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萊特,麥克阿瑟正加緊準備他的最後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登陸戰役。登陸行動將由克魯格的第6集團軍實施,下轄第1軍和第14軍,共20萬人,其中作戰部隊13萬。另有一支8萬人的預備隊,準備在晚些時候登陸。這樣,其地麵兵力將達到28萬人,參戰的艦船將達1000艘以上,堪稱太平洋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根據計劃(該計劃與三年前日軍攻占呂宋的計劃極為相似),第6集團軍的兩個軍將在加延灣並肩登陸,第1軍在左,第14軍在右,上岸後即沿寬闊的平原向馬尼拉推進。少量部隊在蘇比克灣西北海岸和馬尼拉灣南麵的納蘇格布登陸,以封鎖巴丹半島和科雷希多島,並準備從北麵或南麵奇襲馬尼拉。為支援登陸,肯尼的陸基航空兵和金凱德的護航航母艦載機將負責掩護並壓製呂宋南部的日軍機場;哈爾西的第3艦隊則執行壓製台灣和呂宋北部日軍機場的任務。
山下奉文早已料到將要發生的這場決戰。他清楚,靠他現有的兵力和裝備難以進行全島防禦。他雖然擁有28萬餘人,但這些部隊缺乏訓練、鬥誌鬆懈(精銳部隊已在萊特被消滅)。他們缺少飛機、大炮以及糧食和彈藥。因此,他放棄了灘頭決戰的打算,轉而採取"保存自己,各自為戰,長期抗戰"的方針以牽製美軍,拖延其對日本的進攻。為此,他把他的部隊分成三個集團,實施縱深防禦:尚武集團15.2萬人部署在呂宋北部,由山下親自指揮;振武集團10萬人部署在呂宋東部,由橫山靜雄指揮;建武集團3萬人部署在克拉克西部以保衛機場,由塚田理喜智指揮。
1945年1月2日,奧爾登多夫率領一支由164艘軍艦組成的強大支援艦隊從雷伊泰灣出發,前往林加延灣進行預先火力準備和掃雷工作。他們剛駛入蘇裏高海峽就被棉蘭老島上的日軍發現,次日便在保和海遭到"神風隊"的攻擊。1月4日,當這支艦隊經過班乃島以西海域時,再次遭到"神風隊"的襲擊,結果一艘輕型航母和一艘驅逐艦被擊沉。以後幾天,奧爾登多夫的艦隊又多次遭到這樣的攻擊,致使3艘巡洋艦、2艘戰列艦及數艘驅逐艦受重創,300多人陣亡。這是自1942年索羅門群島海戰以來美國海軍所遭受的最大損失。盡管如此,這支艦隊仍按計劃駛抵林加延灣,對登陸海灘進行了三天炮擊,並為登陸部隊掃清了水路。
若不是哈爾西的第3艦隊及時趕來壓製呂宋和台灣機場的話,日軍對奧爾登多夫的艦隊定會更加猛烈地進行攻擊。1月4、5日,哈爾西對台灣機場進行了襲擊,使其不能對呂宋實施增援。6日原計劃空襲呂宋,但這天天氣不好,飛機不能起飛。就在這一天,奧爾登多夫的艦隊又遭到猛烈攻擊。7日,應金凱德的要求,哈爾西把原定空襲台灣的計劃改為空襲呂宋。這一天,哈爾西、金凱德和肯尼的飛機聯合出動,幾乎使呂宋島上的日軍機場處於癱瘓狀態,致使日軍不得不把能撤出的飛機全部撤走。從此,麥克阿瑟的部隊再未遇到有組織的空襲。
1月4日,麥克阿瑟開始率大艦隊北上。這支龐大的艦隊在無線電靜默中前進,隻有發動機的跳動聲和海浪的拍打聲。此時此刻,麥克阿瑟手握菸鬥,站在旗艦"博伊西"號輕巡洋艦甲板上思緒萬千。他回想起自己在三年前的那個夜晚,乘坐一艘魚雷艇,懷著一定要回來的決心,顛簸在這同一海麵上。第二天下午,幾艘日軍小型潛艇攻擊了艦隊,它們直奔"博伊西"號而來,似乎知道麥克阿瑟在這艘船上。它們發射的魚雷有一枚險些擊中"博伊西"號。1月7日,當艦隊經過馬尼拉外海時,麥克阿瑟獨自憑欄,凝視遠處那熟悉的景物,不禁"感到一種無法形容的調悵、悲傷、孤獨和莊嚴的獻身精神"。當天,艦隊遭到幾架神風特攻機的襲擊,一艘登陸艦被擊傷。第二天,艦隊又遭到攻擊,兩艘護航航母被擊中,一艘運輸艦被擊沉。
