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金國也派使臣來到了南宋。當然,一向自傲的金國並沒有向南宋道歉,也沒有對宋徽宗和宋欽宗的種種作出交代,這也是他們外交上的一個重大失策。
據說當金國使臣進入朝廷之上,宋理宗的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不屑,那種神情就好似當初金國看待北宋時期的君臣一樣。
“沒想到,現在這種局勢之中,金國竟然還能夠派出使節來到我南宋,你的膽量值得朕欽佩。”坐在金鑾殿上的宋理宗壓根就不帶正眼瞧金國使節,就用那種懶洋洋的口吻說道。
“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是來說說眼下吧。”金國的使節畢竟不是南宋的臣子,他無須對宋理宗畢恭畢敬,所以態度上自然要硬一些,也就是這一點讓宋理宗非常不能接受。
“過去如何?眼下如何?”
“眼下,蒙古和我國開戰,想必陛下早就知道了。”
“不錯!”
“可是陛下,您有沒有想過,蒙古就是當初的我們,而我們是當初的遼國,而南宋,即將成為當初的北宋。”
“朕知道,所以你們要亡國了。”
“口舌之爭不能解決我們兩國的難處,陛下以為呢?”
“朕來糾正你一點,你們是當初的遼國,要亡國了,可是南宋卻未必是當初的北宋。”
“陛下,那蒙古大軍究竟有多強,金國肯定比南宋要清楚得多。那忽必烈絕非是能夠和您平分天下之人,一旦除去了金國這個敵人,接下來就一定會來對付南宋,到那時……”
“不必多說了——”宋理宗打斷了金國使節的話,“你也無須多話,明確地告訴你,南宋是不可能和金國聯合的。就衝著‘靖康之恥’,南宋也不可能和你們聯合在一起,更不可能為了保護你們而去惹蒙古。”
就這樣,宋理宗下定了決心,要聯合蒙古滅金國。在封建社會,蒙古騎兵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短短的兩年時間之內,金國就被蒙古滅亡了,宋朝將領孟珙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理宗將金哀宗遺骨供奉於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
3.上帝之鞭,折斷在華夏大地
但是,歷史就是這樣巧合,蒙古在滅掉了金國之後,沒過多久就決定進攻南宋。他們開始在四川、湖南、安徽等地都做了試探性的進攻。此時雖然蒙古軍事力量已經強大到世界之最,但是他們遇到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對手——南宋。
在餘玠等人的積極部署之下,蒙古並沒有在這裏占什麽便宜,他的後繼者王堅、張玨繼續修築著山城,總數達80餘處。這些建在四川主要水係上的山城,完整地構建起堅固的山城防禦體係,在其後抗蒙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據說,餘玠還總結了一套抗蒙鬥爭的經驗:“一曰以逸待勞,不可輕戰;二曰聚保山險,不居平地;三曰多用夜劫,不可晝戰;四曰收聚糧食,毋以資敵。”
根據史書記載,餘玠治蜀多年,“軍得守而戰,民得業而耕”,抗蒙形勢出現前所未有的轉機。他便主動出擊,恢復失地。
然而,宋理宗同樣犯了錯誤,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心生猜疑,就如同當初宋高宗對待嶽飛一樣。或許這也是宋朝皇帝的一個通病,總是擔心武將們一旦手握兵權,就會將自己趕下皇位。在1253年,也就是寶祐元年,宋理宗下令,決定讓一直駐守在前線的餘玠班師回朝。
一心為國為民的餘玠又怎麽能夠接受朝廷的誣陷呢?據說他在接詔以後,就立刻服毒自殺。史書上說:“餘玠治蜀,厥功甚偉,齎誌而歿,壯士扼腕。”當川蜀地區的百姓聽說這個消息之後,“莫不悲慕如失父母”。好不容易有一個人才,朝廷卻輕信讒言,連一個餘玠都用不得。
在蒙、宋對峙的階段,蒙古有一個很重要的領導人,就是蒙哥。他即位之後,並沒有選擇直接攻打南宋,而是選擇了迂迴戰術,他先後滅掉了大理國、安南和雲南,最終形成了對南宋的三麵包抄。
可以說,蒙哥的心思一直都非常明顯,那就是將南宋逼到無可救援的地步,讓南宋自動歸於蒙古的管轄。從寶祐五年開始,他就一直做這種夢,直到他死去,這個夢也沒有能夠實現。
寶祐六年,蒙哥改變了自己的戰略,他決定三路攻宋:自己親率主力4萬攻打四川,然後出峽東下;塔察兒領兵南下,進攻荊襄;兀良合台從安南出兵,經廣西北上;三路大軍會師鄂州,再合力東攻臨安。
蒙哥的主力進入了大散關,由利州直取劍門,經過近一年的艱苦攻戰,歲末打到釣魚城下。這時四川已大部淪陷,王堅以興元都統製兼知合州。他到任後就發動軍民重新修繕釣魚城。
釣魚城周長10餘裏,山頂地勢平曠開闊,上有充足的水源與足夠的良田,軍民耕戰結合而無後顧之憂。釣魚山高近400米,嘉陵江與渠江環繞其南、北、西三麵,山腰據險築起兩道兩三丈高的城牆,又築“一字城”直達嘉陵江岸,可安然保持與外界的聯繫。當時,遷入釣魚城內避亂的民眾多達10餘萬。
蒙哥派降將晉國寶前來勸降,被王堅在釣魚山閱兵場當眾處死。開慶元年(1259年)二月,蒙古大軍渡過渠江,蒙哥親自督戰攻城,雙方攻守戰打得十分激烈,但蒙軍始終無法得手。四月,蒙軍一度襲破一字城外城,但很快就被宋軍擊退。
據說當金國使臣進入朝廷之上,宋理宗的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不屑,那種神情就好似當初金國看待北宋時期的君臣一樣。
“沒想到,現在這種局勢之中,金國竟然還能夠派出使節來到我南宋,你的膽量值得朕欽佩。”坐在金鑾殿上的宋理宗壓根就不帶正眼瞧金國使節,就用那種懶洋洋的口吻說道。
“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是來說說眼下吧。”金國的使節畢竟不是南宋的臣子,他無須對宋理宗畢恭畢敬,所以態度上自然要硬一些,也就是這一點讓宋理宗非常不能接受。
“過去如何?眼下如何?”
