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反亂】
鎌倉幕府內訌,流血的是武士們,而皇室和公卿們卻笑出了眼淚。
好容易擺脫了三百多年來藤原氏和平氏操縱的皇室和公卿們,一下子又落入源氏軍人幕府的操縱,雖然在經濟上比藤原氏和平氏統治時期寬裕了許多,幕府在禮節上也還算周到,但源賴朝這傢夥對權力的把持卻更加滴水不漏。北條與比企的鬥爭讓皇室看到了復興的希望,於是一麵打擊幕府勢力,一麵拉攏地方武士和被奪去土地的寺院勢力。當自認為準備已經十分充分之後,後鳥羽、順德、土禦門三上皇終於在承久3年(1221年)5月發難,以拚湊起來的武士和僧兵部隊一萬餘人在京都起事,並發出院宣,號召全國的守護、禦家人響應倒幕。
在得知了反亂的消息後,鎌倉幕府的執權北條義時非常驚慌,因為雖然反亂人數不多,但是如果天皇親征,當禦輦出現在敵陣前時,幕府方的武士勢必摘掉頭盔、扯斷弓弦(要知道,誰也不是傻瓜,武士們再胡作非為也不敢對天子射箭)。到那時,戰不能戰、退不能退的尷尬局麵便會出現,召集起來的部隊縱有百萬,也要一鬧而散,甚至因為形勢所迫站到敵人一邊。
當天,義時以下所有在鎌倉的禦家人都被北條政子召集到了一起。在眾人到齊後良久,北條政子才緩緩走出,她流著淚動情地向禦家人們講起了過去武士們被貴族象狗一樣呼來喝去的悲慘命運,講起了先將軍賴朝率領武士們披荊斬棘、建立起鎌倉幕府的光輝業績,指出武士們隻有團結在幕府周圍才不會再次淪為貴族的奴婢。在場的禦家人都感動得哭泣了起來,最後大家橫下一條心,決定為了保衛自己的政權,和朝廷戰鬥到底。
北條義時以其子泰時為總大將,弟時房為副將,大軍三路,分別攻略尾張、美濃、三越,直逼京都。一路之上,各地的武士聞風而至,當到達京都時,幕兵已達十九萬之多。
朝廷部隊不得不收縮防線,死守宇治、勢多、澱等要隘。時值初夏,宇治川河水暴漲,朝廷部隊又毀壞了所有的橋樑,但是這卻無法抵擋幕府軍的洶湧之勢。在高昂士氣的驅動下,幕府軍大將佐佐木信綱第一個冒著如雨的箭矢縱馬躍進濁流,泅渡過河(當年源平合戰之時,他的舅舅佐佐木高綱也是這樣縱馬躍進宇治川,渡河殺敵的)。一時間,在他的感召下,十九萬幕府軍武士紛紛縱馬躍進了宇治川,一舉擊潰了對岸的朝廷部隊。這次貴族叛亂歷時一月,但決戰隻用了半天時間,史稱“承久之亂”。
戰爭的結局以三上皇的失敗而告終。後鳥羽上皇派遣敕使撤回了對幕府的討伐院宣,並且將所有的罪責都一古腦的推到幾個公卿頭上。北條義時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將三上皇分別流放到了隱歧、佐渡、阿波軟禁,並且廢掉了仲恭天皇,另立聽話的後崛河天皇。對於那些協從的朝臣,義時就沒有那麽心慈手軟了,所有站在宮方一邊的,以及他過去看著不順眼的武士和朝臣都被判處死或流放之刑,並將其名下的土地全部沒收賞賜給在這次戰鬥中立下戰功的禦家人。自此,朝野上下都變成了清一色的親幕派,宮方僅存的一點實力也消耗怠盡了。
【北條氏的改革】
三上皇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們對國內形勢的錯誤估計,以及前期準備工作的不足。首先,在經過源平合戰之後,武士階層的地位已經大大地上升,經過源氏三世的經營,已經完全取代各地的舊勛貴,掌握了國家的實際權力。而皇室的威信在戰爭中早已掃地,他們奢侈糜爛的生活方式也無法激起武士們的信心,除了在必要的情況下,已經不會有哪個實力派再會俯首貼耳地聽命於他們。況且,自源賴朝開幕以來,政治清明,包括北條一族生活儉樸,賞罰分明,對皇室又一直採取恭順的態度(宮方出師無名),得到了武士、下級貴族、百姓的支持。因此,在這次宮方和武方的第一次較量中,違背了一切取勝之道的宮方的失敗是必然的。
