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間裏發生的“霜月之亂”(1285年)中,代表禦內人(相對禦家人而言,管理禦家人的上層武士,為北條執權的親信)利益的內管領平賴綱同代表禦家人利益的守護安達泰盛發生戰爭,安達一族族滅,支持安達的禦家人也被殺死不少。自此,禦內人和禦家人勢不兩立。由於幕府不能公平地處理這次衝突,幕府一方的禦家人也紛紛離心離德,同地方上禦家人走在一起,埋下了群起倒幕的禍根。


    另外,朝廷方麵也因為內部的紛爭而分為了以龜山天皇為首的大覺寺統和以後深草天皇為首的持明院統。禦內人和禦家人的矛盾,預示著北條幕府的倒台;大覺寺統和持明院統,則預示著國家的分裂。


    不久,南北朝時代開始了。


    ●淡季白送·鎌倉幕府諸職表:


    一、將軍:


    代 氏名


    1 源 賴朝


    2 源 賴家


    3 源 實朝


    4 九條 賴經


    5 九條 賴嗣


    6 宗尊 親王


    7 惟康 親王


    8 久明 親王


    9 守邦 親王


    二、高級官職:


    官職名 擔當家族


    執權 北條、大佛、金澤、赤橋


    連署 北條、大佛、金澤


    京都守護 北條、一條、中原、平賀、伊賀、大江


    六波羅探題 北條、大佛、金澤、常葉


    鎮西探題 北條、名越、金澤、阿曾、赤橋


    引付頭人 北條、大佛、名越、二階堂、安達、金澤、宇都宮、長井、太田、赤橋、攝津、鹽田、常葉


    ●六章、鎌倉幕府的倒台


    鎌倉幕府的統治到北條高時一代時,終於迎來了終結的一天。北條一族六代兢兢業業所創造的基業,隻用了一代的時間就毀滅了。北條高時固然無顏去見他黃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但是他更對不起的,是他一手創造的南北朝亂世和在亂世中飽受荼毒的萬民。但是,憑藉這亂世建立了室町幕府的足利高氏(尊氏)卻要感謝高時這位昏聵之君,如果沒有他,高氏的結局可能隻是和他三代前的祖先賴氏一樣,在鎌倉幕府的國家記錄上留下淡淡的一筆:“某某年某月某日,足利家家督高氏無故自盡”。


    在上一篇裏,鎌倉在高時的統治下,已經顯露出了衰亡的跡象。首先憑藉敏銳的嗅覺開始活動的,是通過在幕府建議下,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簽署“兩統迭立”方案即位的大覺寺統宮方代表人——後醍醐天皇。


    【日本最大的天狗】


    這位後醍醐天皇在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比較出眾的才華,許多京都的著名學者經常圍繞在他身邊,而一些尊皇派和倒幕派的公卿、守護,更是將寶壓到了他的身上。到了他即位的時候,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勸說父親後宇多法皇放棄手中的權柄,將院政的權力和天皇的權力合併到了一起,集中宮方的力量,準備和武方放手一搏。在蟄伏了三年後,後醍醐秘密派遣親信朝臣日野資朝和日野俊基,化裝成修行僧潛入畿內各國,準備聯絡諸侯起兵襲擊六波羅探題。不料東窗事發,資朝、俊基和應召進京相談的美濃土豪土歧賴兼、多治見國長被幕府捕獲,不久即斬首。後醍醐又是賭神發咒,又是寫誓書,才混過了這一關。由於這件事發生在正中元年(1324年),所以史稱“正中之變”。


    被人罵為“日本最大的天狗”的後醍醐,著實老實了一陣。


    在第二年的正中二年(1325年),根據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簽署“兩統迭立”方案所擁立的大覺寺統皇太子邦良親王病死,後醍醐和幕府由於立太子的問題再次產生矛盾。憤怒之下,後醍醐借為皇後安產還願的機會,在圓觀、文觀祈禱神靈消滅北條,並密令在叡山大塔居住的皇子護良親王(大塔宮)聯絡叡山延曆寺的僧兵,準備在自己行幸叡山時起事。不料在元弘元年(1331年)八月二十四日,計劃再次敗露,後醍醐及重臣大納言藤原師資、中納言萬小路藤房、北畠(讀作はた,是畑字的異體)具行連夜化裝潛出京都,奔赴叡山。二十七日,在大塔宮的接應下,又轉移到木津川上遊地勢比較險要的置笠山駐紮,召集近國勤王兵馬倒幕(元弘之變)。


    九月五日,得知消息的北條氏大驚失色,六波羅探題的北條仲時立命大佛貞時、金澤貞東、足利高氏諸將率領兵馬二十餘萬離開鎌倉,前去進剿。置笠山一邊,召集起來的武士和僧兵布下防禦帶,做好了作戰的準備。但是,後醍醐的倒幕詔書在發出後卻如同石沉大海,除了一個叫楠木正成(河內惡黨首領,據考證為源、平、藤、橘四大姓中的橘氏後代,除橘右京和漫畫家橘皆無、橘裕外橘氏一族中的超級名人!!)的小豪族起兵勤王外,諸國守護懼怕幕府勢大,都採取了觀望態度,竟無一人響應。但是,後醍醐還是非常欣喜的,因為在會見楠木正成之前,他曾經作過一個異夢,夢見自己坐在紫宸殿麵南的禦座上向兩邊恭敬的群臣發號施令,背後有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大樹向南的部分枝葉長得最好,樹蔭籠罩了整個大殿。接著又有兩個童子跪拜,然後向南方而行。後醍醐在見到楠木正成後,認為這個夢正是應在了他的身上,於是對他倍加器重。正成雖然出身卑微,卻熟讀兵法,非常具有戰略眼光,在同後醍醐會麵指出天下形勢後,立即返回金剛山,建築赤阪城和千早城準備抗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本的歷史和文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內藤湖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內藤湖南並收藏日本的歷史和文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