麽一說,我又想報自己的姓名了。”


    “那你就報上名來嘛!你這小夥子倒婆婆媽媽的。哈!哈!哈!”


    “我姓張,名良,字子房。”


    “嗬……那……”鬍鬚漢子的眼睛兀地發亮,“莫非你是宰相家的……”


    “沒錯。”


    原來這名年輕人是韓國兩代宰相的後裔。


    他的父親張平是韓厘王及桓惠王之宰相,祖父張開地則為昭侯、宣惠王及襄王主宰相,也就是說,兩代相繼侍奉五代國君。


    “十二年前你在幹什麽?”鬍鬚漢子問道。“十二年前”就是韓為秦所滅的那一年。


    “當時我還年輕,所以尚未仕宦。”


    “雖然如此,你還是很不甘心吧?”


    “這還用說嗎?正因為尚未仕宦,所以我更加不甘心。”


    “張良,看樣子,你是相當有骨氣的人嘛!”


    “天生身體不夠強健,這是我引以為憾的一點。”


    “有沒有骨氣和身體強健與否,沒有多大關係。我習慣到處罵人沒有骨氣,實際上卻是在找有骨氣的人。我尋找的是被罵沒有骨氣而勃然大怒的有骨氣之人。你不但勃然大怒,更把我推入河裏,可見你很有骨氣。我找像你這樣的人很久了。”


    鬍鬚漢子越說越亢奮。


    “你尋找有骨氣之人的目的是什麽?”


    “同道啊!我在尋找一起幹大事的同道!”


    “你說的大事是什麽?”


    “報仇啊!”


    “是不是以始皇帝為報仇的對象?”


    “你不要稱他為始皇帝。他要由兒孫繼位為二世、三世皇帝,並且一直綿延下去,所以以始字自稱。我偏偏要使他沒有第二代。以秦王稱呼他就夠了。”


    “這樣大聲說話,不怕被人聽到嗎?”


    “河岸上,除了我以外,隻有你,我還怕什麽呢?你難道從來沒有想過報仇之事嗎?”


    “當然有!可是,連荊軻都失敗,這是談何容易的事情。現在要接近始皇帝,更是難上加難。”


    始皇帝已將鹹陽宮殿和二百七十棟樓閣用木柵甬道連在一起,使自己的行蹤成為絕對機密,任何人說出他的所在,便會被立即處以死罪。


    一次,始皇帝行幸至梁山宮,往外俯瞰時,剛好看到丞相行列。


    ——車騎過多。


    始皇帝為此怏怏不快。


    身邊宦官悄悄把這件事情告訴丞相。從此以後,丞相把車騎數減少了。


    ——有人把我說的話泄露出去。這是嚴重破壞規定的行為。


    始皇帝頓時大為震怒。但再三審問也無人招認,他遂把當時在身邊的人員全部處死。


    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


    《史記》以此語記載此事。


    企圖謀刺始皇帝,連查出其所在都是至難之事,更遑論接近他。


    “不要這麽容易就死心。”鬍鬚漢子壓低聲音說:“近年來,巡遊次數特別多。我們可以利用巡遊機會下手。”


    “巡遊途徑一定是屬於最高機密吧?”


    “再怎麽守密,休息及住宿地方一定會事前有所準備,也就是說,參與此事的人不少。我們可以從這個方向去探查呀!”


    “說得也是……不過,即使查出巡遊途徑,身邊戒備一定森嚴至極,大概無法接近吧?”


    “荊軻使用匕首,所以有接近秦王身邊的必要。可是,也有在一定距離外使用而能達到目的的武器,你知道嗎?”


    鬍鬚漢子神秘地露齒一笑,同時拭著弄濕了的鬍子說。


    “我知道,是弓……”張良低聲說。


    鬍鬚漢子緩緩搖頭,道:“不是弓。秦王巡遊時,搭乘的是用多層厚木板製的座車,用最強勁的弓箭也無法穿過的。”


    張良和這名鬍鬚漢子一起往東行旅。


    出發前,張良將所有家財變賣,換得黃金。


    “咱們到倉海君那邊吧!”鬍鬚漢子說。


    秦代沒有以“倉海”為名之地。《漢書》則有“(於漢武帝朔元年時)東夷濊君、南閭等降,為倉海郡”之記載,此處所謂的“倉海”,指的是辰韓之北、高句麗之南,即朝鮮半島中部。


    秦代未有的地名,在《史記》作者司馬遷的時代則出現。因此,以“倉海”之地名泛指朝鮮半島是有可能之事。事實上,史家多半認為張良到過朝鮮。


    但這段路途何其遙遠。故有人認為“倉海”非地名,而是人名。


    雖然不是折中之說,作者認為這是居住山東半島尖端處的朝鮮地方山頭。在地圖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山東半島和朝鮮半島隻有一水之隔,自古即有人們往來。漢代以後,出兵朝鮮便經常利用由山東前往之水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