幕府一方在勝利後,也看到了自己在政治和國家監控方麵的弱點,於是在各方麵都展開了一係列的改革。首先是取消了京都守護之職,取而代之以六波羅探題,掌握了京都的禁軍。將全國劃分成為幾個大的行政區域,設立奉行、探題,平時進行全國性的特務管理,戰時驅策各國部隊作戰。另外,在幕府心髒附近的相模、武藏屯積常規部隊,以北條族人為將,隨時支援中央。
元仁二年(1224年),北條泰時擔任執權時,實行了多項經濟改革措施,並積極開展對南宋的貿易(貿易的結果是,南宋政府出現了由於銅錢輸出過多引起的“錢荒”,最後不得不限製每年對日本的官方貿易),使全國經濟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到了貞永2年(1232年),律令《貞永式目》出台,並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貞永式目》中詳細規定了關於年貢、刑罰、禦家人生活的條目,成為相當時間內武家的基本法典。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貞永式目》中,還規定了許多重視女性地位的條文,可以說是初具了國民憲法的味道。
泰時之後的時賴、經時擔任執權時也都非常清廉儉樸,經時的母親鬆下尼甚至在拉門因陳舊而破損後,親自裁紙進行修理。
然而,就在鎌倉幕府的統治開始趨於平穩之時,衰敗的命運卻悄然降臨了。
鎌倉幕府內訌,流血的是武士們,而皇室和公卿們卻笑出了眼淚。
好容易擺脫了三百多年來藤原氏和平氏操縱的皇室和公卿們,一下子又落入源氏軍人幕府的操縱,雖然在經濟上比藤原氏和平氏統治時期寬裕了許多,幕府在禮節上也還算周到,但源賴朝這傢夥對權力的把持卻更加滴水不漏。北條與比企的鬥爭讓皇室看到了復興的希望,於是一麵打擊幕府勢力,一麵拉攏地方武士和被奪去土地的寺院勢力。當自認為準備已經十分充分之後,後鳥羽、順德、土禦門三上皇終於在承久3年(1221年)5月發難,以拚湊起來的武士和僧兵部隊一萬餘人在京都起事,並發出院宣,號召全國的守護、禦家人響應倒幕。
在得知了反亂的消息後,鎌倉幕府的執權北條義時非常驚慌,因為雖然反亂人數不多,但是如果天皇親征,當禦輦出現在敵陣前時,幕府方的武士勢必摘掉頭盔、扯斷弓弦(要知道,誰也不是傻瓜,武士們再胡作非為也不敢對天子射箭)。到那時,戰不能戰、退不能退的尷尬局麵便會出現,召集起來的部隊縱有百萬,也要一鬧而散,甚至因為形勢所迫站到敵人一邊。
當天,義時以下所有在鎌倉的禦家人都被北條政子召集到了一起。在眾人到齊後良久,北條政子才緩緩走出,她流著淚動情地向禦家人們講起了過去武士們被貴族象狗一樣呼來喝去的悲慘命運,講起了先將軍賴朝率領武士們披荊斬棘、建立起鎌倉幕府的光輝業績,指出武士們隻有團結在幕府周圍才不會再次淪為貴族的奴婢。在場的禦家人都感動得哭泣了起來,最後大家橫下一條心,決定為了保衛自己的政權,和朝廷戰鬥到底。
北條義時以其子泰時為總大將,弟時房為副將,大軍三路,分別攻略尾張、美濃、三越,直逼京都。一路之上,各地的武士聞風而至,當到達京都時,幕兵已達十九萬之多。
