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學生都很討厭考試和背書,比較喜歡體育活動、音樂等科目。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這些課程沒有壓力,更不需要背誦課文,考試也不需要事前準備。因此,大家的興趣都不是很高,也不在意成績的好壞,可以說這就是讀活書的典型。
當我們在課堂上看著課本聽教師講課,往往會覺得枯燥乏味,引不起太大的興趣,其中的原因,除了教師的授課不夠生動活潑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幾乎每一門功課都有很多作業要做,甚至還要背誦,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而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假如有一天能夠讓讀書像看漫畫、小說一樣的心境的話——也就是說,完全不必去強記死背功課,而隻憑著看過之後的「印象」和「感覺」時,那時候的記憶力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情形就好比去逛街時,走到一家超市門口,看見櫥窗中擺設的東西一樣,你隻需仔細地看一看那些東西,回頭就會想起來了。那隻是憑一種「印象」,根本沒有要去強記死背的意願,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很多。
人類的頭腦原本就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潛能存在,尤其是人體器官的「敏銳感覺」這種潛能,我們從沒有充分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既然看小說、漫畫和故事等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麽用到功課上時,不靈驗了呢?那不同樣都是文字嗎?因此,快速閱讀訓練的目的還在於訓練我們的頭腦,把那些「敏銳感覺」的潛能開發出來,運用到平時的閱讀上去。
當我們讀書時,越是想要去死記硬背的課文,往往花了很多時間仍然記得不牢,或是背誦得亂七八糟,可是當我們去欣賞一本小說時卻又不一樣了!書中精彩的內容,往往把我們吸引得廢寢忘食,愛不釋手,甚至還會對親友們繪聲繪色地描述一番。但當學校的課本從小說中摘錄了一小段精彩的文字作為課文來講授後,不久又要考試測試一下時,卻是記得不牢靠了。
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其實原因就在於當作小說去看時,所用的心思是一種「欣賞」與「享受」的態度,那是完全沒有考試的壓力存在的,在欣賞與享受之餘,那種愉快和喜悅的情形,時時高潮洶湧,欲罷不能,結果厚厚一本小說的內容及精彩部分,都能在看過一遍之後如數家珍般地敘述出來,然而隻要編到學校的課本上之後,哪怕隻有一小段文字,僅占整本書的幾百分之一那麽一點點的內容,都會讓我們無形中產生對考試的畏懼的心理,在重重的心理壓力下,縱然把那段課文的小說,讀了很多遍,或是整個背誦了下來,在考試時,卻發現自己考得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好,這就說明了我們的心理壓力及閱讀時的心態有著明顯的變化。而這種沉重的心理因素,就把我們原來就擁有的自然記憶力給完全的殺掉了。
了解原因之後,就應該知道不是我們的記憶力不好,而是我們自己扼殺了那原有的超強記憶能力——藉著欣賞與享受的心態所帶來的奇蹟。因此,請從現在開始,逐漸去聯繫看課文時,試試看能不能培養出欣賞與享受的閱讀心理?為什麽不能呢?課本中有眾多更好、更實用的知識,那是我們成長的精神食糧,欣賞它、享受它,會帶給我們更美好的未來,那是比僅僅去欣賞一本小說、享受其精彩情節更有價值的事情!
閱讀很簡單
「今天的作業是閱讀書上第92頁『首次登上馬特爾霍峰』的故事,明天課堂上做複述。」教員說完就離開了7年級教室。馬麗喜歡閱讀課文,計劃首先要把這份作業做完。不一會兒功夫她就把這段緊張而動人的故事一口氣讀完了,並著手做別的作業。第二天老師點名要馬麗複述馬特爾霍峰的故事。一開始她講的很流暢,後來教師打斷馬麗,開始盤問起一些細節問題來。馬麗知道馬特爾霍峰正好座落在瑞土與義大利的邊界上,她也沒有忘記是英國人威佩爾首次登上高峰的,「但故事發生在什麽時候,馬特爾霍峰有多高」,她卻一點兒也想不起來了。她可是聚精會神把這段驚心動魄的故事讀完的呀!
