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傑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作者:張國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驢道:「聽說這17年你經歷了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真是驚天動地啊!如果換了我,走這麽長的路,一定半途而廢了。」
馬道:「可你走的路也不比我少,你也一步也沒有停止過啊!」
驢又道:「你該不是在笑話我吧?我哪裏可以和你比!」馬答道:「我們是好朋友啊,我怎麽會笑話你?不信我們可以算一筆帳,我們所走的路真是差不多的。」
驢再道:「也聽你這麽一說,我倒是有些信了。隻是,我整天被蒙著眼睛原地打轉,說實在的,我究竟走過多少路,心裏一點數都沒有,我也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設定目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再是行程: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或者是集約:數個小目標的實現最終達成大目標。總之,據說是隻要有目標,人人都能成功。然而,為什麽最初的信誓旦旦臨了會變成一種不願再提的尷尬?難道僅僅是堅持不夠、缺乏毅力那麽簡單?是不是還有別的什麽原因呢?我想是有的。有目標但一定還要看是否適合我們的尺寸,是我們根據我們自己的頭腦、體力以及身處的環境度身定製的,還是空穴來風憑著一時的意誌做的?
如果我們的目標隻是出自於某種「時尚」或「聽說」,對那個已經成功的樣板,我們有時盡管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已知條件」,但是這些「已知條件」和我們的具體情況也許不一定相匹配。
在製定目標時,一定要想清楚我們自身的不利因素是多少,消除、克服、改變這些不利因素會有多少阻力,這樣,對實現我們的目標會有很大的好處。
所以,確定我們自己的目標,一定要切實保證這並非他人所強加,而是完全出於自身的需要。
目標不在於明確或不明確,不在於高深或膚淺,不在於熱門或冷門,不在於偉大或平凡,就看它是否適合於我們。駿馬千裏,是一種流動的美;驢拉磨盤,是一種圓潤的美。隻要心中擁有好的目標,努力去實現,那個過程和結果,都會是美麗可觀的。
欲望需要放棄
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兩人背上行囊、風塵僕僕地上路,誓言不達聖山朝拜,絕不返家。
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白髮年長的聖者,這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裏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裏距離聖山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什麽禮物呢?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教徒心裏一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麽願,但我不要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麽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加倍的禮物呢?」於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嘛!」「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位教徒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兩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嘛!你先講啊!」「為什麽我先講?我才不要呢!」
兩人推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聽,沒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變臉,竟然來恐嚇自己!於是想,你這麽無情無意,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這一教徒幹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個眼睛馬上瞎掉,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兩個眼睛都瞎掉!
原本,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禮物,可以使兩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貪念」與「嫉妒」,左右了心中的心態,所以使得「祝福」變成「詛咒」、使「好友」變成「仇敵」,更是讓原來可以「雙贏」的事,變成兩人瞎眼的「雙輸」!中國有句古語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偏偏有人就執迷不悔,把一些好事當作壞事去處理,因此,煩惱都是自尋的。
人生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有時,需要你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不要總想著挽回,有時人生需要放棄。放棄是一門藝術。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既需要你作出選擇,而更多的則是放棄。與其說是抉擇得當,不如說是放棄得好。人生苦短,要想獲得越多,就得放棄越多。那些什麽都不放棄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獲得的。其結果必然是對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棄,讓自己的一生永遠處在碌碌無為之中。
放棄欲望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讓一步,避其鋒,然後養精蓄銳,以利更好地向前衝刺。放棄欲望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著去做呢?
放棄欲望需要明智,該得時你便得之,該失時你要大膽地讓它失去。有時你以為得到了某些時,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時你以為失去了不少,卻有可能獲得許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去,管它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馬道:「可你走的路也不比我少,你也一步也沒有停止過啊!」
驢又道:「你該不是在笑話我吧?我哪裏可以和你比!」馬答道:「我們是好朋友啊,我怎麽會笑話你?不信我們可以算一筆帳,我們所走的路真是差不多的。」
驢再道:「也聽你這麽一說,我倒是有些信了。隻是,我整天被蒙著眼睛原地打轉,說實在的,我究竟走過多少路,心裏一點數都沒有,我也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設定目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再是行程: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或者是集約:數個小目標的實現最終達成大目標。總之,據說是隻要有目標,人人都能成功。然而,為什麽最初的信誓旦旦臨了會變成一種不願再提的尷尬?難道僅僅是堅持不夠、缺乏毅力那麽簡單?是不是還有別的什麽原因呢?我想是有的。有目標但一定還要看是否適合我們的尺寸,是我們根據我們自己的頭腦、體力以及身處的環境度身定製的,還是空穴來風憑著一時的意誌做的?
如果我們的目標隻是出自於某種「時尚」或「聽說」,對那個已經成功的樣板,我們有時盡管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已知條件」,但是這些「已知條件」和我們的具體情況也許不一定相匹配。
在製定目標時,一定要想清楚我們自身的不利因素是多少,消除、克服、改變這些不利因素會有多少阻力,這樣,對實現我們的目標會有很大的好處。
所以,確定我們自己的目標,一定要切實保證這並非他人所強加,而是完全出於自身的需要。
目標不在於明確或不明確,不在於高深或膚淺,不在於熱門或冷門,不在於偉大或平凡,就看它是否適合於我們。駿馬千裏,是一種流動的美;驢拉磨盤,是一種圓潤的美。隻要心中擁有好的目標,努力去實現,那個過程和結果,都會是美麗可觀的。
欲望需要放棄
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兩人背上行囊、風塵僕僕地上路,誓言不達聖山朝拜,絕不返家。
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白髮年長的聖者,這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裏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裏距離聖山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什麽禮物呢?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教徒心裏一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麽願,但我不要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麽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加倍的禮物呢?」於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嘛!」「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位教徒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兩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嘛!你先講啊!」「為什麽我先講?我才不要呢!」
兩人推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聽,沒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變臉,竟然來恐嚇自己!於是想,你這麽無情無意,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這一教徒幹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個眼睛馬上瞎掉,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兩個眼睛都瞎掉!
原本,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禮物,可以使兩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貪念」與「嫉妒」,左右了心中的心態,所以使得「祝福」變成「詛咒」、使「好友」變成「仇敵」,更是讓原來可以「雙贏」的事,變成兩人瞎眼的「雙輸」!中國有句古語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偏偏有人就執迷不悔,把一些好事當作壞事去處理,因此,煩惱都是自尋的。
人生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有時,需要你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不要總想著挽回,有時人生需要放棄。放棄是一門藝術。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既需要你作出選擇,而更多的則是放棄。與其說是抉擇得當,不如說是放棄得好。人生苦短,要想獲得越多,就得放棄越多。那些什麽都不放棄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獲得的。其結果必然是對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棄,讓自己的一生永遠處在碌碌無為之中。
放棄欲望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讓一步,避其鋒,然後養精蓄銳,以利更好地向前衝刺。放棄欲望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著去做呢?
放棄欲望需要明智,該得時你便得之,該失時你要大膽地讓它失去。有時你以為得到了某些時,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時你以為失去了不少,卻有可能獲得許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去,管它花開花落,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