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之所以有膽量傾盡所有來討伐宋朝,主要就是因為宋朝的邊關門戶上沒有一個防火牆,這就好比電腦沒有殺毒軟體一樣。而金國當時的國君完顏亮自然也就不會輕易來犯,哪怕是一小股勢力,他也要權衡再三,生怕自己的主力部隊在“燕雲十六州”這個天然屏障麵前全軍覆沒。
如果完顏亮不將自己國家的士兵全部調出來攻打宋朝的話,又將發生怎樣的狀況呢?我們都知道,蒙古王朝的崛起,就是源於金國,正是金國的敗落給了鐵木真一個崛起的機會。如果蒙古一直生活在金國的光芒籠罩之下,最多也就發展成為金國周圍的一個小小的附屬部落,哪裏還能在草原上稱霸呢?
再退一步講,蒙古國崛起了,他們依舊是狼子野心,想要吞併金國。在這個時候,宋朝已經收到兩份邀請,一個是金國的,另一封就是蒙古的。
當初宋理宗之所以接受了蒙古的邀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和金國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這種仇恨時刻提醒著南宋的皇帝,當初金國人是如何殘忍地虐待自己的先祖——宋徽宗和宋欽宗。
別忘了我們最初的假設,那就是沒有“靖康之恥”,宋朝和金國沒有半點仇恨,那宋朝又該何去何從呢?筆者認為,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聯絡金國,討伐蒙古,另一個選擇就是坐山觀虎鬥。為什麽說宋朝不會選擇聯絡蒙古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蒙古如果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建立起自己的王朝,那就絕非是等閑之輩。而宋金兩國在“海上之盟”之後,多少也能夠和平共處過一陣子。對於金國的諸多情況,宋朝還是熟悉的,可是對於蒙古,宋朝卻是完全的陌生。如果你是宋朝的皇帝,在這樣的局勢之下,你選擇哪一方?
而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宋朝坐山觀虎鬥,等蒙古和金國之間的爭鬥已經趨於結尾的時候,可以出手製伏。不管是蒙古取得了勝利,還是金國取得了勝利,經過激烈的交戰之後,雙方都已經處於疲憊期,這時候宋朝如果出手,那簡直就是將北方的大片土地輕輕鬆鬆收入囊中。
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情況,還會有人質疑宋朝軍隊的實力嗎?宋朝就不會再有北宋和南宋之分了。如果宋朝沒有被迫分裂,那一個整體的大宋王朝究竟能夠在世界上占據怎樣的位置呢?
2.如果,能夠果斷全力北伐
北伐,這是宋朝無可避免的一個話題,前有宋太宗的3次北伐,後又有宗澤的北伐準備、嶽飛的4次北伐,還有諸多小型的北伐戰爭。這些人北伐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奪回“燕雲十六州”,收復失地。
拋開宋太宗不談,我們來說說南宋時期的北伐戰爭。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宗澤的北伐計劃,當時的宋高宗因為一己私慾,生怕北伐成功之後,要迎接回宋徽宗和宋欽宗,怕自己的地位不保。
有時候,我都替他們古人感到可惜。如果當時宋高宗能夠全力支持北伐,以“嶽家軍”的實力,攻打下金國絕對不成問題,能夠寫出“八千裏路雲和月”那樣詩句的將領又怎麽會起兵造反呢?
在現代管理學來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早就成為了管理者的不二法寶。如果當時宋高宗能夠做到這一點,恐怕嶽飛就不會含恨而終。
如果嶽飛北伐成功了,不僅能夠收復“燕雲十六州”,同樣還能夠“收復長城以南所有的中原地區”,一雪“靖康之恥”。即便是迎回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以他們兩個人的種種行為,朝廷之上還會有人真的擁戴他們嗎?恐怕沒有了吧。
而“北伐成功”這一重要的歷史功績無疑被宋高宗一個人奪走了,善待亡國之君,又能夠得到一個寬厚仁慈的美名,讓百姓們都更加愛戴他,這無疑是一石三鳥的好事。可是在宋高宗眼裏,卻成了他地位不保的壞事。
好,我們依舊開始我們的幻想。如果嶽飛的北伐戰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不外乎有兩個結果:其一,金國徹底失敗,徹底從歷史上消失。
想那金國曾經如何對待宋徽宗、宋欽宗二人,估計任何一個宋朝人都會對金國統治者咬牙切齒地恨。南宋準備北伐,在北方地區可以說是占據了天時人和兩個因素。如果北伐成功了,南宋同樣也是收復了大片的北方土地。有了土地,宋朝首先要做的就是讓這一片飽受戰爭侵害的土地進行一段時期的休養生息。就如同前麵我們所講到的一樣,在宋朝這種開明的政治環境之中,這片土地很快就能夠再次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家園。
南宋在疆土上恢復了曾經北宋的模樣,在經濟領域,同樣也是和北宋初期一樣,建立廣大的商業貿易網絡。盡管收復了北方的土地,在短期之內,宋朝應該會花費大量的銀子。可是別忘記,宋朝是中國古代最不差錢的一個朝代。這點銀子對於宋朝來說,隻是小菜一碟,可是得到的不僅僅是失去的土地、屬於宋朝的尊嚴,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那就是原本屬於金國的土地。
在前文中我們曾經提到過,宋朝軍隊在作戰的時候,常常給人感覺很孱弱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戰馬,金國的國土區域之中有非常利於養馬的地方啊。
好,原本就已經在經濟上取得強大優勢的宋朝,這下子同樣也占據了軍事上的重要部分,如果歷史真的能夠按照這個軌跡發展的話,宋朝就不僅僅是個經濟強國,同樣還是個軍事強國。在這樣的環境中,蒙古還能夠崛起嗎?還能夠最終滅掉宋朝嗎?
