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天前,麥克阿瑟即接到馬歇爾的通知,要他前往珍珠港參加一個高級會議,向一個"大人物"匯報。至於這個"大人物"是誰,馬歇爾沒有說。麥克阿瑟本能地意識到這個"大人物"很可能就是羅斯福,因為在麥克阿瑟眼裏,隻有羅斯福能算得上是"大人物"。由於開什麽會,談什麽內容都不得而知,所以他上飛機時什麽作戰計劃方麵的東西也沒帶。在"巴丹"號上,麥克阿瑟來回踱著步,口裏抱怨著:"逼著我離開我的指揮崗位飛到夏威夷去拍幾張政治性的照片,真丟人!"
7月26日,麥克阿瑟比羅斯福早一個小時到達珍珠港。他先到他在西點軍校的老同學羅伯特·理查森將軍家放行李,後者邀請麥克阿瑟住在他家裏。按理,麥克阿瑟應該知道羅斯福一個小時後就要到達,但他卻似乎有意拖延時間,製造晚到的場麵,競在理查森家裏悠閑自得地洗了個澡,然後才前往碼頭迎接總統。
午後,"巴爾的摩"號徐徐駛進港灣。尼米茲為總統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高級軍官們列隊走上甲板向總統致敬。羅斯福在歡迎行列中沒有發現麥克阿瑟,便轉身詢問尼米茲。正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警笛聲和馬達聲。一輛開道摩托車迎麵而來,後麵跟著一輛有陸軍上將標誌的敞篷黑色高級大轎車。來人正是麥克阿瑟。他身穿土黃色軍褲和棕色飛行員皮央克,頭上戴著一頂軟帽和一副墨鏡,獨自一人坐在後排車座上。當車在碼頭上停下來時,在場的士兵和群眾都歡呼起來。隨後他走下轎車,大步流星地朝跳板走去。走到中間,他停下來向歡呼的人群致意,似乎他倒成了真正的歡迎對象。上艦後,隨著水手長一聲哨響,他向總統及艦上的軍官們敬了一個軍禮。
萊希將軍對麥克阿瑟的打扮覺得奇怪,大熱天至於穿皮夾克嗎?於是他問道:"道格拉斯,你來這裏看我們,為何不穿適當的衣服?"麥克阿瑟回答說:"嗨,你沒有到過我那裏,那裏的天氣可冷呢。"寒喧之後,羅斯福、麥克阿瑟、尼米茲一起坐在甲板的椅子上,讓攝影師給他們照像。這是自1937年麥克阿瑟到白宮敦促羅斯福接見奎鬆以來,兩位遠親的第一次晤麵。麥克阿瑟看上去依然很年輕,精神矍鑠。羅斯福則顯得老多了,不免使麥克阿瑟感到吃驚。他回憶說:"我幾年未見到他了,從外表看他成了我原來認識的那個人的外殼。很明顯,他的有生之年已屈指可數了。"
接見結束後,三個人暫時分手。麥克阿瑟回到理查森家後,情緒再次低落下來,在房間裏來回踱步。他責怪羅斯福選擇其再次提名競選總統之時,來同太平洋戰區的指揮官商討如何戰勝日本,完全是一場政治表演。他憂慮國家"治理不當",以及在戰爭中所犯的"可怕錯誤"。吃晚飯時,他同理查森談及有七年未見到總統了,他對總統兩頰下陷、身體消瘦、衣服鬆垮的樣子感到擔心。
第二天一早,羅斯福邀請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同他一起視察基地和看望部隊。他們乘上一輛有五個座位的敞篷車,萊希和駕駛員坐在前排,羅斯福、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坐在後排。一路上,羅斯福和麥克阿瑟一直在說話,這使夾在中間的尼米茲感到很不舒服。他們談到過去那些樸實而輕鬆的歲月,以及許多逐漸變得淡漠的往事。
晚上,他們在羅斯福下榻的地方吃過飯後,一道來到掛有大幅太平洋地圖的會客室裏開始討論戰略問題。麥克阿瑟注意到,海軍方麵對這次會議有充分的準備,他們備有詳盡的計劃、手稿、各種統計及其他形象化的說明物,而他什麽也沒帶,顯然是在"單幹"。尼米茲在得知他事先根本未被告知討論什麽問題時,似乎感到很震驚。
