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二戰將帥傳-軍事家卷:巴頓 作者:彭訓厚/古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3. 安齊奧插曲
巴頓是個敏感的人,他雖然領導著一支集團軍,卻始終認為自己無所作為。特別是,他實際上被排除在“霸王”行動的籌劃工作之外,他和第3集團軍今後的命運是由別人來決定的。這一點讓他覺得很不是滋味。可是,為了不失去參戰的機會,他隻能把這一切默默地放在心底。這對心直口快、富有鮮明個性的巴頓來說,不啻是個難以忍受的心理重負。
在那段黯淡的日子裏,比阿特麗斯又不在身邊,巴頓滿腔苦水無處傾訴,惟一能替他排遣一些憂煩的是他的一個新朋友——威利。
威利是一條小狗。巴頓第一次見到它時,便被它威武兇猛的外貌吸引了。但是,沒過多久,他便發現威利很溫順,這令他非常泄氣,立即著手將其訓練成一隻極富進攻精神的狗。巴頓對威利異常鍾愛,他們一同進餐,一同散步,甚至還抱在一起在地上滾打。此時此刻,巴頓一切的煩惱便會一掃而光了。
突然之間,安齊奧闖進了巴頓的生活,這是一支神秘而未起奏的插曲,他差一點使巴頓參加了義大利戰役。
巴頓最早是從蒙哥馬利那兒聽到安齊奧的。那是在1944年2月11日,巴頓應邀去蒙哥馬利的司令部。這是兩人在倫敦的第一次見麵。氣氛非常友好。當時在場的其他人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這兩個人後來會勢成水火。在談話結束時,蒙哥馬利突然意味深長地對巴頓說:“我擔心安齊奧的橋頭堡有丟失的可能。”接著,他又透露:“4000部車輛已於2月9日撤出,灘頭堡將有可能被放棄。”
1944年1月,由於德軍在卡西諾和海麵之間50英裏的前線負隅頑抗,義大利戰局出現僵持。為打破這一僵局,盡快進入羅馬,邱吉爾設想在義大利進行一次兩棲側翼進攻,他把這一想法兜售給艾森豪和亞歷山大。艾森豪因要準備“霸王”戰役,沒有插手這件事。亞歷山大則肯定了首相的想法,認為這是用兩把鉗子在運動中打擊德軍並最後占領羅馬的好主意,接著英國總參謀長布魯克爵士也對這一想法給予肯定。於是,一個代號為“鵝卵石”的作戰計劃產生了。該計劃於1月2日開始實施。
由於作戰區域在第5集團軍地域,理所當然由克拉克將軍全權負責,約翰·盧卡斯則被任命為戰役指揮。
1月22日,在強大的英國海軍分遣艦隊支援下,隸屬於第5集團軍的第6軍,在安齊奧地區的三個地點同時開始登陸。與此同時,英國步兵第1師也開始登陸,特拉斯科特將軍率領的美步兵第3師則在內圖諾東邊的海灘上岸。由於進攻完全出乎德軍意料,盟軍進攻部隊在登陸發起日的當天中午就達到了預定目標,並繼續向內陸約7英裏的最初橋頭堡陣地進軍。
希特勒大發雷霆。他立刻指示德軍駐義大利總司令凱塞林,組織強大的反攻。
凱塞林很快就集結了4個師,在450門火炮的支援下,向盟軍發起反攻,反攻是在盟軍意料之中的,但德軍如此強大和兇猛,還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盟軍的戰線上被打開了一個深深的、極其危險的缺口,幾乎迫使他們退回到最初的灘頭堡。
在這種千鈞一髮的危難之際,盟軍領導人幾乎都想起了巴頓。亞歷山大認為眼下的局勢是由於戰術指揮的極端無能造成的,他非常渴望巴頓能去扭轉局勢。為此,他首先說服克拉克撤掉盧卡斯的職,而後向布魯克參謀長發去一封電報,要求參謀總長能就第6軍指揮官人選問題,同艾森豪好好談談,最後他在電報中明顯地暗示想要巴頓。亞歷山大這樣寫道:“如果你不能給我一個像喬治·巴頓那樣猛打猛衝的人,那麽我建議請一位英國將軍來指揮。”
布魯克把亞歷山大的電報轉給了邱吉爾首相。首相思考了一夜,根據亞歷山大的暗示,向布魯克徵詢:“派巴頓去怎麽樣?”
