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行提出“市賈不二”的價格論。許行認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意思是說:市場上,布匹和絲織品,長短相同價錢就相同;麻線和絲絮,輕重相同價錢就相同;五穀糧食,數量相同價錢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價錢就相同。這樣一來,同種商品數量相同,則價格相等,市場上的各種物品的價格都有了統一的規定。這樣,在市場上的同種商品隻有一種價格,沒有第二種價格。這就是“市賈不二”。並且,這樣的規定方法不僅容易,還會為社會的良好風氣起到很大的正麵作用。《孟子·滕文公》中,陳相轉述的許行的話:“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許行認為,這樣一來就不會再有弄虛作假的現象,即使小孩子到市場上去買東西,也不會受欺騙。在商人可以利用市場哄抬物價的不公平社會,這種價格論的好處傾向於貧苦百姓一邊,究其實質,其實還是許行“民本主義”思想的體現。


    這種價格論又遭到了孟子的犀利抨擊。《孟子·滕文公》記載:“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意思是說,物品的價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決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萬倍。您讓它們平列等同起來,這是使天下混亂的做法。製作粗糙的鞋子和製作精細的鞋子賣同樣的價錢,人們難道會去做精細的鞋子嗎?按照許子的辦法去做,便是彼此帶領著去幹弄虛作假的事,哪裏能治好國家!”


    許行的主張反映了戰國時期貧苦農民的利益和要求。君民並耕之說反映了當時貧苦農民的平均主義和共同勞動的思想,要求人人都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但這仲主張隻能是勞動人民反對封建統治者階級壓迫的一種幻想,根本不可能實現。許行的價格論反映了當時貧苦農民對商人利用市場高利盤剝,要求調整物價的願望。這種主張要比楊朱的“為我”、“貴己”而又不“縱慾”、“侵物”的觀點更激進一些,因為楊朱是小土地私有者的代表,他們隻要求保護其小私有者的財產;而許行則代表貧苦農民的利益,他們一無所有或者有也不多,僅靠雙手勞動維持生活。但是許行的社會政治主張不符合統治者的願望,即便是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農家的理想對於處於被剝削階級的“農”而言,也還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夢而已。


    5.縱橫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當時群雄相爭,除用武力外,還需展開外交、政治上的攻勢。縱橫家應運而生,他們並不專崇一種主張或觀點,而是根據實際需要定其取捨,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構成了所謂的一縱一橫。西漢時稱縱橫之說為“長短說”,長說、短說和一縱一橫含義相同,都是說縱橫之士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觀點去說服對方的一種方法,到戰國晚期,因秦強六國弱已成為定局,故聯合關東各國抗秦者即為合縱,而秦設法破壞合縱就是連橫。如《戰國策》就把秦和六國對立起來,並總以蘇秦、張儀為合縱連橫策略的代表性人物,雙方各自為六國或秦的利益進行辯護。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縱”指“合縱”,指戰國時南北向排列的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橫”指“連橫”,指以上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的外交策略。所謂“縱橫家”,指主張“合縱”或“連橫”外交策略的人物。這個學派的主要代表有蘇秦、張儀、毛遂、方士、徐福。


    《漢書·藝文誌》肯定了縱橫家“權事製宜”的這一長處。但過分的靈活性也易流於欺詐,《史記》說六國時“謀詐用而縱衡長短之說起”,《漢書》也稱其“上詐狡而棄其信”。盡管如此,縱橫家在戰國晚期仍受到各國君主的重視,故韓非子說:“山東言縱橫,未嚐一日而止也”。


    法國漢學家馬伯樂曾寫過文章《蘇秦的小說》,指出《史記·蘇秦列傳》完全像部小說,史實過於錯謬。這麽說的原因應該是蘇秦活動的年代比較混亂。1973年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證明,《史記》裏關於蘇秦的年代是錯的。蘇秦活動的時間大概在秦昭襄王時期,張儀活動在秦惠文王時期。《戰國策》裏講蘇秦起先以連衡術去說秦惠文王,可是現在學者以為多誤,以為當是秦昭王。其實不然,秦惠文王卒於前311年,秦惠文王於前325年稱王,第二年因此改元。張儀活動的正是這一時期,秦惠文王死後一到兩年,也就是秦武王元年,張儀在魏國壽終正寢。而蘇秦活動的時間大概在秦昭襄王時期,到前284年被殺死。由此看來,蘇秦的年代要比張儀晚約三十年。


    如此一來,《史記·蘇秦列傳》中有多少內容是值得我們深信不疑的呢?司馬遷在處理蘇秦的事跡時,特別在年代方麵仍有不少錯誤。如他把蘇秦最初遊說趙、燕等國定在趙肅侯、燕文侯時,將其卒年定在張儀之前。經過我們上麵的推斷,明確了蘇秦應在燕昭王、齊閔王之世活躍於六國間,與其同時的著名人物有孟嚐君、李兌、周最等。蘇秦先仕於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係,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李兌共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後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閔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於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注意力。於是燕昭王派樂毅突然出兵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於燕。蘇秦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在許多當時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裏麵有“燕之興也,蘇秦在齊”的話,又如《呂氏春秋·知度》,說“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這些記載表明,戰國時人都知道蘇秦為燕而仕齊,最後使齊亡而興燕,但他自己也為燕作出了犧牲。蘇秦在戰國晚期名聲頗大,《荀子·臣道》把“齊之蘇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張儀”相提並論。西漢時,蘇秦仍受人稱道,如《史記·鄒陽傳》讚揚他能成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處提到他,並肯定他有知權謀的長處。司馬遷以為蘇秦在“連六國從親”的過程中,顯示出他的才智過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先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驍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驍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先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