羅斯福首先作了個開場白,說明會議的目的在於決定下一階段對日本採取什麽行動。接著,尼米茲首先發言,他提出了不久前製訂的那項攻占棉蘭老後繞過呂宋直取台灣的計劃,並闡述了台灣有利的戰略地位。麥克阿瑟看出,總統顯:然對這個計劃有所了解,因為這實際上就是金的計劃,而金不會不事先向總統吹風的。但他發現,總統對這項計劃也"有所懷疑",因為在討論中,他完全持中立態度。實際上,尼米茲本人對這個計劃到底有多少可行性也表示懷疑,認為繞過呂宋畢竟不是好辦法,當然他在會上並未提出這種懷疑。
對這個計劃,麥克阿瑟當然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別的不說,這項計劃的實施將意味著他指揮的所有美國部隊,除了象徵性地留下小部分外,都要交給尼米茲指揮,這是他無論如何也不答應的。因此,當總統坐在輪椅上,拿著指示杆指著地圖上的棉蘭老問他:"道格拉斯,我們從這裏再往哪兒去"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萊特,總統先生,然後呂宋。"接著,他充分發揮其善於辭令的長處,從戰略上、心理上、政治上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他的理由。他再次強調對忠誠的菲律賓人所承擔的道義上的責任,認為當初如果盡一切力量增援巴丹,菲律賓就不至於淪陷,也能煞住日軍南下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勢頭。在如今解放菲律賓已成為可能的情況下,若再度犧牲它就是絕對不可寬恕和不可原諒的了。他說:"你不能把1700萬虔誠的菲律賓基督徒留給日本人,而先去解放台灣,把台灣歸還給中國。總統先生,那時美國公眾輿論將會譴責您,那也是有道理的。"他還談到呂宋島上還有數千美國戰俘和婦女兒童在等著解放,他們正忍受著巨大的苦難。若在北麵打台灣,在南麵打棉蘭老,我們就會使菲律賓中斷一切外界供應。那時,日本占領軍就會隻顧自己,而讓菲律賓人和美國戰俘活活餓死。
7月26日,麥克阿瑟比羅斯福早一個小時到達珍珠港。他先到他在西點軍校的老同學羅伯特·理查森將軍家放行李,後者邀請麥克阿瑟住在他家裏。按理,麥克阿瑟應該知道羅斯福一個小時後就要到達,但他卻似乎有意拖延時間,製造晚到的場麵,競在理查森家裏悠閑自得地洗了個澡,然後才前往碼頭迎接總統。
午後,"巴爾的摩"號徐徐駛進港灣。尼米茲為總統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高級軍官們列隊走上甲板向總統致敬。羅斯福在歡迎行列中沒有發現麥克阿瑟,便轉身詢問尼米茲。正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警笛聲和馬達聲。一輛開道摩托車迎麵而來,後麵跟著一輛有陸軍上將標誌的敞篷黑色高級大轎車。來人正是麥克阿瑟。他身穿土黃色軍褲和棕色飛行員皮央克,頭上戴著一頂軟帽和一副墨鏡,獨自一人坐在後排車座上。當車在碼頭上停下來時,在場的士兵和群眾都歡呼起來。隨後他走下轎車,大步流星地朝跳板走去。走到中間,他停下來向歡呼的人群致意,似乎他倒成了真正的歡迎對象。上艦後,隨著水手長一聲哨響,他向總統及艦上的軍官們敬了一個軍禮。
萊希將軍對麥克阿瑟的打扮覺得奇怪,大熱天至於穿皮夾克嗎?於是他問道:"道格拉斯,你來這裏看我們,為何不穿適當的衣服?"麥克阿瑟回答說:"嗨,你沒有到過我那裏,那裏的天氣可冷呢。"寒喧之後,羅斯福、麥克阿瑟、尼米茲一起坐在甲板的椅子上,讓攝影師給他們照像。這是自1937年麥克阿瑟到白宮敦促羅斯福接見奎鬆以來,兩位遠親的第一次晤麵。麥克阿瑟看上去依然很年輕,精神矍鑠。羅斯福則顯得老多了,不免使麥克阿瑟感到吃驚。他回憶說:"我幾年未見到他了,從外表看他成了我原來認識的那個人的外殼。很明顯,他的有生之年已屈指可數了。"
