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1890年10月,日本文部省以天皇名義頒布《教育敕語》作為國家權威的德育教育方針,其中心思想是宣揚天皇權威至高無上。——作者
麥克阿瑟所推行的改革對戰後日本的歷史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在1951年4月他被解職時,吉田茂在向全國發表的廣播講話中動情地說:"麥克阿瑟將軍為我國利益所做的貢獻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是他把我國從投降後的混亂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來,並把它引上了,恢復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麵牢牢紮根。"尼克森則稱麥克阿瑟"是歷史上最進步的占領軍司令之一,而且是其中少數政績卓著者之一";他"留給後人的最大業績",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用兵如神的才能,而是在日本所推行的民主改革。他本是個打仗的裏手,現在卻成了改革的行家,這完全是靠著他的魄力、膽識與博學來實現的。他使用專製獨裁的手段,完成了使日本永遠擺脫專製獨裁的任務。這正是:專製底下出民主,獨裁也能造自由。
上一頁
第二十章 反共先鋒
高天滾滾寒流急,昔日盟友今日敵;
出爾反爾滅勞工,反共清共樂不疲。
話說麥克阿瑟既是位民主鬥士,也是位反共老手。人們可以回想起,早在30年代初期他當陸軍參謀長時,曾如何一口咬定"退役金大進軍"是赤色分子所為,是共產黨陰謀推翻政府的暴亂,從而親自披掛上陣,指揮軍隊驅趕手無寸鐵的退伍老兵。在整個大戰中,他對美國政府援助蘇聯進行反法西斯戰爭,又是抱著何種忿忿不平的態度。他曾說他本人一直被克裏姆林宮當作要消滅的目標。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於合作的基礎已經消失,美英與蘇聯的對立日益尖銳。一方要利用戰後形勢擴大共產主義影響,實現世界革命,其中必然表現出大國沙文主義傾向;另一方則要遏製"共產主義威脅",捍衛資本主義世界體係,其中也必然表現出強權政治傾向。在這兩大勢力的較量中,麥克阿瑟密切而不安地注視著事態的發展,並扮演了一個反共急先鋒的角色。
在對日占領問題上,美蘇之間的衝突在大戰結束前即已開始了。1945年8月11日,蘇聯曾向美國提出由兩國將領共同擔任駐日盟軍最高統帥的要求,但美國未予理睬。兩天後,杜魯門發布《總命令第l號》,其中把蘇軍受降地區定在中國東北、朝鮮北緯38度線以北地區。8月16日,史達林就此致電杜魯門,提出千島群島和北海道北部也應由蘇軍受降。杜魯門堅決拒絕了蘇聯試圖參與占領日本本土的要求,但同意考慮將整個千島群島讓予蘇軍受降。8月18日,杜魯門公布《戰後占領日本本土的各國部隊的組成》文件,規定各占領國的部隊將編成統一的軍隊,由美國任命的最高司令來指揮,而不是像在德國那樣搞多國占領。這實際上表明了美國單獨占領日本的意圖。9月22日,杜魯門通過麥克阿瑟發布的《日本投降後美國的對日政策》規定,占領軍將置於美國任命的最高司令指揮之下,各盟國間如發生分歧,將按照美國的政策行事。這一排斥其他盟國對日占領的政策,導致了麥克阿瑟在日本建立起美國單獨占領的所謂盟軍最高統帥部。
