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研究] 《俄羅斯文化之路(出書版)》作者:姚海【完結】
前言
在17 世紀俄羅斯開始麵向西方時,構成俄羅斯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源於拜占庭的精神和藝術,以及源於蒙古征服者的結構和製度。在基輔羅斯形成時期,來自斯堪的那維亞的諾曼人曾對羅斯產生過一定影響,但羅斯同時也通過商業與戰爭同拜占庭帝國發生聯繫。988 年,尚處於封建社會早期、仍保留著許多原始公社製殘餘的羅斯接受了基督教。隨著大批希臘籍的拜占庭神父的到來,以教堂建築、聖像畫等宗教藝術為先導,拜占庭的神學思想、宗教文學、政治和法律觀念以及歷史、地理等專門知識源源不斷地傳入羅斯。不過,拜占庭文化沒有涉及羅斯的政治結構和財產關係。13 世紀蒙古的征服開始了羅斯的社會和文化的東方化時期,征服者不僅以東方習俗影響了羅斯的表層生活,還以自己的一套製度改變了羅斯的內部秩序。蒙古人到處取消自治的公社和享有立法權、司法權的韋徹(10--14 世紀羅斯的人民會議,決定戰爭與和平問題,推舉和罷免王公,批準法律等。封建主利用它限製王公的權力,人民群眾也通過它發表意見),使羅斯的政治生活中心轉移到了羅斯境外——薩萊甚至和林;並且在被征服的羅斯進行戶口登記,以便於徵稅。在1328年莫斯科王公成為金帳汗的代理人之後,他們繼續按照蒙古人的方式發展自己的政治、稅收和軍事組織。
14—16 世紀是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逐漸形成的時期,羅斯在莫斯科領導下爭取獨立和統一的過程加強了它的東方化趨勢。為了生存而進行的鬥爭要求集中一切力量,於是形成了絕對服從君主、忠於東正教信仰的社會意識;而莫斯科的大公和沙皇則不但繼承了金帳汗的絕對權力,而且使全部土地成為他們的私產。同時,作為控製軍事力量和建立政權基礎的手段,軍功領地製和勞役製開始興起。逐漸形成的專製製度和農奴製度成為對羅斯文化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沙皇政權和東正教會嚴密控製全部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禁止人們讀雜書、玩樂器,禁止從西歐進口書籍,禁止與異教徒接觸,非經沙皇允許禁止出國,等等;文學和藝術隻是宣揚宗教、歌頌君主的工具;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著落後的風俗習慣。羅斯與歐洲文明幾乎隔絕。
但在16世紀,一個對於羅斯文化來說意義十分重大的新因素初見端倪。為了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為了成為歐洲大國,沙皇政權不斷同其周圍的歐洲國家發生衝突,由此產生的直接的軍事和經濟需要迫使它承認歐洲文化的優越並開始學習西方。
l7 一18 世紀是俄羅斯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轉折時期。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之後,尤其是在17世紀下半期沙皇阿列克謝朝代,從西方引進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及與西方貿易的規模迅速擴大,西方的上流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政治思想也隨之滲入俄羅斯。如果說阿列克謝揭開了俄羅斯歐化的序幕,那麽彼得—世則導演了一出高潮迭起的歐化活劇。18 世紀初的改革為俄羅斯打開了麵向歐洲的大門,西方文化全麵地衝擊著傳統的俄羅斯生活。俄國開始按照西歐的方式組織工業、改革行政管理、建立科學院和大學。啟蒙思想迅速傳播,並且發展為—場聲勢頗大的運動。教會壟斷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局麵被打破,世俗化的趨勢日益加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以及風俗習慣、婚姻家庭關係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俄羅斯開始擺脫中世紀狀態。
從19 世紀初到1861 年改革,是俄國農奴製關係開始瓦解、資本主義因素不斷增長的時期,也是新文化蓬勃興起的時期。19 世紀初,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的最高體現——自由主義——在俄國貴族中流傳甚廣,憲政和農權製改革方案的提出標誌著貴族自由主義的發展。而反拿破崙戰爭所孕育的十二月黨人運動則是優秀貴族青年力圖用革命方式把西方文化移植到俄羅斯土壤上來的一次嚐試。繼自由主義之後,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和浪漫主義思潮也在俄國青年中風行一時,它們極大地刺激了俄國思想界的理想主義傾向,並使之具有激進的色彩,成為以赫爾岑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園農民社會主義的源頭之—。