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在美國國內,決策者們正設法尋求使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又不必進行計劃中的進攻日本本土的途徑。為奪取小小的沖繩島而付出的可伯代價,使預計中的進攻日本本土的傷亡數字加碼到100萬大關了。常規轟炸和海上封鎖看來不足以使日本盡快接受無條件投降,唯一的辦法是使用即將研製成功的原子彈。6月1日,杜魯門總統收到由陸軍部長史汀生領導的臨時委員會的報告,建議盡快使用原子彈,加速結束太平洋戰爭。在6月18日總統召集的一次會議上,杜魯門接受了進攻九州的計劃,並初次討論到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史汀生和馬歇爾都主張使用原子彈,轟炸一個能明確顯示其威力的目標。陸軍助理部長麥克洛伊則強調,在使用原子彈前,應給日本人以適當的警告和投降的機會。當7月16日杜魯門抵達柏林參加代號為"終點站"的波茨坦會議時,他接到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喜訊,這使他信心倍增,"簡直要指揮整個會議"。邱吉爾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也感到無比興奮,認為進攻日本已沒有必要。在會議的前兩天,史達林向杜魯門透露了日本人曾請他出麵調停,但他未作肯定答覆,並問杜魯門是不是應該置之不理。實際上,杜魯門從軍方所截收的莫斯科與東京之間的電報中,已知道了這一情況,但由於他此時手中已有原子彈這張王牌,不想接受日本人的任何投降條件,因此讓史達林自行其是。於是,駐莫斯科的佐藤大使便被告知,由於天皇的建議含糊不清,蘇聯無法作出答覆。
7月24日,杜魯門把美國已經擁有能使戰爭結束的威力巨大的炸彈一事透露給史達林,其用意一方麵在於炫耀,另一方麵在於暗示蘇聯已無必要參戰。但史達林隻是輕描淡寫地說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希望美國會好好地用它來對付日本,而蘇聯則仍將於8月份對日宣戰。同一天,杜魯門批準了向戰略空軍司令卡爾·斯帕茨將軍下的命令,該命令稱:"1945年8月3日後,一俟天氣條件允許目視轟炸,第20航空隊第509混合大隊即對下列目標之一投擲第一顆特種炸彈: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
作為對日本的最後警告,兩天後,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其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該公告既未提到原子彈也未提到天皇,隻警告說若不立即投降,將遭徹底毀滅,並保證一俟建立起"愛好和平的負責政府",占領軍就將撤走。東鄉外相在聽到這個公告後認為"這不是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建議要慎重對待,不予評價,但軍方卻要求公開拒絕。作為妥協,鈴木首相於7月28日在記者招待會上稱:"我認為,《波茨坦公告》隻不過是《開羅宣言》的翻版,因此政府不予重視。我們對之默殺(不予評論之意)。"但美國人把"默殺"一詞理解為"置之不理"、"拒絕接受"。杜魯門在聽到鈴木的講話後隻說了一句話:"現在沒有選擇餘地了。"
此時此刻,日本政府仍指望蘇聯出麵,作出某種有利於日本的和平創議。東鄉電令佐藤:"請再作努力,務使蘇聯對派特使去一事產生熱情。……關於此事,一日之差可能鑄成千年悔恨。"但蘇聯此時已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即將對日作戰,因此對日本的呼籲繼續裝聾作啞。
美國此時則已不耐其煩,急於趕在蘇聯參戰前結束這場戰爭。8月6日淩晨,蒂貝茨上校駕駛"伊諾拉·蓋伊"號b一29轟炸機在兩架護衛機的護航下從提尼安島起飛,機上攜帶著取名"小男孩"的原子彈。8時15分,"伊諾拉·蓋伊"號在日本廣島l萬米上空投下"小男孩"。43秒後,這顆當量為2萬噸梯恩梯的原子彈在距地麵666米處爆炸,頃刻問,廣島大部分市區化為一片焦土,10萬人被炸死。16小時後,白宮發表聲明,宣布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並稱《波茨坦公告》的目的在於使日本人民免遭徹底毀滅,但日本領導人卻拒絕了它。"如果他們現在仍不接受我們的條件,那麽一係列毀滅性打擊將如雨點般從天而降。這種毀滅在地球上還從未有過。"
東京對這一警告仍不予答覆,隻是電令佐藤在莫斯科加緊活動。8月8日下午,莫洛托夫終於召見佐藤。佐藤欣然前往,但他等來的不是幫助,而是宣戰。當晚,強大的蘇軍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中國東北同日本關東軍作戰。
9日上午,斯威尼少校駕駛b一29轟炸機"博克的小汽車",攜帶取名為"胖漢"的第二顆原子彈來到小倉上空。但由於小倉上空雲層較厚,無法找到瞄準點而改飛長崎。11時零1分,"博克的小汽車"在長崎上空投下"胖漢"。由於長崎周圍都是山,影響了原子彈的轟炸威力,因此破壞程度不及廣島,但仍造成10萬人的傷亡,其中亡4萬。麥克阿瑟對美國使用原子彈事先並不知曉。在得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他認為,從軍事角度講,這完全沒有必要。
