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月19日,盟軍總部發布特別通告,宣布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在該法庭於5月正式開庭前,麥克阿瑟即指令在馬尼拉成立特別軍事法庭,對山下奉文和本間雅晴等戰犯進行審判。山下在麥克阿瑟進攻呂宋島時曾下令軍隊撤出馬尼拉,但他未能阻止留守日軍的暴行,這一點特別令麥克阿瑟憤恨。當審訊還在進行時,麥克阿瑟致電法庭,認為沒必要拖延時間,要求迅速結案。結果,法庭於2月間判處山下死刑。山下不服,提出上訴。9名法官中也有2人提出異議,認為這是利用法律來達到復仇的目的。麥克阿瑟在覆審時表示找不到有什麽可"從輕發落之處",其判決是無可非議的。3月23日,"馬來亞雄獅"山下奉文赴刑。本間被認為是製造"巴丹死亡行軍"的罪魁禍首。日本人是在戰後才得知這一事件真相的,天皇知道後馬上剝奪了本間的軍職和各種勳章。像山下一樣,他被匆匆判處死刑。本間的辯護律師和墨菲法官對判決結果提出抗議,認為這是一次極不正常的審判。本間的夫人甚至親自去向麥克阿瑟求情。但在覆審書中,麥克阿瑟認為"被告以軍事權力和軍事必要性為名,集體消滅那些不能再為戰爭出力的人,其罪行之兇殘與危險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如果被告不應得到這種判刑結局的話,那麽司法史上就沒有什麽人應得到這種結局的了。"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正式開庭,對28名主要戰犯進行起訴。審判一直持續到1948年11月12日,期間有兩人死亡,一人因病終止審判。最後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7名戰犯被判死刑,16名被判無期徒刑,其餘兩人為有期徒刑。
與此同時,修憲工作也在加緊進行。這項工作始自上一年的10月,當時幣原內閣組織了一個以國務大臣鬆本烝治為首的憲法問題調查委員會。經過三個月的醞釀,鬆本向內閣會議提交了一份憲法修改草案。但該草案基本承襲了原來的帝國憲法,仍維護天皇的統治大權,隻不過把"天皇神聖不可侵犯"改為"天皇至尊不可侵犯"。在草案正式提交盟軍總部前,《每日新聞》於2月1日搶先披露了草案內容。對這一極為保守的草案,麥克阿瑟當然是不能接受的。在惠特尼的鼓動下,他決定採取"衝擊療法",於2月3日下令由惠特尼領導的民政局親自擬定修改方案,並提出修改三原則:1.天皇處於國家元首地位,皇位世襲;天皇依據憲法所行使的職能要體現國民的基本意誌。2.日本要廢止運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爭端的手段;日本不擁有軍隊和交戰權。3.廢除日本的封建製度;貴族的權利隻限於尚在的一代。
根據這一指示,惠特尼領導一班人馬從2月4日起日夜奮戰,進行了一周的突擊作業,完成了新憲法草案,在經過麥克阿瑟批準後,於2月13日交給日本方麵,希望日方以該草案為藍本迅速起草一份日本的方案。最後出台的憲法草案被稱為"麥克阿瑟草案",實際上是美國製度與英國製度的結合物。它把天皇降到了隻是"國家象徵"的地位,確立了像美國政府那樣的三權分立體製。國會兩院將由民選產生,首相由眾院選舉,並直接對國會負責。對這樣一部體現主權在民的徹底衝擊日本國體的憲法草案,最初日本政府怎麽也無法接受。2月21日,幣原拜會麥克阿瑟,試圖尋求鬆動,但麥克阿瑟對他說:"象徵天皇製和放棄戰爭,這是不容變更的兩大原則。隻因規定了這兩個原則,才排除了蘇聯的反對而維持了天皇製。在當今國際形勢下,美國方麵提出的草案是絕對必要的修正方案,也隻有這樣,才能保住天皇的地位。"這話一點不假。實際上,幣原心裏也明白,當時國際社會對天皇一片討伐之聲,要把他作為戰犯進行審判,甚至要求徹底廢除天皇製。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能夠不顧這些呼聲堅持保留天皇,已經是夠寬容的了,作為孤立的想重返國際社會的戰敗國還有什麽可討價還價的呢?重要的是天皇保住了,至於其地位如何已無關緊要。這樣,日本方麵終於決定接受"麥克阿瑟草案",並馬上投入了起草工作。3月7日,東京各大報在"主權在民"、"放棄戰爭"等大標題下登載了新憲法草案,同時還刊登了麥克阿瑟的聲明:"令人非常滿意的是,今天我能向你們宣布,天皇和日本政府決定向日本人民提出一部我完全贊同的、嶄新的、開明的憲法。"
