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帝國主義戰爭”,主張印度對於“英國的戰爭”不予合作,並深受日 本關於“驅逐白種人,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之宣傳的蠱惑。1942 年 8 月,
國大黨在孟買召開大會,通過“要求英國撤出印度的決議”,全麵展開了不 服從運動。英國殖民當局立即宣布國大黨為非法,逮捕國大黨全部領袖和積 極分子 4
萬多人,印度陷入一片混亂局麵。與此同時,原國大黨中的激進分 子蘇布拉斯·錢德拉·鮑斯組織的印度國民軍,公開與日本駐緬軍合作,共
同對付英國軍隊。鮑斯所屬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還與日本達成協議,日 方答應今後由日軍攻占的印度領土,將交由他的“解放地區行政委員”來掌 管。
蒙巴頓清楚,他的戰區在人力和物資方麵要依賴於南亞次大陸,這裏 是他的後方。印度,作為大英帝國國王王冠上的“珍珠”,在是否允許它獨
立的重大問題上,他無權決定。再說,戰爭期間提出這個問題也不適宜。但 是,他現時能做的是,至少要緩和與印度人的緊張關係。在這方麵他需要中
國人的幫助。蒙巴頓在政治上是精明的,他知道在安撫印度人的反英情緒時, 中國人說話的地位要比英國人自己有利的多,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境況幾乎差
不多。他請中國駐印機構的人員在各城市散發宣傳品,宣傳品中稱:“為了 打倒人類公敵日本強盜,為了爭取各民族共同勝利起見,我們必須並肩作戰。
要對世界各民族的安危禍福,視為一體;對世界正義自由之保障,更引為己 任。現在,全世界陣線分明,一為德意日侵略集團,一為中英美蘇聯和全世
界各族的反侵略集團,所以這一次戰爭為光明與黑暗之戰,自由與奴役之戰, 正義與殘暴之戰!”並指出:“我們必須粉碎日寇一切無恥宣傳,日本已發動
了這妄欲奴役人類的不義之戰,卻還公然欺騙我們說‘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 南進是為了驅逐白種人,解放亞洲各民族’。這是何等卑劣無恥之班語,中
國人不是亞洲人嗎?他們何以要處心積慮以侵略中國?要知道,在日本的心 目中,亞洲根本不是亞洲人的亞洲,而是它所獨有私占的亞洲,不僅白種人
應退出,非日本的亞洲人,都應該做它的奴隸牛馬!日本為了實現它那大亞 洲新秩序,竭盡方法,挑撥離間我們各民族間的感情和意誌,望欲拆散我們
反侵略陣線的偉大集團,因此,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必須徹底粉碎日本的一 切無恥宣傳,勿受其愚弄而為虎作悵,鞏固我們嚴整的抗戰陣容。”
相同內容的話,由中國人說出來效果很大,印度人相信:同樣遭受過 西方列強長期侵略和壓迫的中國人不會欺騙他們。因而蒙巴頓多次感謝中國
駐印機構的宣傳工作,並承諾在資金和物資上提供保障。另一方麵,蒙巴頓 還覺得應當辦些實事使印度人感到滿意,起碼要改善一下英國人長期以來形
成的掠奪者形象。1943 年下半年印度自然災害頻繁,蒙巴頓認為,大規模 的救援計劃對於這裏迫在眉睫的賑災工作是非常必需的。可是,他卻感到由
於邱吉爾首相的頑固態度,難於把這種緊迫感傳達給白廳。因為邱吉爾認為 給印度提供糧食,隻不過表明了某些英國人對印度民族主義分子的“綏靖伎
倆”而已,是對那些人鬧獨立的鼓勵。至 1944 年初,印度的饑荒已發展到 危急程度。蒙巴頓致電倫敦:“除非立即製訂進口小麥計劃,否則,他將被
迫把軍用船隻用於運送小麥。”這一威脅果然奏效,倫敦的決策者們隻好同 意派船搶運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小麥,去援救印度的災民。他在這件事上贏
得了當地人的好感,戰後不久蒙巴頓之所以能出任印度總督,也與這一好感 不無關係。
蒙巴頓緩和英國與印度人的緊張關係,目的是為了他的作戰需要。盡 管總的說來他基本上實現了這一目的,但有時也遇到過麻煩。例如,當他提
出要印度企業界把每月的降落傘產量從 3.5 萬個增加到 20 萬個時,得到的 回答卻是這樣做將會占用民用市場的布匹。有人甚至懷疑說:“在這一切的
背後是一種未曾表達的或隱或暗的想法,即在戰後使印度成為英國產品的市 場。”蒙巴頓生怕引起新的糾紛,隻好作罷。
在阿薩姆鐵路問題上,蒙巴頓也遇到過聲稱代表印度人利益的當地殖 民政府的抵製,但是這一次他取得了勝利。通往印度利多的鐵路是以前駐緬
英軍及通過喜馬拉雅山向中國運送物資的重要通道。這條鐵路原本是為製茶 業設計的,每天可以運送 600 噸茶葉,到 1943 年底時,它在印度的路段已
每天提高到 2800 噸運量,但蒙巴頓需要它在此基礎上再提高 3 倍。當地政 府反對如此大規模地提高運量,理由是一旦戰爭結束後,這條鐵路這樣大的
運輸量會引起本地區的通貨膨脹。蒙巴頓請求倫敦直接幹預,首相這次幫了 他的忙,以軍事需要的名義命令當地殖民政府接受蒙巴頓的要求。於是在美