如果完顏亮不將自己國家的士兵全部調出來攻打宋朝的話,又將發生怎樣的狀況呢?我們都知道,蒙古王朝的崛起,就是源於金國,正是金國的敗落給了鐵木真一個崛起的機會。如果蒙古一直生活在金國的光芒籠罩之下,最多也就發展成為金國周圍的一個小小的附屬部落,哪裏還能在草原上稱霸呢?
再退一步講,蒙古國崛起了,他們依舊是狼子野心,想要吞併金國。在這個時候,宋朝已經收到兩份邀請,一個是金國的,另一封就是蒙古的。
當初宋理宗之所以接受了蒙古的邀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和金國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這種仇恨時刻提醒著南宋的皇帝,當初金國人是如何殘忍地虐待自己的先祖——宋徽宗和宋欽宗。
別忘了我們最初的假設,那就是沒有“靖康之恥”,宋朝和金國沒有半點仇恨,那宋朝又該何去何從呢?筆者認為,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聯絡金國,討伐蒙古,另一個選擇就是坐山觀虎鬥。為什麽說宋朝不會選擇聯絡蒙古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蒙古如果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建立起自己的王朝,那就絕非是等閑之輩。而宋金兩國在“海上之盟”之後,多少也能夠和平共處過一陣子。對於金國的諸多情況,宋朝還是熟悉的,可是對於蒙古,宋朝卻是完全的陌生。如果你是宋朝的皇帝,在這樣的局勢之下,你選擇哪一方?
而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宋朝坐山觀虎鬥,等蒙古和金國之間的爭鬥已經趨於結尾的時候,可以出手製伏。不管是蒙古取得了勝利,還是金國取得了勝利,經過激烈的交戰之後,雙方都已經處於疲憊期,這時候宋朝如果出手,那簡直就是將北方的大片土地輕輕鬆鬆收入囊中。
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情況,還會有人質疑宋朝軍隊的實力嗎?宋朝就不會再有北宋和南宋之分了。如果宋朝沒有被迫分裂,那一個整體的大宋王朝究竟能夠在世界上占據怎樣的位置呢?
2.如果,能夠果斷全力北伐
北伐,這是宋朝無可避免的一個話題,前有宋太宗的3次北伐,後又有宗澤的北伐準備、嶽飛的4次北伐,還有諸多小型的北伐戰爭。這些人北伐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奪回“燕雲十六州”,收復失地。
拋開宋太宗不談,我們來說說南宋時期的北伐戰爭。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宗澤的北伐計劃,當時的宋高宗因為一己私慾,生怕北伐成功之後,要迎接回宋徽宗和宋欽宗,怕自己的地位不保。
有時候,我都替他們古人感到可惜。如果當時宋高宗能夠全力支持北伐,以“嶽家軍”的實力,攻打下金國絕對不成問題,能夠寫出“八千裏路雲和月”那樣詩句的將領又怎麽會起兵造反呢?
在現代管理學來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早就成為了管理者的不二法寶。如果當時宋高宗能夠做到這一點,恐怕嶽飛就不會含恨而終。
如果嶽飛北伐成功了,不僅能夠收復“燕雲十六州”,同樣還能夠“收復長城以南所有的中原地區”,一雪“靖康之恥”。即便是迎回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以他們兩個人的種種行為,朝廷之上還會有人真的擁戴他們嗎?恐怕沒有了吧。
而“北伐成功”這一重要的歷史功績無疑被宋高宗一個人奪走了,善待亡國之君,又能夠得到一個寬厚仁慈的美名,讓百姓們都更加愛戴他,這無疑是一石三鳥的好事。可是在宋高宗眼裏,卻成了他地位不保的壞事。
好,我們依舊開始我們的幻想。如果嶽飛的北伐戰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不外乎有兩個結果:其一,金國徹底失敗,徹底從歷史上消失。
想那金國曾經如何對待宋徽宗、宋欽宗二人,估計任何一個宋朝人都會對金國統治者咬牙切齒地恨。南宋準備北伐,在北方地區可以說是占據了天時人和兩個因素。如果北伐成功了,南宋同樣也是收復了大片的北方土地。有了土地,宋朝首先要做的就是讓這一片飽受戰爭侵害的土地進行一段時期的休養生息。就如同前麵我們所講到的一樣,在宋朝這種開明的政治環境之中,這片土地很快就能夠再次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家園。
南宋在疆土上恢復了曾經北宋的模樣,在經濟領域,同樣也是和北宋初期一樣,建立廣大的商業貿易網絡。盡管收復了北方的土地,在短期之內,宋朝應該會花費大量的銀子。可是別忘記,宋朝是中國古代最不差錢的一個朝代。這點銀子對於宋朝來說,隻是小菜一碟,可是得到的不僅僅是失去的土地、屬於宋朝的尊嚴,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那就是原本屬於金國的土地。
在前文中我們曾經提到過,宋朝軍隊在作戰的時候,常常給人感覺很孱弱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戰馬,金國的國土區域之中有非常利於養馬的地方啊。
好,原本就已經在經濟上取得強大優勢的宋朝,這下子同樣也占據了軍事上的重要部分,如果歷史真的能夠按照這個軌跡發展的話,宋朝就不僅僅是個經濟強國,同樣還是個軍事強國。在這樣的環境中,蒙古還能夠崛起嗎?還能夠最終滅掉宋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