朝廷部隊不得不收縮防線,死守宇治、勢多、澱等要隘。時值初夏,宇治川河水暴漲,朝廷部隊又毀壞了所有的橋樑,但是這卻無法抵擋幕府軍的洶湧之勢。在高昂士氣的驅動下,幕府軍大將佐佐木信綱第一個冒著如雨的箭矢縱馬躍進濁流,泅渡過河(當年源平合戰之時,他的舅舅佐佐木高綱也是這樣縱馬躍進宇治川,渡河殺敵的)。一時間,在他的感召下,十九萬幕府軍武士紛紛縱馬躍進了宇治川,一舉擊潰了對岸的朝廷部隊。這次貴族叛亂歷時一月,但決戰隻用了半天時間,史稱“承久之亂”。
戰爭的結局以三上皇的失敗而告終。後鳥羽上皇派遣敕使撤回了對幕府的討伐院宣,並且將所有的罪責都一古腦的推到幾個公卿頭上。北條義時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將三上皇分別流放到了隱歧、佐渡、阿波軟禁,並且廢掉了仲恭天皇,另立聽話的後崛河天皇。對於那些協從的朝臣,義時就沒有那麽心慈手軟了,所有站在宮方一邊的,以及他過去看著不順眼的武士和朝臣都被判處死或流放之刑,並將其名下的土地全部沒收賞賜給在這次戰鬥中立下戰功的禦家人。自此,朝野上下都變成了清一色的親幕派,宮方僅存的一點實力也消耗怠盡了。
【北條氏的改革】
三上皇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們對國內形勢的錯誤估計,以及前期準備工作的不足。首先,在經過源平合戰之後,武士階層的地位已經大大地上升,經過源氏三世的經營,已經完全取代各地的舊勛貴,掌握了國家的實際權力。而皇室的威信在戰爭中早已掃地,他們奢侈糜爛的生活方式也無法激起武士們的信心,除了在必要的情況下,已經不會有哪個實力派再會俯首貼耳地聽命於他們。況且,自源賴朝開幕以來,政治清明,包括北條一族生活儉樸,賞罰分明,對皇室又一直採取恭順的態度(宮方出師無名),得到了武士、下級貴族、百姓的支持。因此,在這次宮方和武方的第一次較量中,違背了一切取勝之道的宮方的失敗是必然的。
幕府一方在勝利後,也看到了自己在政治和國家監控方麵的弱點,於是在各方麵都展開了一係列的改革。首先是取消了京都守護之職,取而代之以六波羅探題,掌握了京都的禁軍。將全國劃分成為幾個大的行政區域,設立奉行、探題,平時進行全國性的特務管理,戰時驅策各國部隊作戰。另外,在幕府心髒附近的相模、武藏屯積常規部隊,以北條族人為將,隨時支援中央。
元仁二年(1224年),北條泰時擔任執權時,實行了多項經濟改革措施,並積極開展對南宋的貿易(貿易的結果是,南宋政府出現了由於銅錢輸出過多引起的“錢荒”,最後不得不限製每年對日本的官方貿易),使全國經濟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到了貞永2年(1232年),律令《貞永式目》出台,並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貞永式目》中詳細規定了關於年貢、刑罰、禦家人生活的條目,成為相當時間內武家的基本法典。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貞永式目》中,還規定了許多重視女性地位的條文,可以說是初具了國民憲法的味道。
泰時之後的時賴、經時擔任執權時也都非常清廉儉樸,經時的母親鬆下尼甚至在拉門因陳舊而破損後,親自裁紙進行修理。
然而,就在鎌倉幕府的統治開始趨於平穩之時,衰敗的命運卻悄然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