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二戰將帥傳-軍事家卷:巴頓 作者:彭訓厚/古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希特勒對這份報告非常滿意,他命令情報機構注意敵軍重要人物的行蹤,以此摸清有關“霸王”作戰的計劃內容和意圖所在,其中,還特別提到巴頓。
可是,巴頓這時已神秘地消失了。從1月下旬起,德國情報機關就不再有關於巴頓行蹤和擔負任務的可靠情報。
1月初,德國間諜在義大利發現沮喪的巴頓,並盯著他回到巴勒莫那座冷宮。1月21日,他們發現巴頓回到了西西裏,同時有情報稱“美第7集團軍正處於戰備狀態,準備投入新的戰鬥”,據認為這就是指“霸王”戰役,巴頓將在這次戰役中指揮美軍主力。可是,自那以後,巴頓就突然銷聲匿跡了,德國情報機關曾試圖在西西裏或英國找到他,但是一無所獲。
巴頓究竟在哪裏呢?其實,他就在英國,他正急不可耐地等待著捉摸不定的命運對他的安排。
巴頓是1月26日離開巴勒莫的。那一天,陰雲密布,濃霧蔽天,巴頓的飛機從普雷斯特維克機場起飛,穿過海峽,飛往倫敦西北的切丁頓機場。
自從打耳光事件被鬧得沸沸揚揚以來,巴頓的情緒簡直糟透了。四天前,他被免去了西西裏戰區的職務,奉調英國待命。此刻,他還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
巴頓的英國之行是嚴格保密的,不過,這不是為了瞞住德國人的眼睛。大家一會兒就會知道,巴頓在“霸王”計劃中隻擔當了一個可憐的小小的配角,這個配角的任務就是要德國人知道他在英國,並且在唱主角。實際上,保密是針對美國國內的。打耳光事件發生後,巴頓成為輿論界的靶標,反巴頓的潮流異常強大。艾森豪在這樣的時候,仍然起用巴頓,是冒了一定的風險的。保密是為了不引起“美國、而且還有英國新聞界的批評”。
倫敦。艾森豪的辦公室。巴頓奉命來到這裏,見到了艾森豪將軍。
“喬治,我猜你知道你要幹什麽。”艾森豪用略帶玩笑的口吻對巴頓說。
“艾克,我確實不知道。”巴頓有些迷惑。
“喬治,就是我的老部隊,第3集團軍。”艾森豪變得嚴肅起來,“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比它更好的軍隊,喬治。第3集團軍的一支先遣部隊已乘‘瑪麗皇後號’在前往英國的途中。該部隊預計明天或後天抵達,到時我會讓人通知你的。主力部隊稍遲一點,將在2月或3月初到達。”
會見最後,艾森豪告訴巴頓:“你的具體任務將由布萊德雷決定和傳達。”
巴頓見到了布萊德雷。
在北非突尼西亞之戰中,布萊德雷擔任巴頓第2軍的副軍長,在西西裏戰役中,他又在巴頓手下任第2軍軍長。布萊德雷能打善戰,且為人穩重謙和,不似巴頓那樣魯莽衝動,因此艾森豪在選擇參與“霸王”戰役指揮工作的人選時,選擇了布萊德雷擔任美軍部隊的總指揮。同時,艾森豪也知道,美軍少不了巴頓這員虎將,所以決定任命其為第3集團軍司令。對巴頓與布萊德雷之間上下級關係的逆轉,艾森豪經過慎重考慮,他認為巴頓在受到嚴厲處分的情況下,最怕的是失去參戰機會,他一定會接受這一安排。艾森豪果然是知人善任的帥才,他一下子抓住了巴頓的心。
布萊德雷交給巴頓兩項同時進行的任務,一是接管第3集團軍,另一項任務就是在“堅韌”行動中擔任主角。
“堅韌”行動是一項欺騙任務。為保證“霸王”作戰的成功,使德軍無法了解盟軍作戰的真實情況,最早負責“霸王”計劃製訂的英國陸軍中將摩根設計了一個稱為“堅韌”的掩護計劃。該計劃的目的在於使德國人相信,同盟國的主攻地點是英吉利海峽較窄水域對麵的加萊地區,而不是諾曼第,具體進攻時間在7月份以後。同時,在諾曼第登陸正式開始後,還要讓德國人以為這隻是一場牽製性進攻,是為了掩護在加萊的更大規模的進攻,從而把25萬德軍牢牢地吸引在塞納河以北,使之不能支援諾曼第。
為了讓德國人深信不疑,“堅韌”計劃要求組成一支“英第4集團軍”,由安德魯·索恩中將指揮,造成一種英國準備從英格蘭港口對挪威南部發起進攻的假象。同時,還虛設一支由12個師組成的“美第1集團軍群”。為加強其欺騙性,這個“第1集團軍群”司令必須是在德國人看來理所當然的人物,還有誰能比等候處置的巴頓更適合這一職務呢?
3月20日,盟軍最高司令部發表公告,宣布“已免去巴頓第7集團軍司令一職,另有任用。”公告引起了德國情報機關的注意,“哦,巴頓原來在倫敦!”
