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一天,麥克阿瑟發表公報,宣稱"我們的軍隊正在迅速奪取馬尼拉",敵人很快就會被消滅。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等盟國首腦紛紛發來賀電。羅斯福在電報中說:"在解放馬尼拉的時候,謹向您個人和您的指戰員們表示慶賀。這是在遠東重建自由和莊嚴的歷史性時刻。這次戰鬥行動和兵力調配之迅速,使我們無限地增加了對您成功的讚賞。"然而,上述公報和賀電似乎早了一個月。馬尼拉還遠未收復,美軍在徹底占領這座城市前還不得不與日軍進行4個星期的艱苦巷戰。麥克阿瑟原打算乘車環城一周進行祝捷遊行,但他很快就發現他所控製的地盤很有限。他意識到,幾年來為之奮鬥的重返馬尼拉的漫長道路,"最後的5英裏是最艱巨的了"。
爭奪馬尼拉的戰鬥是極其殘酷的。日軍在巴石河南岸築有城牆的老城區建立了堅固的防線,據守主要建築物進行拚死抵抗。肯尼曾請求麥克阿瑟允許他對守敵進行空襲,但麥克阿瑟為了減少平民傷亡沒有同意。他對肯尼說:"我們將用大量的火炮,在城牆上打開突破口。不要著急,慢慢來,這樣我們的傷亡就可降到最低限度。"肯尼則認為,日軍必定頑抗到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並且還會殺死城裏的菲律賓人。麥克阿瑟回答道:"是的,他們將戰鬥到最後一個人,而且他們可能寧願自殺而不投降。我也估計到他們將殺死許多百姓,但不會把所有百姓都殺死,我們將營救出大部分人。"但猛烈的炮擊仍造成大量傷亡和嚴重破壞。持續的炮火將一座座建築物炸毀,共有10萬平民在雙方的炮擊和槍戰中喪生。
2月21日,美軍已經衝過巴石河,打到馬尼拉飯店附近。麥克阿瑟迫不及待地想要挽救他在這個飯店頂層的老家,親眼看看他的住所是否還完好無損,便跟隨進攻部隊前往那裏。但他在那裏看到的是沖天大火。在硝煙中,他邁著沉重的步伐,在衝鋒鎗手的掩護下走進飯店,順著樓梯向頂樓爬去。此時,樓裏仍有殘存的日軍,每上一層都要經過一場戰鬥。終於到了頂樓,但收進他眼簾的除了灰燼,什麽都沒有了。門口躺著一具剛剛被擊斃的日軍軍官的屍體,被打碎的兩個花瓶的碎片散落在他的身旁。那花瓶還是前天皇送給老麥克阿瑟的禮物哩!瓊臨走時把它們特意放在門口,好讓日軍看見,或許可以使他們手下留情,但事實證明這毫無用處。家裏的東西不是被日軍拿走,就是被燒掉了。指揮這次戰鬥的一位年輕軍官,手裏提著還在冒煙的槍,高興地對麥克阿瑟大聲喊著:"幹得很順當,長官。"但此時的麥克阿瑟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對我來說,此刻沒有什麽東西是美好的。我可愛的家遭到破壞,我正痛苦地咀嚼著難以下咽的苦果。
"
當馬尼拉爭奪戰還在進行時,麥克阿瑟即開始了他的收復巴丹半島和科雷希多島的行動,以雪巴丹之恥。據情報部門估計,在巴丹半島設防的日軍有6000人以上,而科雷希多島上的日軍不到1000人,於是,麥克阿瑟便把作戰重點放在巴丹方向。他命令在西海岸登陸的第11軍擔任主攻巴丹的任。務,以一個團的兵力從奧隆阿波出發,在半島南端實施登陸後向北推進,以另一個團協同第14軍的一個團沿半島東岸向南推進,達成對日軍的包圍。駐民都洛島的第503空降團在科雷希多實施空降,同時第11軍一部從巴丹半島向該島實施兩棲登陸。
2月14日,威廉·蔡斯指揮兩個團從奧拉尼出發,開始沿東岸向南推進,結果出乎意料的順利。半島上的日軍大大少於預計的數字,因此進攻隻遇到微弱的抵抗。第二天,從奧隆阿波上船出發的那個團在半島南端登陸,未遇任何抵抗。該團迅即向北穿插,與北麵的部隊遙相呼應。
16日,第503空降團2000人在科雷希多島西部高地空降,同時來自巴丹半島的約有1000人的部隊在馬林塔隧道附近的東麵登陸。進攻部隊的行動隱蔽而突然,使島上的日軍措手不及,空降及登陸行動都很順利。到中午,兩支部隊即建立了堅固的立足點,並開始向日軍發動進攻,但遇到激烈抵抗。他們很快發現,島上的日軍足有5000人,而非1000人。
麥克阿瑟對巴丹半島上的戰事極為關注。2月16日,他扔下正在激烈爭奪的馬尼拉,率部分參謀人員前往巴丹。他:興高采烈地乘坐吉普車沿半島東海岸疾駛南下,很快便超過先頭部隊,遠遠地跑到前麵去了。兩輛吉普車孤零零地在前麵行駛,四周常有日軍狙擊手。他的助手提醒他注意別被擊中,他卻回答說:"我的心在過去三年中已經傷透了,再中一槍也算不了什麽。"危險還不隻來自地麵,他還差點兒受到空中襲擊。那是肯尼支援戰鬥的一小隊飛機在發現他的吉普車後以為是日本人,準備進行掃射。幸虧在攻擊前小隊長多了個心眼,用無線電同地麵指揮官進行核實。蔡斯知道麥克阿瑟跑到前麵去了,為防止誤傷而阻止了這次攻擊,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兩天後,南北兩路部隊勝利會師,隨即向西進擊,於2月21日攻占了西海岸日軍最後一個據點。
