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隻讀過幾年小學的朱可夫,他是怎樣成長起來的?他又是如何進入史達林的視野的呢?能夠擔任團長,這對於朱可夫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團長這一崗位是一位職業軍人取得成就必經的一個台階。在蘇聯軍隊中,指揮一個團始終被看作是掌握軍事藝術的最重要環節。團是基本戰鬥部隊,團一級戰鬥需要各兵種協同動作。一個團長,如果能夠熟練地掌握對團的指揮方法,並能夠使這個團經常保持戰鬥準備,那麽,無論在平時或戰爭時期,他在以後的各級指揮崗位上都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


    朱可夫的成長經歷是這一觀點的最好註解。從那以後,一直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朱可夫僅用十餘年的時間,就從騎兵團的團長,一直升到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兼總參謀長,也就是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總參謀長。那麽,我們僅從朱可夫的三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他的人生為什麽能夠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了。


    (全文)


    在日本帝國主義擴張戰略中,原來有兩個戰略選擇,一個是“北進”,就是依託中國為根據地,進攻蘇聯,占領西伯利亞;一個是“南進”,依託中國為根據地,占領南洋諸島。陸軍主張“北進”,海軍主張“南進”,雙方各執一詞,爭得很厲害。那麽在1936年8月7號,日本軍部就調整了它的戰略,就是“南北並進”,這是一個折中的方案。但是“北進”的勢頭仍然很大。可是,1939年發生了一件事情,使得日軍放棄了“北進”,轉而“南進”。那麽這是一件什麽事情呢?


    為了試探蘇軍的實力,為日後進攻西伯利亞做準備,日軍於1939年5月中旬,在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時候,從中國戰場抽調一些兵力,來對在中國內蒙古的東北和蒙古交界的諾門坎,對蘇聯駐軍進行武力偵察,這個事件就是“諾門坎事件”。由於這一地區有一條河叫哈拉欣河,所以蘇聯人把它叫做“哈拉欣河事件”。


    1939年5月12號,日本關東軍第23師師長,叫小鬆原道太郎,他是個中將,那麽率領他的師向駐守在這一地帶的蘇軍第57特別軍發起了攻擊,而後不久日軍的第6集團軍也加入了戰鬥。戰役初期,蘇軍十分被動,也損失很大。


    史達林接到報告,他敏銳地察覺到,日軍在諾門坎發起這次進攻,是進行武力偵察,來試探蘇聯軍隊的實力,為日後占領西伯利亞做準備。所以史達林講,他比須粉碎日軍這次軍事行動,否則是後患無窮。所以,他決定派一名能征善戰的指揮官到前線去,這個人就是朱可夫。


    朱可夫在1939年6月5號到達戰場,他到達軍部以後就問軍長費克連科:“你為什麽把你的指揮部設置在距離戰場120公裏以外的地方?”你怕死,我不怕!所以朱可夫馬不停蹄就到了前線視察。他根據掌握的最新情報,他認為,必須向這一地帶增援,所以他向史達林請求增兵。並且他想,在諾門坎地方必須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裝甲作戰。史達林滿足了朱可夫的要求,派出了增援部隊。其中,連續派了57000人,坦克498輛,裝甲車385輛,515架飛機,還有542門火炮,從蘇聯內地增援朱可夫。


    史達林給朱可夫就是一句話:“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潰日本人,不要越過蒙古邊境。”那麽7月2號,日軍趁蘇軍增援部隊還沒有達到戰場的時候,向蘇軍和蒙古軍隊發起了進攻,當時雙方的兵力比是這樣的,日軍一共是38000人,蘇軍是12541人。兵力比是蘇軍弱,日軍強。然而朱可夫沉著應戰,蘇軍雖然人員少,但是裝甲車和坦克比日軍多。朱可夫就指揮裝甲坦克部隊,指揮機械化部隊連續實施反擊、反突擊,不斷地疲憊、殺傷、消耗對方,這樣使得日軍傷亡慘重。


    日軍23師師長小鬆原道太郎這個人他原來是駐蘇武官,是個“蘇聯通”,他曾經認為,蘇軍已經取消了機械化部隊——蘇軍確實取消過機械化部隊,他沒想到,蘇軍的作戰力這麽強!特別是沒有想到的是什麽呢?他不了解朱可夫有如此高超的指揮藝術。他不認識這個人,所以打他個措手不及。


    那麽,日軍就開始大規模地向諾門坎地區增兵。並且我剛才說了,它的第6集團軍,集團軍司令官叫荻州立兵,增援諾門坎。並且準備在8月24日發起總攻,企圖殲滅當麵的朱可夫這支部隊。朱可夫這個時候就悄悄地做好了反攻的準備,他的增援部隊已經上來了。他的戰法就是發揮機械化部隊的優勢,諸軍種聯合作戰。為了迷惑敵人,朱可夫在反攻前採取了兩個措施,一個是把坦克的消聲器給摘掉了,然後就在敵人的陣地當麵就來回地開動。坦克本來聲音就大,你要把消聲器給它摘掉,這個聲音就大得不得了了。所以日軍在對麵的陣地上就聽到隆隆的坦克聲。一開始很緊張,但是幾天之後,不過如此。所以日軍就覺得這隻不過是蘇軍正常兵力調動!假象出來了,迷惑敵人!


    他沒有想到,恰恰就是朱可夫在強大的噪音的掩護下,悄悄地完成了作戰準備。這是一個。那麽採取的第二個措施呢?就是隱藏自己反攻的準備。造成一種我在實施防禦的假象。於是,他就將在國內弄了十幾架打樁機,在陣地前樹立起來,成天就咣,咣,咣,製造我正在構築堅固防禦陣地的假象。所以通過這兩種假象,日軍就誤以為蘇軍不是在想反攻,而是想防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風雲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駿並收藏二戰風雲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