新憲法草案公布後,立即在廣大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人們在街頭巷尾、在報紙上、在家庭中、在工作崗位上等一切場所進行討論和辯論,並提出各種各樣的修改意見。總的來說,絕大多數日本人是擁護這部草案的,他們對草案把天皇製的保留和主權在民的思想加以調和,有"一種安心之感"。據5月27日《每日新聞》的調查結果,支持草案有關天皇地位的規定者占85%,反對者占13%;對是否有必要放棄戰爭問題,70%認為有必要,28%認為無必要。從6月到10月,日本召開第90屆臨時議會對草案進行審議,在經過一些小的改動和文字推敲後獲得通過。11月3日,新憲法正式頒布,並於第二年(1947年)的5月3日起施行。
新憲法的頒布保障了日本向現代資產階級民主製度的平穩過渡,對戰後日本的復興起了重大作用。它除了在日本的國體、政體及放棄戰爭與武裝力量等方麵作出重要規定外,其改革精神幾乎觸及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麵麵。其中包括建立地方議會、地方自治政府和地方警察機構,實行地方自治製度,從而改變了過去那種中央集權的領導體製;實行國家公務員製度,國民有權選舉和罷免公務員,從而改變了過去那種帶有濃厚軍事封建色彩的官吏製度,等等。更可貴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各國憲法中有關保障國民權利的條款,並結合日本的實際加以充實和擴大,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憲法中關於國民權利規定最詳細的一部憲法。當然,這部憲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麥克阿瑟強加於日本的,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麥克阿瑟這樣做無疑是正確的、進步的、無可非議的。他在回憶錄中對他的這一傑作相當得意,說該憲法"是歷史上最自由的憲法",甚至認為"這部憲法也許是占領當局唯一最重要的成就,因為它給日本人民帶來了他們前所未有的自由與權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則稱:"在現代政治史上還沒有一個人物能像麥克阿瑟那樣被稱作法典製訂者。他幾乎成了一個半神話式的人物——在政治上高瞻遠矚,能夠按照理想的模式獨力改造一個社會。"
與此同時,修憲工作也在加緊進行。這項工作始自上一年的10月,當時幣原內閣組織了一個以國務大臣鬆本烝治為首的憲法問題調查委員會。經過三個月的醞釀,鬆本向內閣會議提交了一份憲法修改草案。但該草案基本承襲了原來的帝國憲法,仍維護天皇的統治大權,隻不過把"天皇神聖不可侵犯"改為"天皇至尊不可侵犯"。在草案正式提交盟軍總部前,《每日新聞》於2月1日搶先披露了草案內容。對這一極為保守的草案,麥克阿瑟當然是不能接受的。在惠特尼的鼓動下,他決定採取"衝擊療法",於2月3日下令由惠特尼領導的民政局親自擬定修改方案,並提出修改三原則:1.天皇處於國家元首地位,皇位世襲;天皇依據憲法所行使的職能要體現國民的基本意誌。2.日本要廢止運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爭端的手段;日本不擁有軍隊和交戰權。3.廢除日本的封建製度;貴族的權利隻限於尚在的一代。