由於第3集團軍一直被嚴格保密,德國方麵並不知道巴頓的真正任務是擔任第3集團軍司令,軸心國在英國的間諜發回來的情報說,巴頓麾下有兩個集團軍,分別稱“巴頓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德國情報機關對此深信不疑。甚至當第3集團軍終於打著自己的旗號投入戰鬥時,德國的戰鬥日誌上,仍稱其為第9集團軍。
“第1集團軍群”司令部設在肯特郡多佛爾附近,與加萊隔海相望。它實際上無一兵一卒,隻有一些無線電收發人員。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的電報都是先發到這裏,再由這裏轉發各地。德軍電訊偵察部門發現,多佛爾一帶的無線電通訊量具有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的規模,由此認定了英格蘭東南部為盟軍集結重點。
可是,巴頓這時已神秘地消失了。從1月下旬起,德國情報機關就不再有關於巴頓行蹤和擔負任務的可靠情報。
1月初,德國間諜在義大利發現沮喪的巴頓,並盯著他回到巴勒莫那座冷宮。1月21日,他們發現巴頓回到了西西裏,同時有情報稱“美第7集團軍正處於戰備狀態,準備投入新的戰鬥”,據認為這就是指“霸王”戰役,巴頓將在這次戰役中指揮美軍主力。可是,自那以後,巴頓就突然銷聲匿跡了,德國情報機關曾試圖在西西裏或英國找到他,但是一無所獲。
巴頓究竟在哪裏呢?其實,他就在英國,他正急不可耐地等待著捉摸不定的命運對他的安排。
巴頓是1月26日離開巴勒莫的。那一天,陰雲密布,濃霧蔽天,巴頓的飛機從普雷斯特維克機場起飛,穿過海峽,飛往倫敦西北的切丁頓機場。
自從打耳光事件被鬧得沸沸揚揚以來,巴頓的情緒簡直糟透了。四天前,他被免去了西西裏戰區的職務,奉調英國待命。此刻,他還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
巴頓的英國之行是嚴格保密的,不過,這不是為了瞞住德國人的眼睛。大家一會兒就會知道,巴頓在“霸王”計劃中隻擔當了一個可憐的小小的配角,這個配角的任務就是要德國人知道他在英國,並且在唱主角。實際上,保密是針對美國國內的。打耳光事件發生後,巴頓成為輿論界的靶標,反巴頓的潮流異常強大。艾森豪在這樣的時候,仍然起用巴頓,是冒了一定的風險的。保密是為了不引起“美國、而且還有英國新聞界的批評”。
倫敦。艾森豪的辦公室。巴頓奉命來到這裏,見到了艾森豪將軍。
“喬治,我猜你知道你要幹什麽。”艾森豪用略帶玩笑的口吻對巴頓說。
“艾克,我確實不知道。”巴頓有些迷惑。
“喬治,就是我的老部隊,第3集團軍。”艾森豪變得嚴肅起來,“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比它更好的軍隊,喬治。第3集團軍的一支先遣部隊已乘‘瑪麗皇後號’在前往英國的途中。該部隊預計明天或後天抵達,到時我會讓人通知你的。主力部隊稍遲一點,將在2月或3月初到達。”
會見最後,艾森豪告訴巴頓:“你的具體任務將由布萊德雷決定和傳達。”
巴頓見到了布萊德雷。
在北非突尼西亞之戰中,布萊德雷擔任巴頓第2軍的副軍長,在西西裏戰役中,他又在巴頓手下任第2軍軍長。布萊德雷能打善戰,且為人穩重謙和,不似巴頓那樣魯莽衝動,因此艾森豪在選擇參與“霸王”戰役指揮工作的人選時,選擇了布萊德雷擔任美軍部隊的總指揮。同時,艾森豪也知道,美軍少不了巴頓這員虎將,所以決定任命其為第3集團軍司令。對巴頓與布萊德雷之間上下級關係的逆轉,艾森豪經過慎重考慮,他認為巴頓在受到嚴厲處分的情況下,最怕的是失去參戰機會,他一定會接受這一安排。艾森豪果然是知人善任的帥才,他一下子抓住了巴頓的心。
布萊德雷交給巴頓兩項同時進行的任務,一是接管第3集團軍,另一項任務就是在“堅韌”行動中擔任主角。
“堅韌”行動是一項欺騙任務。為保證“霸王”作戰的成功,使德軍無法了解盟軍作戰的真實情況,最早負責“霸王”計劃製訂的英國陸軍中將摩根設計了一個稱為“堅韌”的掩護計劃。該計劃的目的在於使德國人相信,同盟國的主攻地點是英吉利海峽較窄水域對麵的加萊地區,而不是諾曼第,具體進攻時間在7月份以後。同時,在諾曼第登陸正式開始後,還要讓德國人以為這隻是一場牽製性進攻,是為了掩護在加萊的更大規模的進攻,從而把25萬德軍牢牢地吸引在塞納河以北,使之不能支援諾曼第。
為了讓德國人深信不疑,“堅韌”計劃要求組成一支“英第4集團軍”,由安德魯·索恩中將指揮,造成一種英國準備從英格蘭港口對挪威南部發起進攻的假象。同時,還虛設一支由12個師組成的“美第1集團軍群”。為加強其欺騙性,這個“第1集團軍群”司令必須是在德國人看來理所當然的人物,還有誰能比等候處置的巴頓更適合這一職務呢?
3月20日,盟軍最高司令部發表公告,宣布“已免去巴頓第7集團軍司令一職,另有任用。”公告引起了德國情報機關的注意,“哦,巴頓原來在倫敦!”
由於第3集團軍一直被嚴格保密,德國方麵並不知道巴頓的真正任務是擔任第3集團軍司令,軸心國在英國的間諜發回來的情報說,巴頓麾下有兩個集團軍,分別稱“巴頓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德國情報機關對此深信不疑。甚至當第3集團軍終於打著自己的旗號投入戰鬥時,德國的戰鬥日誌上,仍稱其為第9集團軍。
“第1集團軍群”司令部設在肯特郡多佛爾附近,與加萊隔海相望。它實際上無一兵一卒,隻有一些無線電收發人員。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的電報都是先發到這裏,再由這裏轉發各地。德軍電訊偵察部門發現,多佛爾一帶的無線電通訊量具有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的規模,由此認定了英格蘭東南部為盟軍集結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