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聯盟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聯盟的戰爭,沒有反法西斯各國家的聯盟就沒有戰爭的勝利,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被歷史也證明了。


    那麽在這個問題上,後人有一些觀點認為,邱吉爾總是這個聯盟的麻煩製造者。這個觀點對不對呢?我個人認為,如果抽象地用這個觀點分析邱吉爾,有失公正,至少是不全麵的。事實上,最渴望建立聯盟的人是邱吉爾。第一個提出建立聯合國的人是邱吉爾。邱吉爾性情非常果斷,意誌也非常堅強,希特勒曾經有過誘降英國的想法。希特勒說:我對英國的要求隻有一個,什麽呢?請你英國走開,把歐洲留給我和黑暗。


    但是邱吉爾卻回答:不,我絕不走開,如果我們失敗,那麽整個世界都將在濫用科學的魔掌中墜入新的、更漫長的和更邪惡的黑暗的世紀。他選擇了戰。但是邱吉爾明晰,單憑英國一國之力無法戰勝德國,邱吉爾這個人非常善於從風雲雷電中找出最主要的矛盾。這樣,他把選擇聯盟的目光就投向了德國以外的所有的國家。其中他下的工夫最大的是美國和蘇聯。當希特勒的空軍對英倫三島狂轟濫炸時,美國沒有參戰,奉行孤立主義政策的美國人,在大西洋的彼岸還享受著和平。盡管羅斯福總統同情和支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有這個意願,但是作為美國的政治家,他不能不受國內政治思潮的束縛,所以說羅斯福一開始並不想跳進戰爭這個混水,他不想趟這汪混水,而邱吉爾對美國的政策是你不想進這盆混水,我就非得把你拉下這個水。


    我們知道,上一講講過,邱吉爾是個混血兒,他的媽媽就是美國人,所以說他那種以英語為母語國家和民眾聯繫起來,這個理念是非常強烈的,可是如何讓美國,在沒有參戰的情況下給予英國以支持呢?這就反映出了邱吉爾作為政治家那種狡詐和手腕,嫻熟。那麽邱吉爾在向美國發表的一係列的演說和談判中,為了把美國拖下戰爭的混水,他真是使盡渾身的解數。我給舉出幾個例子。


    一個是勸說。勸啊,他認為美國和英國是世界民主製度的楷模,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法西斯暴政。我們是民主國家,應該共同對付法西斯暴政。他對羅斯福說,英美應該直麵我們的職責,鼓起勇氣為不使世界墜入更加黑暗的世紀而努力。


    第二,誘惑,誘惑對方。他對美國的演說充滿了對未來的一種展望,充滿了激情。他說,一旦希特勒納粹政權的陰霾散去,偉大的美利堅民族為此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將會銘記於世界所有政治與善良民眾的心中,人民不會忘記你,進來吧。


    第三,叫恐嚇。在與美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邱吉爾不時地提醒他們,提醒誰啊?提醒美國人思考這麽一個問題,他說你想想如果英國戰敗,並且把自己強大的海軍交給了德國人會出現什麽樣的後果?英國當時海軍強國,我如果戰敗了,我的海軍交給德國人,你想想,什麽後果?你美國還會擁有和平嗎?美國人還會在悠閑地欣賞著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嗎?這是邱吉爾講的話,嚇唬他。


    第四,撒謊。盡管邱吉爾知道難以以自己本國家之力戰勝德國人,但是還裝出實力雄厚的樣子,說英國完全有實力擊敗希特勒獨裁政權的進攻。我有實力,他講話中時不時地流露出來。他本來是一國之力難以戰勝法西斯,但是他還採取了,用老百姓的話說,打腫臉充胖子。西方邱吉爾傳記作家講,他說這裏在這裏顯露出邱吉爾對大英帝國麵子這張臉的維護,撒謊。


    第五個招,就是裝熊。有的時候,他表示氣壯如牛,有的時候在演說中裝熊了,非常虛弱的樣子,懇求美國,在同一母語的份兒上你拉我一把吧。就是說使了渾身的解數,來說服美國。這樣就憑藉他是演說家啊,辯才啊,邱吉爾憑藉這份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羅斯福總統在沒有參戰的情況下,做出了不參戰,但是全力支援的決策,於是《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案紛紛出籠了。那麽值得指出的是,根據《租借法》,英國用基地換取美國的巡洋艦,但是當時美國人給予英國的,有一些巡洋艦是沒有使用的,是舊的。邱吉爾對此非常撮火。你給我一些船不能用,但是含而不露,惱火,不露,為什麽?因為邱吉爾的目的是將你美國人拖下水,在邱吉爾看來,你美國提供戰爭一方以軍事裝備,這本身的意義就重要,這本身的意義就大於其他了,事實正是如此。美國政府頒布了這兩個法案之後,使它更加向戰爭靠近了。而邱吉爾要的就是這個,我把你美國人拖下來了,隻要你下來就好辦了。至於巡洋艦能不能用,有多少好用,多少不好用,這個意義不大。意義大的就是你這個行動本身。


    在1941年8月9號,羅斯福和邱吉爾在紐芬蘭舉行了阿金夏會議,這是兩個人首次會麵,那麽會後,英美兩國首腦發表了《大西洋憲章》表示兩國正式建立聯盟關係,在這次會議上,邱吉爾首次建議,在打敗希特勒之後,應該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組織以防止納粹保證的再次出現。所以邱吉爾就是最早提出建立聯合國的人。


    除了與美國結盟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國家就是蘇聯。邱吉爾是最仇視蘇聯社會主義製度的國家。十月革命勝利不久,邱吉爾就聲稱要把蘇維埃製度扼殺在搖籃之中,掐死你。但是二戰爆發之後的邱吉爾卻提出一個觀點,什麽觀點呢?他說,我向需要空氣一樣,需要德國與蘇聯開戰。所以說,他指令他的情報機關密切關注德國對蘇聯的軍事動向,並且通過各種渠道,把德國對蘇聯的軍事動向轉告給蘇聯政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風雲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駿並收藏二戰風雲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