30 一40 年代,圍繞俄國的歷史道路和發展方向問題展開的著名的斯拉夫派與西方派的爭論,不但促進了革命民主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體係的形成,而且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在西歐文藝思潮的影響下,俄羅斯文學踏上了新路,古典主義漸趨式微,感傷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新風格相繼而起;戲劇經歷了類似的過程,繼浪漫主義取代古典主義之後,現實主義很快登上了舞台;畫壇吹拂著陣陣新風,浪漫主義情調和現實生活的氣息對學院派尊崇的古典主義提出了挑戰;在音樂方麵則形成了獨立的俄羅斯古典樂派。除此之外,貴族歷史學開始向資產階級歷史學轉變;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係列世界性的成就;教育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新一代的平民知識分子;書籍報刊的種類和發行量也有了顯著增長。
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60—90 年代,新文化出現了繁榮局麵。政治結構按照資產階級的法製精神進行了初步改造。新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開始滲入宗法製的農村。隨著都市化過程的加快,歐化的範圍已不再局限於貴族而擴大到了新的居民階層。社會風氣、道德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界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科學界出現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和重大的研究成果。對知識的渴求成為時尚;社會團體和私人辦學十分盛行;民主派知識分子組織了業餘掃盲教育;婦女們為爭取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而展開了一場廣泛的運動。社會思潮探索著處於資本主義與農奴製殘餘交織狀態中的俄羅斯的未來:以平民知識分子為主體的虛無主義運動悄然興起,並逐漸形成了民粹主義理論;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則提出了促使政府繼續改革的新綱領,以及向立憲政治過渡的係統主張。
前言
在17 世紀俄羅斯開始麵向西方時,構成俄羅斯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源於拜占庭的精神和藝術,以及源於蒙古征服者的結構和製度。在基輔羅斯形成時期,來自斯堪的那維亞的諾曼人曾對羅斯產生過一定影響,但羅斯同時也通過商業與戰爭同拜占庭帝國發生聯繫。988 年,尚處於封建社會早期、仍保留著許多原始公社製殘餘的羅斯接受了基督教。隨著大批希臘籍的拜占庭神父的到來,以教堂建築、聖像畫等宗教藝術為先導,拜占庭的神學思想、宗教文學、政治和法律觀念以及歷史、地理等專門知識源源不斷地傳入羅斯。不過,拜占庭文化沒有涉及羅斯的政治結構和財產關係。13 世紀蒙古的征服開始了羅斯的社會和文化的東方化時期,征服者不僅以東方習俗影響了羅斯的表層生活,還以自己的一套製度改變了羅斯的內部秩序。蒙古人到處取消自治的公社和享有立法權、司法權的韋徹(10--14 世紀羅斯的人民會議,決定戰爭與和平問題,推舉和罷免王公,批準法律等。封建主利用它限製王公的權力,人民群眾也通過它發表意見),使羅斯的政治生活中心轉移到了羅斯境外——薩萊甚至和林;並且在被征服的羅斯進行戶口登記,以便於徵稅。在1328年莫斯科王公成為金帳汗的代理人之後,他們繼續按照蒙古人的方式發展自己的政治、稅收和軍事組織。
14—16 世紀是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逐漸形成的時期,羅斯在莫斯科領導下爭取獨立和統一的過程加強了它的東方化趨勢。為了生存而進行的鬥爭要求集中一切力量,於是形成了絕對服從君主、忠於東正教信仰的社會意識;而莫斯科的大公和沙皇則不但繼承了金帳汗的絕對權力,而且使全部土地成為他們的私產。同時,作為控製軍事力量和建立政權基礎的手段,軍功領地製和勞役製開始興起。逐漸形成的專製製度和農奴製度成為對羅斯文化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沙皇政權和東正教會嚴密控製全部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禁止人們讀雜書、玩樂器,禁止從西歐進口書籍,禁止與異教徒接觸,非經沙皇允許禁止出國,等等;文學和藝術隻是宣揚宗教、歌頌君主的工具;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著落後的風俗習慣。羅斯與歐洲文明幾乎隔絕。
但在16世紀,一個對於羅斯文化來說意義十分重大的新因素初見端倪。為了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為了成為歐洲大國,沙皇政權不斷同其周圍的歐洲國家發生衝突,由此產生的直接的軍事和經濟需要迫使它承認歐洲文化的優越並開始學習西方。