國工程師的協助改造下,這條鐵路的“每日運輸量很快達到 8000 噸,即使 在最惡劣的天氣下,也不會低於 6000 噸”。
國大黨在孟買召開大會,通過“要求英國撤出印度的決議”,全麵展開了不 服從運動。英國殖民當局立即宣布國大黨為非法,逮捕國大黨全部領袖和積 極分子 4
萬多人,印度陷入一片混亂局麵。與此同時,原國大黨中的激進分 子蘇布拉斯·錢德拉·鮑斯組織的印度國民軍,公開與日本駐緬軍合作,共
同對付英國軍隊。鮑斯所屬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還與日本達成協議,日 方答應今後由日軍攻占的印度領土,將交由他的“解放地區行政委員”來掌 管。
蒙巴頓清楚,他的戰區在人力和物資方麵要依賴於南亞次大陸,這裏 是他的後方。印度,作為大英帝國國王王冠上的“珍珠”,在是否允許它獨
立的重大問題上,他無權決定。再說,戰爭期間提出這個問題也不適宜。但 是,他現時能做的是,至少要緩和與印度人的緊張關係。在這方麵他需要中
國人的幫助。蒙巴頓在政治上是精明的,他知道在安撫印度人的反英情緒時, 中國人說話的地位要比英國人自己有利的多,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境況幾乎差
不多。他請中國駐印機構的人員在各城市散發宣傳品,宣傳品中稱:“為了 打倒人類公敵日本強盜,為了爭取各民族共同勝利起見,我們必須並肩作戰。
要對世界各民族的安危禍福,視為一體;對世界正義自由之保障,更引為己 任。現在,全世界陣線分明,一為德意日侵略集團,一為中英美蘇聯和全世
界各族的反侵略集團,所以這一次戰爭為光明與黑暗之戰,自由與奴役之戰, 正義與殘暴之戰!”並指出:“我們必須粉碎日寇一切無恥宣傳,日本已發動
了這妄欲奴役人類的不義之戰,卻還公然欺騙我們說‘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 南進是為了驅逐白種人,解放亞洲各民族’。這是何等卑劣無恥之班語,中
國人不是亞洲人嗎?他們何以要處心積慮以侵略中國?要知道,在日本的心 目中,亞洲根本不是亞洲人的亞洲,而是它所獨有私占的亞洲,不僅白種人
應退出,非日本的亞洲人,都應該做它的奴隸牛馬!日本為了實現它那大亞 洲新秩序,竭盡方法,挑撥離間我們各民族間的感情和意誌,望欲拆散我們
反侵略陣線的偉大集團,因此,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必須徹底粉碎日本的一 切無恥宣傳,勿受其愚弄而為虎作悵,鞏固我們嚴整的抗戰陣容。”
相同內容的話,由中國人說出來效果很大,印度人相信:同樣遭受過 西方列強長期侵略和壓迫的中國人不會欺騙他們。因而蒙巴頓多次感謝中國
駐印機構的宣傳工作,並承諾在資金和物資上提供保障。另一方麵,蒙巴頓 還覺得應當辦些實事使印度人感到滿意,起碼要改善一下英國人長期以來形
成的掠奪者形象。1943 年下半年印度自然災害頻繁,蒙巴頓認為,大規模 的救援計劃對於這裏迫在眉睫的賑災工作是非常必需的。可是,他卻感到由
於邱吉爾首相的頑固態度,難於把這種緊迫感傳達給白廳。因為邱吉爾認為 給印度提供糧食,隻不過表明了某些英國人對印度民族主義分子的“綏靖伎
倆”而已,是對那些人鬧獨立的鼓勵。至 1944 年初,印度的饑荒已發展到 危急程度。蒙巴頓致電倫敦:“除非立即製訂進口小麥計劃,否則,他將被
迫把軍用船隻用於運送小麥。”這一威脅果然奏效,倫敦的決策者們隻好同 意派船搶運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小麥,去援救印度的災民。他在這件事上贏
得了當地人的好感,戰後不久蒙巴頓之所以能出任印度總督,也與這一好感 不無關係。
蒙巴頓緩和英國與印度人的緊張關係,目的是為了他的作戰需要。盡 管總的說來他基本上實現了這一目的,但有時也遇到過麻煩。例如,當他提
出要印度企業界把每月的降落傘產量從 3.5 萬個增加到 20 萬個時,得到的 回答卻是這樣做將會占用民用市場的布匹。有人甚至懷疑說:“在這一切的
背後是一種未曾表達的或隱或暗的想法,即在戰後使印度成為英國產品的市 場。”蒙巴頓生怕引起新的糾紛,隻好作罷。
在阿薩姆鐵路問題上,蒙巴頓也遇到過聲稱代表印度人利益的當地殖 民政府的抵製,但是這一次他取得了勝利。通往印度利多的鐵路是以前駐緬
英軍及通過喜馬拉雅山向中國運送物資的重要通道。這條鐵路原本是為製茶 業設計的,每天可以運送 600 噸茶葉,到 1943 年底時,它在印度的路段已
每天提高到 2800 噸運量,但蒙巴頓需要它在此基礎上再提高 3 倍。當地政 府反對如此大規模地提高運量,理由是一旦戰爭結束後,這條鐵路這樣大的
運輸量會引起本地區的通貨膨脹。蒙巴頓請求倫敦直接幹預,首相這次幫了 他的忙,以軍事需要的名義命令當地殖民政府接受蒙巴頓的要求。於是在美
國工程師的協助改造下,這條鐵路的“每日運輸量很快達到 8000 噸,即使 在最惡劣的天氣下,也不會低於 6000 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