1月9日拂曉,進攻部隊來到林加延灣海灘外。幾分鍾後,飛來3架特攻機,擊中一艘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登陸行動並未因此而受影響,部隊換乘幾百艘登陸艇於9時30分向岸上衝去。登陸部隊除受到北側高地上敵追擊炮兵的抗擊外,幾乎未遇抵抗就上了海灘。"看到我軍終於占了優勢,我感到無限欣慰",麥克阿瑟這樣寫道。到日落前,上岸部隊已達5萬多人,並建立了縱深4英裏的灘頭堡。那天下午,麥克阿瑟率薩瑟蘭等要員乘登陸艇前往海灘。他拒絕使用海軍修建大隊為他趕修的一條伸向海裏的長堤,而仍像在萊特時那樣涉水上岸。他在回憶錄中說這是他的一種習慣,但有人卻不這樣看,認為這是一種炫耀,是故意作給人特別是攝影記者們看的,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那天晚上,哈爾西為防止日軍艦隊南下襲擊登陸部隊,率第3艦隊大膽地通過巴林塘海峽,進入南中國海。他沒有遇到日本海軍主力,但襲擊了印度支那沿岸、台灣和香港等地,擊沉日軍44艘艦船,擊毀其100架飛機。其間,日軍利用哈爾西北上之機,於1月10~13日出動"神風隊"對林加延灣的盟軍艦船進行撞擊,共擊傷14艘,其中重創10艘。這樣,從1月3-13日這10天時間裏,麥克阿瑟的海軍共被擊傷43艘艦船(其中18艘這重創),擊沉4艘,738人陣亡,1400人受傷。
1月13日,麥克阿瑟離開"博伊西"號,在岸上設立了司令部。他乘坐他的帶五星標誌的敞篷吉普車到處巡視,無論走到哪裏都受到官兵和菲律賓群眾的歡呼。他顯然對克魯格的推進速度感到不滿意。在幾乎沒有抵抗的情況下,部隊在4天時間裏隻前進了10英裏。照這樣的速度要兩個月才能到達馬尼拉,而他曾向參謀長聯席會議保證在登陸後兩周內解放馬尼拉。另外,在戰役前,尼米茲曾要求借給金凱德的艦隻要在2月上旬送還給他,他要用它們來加強第5艦隊(1月下旬第3艦隊將重歸斯普魯恩斯指揮,恢復第5艦隊番號),以發動對硫黃島和沖繩島的戰役。麥克阿瑟和金凱德因擔心日本海軍攻擊灘頭陣地,認為在奪取克拉克機場、陸基飛機能夠提供有效的支援之前,他們需要這些艦艇保護灘頭陣地和通往林加延的交通線,因此不想把它們還給尼米茲。尼米茲多次與麥克阿瑟和金凱德交涉,認為日本海軍沒有足夠的兵力一方麵威脅菲律賓,另一方麵又照顧硫黃和沖繩,並威脅說,若不還回艦隻,他的行動就隻好向後推遲了。麥克阿瑟當然不願承擔這一責任,因此對進展速度便更加關注了,他要求部隊進行大膽穿插,向克拉克機場和馬尼拉突進。
山下奉文早已料到將要發生的這場決戰。他清楚,靠他現有的兵力和裝備難以進行全島防禦。他雖然擁有28萬餘人,但這些部隊缺乏訓練、鬥誌鬆懈(精銳部隊已在萊特被消滅)。他們缺少飛機、大炮以及糧食和彈藥。因此,他放棄了灘頭決戰的打算,轉而採取"保存自己,各自為戰,長期抗戰"的方針以牽製美軍,拖延其對日本的進攻。為此,他把他的部隊分成三個集團,實施縱深防禦:尚武集團15.2萬人部署在呂宋北部,由山下親自指揮;振武集團10萬人部署在呂宋東部,由橫山靜雄指揮;建武集團3萬人部署在克拉克西部以保衛機場,由塚田理喜智指揮。
1945年1月2日,奧爾登多夫率領一支由164艘軍艦組成的強大支援艦隊從雷伊泰灣出發,前往林加延灣進行預先火力準備和掃雷工作。他們剛駛入蘇裏高海峽就被棉蘭老島上的日軍發現,次日便在保和海遭到"神風隊"的攻擊。1月4日,當這支艦隊經過班乃島以西海域時,再次遭到"神風隊"的襲擊,結果一艘輕型航母和一艘驅逐艦被擊沉。以後幾天,奧爾登多夫的艦隊又多次遭到這樣的攻擊,致使3艘巡洋艦、2艘戰列艦及數艘驅逐艦受重創,300多人陣亡。這是自1942年索羅門群島海戰以來美國海軍所遭受的最大損失。盡管如此,這支艦隊仍按計劃駛抵林加延灣,對登陸海灘進行了三天炮擊,並為登陸部隊掃清了水路。
