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開始後,韋維爾以印度第 77 旅為先頭部隊進到靠近印緬國境的布 迪當。孟都,與駐守在這裏的日軍第 33 師團展開激戰,但結果都被擊退。
英軍從印度調來更多的部隊,不久就增加了 4 個滿員的英印旅和 1 個英國旅 前來參戰,而日第 15 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中將也增調其第 55
師團開至前線。 由於日軍據有堅固的工事,能安全地避開那些直接向他們射來的或是在他們 周圍散落的大炮、迫擊炮彈和機槍火力,遂使英印軍屢屢進攻均遭失敗。
戰至轉年 3 月份,英印軍隊中出現了士氣趨於瓦解的跡象。英印士兵在 陰森森的沙沙作響的叢林裏,不斷遭到日軍的伏擊,許許多多同伴遭傷亡,
使英印士兵的士氣沮喪,感到他們將無法戰勝對手。恰巧這時,一支從緬甸 中部悄悄調來的日軍有延支隊,從背後對駐紮在梅宇河彼岸加叻丹山穀悶熱
的叢林內的英軍側翼警戒部隊發起猛攻,並將其擊潰。與此同時,日軍棚橋 大佐率領其第 112 聯隊從拉德堂周圍的叢林中鑽出來,猛撲英軍第 55 旅的
後衛部隊。在日軍凶神惡煞般地猛烈進攻下,這旅部隊死傷慘重,經過一番 苦戰,才勉強脫身。
棚橋的第 112 聯隊得手後,接著於 3 月 20 日進抵馬由河右岸,橫穿毛 杜科山脈向團丁附近挺進;日第 55 師團的第 143
聯隊則沿毛杜科山脈縱行。 這兩個兇悍的日軍主力聯隊相互呼應,3 月下旬向已被壓縮在團丁附近的英 第 6
旅發起了猛攻,全殲了這個旅,並俘獲了該旅旅長。而那個在加叻丹山 穀奇襲取勝的有延支隊,也從那裏南下進抵馬由河穀,企圖控製對英印軍來
說是至關重要的孟都一布迪當公路。同時,飯田祥二郎中將指揮第 33 師團 和第 55 師團的主力,繼續向這裏集中。在布迪當和孟都的數旅英印軍麵臨
著被分別包圍的險局,韋維爾隻好下令全麵撤退,率部隊逃回了印度境內。 英軍這次對若開地區的進攻最終以失敗告終。不過,就在韋維爾垂頭
喪氣的時刻,溫蓋特和他的欽迪旅經長途奔襲,重新在親敦江對岸的叢林中 出現了。誠然,這支部隊此時經一路穿插已有 1/3 的人傷亡或失蹤,但是這
些麵容憔悴、鬍鬚滿腮、衣衫檻樓的官兵能打到這裏,就已經證實了它的指 揮官溫蓋特少將的一貫論點:英國士兵是能夠戰勝叢林的,能夠在日軍稱王
稱霸的酷熱地帶機智地與敵人周旋,並戰勝對手。由於有欽迪旅做策應,1943 年底,英第 14 集團軍所屬”的第 15 軍又捲土重來,趁日軍從若開地區收縮
兵力之機,挺進到梅宇半島,並形成了新的防線,這時的韋維爾已在數月前 被任命為印度總督,領導殖民政府的行政工作,前線的軍事工作已由蒙巴頓
全盤接管。
若開前線的英第 15 軍由 3 個師組成:即英國第 5 師、英印第 7 師和第
81 西亞師。軍長為克裏斯蒂森中將。為了加強這個軍的指揮力量,蒙巴頓 調換了幾名師級指揮官,其中經倫敦同意,將英軍與義大利軍隊在埃塞俄比
亞多洛戈羅要塞之役的英雄弗蘭克·梅塞維少將,調來任第 7 英印師的師長。
1944 年 1 月,蒙巴頓還親自視察了前線部隊,“昨天路易斯·蒙巴頓來到這 裏看望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力量,”英第 5 師的洛馬克斯少將回憶道,“他對
