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1960年,年屆80歲的麥克阿瑟害了一場重病,前列腺嚴重發炎,幾乎喪命。過後,芝加哥一位牧師來信問他在病危時,《聖經》中哪些話對他有所幫助。他回答說,耶穌的一句話使他脫離了危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1961年7月,麥克阿瑟在隱去了九年之後,應邀前往馬尼拉參加菲律賓獨立15周年紀念活動。他穿著那身人們熟悉的哢嘰布軍裝,戴著戰鬥軟帽和飛行墨鏡,接受成千上萬菲律賓人的歡迎。他在國會發表演說,並憑弔了昔日戰場:萊特的白灘、呂宋的"麥克阿瑟大道"、叢林密布的科雷希多、崎嘔不平的巴丹丘陵。看到往日荒涼頹敗的國土如今又恢復了生機,他不禁感慨萬分:"好一派光明美好的景象!"在那裏,有人告訴他,每當部隊集合時都點他的名,由一名中士答道:"精神猶在!"
1962年5月,他應邀來到他的母校西點,接受軍校最高獎勵——西爾維納斯·塞耶榮譽勳章。在授勳儀式上,他發表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最感人的一次演講。他還檢閱了學員隊,並同他們共進午餐,重溫昔日的感覺。這以後,他便全身心地掙紮著撰寫他的回憶錄。那是一部充滿頌歌賀詞的回憶錄,一部自吹自擂、"隱惡揚善,"、貶損他人而標榜自己的回憶錄。
1964年,他的生命開始走向盡頭。他患上了急性腎炎和肝炎等多種病症。3月2日,瓊陪著他去華盛頓一家陸軍醫院,記者們聞訊前往探訪,他們的麥克阿瑟已全無過去的風采:腰身彎曲、麵容憔悴、瘦骨嶙峋、步履蹣跚。醫院連續做了幾次手術都沒能挽回他的生命。4月5日下午2點30分,這位集狂妄自大與勇猛無畏於一身的軍事天才終於停止了呼吸。他的遺體被先後擺放在華盛頓、紐約和諾福克供人們憑弔瞻仰。4月11日,隨著軍號手吹起的熄燈號,這位曾叱吒疆場的"老兵"被放進了墓穴,長眠於地下。日後,他的朋友們在諾福克的市政大廳為他立了一座宏偉的大理石紀念碑。
麥克阿瑟不同於美國歷史上任何將領。他的一生充滿了第一和唯一。他在西點的成績名列第一,並創造了該校歷史上的最好成績;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軍中最年輕的準將,後來又成為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最年輕的少將和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他是被外國授予陸軍元帥的唯一美國人,是美國歷史上參加過三次重要戰爭1的唯一將軍;也是對日本的命運和太平洋地區影響最深的美國人。
1即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作者
誠然,他所受到的讚譽和非議也超過了任何一個美國人。他是最有才能的軍事家,但又是最糟糕的政治家;他忠誠於他的國家,但卻對抗這個國家的總統;他取得過最輝煌的勝利,但也遭到過最慘重的失敗;他有時似乎寬宏大量,有時又顯得小肚雞腸;他有時溫文爾雅,有時又暴跳如雷;他愛慕榮譽,但最終被榮譽所毀滅。
尼克森如是說:"麥克阿瑟是美國的一位非凡人物,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就像一則傳奇故事一樣,包含著各種矛盾和對立。他既是一位善於思考的知識分子,又是一位趾高氣揚、唯我獨尊的軍人;既是一位獨裁主義者,又是一位民主主義者;他是一位天才的、很有感染力的演說家,喜歡發揮邱吉爾式的雄辯口才,打動過千百萬人的心,同時也使許多自由主義者氣得暈頭轉向。"他進一步評論說: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領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搖的將領。因此,有時他的風度比他的成就更惹人注意。他的貴族派頭和誇誇其談的作風很容易成為趕時髦的人和諷刺作家攻擊的目標。他們把他描繪成一位虛榮十足的過時人物,一位自命不凡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遺老,可惜出世晚了50年。他的演講往往滿篇都是慷慨激昂地宣揚美國製度如何偉大的高談闊論,許多人譏之為沙文主義的濫調。
但是批評麥克阿瑟的人發現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框框去套他。麥克阿瑟的個性如此複雜和豐富多彩,甚至連格雷高裏·派克這樣的大明星也覺得在銀幕上無法把他演好。但是演員喬治·斯科特卻成功地扮演了另一位偉大的將軍喬治·巴頓,因為他的性格不那麽複雜。
李奇微的一席話或許可以刻畫麥克阿瑟那複雜而豐富多彩的個性:
他追求對自己的頌揚,這導致他在某些場合公然要求或者接受那些本不屬於他的榮譽,或者推卸那些明明是他自己所犯錯誤的責任。他愛出風頭,這常常使他在所屬地麵部隊參加每次登陸作戰時和參加的重大進攻行動發起時,儼然以戰地實際指揮官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麵前。他熱衷於培養自己那種似乎天才人物所必須具備的孤獨精神,結果,他幾乎發展到與世隔絕的地步(在東京,他的辦公室連電話也沒有)。這種與世隔絕使他得不到一個指揮官所必需的從自己主要部屬那裏得到的批評意見和客觀評價。他個性倔強(這種個性的形成是由於他在遭到人們堅決反對的情況下曾成功地強行通過了許多出色的計劃),這使他有時不顧一切所謂常理而堅持按自己的辦法行事。對自己的判斷能力過於自信,這使他養成深信自己一貫正確的毛病,並且最後導致他發展到幾乎不服從領導的地步。
1960年,年屆80歲的麥克阿瑟害了一場重病,前列腺嚴重發炎,幾乎喪命。過後,芝加哥一位牧師來信問他在病危時,《聖經》中哪些話對他有所幫助。他回答說,耶穌的一句話使他脫離了危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1961年7月,麥克阿瑟在隱去了九年之後,應邀前往馬尼拉參加菲律賓獨立15周年紀念活動。他穿著那身人們熟悉的哢嘰布軍裝,戴著戰鬥軟帽和飛行墨鏡,接受成千上萬菲律賓人的歡迎。他在國會發表演說,並憑弔了昔日戰場:萊特的白灘、呂宋的"麥克阿瑟大道"、叢林密布的科雷希多、崎嘔不平的巴丹丘陵。看到往日荒涼頹敗的國土如今又恢復了生機,他不禁感慨萬分:"好一派光明美好的景象!"在那裏,有人告訴他,每當部隊集合時都點他的名,由一名中士答道:"精神猶在!"
