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比是蝴蝶效應,當初元朝決定恢復到“重農輕商”的最原始的封建社會的時候,或許元朝的統治者們並沒有意識到這項規定會對今後有何深遠的影響,所以現在的我們也隻能在這樣一本書中,進行無窮無盡的假設。


    從宋朝開始到最後被蒙古滅亡,這其中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可是縱觀整個宋朝,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宋朝有錢,即便是幾百年之後的清朝,也沒有宋朝當初的經濟實力。


    究竟是什麽讓大宋江山最終敗給了蒙古騎兵呢?


    很多人都將責難歸結於宋朝軍事的孱弱,關於這一點,筆者曾經多次在文中說明過,宋朝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那七成的勝率也絕非是吹吹牛皮就能夠得到的數據。


    其實,宋朝失敗就失敗在當局者的糊塗之中。如果宋朝能夠擁有一位像明成祖朱棣那樣的皇帝,或許宋朝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吧。


    總結起來,宋朝的君主有的荒淫無度,比如宋徽宗,然而也有明主,比如宋太祖、宋神宗,這在歷朝歷代之中,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宋朝的皇帝自有一番氣魄。


    根據史書記載,宋朝的皇帝非常節省,我確定我說的不是反話,這個規矩也是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來的。


    宋朝宰相一年的總收入,大概折合為今天的300萬人民幣,相當於當時2.4萬畝土地的總收入。宋朝養兵養官的錢,占到國家財政總收入的70%、80%。國家的錢可能都給官員發工資或者養兵了,所以皇帝很節儉。


    節儉到什麽程度呢?我們知道,歷史上的皇帝一般很早就開始給自己修墓,比如秦始皇13歲登基,當時還是秦王,就開始給自己修墳;康熙也是,8歲繼位,繼位不久也開始給自己建陵。皇帝不死,皇陵不能完工,因為一旦完工了,這話就不好說了,就是該入住了。你想,秦始皇13歲登基就開始修墳,到他死還沒完工,這規模得有多大,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而北宋的規定是,皇帝活著的時候不許修皇陵,皇上晏駕之後才開始修墳,而且7個月之內必須完工,因此宋朝的皇陵是比較簡陋的。北宋的皇陵在今天的河南鞏縣,我們有機會可以去看看,都比較簡陋,跟漢唐那種因山為陵、跨穀連山沒法比。


    重視商業貿易,不僅僅能夠讓國家變得富足,同樣也能讓國家變得強大,我們來看看西方國家的例子,哪一個西方先進國家不是靠著資本積累爬上來的?宋朝那麽早就已經開始了海上商業貿易,足跡遍布世界各國,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西班牙、英國等國,當初,他們也是靠著在海上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最終才能完成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重大轉型。


    話又說回來了,如果宋朝以後的朝代,比如元朝能夠繼續走宋朝的治國方針——重農不抑商、大力發展海上貿易,或許中國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之一。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或許發現美洲新大陸就要提前幾百年實現了……


    5.如果,宋朝未滅


    作為一個朝代,作為中國古代史中經濟最為發達的朝代,宋朝絕對有理由讓我們為之喝彩。當然這種喝彩並不僅僅是源於宋朝在經濟和商業貿易之中取得的輝煌成績,更重要的則是對於百姓的那種寬容的態度,和一個國家真正應該為百姓們承擔的責任。


    無論是對於災民,還是那些令人同情的“鰥寡孤獨”,宋朝都能夠通過各種製度,想方設法地讓這些弱勢人群活下去。


    宋朝之所以在對待外族侵略的時候總是選擇一忍再忍,直到對方兵臨城下之後,才決定反擊,很多人都會說,宋朝的君主都太窩囊,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似乎埋怨宋朝君主過於中庸或者昏庸,已然成為埋怨宋朝的主要罪狀之一。但是我們不妨客觀地來評價一下,如果當初宋朝像唐朝、漢朝那樣,動不動就發動戰爭的話,那麽先不說宋朝的軍隊是否能夠承擔得起如此繁重的戰事壓力,對於黎民百姓來說,那絕對是苦不堪言。


    一旦戰事增多,朝廷要付出的軍費就勢必增加,朝廷的開支一旦超過預算,那勢比就會將這筆錢財轉移到人民的身上。縱觀中國古代史,有多少王朝因為苛捐雜稅過於繁重而導致百姓怨聲載道?盡管宋朝並不是真的完全出於對百姓的考慮,才決定不在戰場上逞英雄,但是最終獲得利益的卻是百姓。


    難怪在南宋滅亡的時候,百姓能夠在蒙古騎兵的鐵騎之下表現出一種讓人敬佩的民族氣節。據記載,蒙古軍隊攻占長沙時,嶽麓書院的數百名書生全部壯烈戰死。很多人都覺得南宋時期的人多半都是貪生怕死,可是在民族大義麵前,從容赴死最多的還是宋朝和後來的明朝。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原本是日本為了侵略中國而找的藉口,好宣傳中華文明至崖山之後便在中國失傳,因此它要作為“中華文明正統繼承者”。我們暫且不談這句話的來歷和它的歷史背景,隻說這句話本身。


    在崖山之後,宋朝戶籍簿上3/4的漢人都被屠殺。據說,當時的漢人精英要麽隱居海外,要麽投海自盡。


    崖山之戰也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中國獨立發展的進程被打斷,曾經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科舉與世族相結合的官僚製度、開始受限的皇權、先進的政治製度等等都中斷了。不少外國的史學家將宋朝滅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所謂“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驍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驍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