若不是哈爾西的第3艦隊及時趕來壓製呂宋和台灣機場的話,日軍對奧爾登多夫的艦隊定會更加猛烈地進行攻擊。1月4、5日,哈爾西對台灣機場進行了襲擊,使其不能對呂宋實施增援。6日原計劃空襲呂宋,但這天天氣不好,飛機不能起飛。就在這一天,奧爾登多夫的艦隊又遭到猛烈攻擊。7日,應金凱德的要求,哈爾西把原定空襲台灣的計劃改為空襲呂宋。這一天,哈爾西、金凱德和肯尼的飛機聯合出動,幾乎使呂宋島上的日軍機場處於癱瘓狀態,致使日軍不得不把能撤出的飛機全部撤走。從此,麥克阿瑟的部隊再未遇到有組織的空襲。
1月4日,麥克阿瑟開始率大艦隊北上。這支龐大的艦隊在無線電靜默中前進,隻有發動機的跳動聲和海浪的拍打聲。此時此刻,麥克阿瑟手握菸鬥,站在旗艦"博伊西"號輕巡洋艦甲板上思緒萬千。他回想起自己在三年前的那個夜晚,乘坐一艘魚雷艇,懷著一定要回來的決心,顛簸在這同一海麵上。第二天下午,幾艘日軍小型潛艇攻擊了艦隊,它們直奔"博伊西"號而來,似乎知道麥克阿瑟在這艘船上。它們發射的魚雷有一枚險些擊中"博伊西"號。1月7日,當艦隊經過馬尼拉外海時,麥克阿瑟獨自憑欄,凝視遠處那熟悉的景物,不禁"感到一種無法形容的調悵、悲傷、孤獨和莊嚴的獻身精神"。當天,艦隊遭到幾架神風特攻機的襲擊,一艘登陸艦被擊傷。第二天,艦隊又遭到攻擊,兩艘護航航母被擊中,一艘運輸艦被擊沉。
1月9日拂曉,進攻部隊來到林加延灣海灘外。幾分鍾後,飛來3架特攻機,擊中一艘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登陸行動並未因此而受影響,部隊換乘幾百艘登陸艇於9時30分向岸上衝去。登陸部隊除受到北側高地上敵追擊炮兵的抗擊外,幾乎未遇抵抗就上了海灘。"看到我軍終於占了優勢,我感到無限欣慰",麥克阿瑟這樣寫道。到日落前,上岸部隊已達5萬多人,並建立了縱深4英裏的灘頭堡。那天下午,麥克阿瑟率薩瑟蘭等要員乘登陸艇前往海灘。他拒絕使用海軍修建大隊為他趕修的一條伸向海裏的長堤,而仍像在萊特時那樣涉水上岸。他在回憶錄中說這是他的一種習慣,但有人卻不這樣看,認為這是一種炫耀,是故意作給人特別是攝影記者們看的,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那天晚上,哈爾西為防止日軍艦隊南下襲擊登陸部隊,率第3艦隊大膽地通過巴林塘海峽,進入南中國海。他沒有遇到日本海軍主力,但襲擊了印度支那沿岸、台灣和香港等地,擊沉日軍44艘艦船,擊毀其100架飛機。其間,日軍利用哈爾西北上之機,於1月10~13日出動"神風隊"對林加延灣的盟軍艦船進行撞擊,共擊傷14艘,其中重創10艘。這樣,從1月3-13日這10天時間裏,麥克阿瑟的海軍共被擊傷43艘艦船(其中18艘這重創),擊沉4艘,738人陣亡,1400人受傷。
1月13日,麥克阿瑟離開"博伊西"號,在岸上設立了司令部。他乘坐他的帶五星標誌的敞篷吉普車到處巡視,無論走到哪裏都受到官兵和菲律賓群眾的歡呼。他顯然對克魯格的推進速度感到不滿意。在幾乎沒有抵抗的情況下,部隊在4天時間裏隻前進了10英裏。照這樣的速度要兩個月才能到達馬尼拉,而他曾向參謀長聯席會議保證在登陸後兩周內解放馬尼拉。另外,在戰役前,尼米茲曾要求借給金凱德的艦隻要在2月上旬送還給他,他要用它們來加強第5艦隊(1月下旬第3艦隊將重歸斯普魯恩斯指揮,恢復第5艦隊番號),以發動對硫黃島和沖繩島的戰役。麥克阿瑟和金凱德因擔心日本海軍攻擊灘頭陣地,認為在奪取克拉克機場、陸基飛機能夠提供有效的支援之前,他們需要這些艦艇保護灘頭陣地和通往林加延的交通線,因此不想把它們還給尼米茲。尼米茲多次與麥克阿瑟和金凱德交涉,認為日本海軍沒有足夠的兵力一方麵威脅菲律賓,另一方麵又照顧硫黃和沖繩,並威脅說,若不還回艦隻,他的行動就隻好向後推遲了。麥克阿瑟當然不願承擔這一責任,因此對進展速度便更加關注了,他要求部隊進行大膽穿插,向克拉克機場和馬尼拉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