士兵們發表的講話精彩極了,人們都願意見到他。他是個很有個性的人。” 第 15 軍軍長克裏斯蒂森中將是位不喜歡吹捧的人,他也曾在這次戰役結束
後對蒙巴頓說:“和我交談過的許多軍官和士兵都說,你對若開的鼓舞人心 的訪問是他們在關鍵性的 3 個星期內保持戰鬥意誌和士氣的重要因素。”視
察時,蒙巴頓還向該軍保證,如果交通線被切斷,他將調動手裏掌握的全部 飛機向他們空投所需要的各種補給物資。
被日本大本營稱為“哈”號作戰的日軍進攻計劃,首先要求割裂英軍 的若開戰線,切斷第 5 和第 7 這兩個師的交通線,然後各個加以殲滅。進攻
的主力為日本第 28 軍的第 55 師團,其他兩個師團擔任掩護和預備隊任務。 第 55 師團是一支從中國戰場調到緬甸的部隊,曾在長沙會戰中遭受過重創。
不過,在緬甸戰場該師團戰果赫赫,參加過攻打毛淡棉、錫唐河、東籲等一 係列戰鬥,可謂久經沙場的部隊。它新上任的師團長竹內寬中將更是個雄心
勃勃的年輕將領,一心隻想為天皇的大東亞“聖戰”建功立業。經過多次補 充,該師團擁有兵員為 20259 人,150 毫米野戰炮 36 門,迫擊炮 200
門, 坦克裝甲車 40 輛,空中支援方麵有 3 個航空中隊負責。除幾個聯隊被調往 他處擔任守備任務外,師團主力全部投入這次戰役。進攻前,櫻井省三中將
親自到第 55 師團司令部坐鎮部署,將該師團編成 3 支突擊部隊,並調來棚橋 大佐指揮主要突擊部隊。因為這個令人膽寒的日軍大佐,曾使上次韋維爾突
入若開的軍事行動遭到慘敗。
按照櫻井省三和竹內寬的具體部署,棚橋大佐將率領他的突擊部隊迅 速而秘密地穿過第 7 英印師及外翼警戒部隊——駐守在加叻丹山穀的第 81
英軍從印度調來更多的部隊,不久就增加了 4 個滿員的英印旅和 1 個英國旅 前來參戰,而日第 15 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中將也增調其第 55
師團開至前線。 由於日軍據有堅固的工事,能安全地避開那些直接向他們射來的或是在他們 周圍散落的大炮、迫擊炮彈和機槍火力,遂使英印軍屢屢進攻均遭失敗。
戰至轉年 3 月份,英印軍隊中出現了士氣趨於瓦解的跡象。英印士兵在 陰森森的沙沙作響的叢林裏,不斷遭到日軍的伏擊,許許多多同伴遭傷亡,
使英印士兵的士氣沮喪,感到他們將無法戰勝對手。恰巧這時,一支從緬甸 中部悄悄調來的日軍有延支隊,從背後對駐紮在梅宇河彼岸加叻丹山穀悶熱
的叢林內的英軍側翼警戒部隊發起猛攻,並將其擊潰。與此同時,日軍棚橋 大佐率領其第 112 聯隊從拉德堂周圍的叢林中鑽出來,猛撲英軍第 55 旅的
後衛部隊。在日軍凶神惡煞般地猛烈進攻下,這旅部隊死傷慘重,經過一番 苦戰,才勉強脫身。
棚橋的第 112 聯隊得手後,接著於 3 月 20 日進抵馬由河右岸,橫穿毛 杜科山脈向團丁附近挺進;日第 55 師團的第 143
聯隊則沿毛杜科山脈縱行。 這兩個兇悍的日軍主力聯隊相互呼應,3 月下旬向已被壓縮在團丁附近的英 第 6
旅發起了猛攻,全殲了這個旅,並俘獲了該旅旅長。而那個在加叻丹山 穀奇襲取勝的有延支隊,也從那裏南下進抵馬由河穀,企圖控製對英印軍來
說是至關重要的孟都一布迪當公路。同時,飯田祥二郎中將指揮第 33 師團 和第 55 師團的主力,繼續向這裏集中。在布迪當和孟都的數旅英印軍麵臨
