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外名人傳記百部:巴頓 作者:外名人傳記百部編委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9日黎明,巴頓早早地來到海灘。他身穿一套漂 3?亮的新軍裝,精神抖擻、威武瀟灑。他一麵指揮部隊加快裝卸速度,一麵淌著水幫助推船。海水和汗水濕透了衣褲,敵機在頭頂上呼嘯盤旋,他全然不顧。這種鎮定自若、忘我戰鬥的精神,給全體官兵以極大的感染和激勵。
巴頓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 :“人們通常認為軍隊指揮員不應該去幹這種事情。但我的理論是,一位軍隊指揮員應該去做完成任務所必須做的事情,他的任務近百分之八十在於激發他的士兵的士氣。” 對於這一天的工作,他認為 :“對於最初登陸的成功,我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在整個摩洛哥戰役中這是唯一值得提起的一段插曲。” 可以用來證明他的“親自幹預有一定的價值”。
就在巴頓率領部隊艱難奮戰的時候,艾森豪將軍在直布羅陀的指揮中心接連收到東線和中線部隊的勝利捷報。由於通訊失靈,西線巴頓的動向杳無音訊。
10日,艾森豪終於與巴頓溝通了無線電聯繫,他發出了一份催促性的電報 :“親愛的喬治,阿爾及爾已在我們手裏兩天了。奧蘭海岸炮兵紛紛投降,防線正迅速崩潰。唯一尚待解決的難題在你手裏。迅速解決它。”
事實上,巴頓已經下定決心,對卡薩布蘭卡發起 3?全麵進攻,迫使它投降。
在當初擬訂“火炬”行動之時,艾森豪曾許諾,如果其他方法均不能獲得成功,可以威脅從空中轟炸和從海上炮擊迫使卡薩布蘭卡投降,而且在必要時把威脅變為行動。但同時明確規定,巴頓在採取這一極端行動之前必須向他請示,並得到他的明確同意。
此時此刻,巴頓已顧不得許多,他決計來個先斬後奏。
巴頓下達命令:要求休伊特海軍少將在奧古斯塔號上做好炮火準備;歐內斯特?麥克沃特將軍在突擊隊員號航空母艦上準備出動他的飛機施行轟炸;安德森則做好地麵進攻準備。
同時,命令第3師的前鋒迂迴到卡薩布蘭卡的東南角,做好戰前偵察和突擊準備。
一切安排妥當。巴頓決定,11月11日上午7時30分發動進攻。
淩晨3點,巴頓被哈金斯上校從睡夢中叫醒。上校報告說,有兩名法國軍官開車來到美軍哨所,聲稱談判停火事宜。
巴頓立即接見其中一名法國軍官,他向巴頓自我介紹說 :“將軍,我是菲利普?萊貝爾少校,第3摩洛哥騎兵團。” 他隨身攜帶著摩洛哥地麵部隊總指揮官喬治?拉斯克羅斯將軍給卡薩布蘭卡部隊的一級命 令,上寫 :“收到此令後,法國軍隊將與美國軍隊停戰。法國指揮官應立即設法通知美國前哨。”
巴頓對這位法國軍官說 :“萊貝爾,你回去告訴米什利埃將軍,如果他不願意徹底毀滅的話,他最好馬上停止下來。因為,我將發起進攻。”
他把情報處副處長約翰?拉泰上校叫過來 :“拉泰,你陪同萊貝爾少校去卡薩布蘭卡。如果法國海軍不立即表明將服從這一停火命令,我們就要按計劃發起進攻。”
拉泰和萊貝爾匆匆而去。
整整過了一個小時,毫無動靜。
又過了一個小時,仍無消息。
6時25分,離發起總攻的時間隻有1小時零5分鍾了。諾斯塔德上校的p—40型飛機飛向卡薩布蘭卡的轟炸目標。在防波堤外,休伊特的掩護艦隊已紛紛抬起黑色的炮口,待命發射。從突擊隊員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已經到了城市上空,在那裏進行著令人不安的盤旋。
在美軍強大的武力威懾之下,法軍於6時45分正式宣布投降。巴頓長長地噓了一口氣,輕輕地說道:“感謝上帝。”
巴頓現在成了摩洛哥王國的征服者。
11月11日上午10時,美法雙方高級指揮官在 5?費達拉的米拉瑪飯店召開“和平會議”。
這時,在剛剛激戰過的海灘上,勤務人員正在忙於挖掘沙坑,掩埋雙方陣亡官兵的屍首。
法國海軍的米什利埃將軍如約來到,作為一名敗軍之將,他顯得有點拘束不安。但當休伊特將軍主動向他伸出右手時,他才勉強放寬心,握住了對方的手。
休伊特說他不得不炮擊向他進攻的法國軍艦,語氣中帶有明顯的歉意。
“我有我的命令,我盡我的職責。你有你的命令,你盡你的職責。”米什利埃表示一種寬宏的諒解。
這番簡短的對話,頗有點“不打不相識”的味道,真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然而,法國在這裏的最高駐節長官、摩洛哥總督諾蓋沒有來。
於是,休伊特邀請大家到他的奧古斯諾號上去作客,一邊共進午餐,一邊繼續等待諾蓋。
午餐很豐盛,主人拿出了法國葡萄酒和白蘭地酒。在寬鬆、融洽的談笑中,巴頓與休伊特、米什利埃頻頻幹杯。
酒酣飯飽之後,他們又回到費拉達。
下午3時,諾蓋的黑色大轎車在一隊摩托車護送下駛到米拉瑪飯店門口,巴頓事先安排的儀仗隊奏樂表示歡迎。
諾蓋一行昂然而入,巴頓及其同僚們已經在吸菸室裏等候。