對美國的獨斷專行,蘇聯曾表示強烈反對。在1945年9月的倫敦外長會議上,莫洛托夫提出由美、蘇、中、英四國代表組成對日管製委員會,遭到美國拒絕。後來,蘇聯通過駐東京代表傑列揚科向麥克阿瑟再次提出占領北海道的要求,被麥克阿瑟一口回絕。傑列揚科憤怒地說,不管美國是否同意,蘇軍都將開進北海道。麥克阿瑟更是不甘示弱,說哪怕隻有一個蘇聯士兵未經他的允許而進入日本,他就把蘇聯駐東京使團全部投入監獄。傑列揚科聽了這話,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片刻才說:"老天爺,我相信你做得出來。"
此後,蘇聯和英國繼續向美國施加壓力,要求成立一個共同機構來指導對日占領。麥克阿瑟聞知後表示堅決反對。在他看來,打敗日本的是美國人,占領日本也當然要由美國單獨實行,不允許他國染指。他指責說:"當我們需要軍隊參加太平洋戰爭作戰時,這些國家沒有一個派來軍隊。"這種認識是幼稚而偏執的,似乎是隻有美國人在同日本作戰。另外,他的強烈的權力欲使他不能容忍別人與之分享,他的強烈的反共意識使他更不能容忍蘇聯把日本赤化。
然而,迫於蘇、英的壓力,美國政府不得不作些讓步。在12月舉行的莫斯科外長會議上,美國同意在華盛頓和東京分別成立遠東委員會和對日理事會。遠東委員會由參加過對日作戰的11國代表組成,名義上是對日占領的最高決策機關,負責製定對日政策、原則和標準,並在必要時有權重新審查盟軍最高統帥部的指令和實施情況。但由於該委員會的美、蘇、英、中四大國代表均擁有否決權,實際上很難作出一致的決定,即使取得了某種一致意見,其決定也必須通過美國政府和占領當局去執行,最後決定權仍掌握在美國人手中。因此,該委員會實際上無法左右美國的對日政策,起不了多大作用。至於對日理事會更無實權可言了,它僅僅是個諮詢機構,一切聽任麥克阿瑟行事。但不管怎麽說,在麥克阿瑟看來,這兩個機構的設立都是衝著他來的,目的在於監督他的工作。因此,在得知要成立這兩個機構後,他對華盛頓向蘇聯人讓步感到十分氣憤。在對新聞界發表的聲明中,他稱他從一開始就反對這一計劃,並說他對莫斯科會議事先一無所知,故他對那裏所作出的決定"不負任何責任"。
麥克阿瑟所推行的改革對戰後日本的歷史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在1951年4月他被解職時,吉田茂在向全國發表的廣播講話中動情地說:"麥克阿瑟將軍為我國利益所做的貢獻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是他把我國從投降後的混亂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來,並把它引上了,恢復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麵牢牢紮根。"尼克森則稱麥克阿瑟"是歷史上最進步的占領軍司令之一,而且是其中少數政績卓著者之一";他"留給後人的最大業績",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用兵如神的才能,而是在日本所推行的民主改革。他本是個打仗的裏手,現在卻成了改革的行家,這完全是靠著他的魄力、膽識與博學來實現的。他使用專製獨裁的手段,完成了使日本永遠擺脫專製獨裁的任務。這正是:專製底下出民主,獨裁也能造自由。
上一頁
第二十章 反共先鋒
高天滾滾寒流急,昔日盟友今日敵;
出爾反爾滅勞工,反共清共樂不疲。