著被分別包圍的險局,韋維爾隻好下令全麵撤退,率部隊逃回了印度境內。 英軍這次對若開地區的進攻最終以失敗告終。不過,就在韋維爾垂頭
喪氣的時刻,溫蓋特和他的欽迪旅經長途奔襲,重新在親敦江對岸的叢林中 出現了。誠然,這支部隊此時經一路穿插已有 1/3 的人傷亡或失蹤,但是這
些麵容憔悴、鬍鬚滿腮、衣衫檻樓的官兵能打到這裏,就已經證實了它的指 揮官溫蓋特少將的一貫論點:英國士兵是能夠戰勝叢林的,能夠在日軍稱王
稱霸的酷熱地帶機智地與敵人周旋,並戰勝對手。由於有欽迪旅做策應,1943 年底,英第 14 集團軍所屬”的第 15 軍又捲土重來,趁日軍從若開地區收縮
兵力之機,挺進到梅宇半島,並形成了新的防線,這時的韋維爾已在數月前 被任命為印度總督,領導殖民政府的行政工作,前線的軍事工作已由蒙巴頓
全盤接管。
若開前線的英第 15 軍由 3 個師組成:即英國第 5 師、英印第 7 師和第
81 西亞師。軍長為克裏斯蒂森中將。為了加強這個軍的指揮力量,蒙巴頓 調換了幾名師級指揮官,其中經倫敦同意,將英軍與義大利軍隊在埃塞俄比
亞多洛戈羅要塞之役的英雄弗蘭克·梅塞維少將,調來任第 7 英印師的師長。
1944 年 1 月,蒙巴頓還親自視察了前線部隊,“昨天路易斯·蒙巴頓來到這 裏看望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力量,”英第 5 師的洛馬克斯少將回憶道,“他對
士兵們發表的講話精彩極了,人們都願意見到他。他是個很有個性的人。” 第 15 軍軍長克裏斯蒂森中將是位不喜歡吹捧的人,他也曾在這次戰役結束
後對蒙巴頓說:“和我交談過的許多軍官和士兵都說,你對若開的鼓舞人心 的訪問是他們在關鍵性的 3 個星期內保持戰鬥意誌和士氣的重要因素。”視
察時,蒙巴頓還向該軍保證,如果交通線被切斷,他將調動手裏掌握的全部 飛機向他們空投所需要的各種補給物資。
被日本大本營稱為“哈”號作戰的日軍進攻計劃,首先要求割裂英軍 的若開戰線,切斷第 5 和第 7 這兩個師的交通線,然後各個加以殲滅。進攻
的主力為日本第 28 軍的第 55 師團,其他兩個師團擔任掩護和預備隊任務。 第 55 師團是一支從中國戰場調到緬甸的部隊,曾在長沙會戰中遭受過重創。
不過,在緬甸戰場該師團戰果赫赫,參加過攻打毛淡棉、錫唐河、東籲等一 係列戰鬥,可謂久經沙場的部隊。它新上任的師團長竹內寬中將更是個雄心
勃勃的年輕將領,一心隻想為天皇的大東亞“聖戰”建功立業。經過多次補 充,該師團擁有兵員為 20259 人,150 毫米野戰炮 36 門,迫擊炮 200
門, 坦克裝甲車 40 輛,空中支援方麵有 3 個航空中隊負責。除幾個聯隊被調往 他處擔任守備任務外,師團主力全部投入這次戰役。進攻前,櫻井省三中將
親自到第 55 師團司令部坐鎮部署,將該師團編成 3 支突擊部隊,並調來棚橋 大佐指揮主要突擊部隊。因為這個令人膽寒的日軍大佐,曾使上次韋維爾突
入若開的軍事行動遭到慘敗。
按照櫻井省三和竹內寬的具體部署,棚橋大佐將率領他的突擊部隊迅 速而秘密地穿過第 7 英印師及外翼警戒部隊——駐守在加叻丹山穀的第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