在宣布巴丹半島被拿下的同時,科雷希多島的戰鬥仍在激烈地進行。日軍是鐵了心要玉碎了,他們破釜沉舟,用炸藥炸毀隧道,並向美軍發起自殺性衝擊。到2月26日,5000日軍除少數逃跑外,全部被擊斃。
爭奪馬尼拉的戰鬥是極其殘酷的。日軍在巴石河南岸築有城牆的老城區建立了堅固的防線,據守主要建築物進行拚死抵抗。肯尼曾請求麥克阿瑟允許他對守敵進行空襲,但麥克阿瑟為了減少平民傷亡沒有同意。他對肯尼說:"我們將用大量的火炮,在城牆上打開突破口。不要著急,慢慢來,這樣我們的傷亡就可降到最低限度。"肯尼則認為,日軍必定頑抗到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並且還會殺死城裏的菲律賓人。麥克阿瑟回答道:"是的,他們將戰鬥到最後一個人,而且他們可能寧願自殺而不投降。我也估計到他們將殺死許多百姓,但不會把所有百姓都殺死,我們將營救出大部分人。"但猛烈的炮擊仍造成大量傷亡和嚴重破壞。持續的炮火將一座座建築物炸毀,共有10萬平民在雙方的炮擊和槍戰中喪生。
2月21日,美軍已經衝過巴石河,打到馬尼拉飯店附近。麥克阿瑟迫不及待地想要挽救他在這個飯店頂層的老家,親眼看看他的住所是否還完好無損,便跟隨進攻部隊前往那裏。但他在那裏看到的是沖天大火。在硝煙中,他邁著沉重的步伐,在衝鋒鎗手的掩護下走進飯店,順著樓梯向頂樓爬去。此時,樓裏仍有殘存的日軍,每上一層都要經過一場戰鬥。終於到了頂樓,但收進他眼簾的除了灰燼,什麽都沒有了。門口躺著一具剛剛被擊斃的日軍軍官的屍體,被打碎的兩個花瓶的碎片散落在他的身旁。那花瓶還是前天皇送給老麥克阿瑟的禮物哩!瓊臨走時把它們特意放在門口,好讓日軍看見,或許可以使他們手下留情,但事實證明這毫無用處。家裏的東西不是被日軍拿走,就是被燒掉了。指揮這次戰鬥的一位年輕軍官,手裏提著還在冒煙的槍,高興地對麥克阿瑟大聲喊著:"幹得很順當,長官。"但此時的麥克阿瑟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對我來說,此刻沒有什麽東西是美好的。我可愛的家遭到破壞,我正痛苦地咀嚼著難以下咽的苦果。
"
當馬尼拉爭奪戰還在進行時,麥克阿瑟即開始了他的收復巴丹半島和科雷希多島的行動,以雪巴丹之恥。據情報部門估計,在巴丹半島設防的日軍有6000人以上,而科雷希多島上的日軍不到1000人,於是,麥克阿瑟便把作戰重點放在巴丹方向。他命令在西海岸登陸的第11軍擔任主攻巴丹的任。務,以一個團的兵力從奧隆阿波出發,在半島南端實施登陸後向北推進,以另一個團協同第14軍的一個團沿半島東岸向南推進,達成對日軍的包圍。駐民都洛島的第503空降團在科雷希多實施空降,同時第11軍一部從巴丹半島向該島實施兩棲登陸。
2月14日,威廉·蔡斯指揮兩個團從奧拉尼出發,開始沿東岸向南推進,結果出乎意料的順利。半島上的日軍大大少於預計的數字,因此進攻隻遇到微弱的抵抗。第二天,從奧隆阿波上船出發的那個團在半島南端登陸,未遇任何抵抗。該團迅即向北穿插,與北麵的部隊遙相呼應。
16日,第503空降團2000人在科雷希多島西部高地空降,同時來自巴丹半島的約有1000人的部隊在馬林塔隧道附近的東麵登陸。進攻部隊的行動隱蔽而突然,使島上的日軍措手不及,空降及登陸行動都很順利。到中午,兩支部隊即建立了堅固的立足點,並開始向日軍發動進攻,但遇到激烈抵抗。他們很快發現,島上的日軍足有5000人,而非1000人。
麥克阿瑟對巴丹半島上的戰事極為關注。2月16日,他扔下正在激烈爭奪的馬尼拉,率部分參謀人員前往巴丹。他:興高采烈地乘坐吉普車沿半島東海岸疾駛南下,很快便超過先頭部隊,遠遠地跑到前麵去了。兩輛吉普車孤零零地在前麵行駛,四周常有日軍狙擊手。他的助手提醒他注意別被擊中,他卻回答說:"我的心在過去三年中已經傷透了,再中一槍也算不了什麽。"危險還不隻來自地麵,他還差點兒受到空中襲擊。那是肯尼支援戰鬥的一小隊飛機在發現他的吉普車後以為是日本人,準備進行掃射。幸虧在攻擊前小隊長多了個心眼,用無線電同地麵指揮官進行核實。蔡斯知道麥克阿瑟跑到前麵去了,為防止誤傷而阻止了這次攻擊,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兩天後,南北兩路部隊勝利會師,隨即向西進擊,於2月21日攻占了西海岸日軍最後一個據點。
在宣布巴丹半島被拿下的同時,科雷希多島的戰鬥仍在激烈地進行。日軍是鐵了心要玉碎了,他們破釜沉舟,用炸藥炸毀隧道,並向美軍發起自殺性衝擊。到2月26日,5000日軍除少數逃跑外,全部被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