接見結束後,三個人暫時分手。麥克阿瑟回到理查森家後,情緒再次低落下來,在房間裏來回踱步。他責怪羅斯福選擇其再次提名競選總統之時,來同太平洋戰區的指揮官商討如何戰勝日本,完全是一場政治表演。他憂慮國家"治理不當",以及在戰爭中所犯的"可怕錯誤"。吃晚飯時,他同理查森談及有七年未見到總統了,他對總統兩頰下陷、身體消瘦、衣服鬆垮的樣子感到擔心。
第二天一早,羅斯福邀請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同他一起視察基地和看望部隊。他們乘上一輛有五個座位的敞篷車,萊希和駕駛員坐在前排,羅斯福、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坐在後排。一路上,羅斯福和麥克阿瑟一直在說話,這使夾在中間的尼米茲感到很不舒服。他們談到過去那些樸實而輕鬆的歲月,以及許多逐漸變得淡漠的往事。
晚上,他們在羅斯福下榻的地方吃過飯後,一道來到掛有大幅太平洋地圖的會客室裏開始討論戰略問題。麥克阿瑟注意到,海軍方麵對這次會議有充分的準備,他們備有詳盡的計劃、手稿、各種統計及其他形象化的說明物,而他什麽也沒帶,顯然是在"單幹"。尼米茲在得知他事先根本未被告知討論什麽問題時,似乎感到很震驚。
羅斯福首先作了個開場白,說明會議的目的在於決定下一階段對日本採取什麽行動。接著,尼米茲首先發言,他提出了不久前製訂的那項攻占棉蘭老後繞過呂宋直取台灣的計劃,並闡述了台灣有利的戰略地位。麥克阿瑟看出,總統顯:然對這個計劃有所了解,因為這實際上就是金的計劃,而金不會不事先向總統吹風的。但他發現,總統對這項計劃也"有所懷疑",因為在討論中,他完全持中立態度。實際上,尼米茲本人對這個計劃到底有多少可行性也表示懷疑,認為繞過呂宋畢竟不是好辦法,當然他在會上並未提出這種懷疑。
對這個計劃,麥克阿瑟當然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別的不說,這項計劃的實施將意味著他指揮的所有美國部隊,除了象徵性地留下小部分外,都要交給尼米茲指揮,這是他無論如何也不答應的。因此,當總統坐在輪椅上,拿著指示杆指著地圖上的棉蘭老問他:"道格拉斯,我們從這裏再往哪兒去"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萊特,總統先生,然後呂宋。"接著,他充分發揮其善於辭令的長處,從戰略上、心理上、政治上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他的理由。他再次強調對忠誠的菲律賓人所承擔的道義上的責任,認為當初如果盡一切力量增援巴丹,菲律賓就不至於淪陷,也能煞住日軍南下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勢頭。在如今解放菲律賓已成為可能的情況下,若再度犧牲它就是絕對不可寬恕和不可原諒的了。他說:"你不能把1700萬虔誠的菲律賓基督徒留給日本人,而先去解放台灣,把台灣歸還給中國。總統先生,那時美國公眾輿論將會譴責您,那也是有道理的。"他還談到呂宋島上還有數千美國戰俘和婦女兒童在等著解放,他們正忍受著巨大的苦難。若在北麵打台灣,在南麵打棉蘭老,我們就會使菲律賓中斷一切外界供應。那時,日本占領軍就會隻顧自己,而讓菲律賓人和美國戰俘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