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不管是戲曲還是野史,都說有狸貓換太子一事,可是正史裏並沒有記載這件事。在《宋史》中專門記載了李宸妃其人其事。李宸妃是劉德妃的侍女,本是杭州女子,生得美麗小巧。在懷上龍子時,劉德妃就已被立為皇後,掌控後宮。在李宸妃生下後來的仁宗之後,劉德妃立刻就把孩子從李宸妃懷裏奪走交楊淑妃撫育,說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並請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兒子趙禎立為太子,將真相一下子隱瞞了幾十年。真宗去世後,13歲的趙禎即位,也就是宋仁宗。昔日的劉皇後成了劉太後,臨朝輔政,又掌權後宮,眾人都不敢冒著殺頭的危險來挑明這個真相,隻能眼睜睜看著仁宗母子不相認。天聖九年,仁宗生母李宸妃病危,劉太後晉升她為宸妃。次年,李宸妃去世。劉太後本想隻以妃子之禮下葬李宸妃,可是宰相呂夷簡卻上書給劉太後說,仁宗現在雖然並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可是在太後百年之後,一定會有人向仁宗稟告實情的,如果仁宗因此怪罪太後家人,那就不是誰可以控製的了,所以應當以一品禮安葬李宸妃,那時即便誰要說什麽壞話,仁宗也不會拿劉家怎麽樣的。劉太後認為宰相呂夷簡言之有理,於是就下令以一品禮安葬李宸妃。宰相呂夷簡又暗中吩咐內侍押班給李宸妃穿皇後裝入斂,並使用水銀寶箱,劉太後也一一默許了。李宸妃的喪禮因此舉行得極為隆重。劉太後去世後,果然就有人告訴了宋仁宗他的生母其實是李宸妃。仁宗十分悲痛,他號啕大哭,甚至下了哀痛詔自責。他十分憤怒自己身為天子卻不能保護自己的母親,不能孝敬自己的母親,還讓母親含恨而死,至死母子不能相認。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劉太後的錯,是劉太後讓自己不能盡孝,不能享天倫之樂。於是,他下令包圍了劉太後娘家的府第。這時宰相呂夷簡急忙覲見,勸說仁宗,太後雖然不義,可是以皇後禮儀厚葬宸妃,就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雖然劉、楊不是陛下的生母,可是對陛下仍有撫育之情,這種恩情陛下又怎能忘呢?


    狸貓換太子是真的嗎(2)


    這一番話使仁宗冷靜下來,仁宗命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檢查了李宸妃的下葬,一看生母沒有鴆殺、殘害或者虐待的跡象,還穿了皇後服下葬,這才下令解除對劉姓親屬的包圍。仁宗下旨尊李宸妃為皇後,諡號章懿,親臨殯儀地方祭告。並且為了彌補他對生母的愧疚之情,他還把李太後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並把福康公主下嫁給李用和的兒子李瑋。


    所以,從《宋史》中的記載來看,歷史上不存在“狸貓換太子”一事,李宸妃也沒有流落到民間。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樣包拯為李宸妃鳴冤的故事呢?包拯是《狸貓換太子》中的重要人物,但是,在歷史上,他與這場公案無任何聯繫。包拯於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踏上仕途,開始做建昌知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等地方官,自然無從參與官廷鬥爭。到他進人中央政府,仁宗已經親政很久了,元雜劇和明傳奇中,都無包拯出現,明朝《包公案》 小說專說包拯故事,其中有包拯放浪回朝途中,在桑林鎮遇李太後,還朝後,設陰曹、審郭愧,將劉妃用丈二白絲帕絞死的章節,卻無打龍袍事。


    那麽,包拯與此事也就毫無瓜葛了吧?其實也並非沒有任何聯繫。石玉昆在《三俠五義》中把發生在宋仁宗皇佑二年的假冒皇子案與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焊結起來。據《續資治通鑑》記載,當時有個名叫冷青的人,其母王氏曾在皇宮中擔任過雜役,出宮後嫁給醫生冷緒。及冷青長大,飄泊到廬山,竟多次聲稱他是皇子,是其母在皇宮中有孕出宮而生。有個好事的和尚,名叫全火道,把冷青帶到京城。冷青於是在大眾場合傳播,多次被人圍觀。當時任開封知府的錢明逸聽到此事,出動警力將其捕捉歸案。但冷青言之灼灼,喝令錢起坐,錢也為之起坐。為了不使事態擴大,錢以狂人為口實,準備把冷青發配汝州。推官韓絳認為事實不明確,冷青還會是個糊塗不明真象的人。於是,宋仁宗把這宗案子交給掌管知諫院的包拯審理。經過包拯調查,王氏確實在宮中打過雜,嫁給冷緒後,也是先生女而後生男。包拯以冒充皇子罪處死冷青。而決案的知府錢明逸也被降為蔡州知府。可見,宋仁宗從未被狸貓換過。小說本來就是移花接木的,我們不能把它當作真正發生過的歷史事實。


    宋徽宗幽會李師師之謎(1)


    宋徽宗趙佶一生生性輕浮,除了愛好花木竹石、鳥獸蟲魚、釧鼎書畫、神仙道教外,還嗜好女色如命,後來更是終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徽宗的後宮中妃嬪如雲,數量驚人,史書記載有“三千粉黛,八百煙嬌”。但是與這些妃子日夜纏綿,朝夕相擁,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會膩煩,再綺麗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一日,他閑得無聊,在一個團扇上提筆寫了“選飯朝來不喜餐,禦廚空費八珍盤”十四個字,忽然文思枯竭,讓一位大學士續下一句。那人特別會揣摩趙佶的心思,就續了句“人間有味俱嚐遍,隻許江梅一點酸。”甜酸爽口的楊梅當然會解禦廚八珍之膩。趙佶的人間女色“一點酸”就是名滿京師的青樓歌妓李師師。


    李師師,生卒不詳,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本姓王,四歲時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名李師師。據載,她氣質優雅,通曉音律書畫,芳名遠揚開封城。可能由於童年淒涼的生活在李師師心裏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後,她給人的感覺始終總是淡淡的憂傷,她喜歡淒婉清涼的詩詞,愛唱哀怨纏綿的曲子,常常穿著乳白色的衣衫,輕描淡妝,這一切都構成了一種“冷美人”的基調,反而更加迷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密碼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憶+孫建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憶+孫建華並收藏歷史密碼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