“眼下,蒙古和我國開戰,想必陛下早就知道了。”
“不錯!”
“可是陛下,您有沒有想過,蒙古就是當初的我們,而我們是當初的遼國,而南宋,即將成為當初的北宋。”
“朕知道,所以你們要亡國了。”
“口舌之爭不能解決我們兩國的難處,陛下以為呢?”
“朕來糾正你一點,你們是當初的遼國,要亡國了,可是南宋卻未必是當初的北宋。”
“陛下,那蒙古大軍究竟有多強,金國肯定比南宋要清楚得多。那忽必烈絕非是能夠和您平分天下之人,一旦除去了金國這個敵人,接下來就一定會來對付南宋,到那時……”
“不必多說了——”宋理宗打斷了金國使節的話,“你也無須多話,明確地告訴你,南宋是不可能和金國聯合的。就衝著‘靖康之恥’,南宋也不可能和你們聯合在一起,更不可能為了保護你們而去惹蒙古。”
就這樣,宋理宗下定了決心,要聯合蒙古滅金國。在封建社會,蒙古騎兵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短短的兩年時間之內,金國就被蒙古滅亡了,宋朝將領孟珙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理宗將金哀宗遺骨供奉於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
3.上帝之鞭,折斷在華夏大地
但是,歷史就是這樣巧合,蒙古在滅掉了金國之後,沒過多久就決定進攻南宋。他們開始在四川、湖南、安徽等地都做了試探性的進攻。此時雖然蒙古軍事力量已經強大到世界之最,但是他們遇到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對手——南宋。
在餘玠等人的積極部署之下,蒙古並沒有在這裏占什麽便宜,他的後繼者王堅、張玨繼續修築著山城,總數達80餘處。這些建在四川主要水係上的山城,完整地構建起堅固的山城防禦體係,在其後抗蒙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據說,餘玠還總結了一套抗蒙鬥爭的經驗:“一曰以逸待勞,不可輕戰;二曰聚保山險,不居平地;三曰多用夜劫,不可晝戰;四曰收聚糧食,毋以資敵。”
根據史書記載,餘玠治蜀多年,“軍得守而戰,民得業而耕”,抗蒙形勢出現前所未有的轉機。他便主動出擊,恢復失地。
然而,宋理宗同樣犯了錯誤,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心生猜疑,就如同當初宋高宗對待嶽飛一樣。或許這也是宋朝皇帝的一個通病,總是擔心武將們一旦手握兵權,就會將自己趕下皇位。在1253年,也就是寶祐元年,宋理宗下令,決定讓一直駐守在前線的餘玠班師回朝。
一心為國為民的餘玠又怎麽能夠接受朝廷的誣陷呢?據說他在接詔以後,就立刻服毒自殺。史書上說:“餘玠治蜀,厥功甚偉,齎誌而歿,壯士扼腕。”當川蜀地區的百姓聽說這個消息之後,“莫不悲慕如失父母”。好不容易有一個人才,朝廷卻輕信讒言,連一個餘玠都用不得。
在蒙、宋對峙的階段,蒙古有一個很重要的領導人,就是蒙哥。他即位之後,並沒有選擇直接攻打南宋,而是選擇了迂迴戰術,他先後滅掉了大理國、安南和雲南,最終形成了對南宋的三麵包抄。
可以說,蒙哥的心思一直都非常明顯,那就是將南宋逼到無可救援的地步,讓南宋自動歸於蒙古的管轄。從寶祐五年開始,他就一直做這種夢,直到他死去,這個夢也沒有能夠實現。
寶祐六年,蒙哥改變了自己的戰略,他決定三路攻宋:自己親率主力4萬攻打四川,然後出峽東下;塔察兒領兵南下,進攻荊襄;兀良合台從安南出兵,經廣西北上;三路大軍會師鄂州,再合力東攻臨安。
蒙哥的主力進入了大散關,由利州直取劍門,經過近一年的艱苦攻戰,歲末打到釣魚城下。這時四川已大部淪陷,王堅以興元都統製兼知合州。他到任後就發動軍民重新修繕釣魚城。
釣魚城周長10餘裏,山頂地勢平曠開闊,上有充足的水源與足夠的良田,軍民耕戰結合而無後顧之憂。釣魚山高近400米,嘉陵江與渠江環繞其南、北、西三麵,山腰據險築起兩道兩三丈高的城牆,又築“一字城”直達嘉陵江岸,可安然保持與外界的聯繫。當時,遷入釣魚城內避亂的民眾多達10餘萬。
蒙哥派降將晉國寶前來勸降,被王堅在釣魚山閱兵場當眾處死。開慶元年(1259年)二月,蒙古大軍渡過渠江,蒙哥親自督戰攻城,雙方攻守戰打得十分激烈,但蒙軍始終無法得手。四月,蒙軍一度襲破一字城外城,但很快就被宋軍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