事實上,無論是邱吉爾,還是布魯克,都十分欣賞巴頓在西西裏的猛打猛衝,欽佩他對巴勒莫的攻占和向墨西拿進軍,他們都認為,隻要讓巴頓代替盧卡斯,安齊奧的局勢在一夜之間就可扭轉。兩人一拍即合。布魯克於是向艾森豪提出了這份建議。
巴頓來到倫敦,再一次見到艾森豪。
“喬治,恐怕又得讓您受一點兒委屈了,安齊奧的形勢不妙,而我們又不能放棄這個橋頭堡,我們需要勝利。”
稍停,艾森豪接著說:“喬治,你是否考慮過接替盧卡斯指揮第6軍,解決安齊奧問題?”
“天哪,艾克。”巴頓幾乎要叫起來,“隻要能參加戰鬥,我願意指揮任何一支排以上的部隊。這哪裏是什麽委屈,這是我十分的榮幸啊!”
打耳光事件以來,巴頓的處境一直不妙,在倫敦,他也是毫不起眼地被擱在冷板凳上,他急需抓住一些東西,來挽救自己。看來,上帝果然垂青於自己。在這關鍵時候給自己送來了安齊奧。
艾森豪當即向邱吉爾作了回復。而後,向地中海戰區的幾位主要指揮官亞歷山大、威爾遜、德弗斯、克拉克去電,提出由巴頓暫時擔任安齊奧的指揮。
2月16日當天,巴頓就為自己組織好了一個參謀班子,加菲將軍同他一起赴義大利,任參謀長,蓋伊則留在納茲福德,保持第3集團軍的正常工作。
巴頓是個敏感的人,他雖然領導著一支集團軍,卻始終認為自己無所作為。特別是,他實際上被排除在“霸王”行動的籌劃工作之外,他和第3集團軍今後的命運是由別人來決定的。這一點讓他覺得很不是滋味。可是,為了不失去參戰的機會,他隻能把這一切默默地放在心底。這對心直口快、富有鮮明個性的巴頓來說,不啻是個難以忍受的心理重負。
在那段黯淡的日子裏,比阿特麗斯又不在身邊,巴頓滿腔苦水無處傾訴,惟一能替他排遣一些憂煩的是他的一個新朋友——威利。
威利是一條小狗。巴頓第一次見到它時,便被它威武兇猛的外貌吸引了。但是,沒過多久,他便發現威利很溫順,這令他非常泄氣,立即著手將其訓練成一隻極富進攻精神的狗。巴頓對威利異常鍾愛,他們一同進餐,一同散步,甚至還抱在一起在地上滾打。此時此刻,巴頓一切的煩惱便會一掃而光了。
突然之間,安齊奧闖進了巴頓的生活,這是一支神秘而未起奏的插曲,他差一點使巴頓參加了義大利戰役。
巴頓最早是從蒙哥馬利那兒聽到安齊奧的。那是在1944年2月11日,巴頓應邀去蒙哥馬利的司令部。這是兩人在倫敦的第一次見麵。氣氛非常友好。當時在場的其他人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這兩個人後來會勢成水火。在談話結束時,蒙哥馬利突然意味深長地對巴頓說:“我擔心安齊奧的橋頭堡有丟失的可能。”接著,他又透露:“4000部車輛已於2月9日撤出,灘頭堡將有可能被放棄。”
1944年1月,由於德軍在卡西諾和海麵之間50英裏的前線負隅頑抗,義大利戰局出現僵持。為打破這一僵局,盡快進入羅馬,邱吉爾設想在義大利進行一次兩棲側翼進攻,他把這一想法兜售給艾森豪和亞歷山大。艾森豪因要準備“霸王”戰役,沒有插手這件事。亞歷山大則肯定了首相的想法,認為這是用兩把鉗子在運動中打擊德軍並最後占領羅馬的好主意,接著英國總參謀長布魯克爵士也對這一想法給予肯定。於是,一個代號為“鵝卵石”的作戰計劃產生了。該計劃於1月2日開始實施。