巴頓在會上首先致詞,他表示“對法國軍隊在剛結束的三天戰鬥中所表現出的勇氣和熟練技術”表示欽佩。但這種友好姿態並沒有引起諾蓋的興趣,他端然而坐,麵無表情,內心在揣度下麵將要出現的實質性問題。
巴頓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 :“人們通常認為軍隊指揮員不應該去幹這種事情。但我的理論是,一位軍隊指揮員應該去做完成任務所必須做的事情,他的任務近百分之八十在於激發他的士兵的士氣。” 對於這一天的工作,他認為 :“對於最初登陸的成功,我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在整個摩洛哥戰役中這是唯一值得提起的一段插曲。” 可以用來證明他的“親自幹預有一定的價值”。
就在巴頓率領部隊艱難奮戰的時候,艾森豪將軍在直布羅陀的指揮中心接連收到東線和中線部隊的勝利捷報。由於通訊失靈,西線巴頓的動向杳無音訊。
10日,艾森豪終於與巴頓溝通了無線電聯繫,他發出了一份催促性的電報 :“親愛的喬治,阿爾及爾已在我們手裏兩天了。奧蘭海岸炮兵紛紛投降,防線正迅速崩潰。唯一尚待解決的難題在你手裏。迅速解決它。”
事實上,巴頓已經下定決心,對卡薩布蘭卡發起 3?全麵進攻,迫使它投降。
在當初擬訂“火炬”行動之時,艾森豪曾許諾,如果其他方法均不能獲得成功,可以威脅從空中轟炸和從海上炮擊迫使卡薩布蘭卡投降,而且在必要時把威脅變為行動。但同時明確規定,巴頓在採取這一極端行動之前必須向他請示,並得到他的明確同意。
此時此刻,巴頓已顧不得許多,他決計來個先斬後奏。
巴頓下達命令:要求休伊特海軍少將在奧古斯塔號上做好炮火準備;歐內斯特?麥克沃特將軍在突擊隊員號航空母艦上準備出動他的飛機施行轟炸;安德森則做好地麵進攻準備。
同時,命令第3師的前鋒迂迴到卡薩布蘭卡的東南角,做好戰前偵察和突擊準備。
一切安排妥當。巴頓決定,11月11日上午7時30分發動進攻。
淩晨3點,巴頓被哈金斯上校從睡夢中叫醒。上校報告說,有兩名法國軍官開車來到美軍哨所,聲稱談判停火事宜。
巴頓立即接見其中一名法國軍官,他向巴頓自我介紹說 :“將軍,我是菲利普?萊貝爾少校,第3摩洛哥騎兵團。” 他隨身攜帶著摩洛哥地麵部隊總指揮官喬治?拉斯克羅斯將軍給卡薩布蘭卡部隊的一級命 令,上寫 :“收到此令後,法國軍隊將與美國軍隊停戰。法國指揮官應立即設法通知美國前哨。”
巴頓對這位法國軍官說 :“萊貝爾,你回去告訴米什利埃將軍,如果他不願意徹底毀滅的話,他最好馬上停止下來。因為,我將發起進攻。”
他把情報處副處長約翰?拉泰上校叫過來 :“拉泰,你陪同萊貝爾少校去卡薩布蘭卡。如果法國海軍不立即表明將服從這一停火命令,我們就要按計劃發起進攻。”
拉泰和萊貝爾匆匆而去。
整整過了一個小時,毫無動靜。
又過了一個小時,仍無消息。
6時25分,離發起總攻的時間隻有1小時零5分鍾了。諾斯塔德上校的p—40型飛機飛向卡薩布蘭卡的轟炸目標。在防波堤外,休伊特的掩護艦隊已紛紛抬起黑色的炮口,待命發射。從突擊隊員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已經到了城市上空,在那裏進行著令人不安的盤旋。
在美軍強大的武力威懾之下,法軍於6時45分正式宣布投降。巴頓長長地噓了一口氣,輕輕地說道:“感謝上帝。”
巴頓現在成了摩洛哥王國的征服者。
11月11日上午10時,美法雙方高級指揮官在 5?費達拉的米拉瑪飯店召開“和平會議”。
這時,在剛剛激戰過的海灘上,勤務人員正在忙於挖掘沙坑,掩埋雙方陣亡官兵的屍首。
法國海軍的米什利埃將軍如約來到,作為一名敗軍之將,他顯得有點拘束不安。但當休伊特將軍主動向他伸出右手時,他才勉強放寬心,握住了對方的手。
休伊特說他不得不炮擊向他進攻的法國軍艦,語氣中帶有明顯的歉意。
“我有我的命令,我盡我的職責。你有你的命令,你盡你的職責。”米什利埃表示一種寬宏的諒解。
這番簡短的對話,頗有點“不打不相識”的味道,真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然而,法國在這裏的最高駐節長官、摩洛哥總督諾蓋沒有來。
於是,休伊特邀請大家到他的奧古斯諾號上去作客,一邊共進午餐,一邊繼續等待諾蓋。
午餐很豐盛,主人拿出了法國葡萄酒和白蘭地酒。在寬鬆、融洽的談笑中,巴頓與休伊特、米什利埃頻頻幹杯。
酒酣飯飽之後,他們又回到費拉達。
下午3時,諾蓋的黑色大轎車在一隊摩托車護送下駛到米拉瑪飯店門口,巴頓事先安排的儀仗隊奏樂表示歡迎。
諾蓋一行昂然而入,巴頓及其同僚們已經在吸菸室裏等候。
巴頓在會上首先致詞,他表示“對法國軍隊在剛結束的三天戰鬥中所表現出的勇氣和熟練技術”表示欽佩。但這種友好姿態並沒有引起諾蓋的興趣,他端然而坐,麵無表情,內心在揣度下麵將要出現的實質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