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兀朮把殺嶽飛作為議和的條件是宋高宗殺害嶽飛的直接原因。如果高宗僅僅疑忌嶽飛掌握兵權,對嶽飛反對議和不滿,他盡可把嶽飛罷官閑廢,與韓世忠一樣的下場。1141年,在宋金議和的過程中,兀朮通過使臣告訴高宗、秦檜“爾朝夕以和請,而嶽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也”。據參與陰謀的王次翁透露,當年二三月間,高宗“有誅飛意”。四月,罷嶽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將兵權,為投降賣國鋪平道路。按照秦檜預謀,先由張俊、嶽飛害韓世忠,再用張俊害嶽飛。而嶽飛卻表示絕不參與謀害韓世忠的陰謀,他得知有人誣告的詳情後,立即派人飛報韓世忠。秦檜的圖謀沒有得逞。新仇舊恨使秦檜決定先對嶽飛下手。而高宗急於向兀朮表示信用、求和投降,在殺害嶽飛這一點上,與秦檜一拍即合,所以製造了這一冤案。
第四,嶽飛的個人作風也構成他被趙構所殺的可能性。宋高宗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嶽飛曾奏請立儲之事,高宗曾將此視為越軌行為。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是相當嚴格的,稍有不慎,便有殺身之禍。嶽飛作為大將竟幹預朝廷上的立儲大事,這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終的做法。所以,從上述的論據看,此說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五,嶽飛被賜死是高宗下的詔書,秦檜是“奉聖旨”將嶽飛殺死,這一點從高宗後來的行為裏也能看出端倪。紹興二十五年秦檜病死後,基於民憤,高宗對秦檜的黨羽都即行降黜,對受到秦檜迫害的人即行昭雪,可是幾次昭雪都沒有嶽飛的名字,有人就這個問題上書高宗,但都杳無音信。直到紹興三十二年孝宗繼位才為嶽飛平反昭雪。這從側麵反映了高宗主張殺掉嶽飛的。秦檜是殺害嶽飛的直接操刀人,而高宗則是站在秦檜背後主使,二人都是殺害嶽飛的元兇。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者都同意這一觀點。他們提出了相反的論據。第一,就南宋國內的權力歸屬而言,趙構是皇權的代表,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從當時宋、金、西夏諸政權對峙的政治格局而言,身為南宋宰相的秦檜,則是女真皇朝派到南宋中央的一個代理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奸,他具有“挾虜勢以要君”的權力,特別是當他手高宗委託,充當降金的全權代表之後,他在南宋王朝的地位已是能夠玩弄趙構於股掌之間的角色。在《三朝北盟會編》一書中有秦檜脅迫趙構的記載,所以他才是南宋整個降金政策的真正炮製者。第二,削奪嶽飛等諸大將兵權,是秦檜整個投降計劃的一部分。嶽飛反對削奪韓世忠兵權等一係列作為中,招惹了秦檜、張俊的怨氣,在“安撫”韓家軍失敗後,這兩 人的陰謀便施到了嶽飛及他的嶽家軍身上,嶽飛在諸大將中首先被誅,這是他反對秦檜投降賣國的結果。第三,嶽飛是女真貴族極其忌恨的人物,兀朮曾脅迫秦檜“必殺嶽飛而後可和”。秦檜為了議和,他必殺嶽飛。第四,嶽飛的獄案,“名曰‘詔獄’,實非詔旨”,這一點,從宋人遺留下來的資料亦可找到證據。如《宋史?刑法誌二》有明確記載:“(紹興)十一年,樞密使張俊使人誣張憲,謂收嶽飛文字,謀為變。秦檜欲乘此誅飛,命萬俟?鍛鍊成之,飛賜死,誅其子雲及憲於市。……名為詔獄,實非詔旨也。”《建炎以來係年要錄》也記載此事,即有:“……比年以來,多是大臣便作‘已奉聖旨’,一麵施行。自今後,三省將上取旨。”既有在“取旨”前,便有“已奉聖旨”的事,那麽矯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誰是殺害嶽飛的元兇(3)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身”,嶽墳前的這一千古絕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忠奸之辨。從這一點上說,關於殺害嶽飛元兇的爭論似是無關緊要的,但作為歷史研究的課題之一,似乎應有一個接近歷史真實的答案。相信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和研究的繼續深入,此謎能被徹底揭開!
