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傑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作者:張國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並不認為因為對人好反被人惡意對待,就不應對人好,但l小姐的例子的確是個教訓,因此「對人好」要講究方法。
要先從「不好」開始,再進到「好」的層次。所謂「不好」倒也不是無理的苛待,而是給他一種精神上的壓力,讓他知道你並不是好好先生,那麽對方便不會有「反正他不會對我怎樣」的僥倖。過一段時間後,再對他「好」,這樣對方會因「鬆了一口氣」而感激你,而且也會認為你是「壞人」。爾後你便可後來「好」與「不好」交互運用。也就是說,寧可先嚴後寬,再寬嚴並濟,若先寬後嚴,絕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怨你、恨你,就像給小孩糖果,先給少再給多,他會很高興,並且稱讚你的「好」;若先給多後給少,他就要生氣哭鬧了。大人也是如此。
另外,也可讓對方為你的「好」付出代價,絕不可讓他有「得來容易」的感覺,否則他就不會珍惜你對他的「好」了。
不過人是很難說的,無論是先寬後嚴,或先嚴後寬,永遠有根本不理會你的「好」的人,因此保持平常心,不因對方的無情而生氣也就很重要了。
不做哭泣的孩子
從前有個孩子,手伸到一隻裝滿榛果的瓶裏,他盡其所能地抓了一大把榛果,當他想把手收回時,手卻被瓶口卡住了。
他既不願放棄榛果,又不能把手抽出來,不禁傷心地哭了。這時一個旁人告訴他:「隻拿一半,讓你的拳頭小些,那麽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抽出來了。」
貪婪是大多數人的毛病,有時候隻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就會為自己帶來壓力、痛苦、焦慮和不安。往往什麽都不願放棄的人,結果卻什麽也沒有得到。
智能是什麽含義呢?一時半會兒,你也許答不上來。然而,我們知道智能有很多類型,諸如「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滿腹經綸,幽默詼諧」等詞條都是智能的表現。但你也許想不到「放棄」也是一種智能。
「放棄」不就是丟棄放棄,它是懦弱的表現,怎麽會是智能呢?然而,不盡其然。盡管你的精力過人,誌向遠大,但時間不容許你在一定時間內同時完成許多事情,正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就如把眼前的一大堆食物塞進嘴裏,塞得太滿,不僅腸胃消化不了,連嘴巴都要撐破了!所以,在眾多的目標中,我們必須依據現實,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樣我們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營養食品,然後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直到完全吸收,我們不就又有充沛的精力了嗎?
然而,世界上真有放棄嗎?如果在放棄之後,煩亂的思緒梳理得更加分明,模糊的目標變得更加清晰,搖擺的心就得更加堅定,那麽放棄又有什麽不好呢?世上沒有絕對的放棄,隻有永遠的放棄。人生總要麵臨許多選擇,也就要做出一些放棄,要學會選擇,首先要學會放棄。放棄是為了更好的調整自我,準備良好的心態向目標靠近。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競爭日趨激烈,每個人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重。於是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地變得「貪心」,追求的太多,其失望得也愈深。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不要做那個抓滿榛果哭泣的孩子,因為畢竟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了!
放棄,是一種睿智,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放棄,對心境是一種寬鬆,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散了烏雲,它清掃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會陽光燦爛。所以朋友們,別忘了,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智能叫「放棄」!
糊塗難得
有一隻母老鼠慌慌張張地跑回洞裏,對丈夫說:「大事不好啦,有隻貓虎視眈眈地盯著一隻公雞,恐怕很快就要把它吃掉的。」
公老鼠說:「『你這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這些都是別人的事,管它幹什麽?你還是小報這樣的小道消息吧,反正又和咱們沒關係,隻要貓不來吃我們,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清代文學家、書畫家鄭板橋有一句著名的格言:「難得糊塗」。所謂「難得糊塗」實際上是最清楚不過了。正因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徹,卻又對個中緣由無法解釋,倘若解釋了,更生煩惱,於是便裝起糊塗。或說尋求逃遁之術。寓言中的公老鼠就是一隻「難得糊塗」的聰明老鼠。
現實人生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確實有許多事不能太認真,太較勁。做人太認真,不是扯著胳臂,就是動了筋骨,越搞越複雜,越攪越亂乎。順其自然,裝一次糊塗,不喪失原則和人格,或為了公眾為了長遠,哪怕暫時忍一忍,受點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數(樹),就不是荒山。有時候,事情逼到了那個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麵上給他個「模糊數學」,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是「難得糊塗」。評職、晉級時,某候選人向你麵授機宜,討你個「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夠格兒,可又不好當麵掃他的興,這時候你該怎麽辦?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劃「0」時再認真,不失原則。人格呢,似乎也不失,當事人問到了,坦誠指出他不夠格兒的地方,不問順其便。「難得糊塗」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糾紛,又能保持人格純淨的妙方。
「難得糊塗」作為「牢騷氣」,原來就是緣由「不公平」而發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剷除種種不公,又不可能,或自己無能,那就隻好祭起這麵「糊塗主義」的旗幟,為自己遮蓋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濟公那樣任人說他瘋,笑他癲,而他本人則毫不介意。照樣酒肉穿腸過,「哪裏有不平哪有我」,專撿達官顯貴「開刷」,專替窮苦人、弱者尋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樂。這種癲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為一種「糊塗」。
