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野村回到芒累向牟田口報告,牟田口怒不可遏,當即決定撤銷佐藤 的職務,由河內槌太郎接任師團長。並決定由柴田卯一接替臥病不能視事的
山內正文,任第 15 師團的師團長。對此,服部卓四郎在其《大東亞戰爭全 史》裏寫道:“前此,第 33 師團長柳田中將已被罷免,現在又換了兩位師團
長。在大戰過程中更換全部師團長,這種不祥事件,在具有光榮傳統的日本 陸軍史上向無此例。牟田口中將自責統帥不當,也向河邊方麵軍司令官提出
了請予處分的報告。”那位兩次不聽命令擅自撤退的佐藤幸德中將,不久被 押回東京接受軍法審判,1944 年 9 月被判處死刑。此是後話,不再細表。
且說蒙巴頓接到科希馬戰線的日軍有撤退跡象的報告後,他的目光便 盯上了烏科魯爾。這裏是日第 31 師團撤回緬甸的必經之地,現在由日第 15
師團的部分部隊負責把守,拿下了烏科魯爾,就會卡住這股日軍的退路,進 而全殲它們。蒙巴頓命英第 2 師和第 7 英印師陸續向馬奧集中,然後奪取烏
科魯爾。
烏科魯爾現在是科希馬之戰中,英軍大規模強攻的焦點。此處與科希 馬和英帕爾距離幾乎相等,原是日軍發動英帕爾整個戰役的一個兵力集結
地。蒙巴頓一聲令下,由科希馬蜂擁而下的英軍部隊,與從英帕爾向前突進 的強大部隊同時出發,並在預定時刻與其會師。6 月 22 日,兩支隊伍好比
鋼鉗的兩隻鉗牙,在科希馬公路的 109 裏程碑處將日軍鉗住。被鉗的是日第
15 師團和在烏科魯爾的印度傀儡軍的一個旅,好幾支日軍縱隊正沿著各條 通道,向親敦江逃竄;日第 31 師團的那些忍飢挨餓、疾病纏身的官兵,也
從北麵沿著通向烏科魯爾的吉普小路退下來。第 7 英印師的先頭旅迅速向烏 科魯爾逼近,他們繞過敵人,從西南麵發起攻擊;師主力第 33 旅則奇蹟般
地穿過雲層包圍的馬奧一鬆桑山峰,從北麵發起攻擊。
烏科魯爾這場堵截仗結束後,直接指揮戰鬥的第 33 方旅旅長劉易斯·皮 尤上校回憶當時日軍情形說:
我旅置身於那些隨帶著大量傷病員撤退的日軍守備部隊 及其最近的目的地——馬科魯爾之間。敵軍已不存有任何希
望,他們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藥品,什麽也得不到了。他們 衰弱不堪,再也無力掙紮向前,他們的嘴裏塞滿了野草,想
以此來維持其奄奄一息的生命??他們成百上千地死去。我 旅及所屬炮兵穿過甘吉恩—洛克峽穀,沿著烏科魯爾山脊小
心翼翼地向前推進。這裏,我們見到了一支日軍遭到毀滅的 景象:路上堆滿了日本兵和動物的屍體,武器裝備狼藉四散,
地麵都是飛機襲擊時所留下的彈孔、彈坑。我旅穿過或繞過 了那些被丟棄的、由枝葉覆蓋的茅屋營房,隱蔽的碉堡據點
和供幾千人用的生活設施。到處都是未加掩埋的屍體,有許 多甚至都沒移動過;有些比較肥胖而樣子還不難看,另一些
則骯髒憔悴,瘦骨嶙峋。軍隊的克星——瘧疾和傷寒,蔓延 猖獗,發揮了最大的破壞作用。由於對後勤供應需要的估計
不足,由於對英軍部隊戰鬥素質的估價過低,這就導致了他 們的毀滅。 我還見到了一些日軍俘虜,他們都已病得腳步難移,骯
髒得如同行屍走內一般;他們已經神智不清,或是滿口囈語, 或是哭泣流淚,或是畏縮不前。由於肉體經受過難以形容的
困苦,他們頭腦中的最後抵抗意誌已被粉碎了。從排列在路 邊的叢林營房裏,從日軍住過的峽穀和山穀裏,不斷散發出
屍體腐爛的惡臭。卡車和汽車毀棄在路旁或翻倒在半山腰,司 機就死在車輪下或僵臥在路旁的爛泥地裏。 在路上深可陷足的泥漿裏,漂浮著日本兵和動物的屍體。
四下裏零亂丟散的裝備,正是不體麵的潰敗的見證。有一門 野戰炮埋在泥地裏,一輛坦克陷入泥潭,乘員都死在裏麵。到
處都可看到大量的炮彈、地雷、輕武器以及照例必有的防毒 麵具。那些當初想成為印度征服者的士兵,現在從炮火下得
以逃生,帶著一身的疾病,正沿著無數條叢林小道,痛苦地 向南掙紮行進??