根據這一指示,惠特尼領導一班人馬從2月4日起日夜奮戰,進行了一周的突擊作業,完成了新憲法草案,在經過麥克阿瑟批準後,於2月13日交給日本方麵,希望日方以該草案為藍本迅速起草一份日本的方案。最後出台的憲法草案被稱為"麥克阿瑟草案",實際上是美國製度與英國製度的結合物。它把天皇降到了隻是"國家象徵"的地位,確立了像美國政府那樣的三權分立體製。國會兩院將由民選產生,首相由眾院選舉,並直接對國會負責。對這樣一部體現主權在民的徹底衝擊日本國體的憲法草案,最初日本政府怎麽也無法接受。2月21日,幣原拜會麥克阿瑟,試圖尋求鬆動,但麥克阿瑟對他說:"象徵天皇製和放棄戰爭,這是不容變更的兩大原則。隻因規定了這兩個原則,才排除了蘇聯的反對而維持了天皇製。在當今國際形勢下,美國方麵提出的草案是絕對必要的修正方案,也隻有這樣,才能保住天皇的地位。"這話一點不假。實際上,幣原心裏也明白,當時國際社會對天皇一片討伐之聲,要把他作為戰犯進行審判,甚至要求徹底廢除天皇製。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能夠不顧這些呼聲堅持保留天皇,已經是夠寬容的了,作為孤立的想重返國際社會的戰敗國還有什麽可討價還價的呢?重要的是天皇保住了,至於其地位如何已無關緊要。這樣,日本方麵終於決定接受"麥克阿瑟草案",並馬上投入了起草工作。3月7日,東京各大報在"主權在民"、"放棄戰爭"等大標題下登載了新憲法草案,同時還刊登了麥克阿瑟的聲明:"令人非常滿意的是,今天我能向你們宣布,天皇和日本政府決定向日本人民提出一部我完全贊同的、嶄新的、開明的憲法。"
新憲法草案公布後,立即在廣大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人們在街頭巷尾、在報紙上、在家庭中、在工作崗位上等一切場所進行討論和辯論,並提出各種各樣的修改意見。總的來說,絕大多數日本人是擁護這部草案的,他們對草案把天皇製的保留和主權在民的思想加以調和,有"一種安心之感"。據5月27日《每日新聞》的調查結果,支持草案有關天皇地位的規定者占85%,反對者占13%;對是否有必要放棄戰爭問題,70%認為有必要,28%認為無必要。從6月到10月,日本召開第90屆臨時議會對草案進行審議,在經過一些小的改動和文字推敲後獲得通過。11月3日,新憲法正式頒布,並於第二年(1947年)的5月3日起施行。
新憲法的頒布保障了日本向現代資產階級民主製度的平穩過渡,對戰後日本的復興起了重大作用。它除了在日本的國體、政體及放棄戰爭與武裝力量等方麵作出重要規定外,其改革精神幾乎觸及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麵麵。其中包括建立地方議會、地方自治政府和地方警察機構,實行地方自治製度,從而改變了過去那種中央集權的領導體製;實行國家公務員製度,國民有權選舉和罷免公務員,從而改變了過去那種帶有濃厚軍事封建色彩的官吏製度,等等。更可貴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各國憲法中有關保障國民權利的條款,並結合日本的實際加以充實和擴大,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憲法中關於國民權利規定最詳細的一部憲法。當然,這部憲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麥克阿瑟強加於日本的,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麥克阿瑟這樣做無疑是正確的、進步的、無可非議的。他在回憶錄中對他的這一傑作相當得意,說該憲法"是歷史上最自由的憲法",甚至認為"這部憲法也許是占領當局唯一最重要的成就,因為它給日本人民帶來了他們前所未有的自由與權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則稱:"在現代政治史上還沒有一個人物能像麥克阿瑟那樣被稱作法典製訂者。他幾乎成了一個半神話式的人物——在政治上高瞻遠矚,能夠按照理想的模式獨力改造一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