由於作戰區域在第5集團軍地域,理所當然由克拉克將軍全權負責,約翰·盧卡斯則被任命為戰役指揮。
1月22日,在強大的英國海軍分遣艦隊支援下,隸屬於第5集團軍的第6軍,在安齊奧地區的三個地點同時開始登陸。與此同時,英國步兵第1師也開始登陸,特拉斯科特將軍率領的美步兵第3師則在內圖諾東邊的海灘上岸。由於進攻完全出乎德軍意料,盟軍進攻部隊在登陸發起日的當天中午就達到了預定目標,並繼續向內陸約7英裏的最初橋頭堡陣地進軍。
希特勒大發雷霆。他立刻指示德軍駐義大利總司令凱塞林,組織強大的反攻。
凱塞林很快就集結了4個師,在450門火炮的支援下,向盟軍發起反攻,反攻是在盟軍意料之中的,但德軍如此強大和兇猛,還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盟軍的戰線上被打開了一個深深的、極其危險的缺口,幾乎迫使他們退回到最初的灘頭堡。
在這種千鈞一髮的危難之際,盟軍領導人幾乎都想起了巴頓。亞歷山大認為眼下的局勢是由於戰術指揮的極端無能造成的,他非常渴望巴頓能去扭轉局勢。為此,他首先說服克拉克撤掉盧卡斯的職,而後向布魯克參謀長發去一封電報,要求參謀總長能就第6軍指揮官人選問題,同艾森豪好好談談,最後他在電報中明顯地暗示想要巴頓。亞歷山大這樣寫道:“如果你不能給我一個像喬治·巴頓那樣猛打猛衝的人,那麽我建議請一位英國將軍來指揮。”
布魯克把亞歷山大的電報轉給了邱吉爾首相。首相思考了一夜,根據亞歷山大的暗示,向布魯克徵詢:“派巴頓去怎麽樣?”
事實上,無論是邱吉爾,還是布魯克,都十分欣賞巴頓在西西裏的猛打猛衝,欽佩他對巴勒莫的攻占和向墨西拿進軍,他們都認為,隻要讓巴頓代替盧卡斯,安齊奧的局勢在一夜之間就可扭轉。兩人一拍即合。布魯克於是向艾森豪提出了這份建議。
巴頓來到倫敦,再一次見到艾森豪。
“喬治,恐怕又得讓您受一點兒委屈了,安齊奧的形勢不妙,而我們又不能放棄這個橋頭堡,我們需要勝利。”
稍停,艾森豪接著說:“喬治,你是否考慮過接替盧卡斯指揮第6軍,解決安齊奧問題?”
“天哪,艾克。”巴頓幾乎要叫起來,“隻要能參加戰鬥,我願意指揮任何一支排以上的部隊。這哪裏是什麽委屈,這是我十分的榮幸啊!”
打耳光事件以來,巴頓的處境一直不妙,在倫敦,他也是毫不起眼地被擱在冷板凳上,他急需抓住一些東西,來挽救自己。看來,上帝果然垂青於自己。在這關鍵時候給自己送來了安齊奧。
艾森豪當即向邱吉爾作了回復。而後,向地中海戰區的幾位主要指揮官亞歷山大、威爾遜、德弗斯、克拉克去電,提出由巴頓暫時擔任安齊奧的指揮。
2月16日當天,巴頓就為自己組織好了一個參謀班子,加菲將軍同他一起赴義大利,任參謀長,蓋伊則留在納茲福德,保持第3集團軍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