烏科魯爾被英軍占領和第 31 師團遭截擊,促使牟田口終於下了決心: 停止“烏”號作戰。6 月 25 日,牟田口羞羞答答地向方麵軍司令官河邊正
三試探:“在萬一停止進攻轉入防禦時,根據我軍現狀,認為退到從印緬國 境線上的親敦江西岸高地經莫萊西北高地至鐵定一線,較為合適。”
河邊正三早就不想同意牟田口執意要發動的“烏”號作戰,認為它太 冒險,再說駐緬方麵軍的主要任務是看守好緬甸,沒有多餘的力量打入印度
境內。現在牟田口打不下去了,他要趁機教訓一下這個驕狂的少壯派將領。 對牟田口的試探,他佯裝不解,復電稱:“當目前南方軍總司令尚無任何命
令時,你軍提出如此消極意見,實感意外,仍應一心為完成我軍任務向前邁 進。”
接到河邊正三的答覆,牟田口有苦難言,誰讓他當初那麽狂妄呢?在 發動這次戰役時,他以為能很快占領英帕爾和科希馬,然後控製整個東印度
山內正文,任第 15 師團的師團長。對此,服部卓四郎在其《大東亞戰爭全 史》裏寫道:“前此,第 33 師團長柳田中將已被罷免,現在又換了兩位師團
長。在大戰過程中更換全部師團長,這種不祥事件,在具有光榮傳統的日本 陸軍史上向無此例。牟田口中將自責統帥不當,也向河邊方麵軍司令官提出
了請予處分的報告。”那位兩次不聽命令擅自撤退的佐藤幸德中將,不久被 押回東京接受軍法審判,1944 年 9 月被判處死刑。此是後話,不再細表。
且說蒙巴頓接到科希馬戰線的日軍有撤退跡象的報告後,他的目光便 盯上了烏科魯爾。這裏是日第 31 師團撤回緬甸的必經之地,現在由日第 15
師團的部分部隊負責把守,拿下了烏科魯爾,就會卡住這股日軍的退路,進 而全殲它們。蒙巴頓命英第 2 師和第 7 英印師陸續向馬奧集中,然後奪取烏
科魯爾。
烏科魯爾現在是科希馬之戰中,英軍大規模強攻的焦點。此處與科希 馬和英帕爾距離幾乎相等,原是日軍發動英帕爾整個戰役的一個兵力集結
地。蒙巴頓一聲令下,由科希馬蜂擁而下的英軍部隊,與從英帕爾向前突進 的強大部隊同時出發,並在預定時刻與其會師。6 月 22 日,兩支隊伍好比
鋼鉗的兩隻鉗牙,在科希馬公路的 109 裏程碑處將日軍鉗住。被鉗的是日第
15 師團和在烏科魯爾的印度傀儡軍的一個旅,好幾支日軍縱隊正沿著各條 通道,向親敦江逃竄;日第 31 師團的那些忍飢挨餓、疾病纏身的官兵,也
從北麵沿著通向烏科魯爾的吉普小路退下來。第 7 英印師的先頭旅迅速向烏 科魯爾逼近,他們繞過敵人,從西南麵發起攻擊;師主力第 33 旅則奇蹟般
地穿過雲層包圍的馬奧一鬆桑山峰,從北麵發起攻擊。
烏科魯爾這場堵截仗結束後,直接指揮戰鬥的第 33 方旅旅長劉易斯·皮 尤上校回憶當時日軍情形說:
我旅置身於那些隨帶著大量傷病員撤退的日軍守備部隊 及其最近的目的地——馬科魯爾之間。敵軍已不存有任何希