在"胖漢"轟炸長崎的同一天,鈴木首相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開會,討論投降事宜。會上形成三對三的局麵,即鈴木、東鄉和米內主張立即投降,阿南、梅津、豐田主張繼續抵抗。午夜時分,天皇召集禦前會議,會上仍是爭論得不可開交。鈴木最後隻好把矛盾上交給天皇,讓天皇定奪,盡管憲法規定,天皇隻有批準而沒有提出政策的權力,但他決意要破這個例。天皇痛苦地站起來說道:"朕已認真考慮了國內外局勢,並得出結論認為,繼續戰爭意味著民族的毀滅,延長人類的流血和暴行。我不忍目睹無辜國民再受苦受難。恢復世界和平、解除國家之可怕苦難的唯一辦法就是結束戰爭。"他承認《波茨坦公告》的條件不能容忍,"但現在是我們忍不住也得忍的時候了。"接著召開的內閣會議,決定在保留天皇地位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這個決定被很快通過瑞士和瑞典的外交渠道轉送給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
7月24日,杜魯門把美國已經擁有能使戰爭結束的威力巨大的炸彈一事透露給史達林,其用意一方麵在於炫耀,另一方麵在於暗示蘇聯已無必要參戰。但史達林隻是輕描淡寫地說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希望美國會好好地用它來對付日本,而蘇聯則仍將於8月份對日宣戰。同一天,杜魯門批準了向戰略空軍司令卡爾·斯帕茨將軍下的命令,該命令稱:"1945年8月3日後,一俟天氣條件允許目視轟炸,第20航空隊第509混合大隊即對下列目標之一投擲第一顆特種炸彈: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
作為對日本的最後警告,兩天後,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其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該公告既未提到原子彈也未提到天皇,隻警告說若不立即投降,將遭徹底毀滅,並保證一俟建立起"愛好和平的負責政府",占領軍就將撤走。東鄉外相在聽到這個公告後認為"這不是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建議要慎重對待,不予評價,但軍方卻要求公開拒絕。作為妥協,鈴木首相於7月28日在記者招待會上稱:"我認為,《波茨坦公告》隻不過是《開羅宣言》的翻版,因此政府不予重視。我們對之默殺(不予評論之意)。"但美國人把"默殺"一詞理解為"置之不理"、"拒絕接受"。杜魯門在聽到鈴木的講話後隻說了一句話:"現在沒有選擇餘地了。"
此時此刻,日本政府仍指望蘇聯出麵,作出某種有利於日本的和平創議。東鄉電令佐藤:"請再作努力,務使蘇聯對派特使去一事產生熱情。……關於此事,一日之差可能鑄成千年悔恨。"但蘇聯此時已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即將對日作戰,因此對日本的呼籲繼續裝聾作啞。
美國此時則已不耐其煩,急於趕在蘇聯參戰前結束這場戰爭。8月6日淩晨,蒂貝茨上校駕駛"伊諾拉·蓋伊"號b一29轟炸機在兩架護衛機的護航下從提尼安島起飛,機上攜帶著取名"小男孩"的原子彈。8時15分,"伊諾拉·蓋伊"號在日本廣島l萬米上空投下"小男孩"。43秒後,這顆當量為2萬噸梯恩梯的原子彈在距地麵666米處爆炸,頃刻問,廣島大部分市區化為一片焦土,10萬人被炸死。16小時後,白宮發表聲明,宣布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並稱《波茨坦公告》的目的在於使日本人民免遭徹底毀滅,但日本領導人卻拒絕了它。"如果他們現在仍不接受我們的條件,那麽一係列毀滅性打擊將如雨點般從天而降。這種毀滅在地球上還從未有過。"
東京對這一警告仍不予答覆,隻是電令佐藤在莫斯科加緊活動。8月8日下午,莫洛托夫終於召見佐藤。佐藤欣然前往,但他等來的不是幫助,而是宣戰。當晚,強大的蘇軍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中國東北同日本關東軍作戰。
9日上午,斯威尼少校駕駛b一29轟炸機"博克的小汽車",攜帶取名為"胖漢"的第二顆原子彈來到小倉上空。但由於小倉上空雲層較厚,無法找到瞄準點而改飛長崎。11時零1分,"博克的小汽車"在長崎上空投下"胖漢"。由於長崎周圍都是山,影響了原子彈的轟炸威力,因此破壞程度不及廣島,但仍造成10萬人的傷亡,其中亡4萬。麥克阿瑟對美國使用原子彈事先並不知曉。在得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他認為,從軍事角度講,這完全沒有必要。
在"胖漢"轟炸長崎的同一天,鈴木首相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開會,討論投降事宜。會上形成三對三的局麵,即鈴木、東鄉和米內主張立即投降,阿南、梅津、豐田主張繼續抵抗。午夜時分,天皇召集禦前會議,會上仍是爭論得不可開交。鈴木最後隻好把矛盾上交給天皇,讓天皇定奪,盡管憲法規定,天皇隻有批準而沒有提出政策的權力,但他決意要破這個例。天皇痛苦地站起來說道:"朕已認真考慮了國內外局勢,並得出結論認為,繼續戰爭意味著民族的毀滅,延長人類的流血和暴行。我不忍目睹無辜國民再受苦受難。恢復世界和平、解除國家之可怕苦難的唯一辦法就是結束戰爭。"他承認《波茨坦公告》的條件不能容忍,"但現在是我們忍不住也得忍的時候了。"接著召開的內閣會議,決定在保留天皇地位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這個決定被很快通過瑞士和瑞典的外交渠道轉送給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