建文帝下落之謎(1)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已故太子朱標的長子。朱元璋早年立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但是後來由於朱標早逝。朱元璋便改封長孫朱允炆為為皇太孫。讓其在自己百年之後,繼承皇位。但是,對於朱元璋的這種安排,有一個人極為不滿,他就是朱元璋的四兒子、燕王朱棣。朱棣早年隨父親東征西討,為大明王朝的四方安定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負責統帥重兵,駐守北平,以防蒙古騎兵進犯。
朱棣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中才華最為出眾,而且胸懷大誌。起初他對父皇選立長兄朱標為太子不好說什麽,單是朱標死後,朱元璋又立懦弱無能皇長孫朱允炆為太子,卻引起了朱棣的強烈不滿,他數次在朱元璋的麵前詆毀朱允炆如何如何無能懦弱,絕非可托天下之人。朱元璋雖然心中也明白,論文武才華,四子朱棣都要遠遠高於長孫朱允炆。但是他為了維護自己確定下來的皇長子繼承製度。他要堅決地支持朱允炆做自己的繼承人。有一次,朱元璋為了展示皇太孫的才華,命他在諸皇子大臣的麵前對詩,朱元璋出的上句為“風吹馬尾千條線 ”,朱允炆想了半天終於對出一句:“雨打羊毛一片膻”。雖然對的句子看起來也還算公整,但語意平庸,毫無意蘊。朱元璋的大為不快,這時燕王朱棣隨口吟出一句:“日照龍鱗萬點金”。 一股王道霸氣直驚的在座的人目瞪口呆,朱元璋冶連口稱讚。 但這也增加了他對皇太孫日後帝位的擔心之情。
第四,嶽飛的個人作風也構成他被趙構所殺的可能性。宋高宗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嶽飛曾奏請立儲之事,高宗曾將此視為越軌行為。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是相當嚴格的,稍有不慎,便有殺身之禍。嶽飛作為大將竟幹預朝廷上的立儲大事,這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終的做法。所以,從上述的論據看,此說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五,嶽飛被賜死是高宗下的詔書,秦檜是“奉聖旨”將嶽飛殺死,這一點從高宗後來的行為裏也能看出端倪。紹興二十五年秦檜病死後,基於民憤,高宗對秦檜的黨羽都即行降黜,對受到秦檜迫害的人即行昭雪,可是幾次昭雪都沒有嶽飛的名字,有人就這個問題上書高宗,但都杳無音信。直到紹興三十二年孝宗繼位才為嶽飛平反昭雪。這從側麵反映了高宗主張殺掉嶽飛的。秦檜是殺害嶽飛的直接操刀人,而高宗則是站在秦檜背後主使,二人都是殺害嶽飛的元兇。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者都同意這一觀點。他們提出了相反的論據。第一,就南宋國內的權力歸屬而言,趙構是皇權的代表,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從當時宋、金、西夏諸政權對峙的政治格局而言,身為南宋宰相的秦檜,則是女真皇朝派到南宋中央的一個代理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奸,他具有“挾虜勢以要君”的權力,特別是當他手高宗委託,充當降金的全權代表之後,他在南宋王朝的地位已是能夠玩弄趙構於股掌之間的角色。在《三朝北盟會編》一書中有秦檜脅迫趙構的記載,所以他才是南宋整個降金政策的真正炮製者。第二,削奪嶽飛等諸大將兵權,是秦檜整個投降計劃的一部分。嶽飛反對削奪韓世忠兵權等一係列作為中,招惹了秦檜、張俊的怨氣,在“安撫”韓家軍失敗後,這兩 人的陰謀便施到了嶽飛及他的嶽家軍身上,嶽飛在諸大將中首先被誅,這是他反對秦檜投降賣國的結果。第三,嶽飛是女真貴族極其忌恨的人物,兀朮曾脅迫秦檜“必殺嶽飛而後可和”。秦檜為了議和,他必殺嶽飛。第四,嶽飛的獄案,“名曰‘詔獄’,實非詔旨”,這一點,從宋人遺留下來的資料亦可找到證據。如《宋史?刑法誌二》有明確記載:“(紹興)十一年,樞密使張俊使人誣張憲,謂收嶽飛文字,謀為變。秦檜欲乘此誅飛,命萬俟?鍛鍊成之,飛賜死,誅其子雲及憲於市。……名為詔獄,實非詔旨也。”《建炎以來係年要錄》也記載此事,即有:“……比年以來,多是大臣便作‘已奉聖旨’,一麵施行。自今後,三省將上取旨。”既有在“取旨”前,便有“已奉聖旨”的事,那麽矯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誰是殺害嶽飛的元兇(3)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身”,嶽墳前的這一千古絕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忠奸之辨。從這一點上說,關於殺害嶽飛元兇的爭論似是無關緊要的,但作為歷史研究的課題之一,似乎應有一個接近歷史真實的答案。相信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和研究的繼續深入,此謎能被徹底揭開!
建文帝下落之謎(1)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已故太子朱標的長子。朱元璋早年立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但是後來由於朱標早逝。朱元璋便改封長孫朱允炆為為皇太孫。讓其在自己百年之後,繼承皇位。但是,對於朱元璋的這種安排,有一個人極為不滿,他就是朱元璋的四兒子、燕王朱棣。朱棣早年隨父親東征西討,為大明王朝的四方安定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負責統帥重兵,駐守北平,以防蒙古騎兵進犯。
朱棣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中才華最為出眾,而且胸懷大誌。起初他對父皇選立長兄朱標為太子不好說什麽,單是朱標死後,朱元璋又立懦弱無能皇長孫朱允炆為太子,卻引起了朱棣的強烈不滿,他數次在朱元璋的麵前詆毀朱允炆如何如何無能懦弱,絕非可托天下之人。朱元璋雖然心中也明白,論文武才華,四子朱棣都要遠遠高於長孫朱允炆。但是他為了維護自己確定下來的皇長子繼承製度。他要堅決地支持朱允炆做自己的繼承人。有一次,朱元璋為了展示皇太孫的才華,命他在諸皇子大臣的麵前對詩,朱元璋出的上句為“風吹馬尾千條線 ”,朱允炆想了半天終於對出一句:“雨打羊毛一片膻”。雖然對的句子看起來也還算公整,但語意平庸,毫無意蘊。朱元璋的大為不快,這時燕王朱棣隨口吟出一句:“日照龍鱗萬點金”。 一股王道霸氣直驚的在座的人目瞪口呆,朱元璋冶連口稱讚。 但這也增加了他對皇太孫日後帝位的擔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