話說麥克阿瑟既是位民主鬥士,也是位反共老手。人們可以回想起,早在30年代初期他當陸軍參謀長時,曾如何一口咬定"退役金大進軍"是赤色分子所為,是共產黨陰謀推翻政府的暴亂,從而親自披掛上陣,指揮軍隊驅趕手無寸鐵的退伍老兵。在整個大戰中,他對美國政府援助蘇聯進行反法西斯戰爭,又是抱著何種忿忿不平的態度。他曾說他本人一直被克裏姆林宮當作要消滅的目標。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於合作的基礎已經消失,美英與蘇聯的對立日益尖銳。一方要利用戰後形勢擴大共產主義影響,實現世界革命,其中必然表現出大國沙文主義傾向;另一方則要遏製"共產主義威脅",捍衛資本主義世界體係,其中也必然表現出強權政治傾向。在這兩大勢力的較量中,麥克阿瑟密切而不安地注視著事態的發展,並扮演了一個反共急先鋒的角色。
在對日占領問題上,美蘇之間的衝突在大戰結束前即已開始了。1945年8月11日,蘇聯曾向美國提出由兩國將領共同擔任駐日盟軍最高統帥的要求,但美國未予理睬。兩天後,杜魯門發布《總命令第l號》,其中把蘇軍受降地區定在中國東北、朝鮮北緯38度線以北地區。8月16日,史達林就此致電杜魯門,提出千島群島和北海道北部也應由蘇軍受降。杜魯門堅決拒絕了蘇聯試圖參與占領日本本土的要求,但同意考慮將整個千島群島讓予蘇軍受降。8月18日,杜魯門公布《戰後占領日本本土的各國部隊的組成》文件,規定各占領國的部隊將編成統一的軍隊,由美國任命的最高司令來指揮,而不是像在德國那樣搞多國占領。這實際上表明了美國單獨占領日本的意圖。9月22日,杜魯門通過麥克阿瑟發布的《日本投降後美國的對日政策》規定,占領軍將置於美國任命的最高司令指揮之下,各盟國間如發生分歧,將按照美國的政策行事。這一排斥其他盟國對日占領的政策,導致了麥克阿瑟在日本建立起美國單獨占領的所謂盟軍最高統帥部。
對美國的獨斷專行,蘇聯曾表示強烈反對。在1945年9月的倫敦外長會議上,莫洛托夫提出由美、蘇、中、英四國代表組成對日管製委員會,遭到美國拒絕。後來,蘇聯通過駐東京代表傑列揚科向麥克阿瑟再次提出占領北海道的要求,被麥克阿瑟一口回絕。傑列揚科憤怒地說,不管美國是否同意,蘇軍都將開進北海道。麥克阿瑟更是不甘示弱,說哪怕隻有一個蘇聯士兵未經他的允許而進入日本,他就把蘇聯駐東京使團全部投入監獄。傑列揚科聽了這話,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片刻才說:"老天爺,我相信你做得出來。"
此後,蘇聯和英國繼續向美國施加壓力,要求成立一個共同機構來指導對日占領。麥克阿瑟聞知後表示堅決反對。在他看來,打敗日本的是美國人,占領日本也當然要由美國單獨實行,不允許他國染指。他指責說:"當我們需要軍隊參加太平洋戰爭作戰時,這些國家沒有一個派來軍隊。"這種認識是幼稚而偏執的,似乎是隻有美國人在同日本作戰。另外,他的強烈的權力欲使他不能容忍別人與之分享,他的強烈的反共意識使他更不能容忍蘇聯把日本赤化。
然而,迫於蘇、英的壓力,美國政府不得不作些讓步。在12月舉行的莫斯科外長會議上,美國同意在華盛頓和東京分別成立遠東委員會和對日理事會。遠東委員會由參加過對日作戰的11國代表組成,名義上是對日占領的最高決策機關,負責製定對日政策、原則和標準,並在必要時有權重新審查盟軍最高統帥部的指令和實施情況。但由於該委員會的美、蘇、英、中四大國代表均擁有否決權,實際上很難作出一致的決定,即使取得了某種一致意見,其決定也必須通過美國政府和占領當局去執行,最後決定權仍掌握在美國人手中。因此,該委員會實際上無法左右美國的對日政策,起不了多大作用。至於對日理事會更無實權可言了,它僅僅是個諮詢機構,一切聽任麥克阿瑟行事。但不管怎麽說,在麥克阿瑟看來,這兩個機構的設立都是衝著他來的,目的在於監督他的工作。因此,在得知要成立這兩個機構後,他對華盛頓向蘇聯人讓步感到十分氣憤。在對新聞界發表的聲明中,他稱他從一開始就反對這一計劃,並說他對莫斯科會議事先一無所知,故他對那裏所作出的決定"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