要先從「不好」開始,再進到「好」的層次。所謂「不好」倒也不是無理的苛待,而是給他一種精神上的壓力,讓他知道你並不是好好先生,那麽對方便不會有「反正他不會對我怎樣」的僥倖。過一段時間後,再對他「好」,這樣對方會因「鬆了一口氣」而感激你,而且也會認為你是「壞人」。爾後你便可後來「好」與「不好」交互運用。也就是說,寧可先嚴後寬,再寬嚴並濟,若先寬後嚴,絕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怨你、恨你,就像給小孩糖果,先給少再給多,他會很高興,並且稱讚你的「好」;若先給多後給少,他就要生氣哭鬧了。大人也是如此。
另外,也可讓對方為你的「好」付出代價,絕不可讓他有「得來容易」的感覺,否則他就不會珍惜你對他的「好」了。
不過人是很難說的,無論是先寬後嚴,或先嚴後寬,永遠有根本不理會你的「好」的人,因此保持平常心,不因對方的無情而生氣也就很重要了。
不做哭泣的孩子
從前有個孩子,手伸到一隻裝滿榛果的瓶裏,他盡其所能地抓了一大把榛果,當他想把手收回時,手卻被瓶口卡住了。
他既不願放棄榛果,又不能把手抽出來,不禁傷心地哭了。這時一個旁人告訴他:「隻拿一半,讓你的拳頭小些,那麽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抽出來了。」
貪婪是大多數人的毛病,有時候隻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就會為自己帶來壓力、痛苦、焦慮和不安。往往什麽都不願放棄的人,結果卻什麽也沒有得到。
智能是什麽含義呢?一時半會兒,你也許答不上來。然而,我們知道智能有很多類型,諸如「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滿腹經綸,幽默詼諧」等詞條都是智能的表現。但你也許想不到「放棄」也是一種智能。
「放棄」不就是丟棄放棄,它是懦弱的表現,怎麽會是智能呢?然而,不盡其然。盡管你的精力過人,誌向遠大,但時間不容許你在一定時間內同時完成許多事情,正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就如把眼前的一大堆食物塞進嘴裏,塞得太滿,不僅腸胃消化不了,連嘴巴都要撐破了!所以,在眾多的目標中,我們必須依據現實,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樣我們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營養食品,然後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直到完全吸收,我們不就又有充沛的精力了嗎?
然而,世界上真有放棄嗎?如果在放棄之後,煩亂的思緒梳理得更加分明,模糊的目標變得更加清晰,搖擺的心就得更加堅定,那麽放棄又有什麽不好呢?世上沒有絕對的放棄,隻有永遠的放棄。人生總要麵臨許多選擇,也就要做出一些放棄,要學會選擇,首先要學會放棄。放棄是為了更好的調整自我,準備良好的心態向目標靠近。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競爭日趨激烈,每個人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重。於是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地變得「貪心」,追求的太多,其失望得也愈深。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不要做那個抓滿榛果哭泣的孩子,因為畢竟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了!
放棄,是一種睿智,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放棄,對心境是一種寬鬆,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散了烏雲,它清掃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會陽光燦爛。所以朋友們,別忘了,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智能叫「放棄」!
糊塗難得
有一隻母老鼠慌慌張張地跑回洞裏,對丈夫說:「大事不好啦,有隻貓虎視眈眈地盯著一隻公雞,恐怕很快就要把它吃掉的。」
公老鼠說:「『你這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這些都是別人的事,管它幹什麽?你還是小報這樣的小道消息吧,反正又和咱們沒關係,隻要貓不來吃我們,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清代文學家、書畫家鄭板橋有一句著名的格言:「難得糊塗」。所謂「難得糊塗」實際上是最清楚不過了。正因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徹,卻又對個中緣由無法解釋,倘若解釋了,更生煩惱,於是便裝起糊塗。或說尋求逃遁之術。寓言中的公老鼠就是一隻「難得糊塗」的聰明老鼠。
現實人生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確實有許多事不能太認真,太較勁。做人太認真,不是扯著胳臂,就是動了筋骨,越搞越複雜,越攪越亂乎。順其自然,裝一次糊塗,不喪失原則和人格,或為了公眾為了長遠,哪怕暫時忍一忍,受點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數(樹),就不是荒山。有時候,事情逼到了那個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麵上給他個「模糊數學」,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是「難得糊塗」。評職、晉級時,某候選人向你麵授機宜,討你個「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夠格兒,可又不好當麵掃他的興,這時候你該怎麽辦?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劃「0」時再認真,不失原則。人格呢,似乎也不失,當事人問到了,坦誠指出他不夠格兒的地方,不問順其便。「難得糊塗」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糾紛,又能保持人格純淨的妙方。
「難得糊塗」作為「牢騷氣」,原來就是緣由「不公平」而發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剷除種種不公,又不可能,或自己無能,那就隻好祭起這麵「糊塗主義」的旗幟,為自己遮蓋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濟公那樣任人說他瘋,笑他癲,而他本人則毫不介意。照樣酒肉穿腸過,「哪裏有不平哪有我」,專撿達官顯貴「開刷」,專替窮苦人、弱者尋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樂。這種癲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為一種「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