你是否有過同樣的體會。讀了許多自己感興趣的書,並確信記住書中的全部內容,遺憾的是,時隔不久就會發現自己有些地方根本沒弄懂,遺忘的地方也很多。
下麵推薦一種方法,稱為「五步閱讀技巧」。它們將有助於我們掌握和記憶課文的內容。
首先,把整本書粗略地看一遍,再讀前言或引言,因為它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書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內容;目錄是一本書的主要框架,它勾劃出整本書的結構以及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繫,另外每章的大標題,小標題也突出說明了每一個章節的主要內容。在閱讀時你會發現,書中的確包含了這些內容。
其次,反問自己:「是否有這方麵的知識?」「還想知道些什麽?」在粗略翻閱圖書時是否發現有生詞或不懂的術語,如果有,把它們都寫下來。
再次,做好閱讀前的準備後,就可以開始細讀了。邊閱讀,邊給自己先前提出的問題找答案,碰到生詞可查字典,要注意作者的旁註,書中的圖表或插圖。因為它們和文章關係密切,能幫助讀者理解。至於閱讀時休息次數要視文章的長短及難易程度而定。
然後,讀完一篇較長的文章後要停下來,考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並解答你自身某些方麵的問題。
當我們在課堂上看著課本聽教師講課,往往會覺得枯燥乏味,引不起太大的興趣,其中的原因,除了教師的授課不夠生動活潑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幾乎每一門功課都有很多作業要做,甚至還要背誦,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而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假如有一天能夠讓讀書像看漫畫、小說一樣的心境的話——也就是說,完全不必去強記死背功課,而隻憑著看過之後的「印象」和「感覺」時,那時候的記憶力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情形就好比去逛街時,走到一家超市門口,看見櫥窗中擺設的東西一樣,你隻需仔細地看一看那些東西,回頭就會想起來了。那隻是憑一種「印象」,根本沒有要去強記死背的意願,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很多。
人類的頭腦原本就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潛能存在,尤其是人體器官的「敏銳感覺」這種潛能,我們從沒有充分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既然看小說、漫畫和故事等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麽用到功課上時,不靈驗了呢?那不同樣都是文字嗎?因此,快速閱讀訓練的目的還在於訓練我們的頭腦,把那些「敏銳感覺」的潛能開發出來,運用到平時的閱讀上去。
當我們讀書時,越是想要去死記硬背的課文,往往花了很多時間仍然記得不牢,或是背誦得亂七八糟,可是當我們去欣賞一本小說時卻又不一樣了!書中精彩的內容,往往把我們吸引得廢寢忘食,愛不釋手,甚至還會對親友們繪聲繪色地描述一番。但當學校的課本從小說中摘錄了一小段精彩的文字作為課文來講授後,不久又要考試測試一下時,卻是記得不牢靠了。
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其實原因就在於當作小說去看時,所用的心思是一種「欣賞」與「享受」的態度,那是完全沒有考試的壓力存在的,在欣賞與享受之餘,那種愉快和喜悅的情形,時時高潮洶湧,欲罷不能,結果厚厚一本小說的內容及精彩部分,都能在看過一遍之後如數家珍般地敘述出來,然而隻要編到學校的課本上之後,哪怕隻有一小段文字,僅占整本書的幾百分之一那麽一點點的內容,都會讓我們無形中產生對考試的畏懼的心理,在重重的心理壓力下,縱然把那段課文的小說,讀了很多遍,或是整個背誦了下來,在考試時,卻發現自己考得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好,這就說明了我們的心理壓力及閱讀時的心態有著明顯的變化。而這種沉重的心理因素,就把我們原來就擁有的自然記憶力給完全的殺掉了。
了解原因之後,就應該知道不是我們的記憶力不好,而是我們自己扼殺了那原有的超強記憶能力——藉著欣賞與享受的心態所帶來的奇蹟。因此,請從現在開始,逐漸去聯繫看課文時,試試看能不能培養出欣賞與享受的閱讀心理?為什麽不能呢?課本中有眾多更好、更實用的知識,那是我們成長的精神食糧,欣賞它、享受它,會帶給我們更美好的未來,那是比僅僅去欣賞一本小說、享受其精彩情節更有價值的事情!
閱讀很簡單
「今天的作業是閱讀書上第92頁『首次登上馬特爾霍峰』的故事,明天課堂上做複述。」教員說完就離開了7年級教室。馬麗喜歡閱讀課文,計劃首先要把這份作業做完。不一會兒功夫她就把這段緊張而動人的故事一口氣讀完了,並著手做別的作業。第二天老師點名要馬麗複述馬特爾霍峰的故事。一開始她講的很流暢,後來教師打斷馬麗,開始盤問起一些細節問題來。馬麗知道馬特爾霍峰正好座落在瑞土與義大利的邊界上,她也沒有忘記是英國人威佩爾首次登上高峰的,「但故事發生在什麽時候,馬特爾霍峰有多高」,她卻一點兒也想不起來了。她可是聚精會神把這段驚心動魄的故事讀完的呀!
你是否有過同樣的體會。讀了許多自己感興趣的書,並確信記住書中的全部內容,遺憾的是,時隔不久就會發現自己有些地方根本沒弄懂,遺忘的地方也很多。
下麵推薦一種方法,稱為「五步閱讀技巧」。它們將有助於我們掌握和記憶課文的內容。
首先,把整本書粗略地看一遍,再讀前言或引言,因為它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書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內容;目錄是一本書的主要框架,它勾劃出整本書的結構以及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繫,另外每章的大標題,小標題也突出說明了每一個章節的主要內容。在閱讀時你會發現,書中的確包含了這些內容。
其次,反問自己:「是否有這方麵的知識?」「還想知道些什麽?」在粗略翻閱圖書時是否發現有生詞或不懂的術語,如果有,把它們都寫下來。
再次,做好閱讀前的準備後,就可以開始細讀了。邊閱讀,邊給自己先前提出的問題找答案,碰到生詞可查字典,要注意作者的旁註,書中的圖表或插圖。因為它們和文章關係密切,能幫助讀者理解。至於閱讀時休息次數要視文章的長短及難易程度而定。
然後,讀完一篇較長的文章後要停下來,考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並解答你自身某些方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