1962年5月,他應邀來到他的母校西點,接受軍校最高獎勵——西爾維納斯·塞耶榮譽勳章。在授勳儀式上,他發表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最感人的一次演講。他還檢閱了學員隊,並同他們共進午餐,重溫昔日的感覺。這以後,他便全身心地掙紮著撰寫他的回憶錄。那是一部充滿頌歌賀詞的回憶錄,一部自吹自擂、"隱惡揚善,"、貶損他人而標榜自己的回憶錄。
1964年,他的生命開始走向盡頭。他患上了急性腎炎和肝炎等多種病症。3月2日,瓊陪著他去華盛頓一家陸軍醫院,記者們聞訊前往探訪,他們的麥克阿瑟已全無過去的風采:腰身彎曲、麵容憔悴、瘦骨嶙峋、步履蹣跚。醫院連續做了幾次手術都沒能挽回他的生命。4月5日下午2點30分,這位集狂妄自大與勇猛無畏於一身的軍事天才終於停止了呼吸。他的遺體被先後擺放在華盛頓、紐約和諾福克供人們憑弔瞻仰。4月11日,隨著軍號手吹起的熄燈號,這位曾叱吒疆場的"老兵"被放進了墓穴,長眠於地下。日後,他的朋友們在諾福克的市政大廳為他立了一座宏偉的大理石紀念碑。
麥克阿瑟不同於美國歷史上任何將領。他的一生充滿了第一和唯一。他在西點的成績名列第一,並創造了該校歷史上的最好成績;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軍中最年輕的準將,後來又成為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最年輕的少將和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他是被外國授予陸軍元帥的唯一美國人,是美國歷史上參加過三次重要戰爭1的唯一將軍;也是對日本的命運和太平洋地區影響最深的美國人。
1即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作者
誠然,他所受到的讚譽和非議也超過了任何一個美國人。他是最有才能的軍事家,但又是最糟糕的政治家;他忠誠於他的國家,但卻對抗這個國家的總統;他取得過最輝煌的勝利,但也遭到過最慘重的失敗;他有時似乎寬宏大量,有時又顯得小肚雞腸;他有時溫文爾雅,有時又暴跳如雷;他愛慕榮譽,但最終被榮譽所毀滅。
尼克森如是說:"麥克阿瑟是美國的一位非凡人物,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就像一則傳奇故事一樣,包含著各種矛盾和對立。他既是一位善於思考的知識分子,又是一位趾高氣揚、唯我獨尊的軍人;既是一位獨裁主義者,又是一位民主主義者;他是一位天才的、很有感染力的演說家,喜歡發揮邱吉爾式的雄辯口才,打動過千百萬人的心,同時也使許多自由主義者氣得暈頭轉向。"他進一步評論說: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領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搖的將領。因此,有時他的風度比他的成就更惹人注意。他的貴族派頭和誇誇其談的作風很容易成為趕時髦的人和諷刺作家攻擊的目標。他們把他描繪成一位虛榮十足的過時人物,一位自命不凡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遺老,可惜出世晚了50年。他的演講往往滿篇都是慷慨激昂地宣揚美國製度如何偉大的高談闊論,許多人譏之為沙文主義的濫調。
但是批評麥克阿瑟的人發現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框框去套他。麥克阿瑟的個性如此複雜和豐富多彩,甚至連格雷高裏·派克這樣的大明星也覺得在銀幕上無法把他演好。但是演員喬治·斯科特卻成功地扮演了另一位偉大的將軍喬治·巴頓,因為他的性格不那麽複雜。
李奇微的一席話或許可以刻畫麥克阿瑟那複雜而豐富多彩的個性:
他追求對自己的頌揚,這導致他在某些場合公然要求或者接受那些本不屬於他的榮譽,或者推卸那些明明是他自己所犯錯誤的責任。他愛出風頭,這常常使他在所屬地麵部隊參加每次登陸作戰時和參加的重大進攻行動發起時,儼然以戰地實際指揮官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麵前。他熱衷於培養自己那種似乎天才人物所必須具備的孤獨精神,結果,他幾乎發展到與世隔絕的地步(在東京,他的辦公室連電話也沒有)。這種與世隔絕使他得不到一個指揮官所必需的從自己主要部屬那裏得到的批評意見和客觀評價。他個性倔強(這種個性的形成是由於他在遭到人們堅決反對的情況下曾成功地強行通過了許多出色的計劃),這使他有時不顧一切所謂常理而堅持按自己的辦法行事。對自己的判斷能力過於自信,這使他養成深信自己一貫正確的毛病,並且最後導致他發展到幾乎不服從領導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