l7 一18 世紀是俄羅斯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轉折時期。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之後,尤其是在17世紀下半期沙皇阿列克謝朝代,從西方引進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及與西方貿易的規模迅速擴大,西方的上流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政治思想也隨之滲入俄羅斯。如果說阿列克謝揭開了俄羅斯歐化的序幕,那麽彼得—世則導演了一出高潮迭起的歐化活劇。18 世紀初的改革為俄羅斯打開了麵向歐洲的大門,西方文化全麵地衝擊著傳統的俄羅斯生活。俄國開始按照西歐的方式組織工業、改革行政管理、建立科學院和大學。啟蒙思想迅速傳播,並且發展為—場聲勢頗大的運動。教會壟斷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局麵被打破,世俗化的趨勢日益加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以及風俗習慣、婚姻家庭關係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俄羅斯開始擺脫中世紀狀態。
從19 世紀初到1861 年改革,是俄國農奴製關係開始瓦解、資本主義因素不斷增長的時期,也是新文化蓬勃興起的時期。19 世紀初,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的最高體現——自由主義——在俄國貴族中流傳甚廣,憲政和農權製改革方案的提出標誌著貴族自由主義的發展。而反拿破崙戰爭所孕育的十二月黨人運動則是優秀貴族青年力圖用革命方式把西方文化移植到俄羅斯土壤上來的一次嚐試。繼自由主義之後,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和浪漫主義思潮也在俄國青年中風行一時,它們極大地刺激了俄國思想界的理想主義傾向,並使之具有激進的色彩,成為以赫爾岑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園農民社會主義的源頭之—。30 一40 年代,圍繞俄國的歷史道路和發展方向問題展開的著名的斯拉夫派與西方派的爭論,不但促進了革命民主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體係的形成,而且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在西歐文藝思潮的影響下,俄羅斯文學踏上了新路,古典主義漸趨式微,感傷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新風格相繼而起;戲劇經歷了類似的過程,繼浪漫主義取代古典主義之後,現實主義很快登上了舞台;畫壇吹拂著陣陣新風,浪漫主義情調和現實生活的氣息對學院派尊崇的古典主義提出了挑戰;在音樂方麵則形成了獨立的俄羅斯古典樂派。除此之外,貴族歷史學開始向資產階級歷史學轉變;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係列世界性的成就;教育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新一代的平民知識分子;書籍報刊的種類和發行量也有了顯著增長。
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60—90 年代,新文化出現了繁榮局麵。政治結構按照資產階級的法製精神進行了初步改造。新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開始滲入宗法製的農村。隨著都市化過程的加快,歐化的範圍已不再局限於貴族而擴大到了新的居民階層。社會風氣、道德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界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科學界出現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和重大的研究成果。對知識的渴求成為時尚;社會團體和私人辦學十分盛行;民主派知識分子組織了業餘掃盲教育;婦女們為爭取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而展開了一場廣泛的運動。社會思潮探索著處於資本主義與農奴製殘餘交織狀態中的俄羅斯的未來:以平民知識分子為主體的虛無主義運動悄然興起,並逐漸形成了民粹主義理論;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則提出了促使政府繼續改革的新綱領,以及向立憲政治過渡的係統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