望,他們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藥品,什麽也得不到了。他們 衰弱不堪,再也無力掙紮向前,他們的嘴裏塞滿了野草,想
以此來維持其奄奄一息的生命??他們成百上千地死去。我 旅及所屬炮兵穿過甘吉恩—洛克峽穀,沿著烏科魯爾山脊小
心翼翼地向前推進。這裏,我們見到了一支日軍遭到毀滅的 景象:路上堆滿了日本兵和動物的屍體,武器裝備狼藉四散,
地麵都是飛機襲擊時所留下的彈孔、彈坑。我旅穿過或繞過 了那些被丟棄的、由枝葉覆蓋的茅屋營房,隱蔽的碉堡據點
和供幾千人用的生活設施。到處都是未加掩埋的屍體,有許 多甚至都沒移動過;有些比較肥胖而樣子還不難看,另一些
則骯髒憔悴,瘦骨嶙峋。軍隊的克星——瘧疾和傷寒,蔓延 猖獗,發揮了最大的破壞作用。由於對後勤供應需要的估計
不足,由於對英軍部隊戰鬥素質的估價過低,這就導致了他 們的毀滅。 我還見到了一些日軍俘虜,他們都已病得腳步難移,骯
髒得如同行屍走內一般;他們已經神智不清,或是滿口囈語, 或是哭泣流淚,或是畏縮不前。由於肉體經受過難以形容的
困苦,他們頭腦中的最後抵抗意誌已被粉碎了。從排列在路 邊的叢林營房裏,從日軍住過的峽穀和山穀裏,不斷散發出
屍體腐爛的惡臭。卡車和汽車毀棄在路旁或翻倒在半山腰,司 機就死在車輪下或僵臥在路旁的爛泥地裏。 在路上深可陷足的泥漿裏,漂浮著日本兵和動物的屍體。
四下裏零亂丟散的裝備,正是不體麵的潰敗的見證。有一門 野戰炮埋在泥地裏,一輛坦克陷入泥潭,乘員都死在裏麵。到
處都可看到大量的炮彈、地雷、輕武器以及照例必有的防毒 麵具。那些當初想成為印度征服者的士兵,現在從炮火下得
以逃生,帶著一身的疾病,正沿著無數條叢林小道,痛苦地 向南掙紮行進??
烏科魯爾被英軍占領和第 31 師團遭截擊,促使牟田口終於下了決心: 停止“烏”號作戰。6 月 25 日,牟田口羞羞答答地向方麵軍司令官河邊正
三試探:“在萬一停止進攻轉入防禦時,根據我軍現狀,認為退到從印緬國 境線上的親敦江西岸高地經莫萊西北高地至鐵定一線,較為合適。”
河邊正三早就不想同意牟田口執意要發動的“烏”號作戰,認為它太 冒險,再說駐緬方麵軍的主要任務是看守好緬甸,沒有多餘的力量打入印度
境內。現在牟田口打不下去了,他要趁機教訓一下這個驕狂的少壯派將領。 對牟田口的試探,他佯裝不解,復電稱:“當目前南方軍總司令尚無任何命
令時,你軍提出如此消極意見,實感意外,仍應一心為完成我軍任務向前邁 進。”
接到河邊正三的答覆,牟田口有苦難言,誰讓他當初那麽狂妄呢?在 發動這次戰役時,他以為能很快占領英帕爾和科希馬,然後控製整個東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