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替艾森豪鹹爾參謀長之職的是理察·薩瑟蘭上校,他畢業於耶魯大學,1916年從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年前才來菲律賓任職。他英俊瀟灑、聰明過人,但為人冷漠、性情孤傲。他有著堅韌不拔的工作精神、精明強幹的辦事能力和令人欽佩的組織才能。但這些品質也使他在工作中表現出過於獨立、自以為是的風格。他常常給上司擋架,越組代庖,做出一些超出職權範圍而本不該由他做的決定。這種風格有些時候是必要的,但有些時候卻成為他的一個致命弱點。由於他在中間作梗,下麵的軍官很難同麥克阿瑟見麵,結果使麥克阿瑟幾乎成了一個高高在上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人。
這時候,小阿瑟已經會走路了,也會說話了。孩子長得很可愛,麥克阿瑟夫婦倆對他十分疼愛,,他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中士"。每天早上,小"中士"都趕在他爸爸起床前抱著他心愛的玩具跑進來。這時,麥克阿瑟趕緊下床,陪著兒子玩一會。自從有了兒子,大家發現麥克阿瑟有了很大變化,變得容易接近了,而不像原來那樣一臉嚴肅、讓人敬而遠之了。
麥克阿瑟是個重感情的丈夫,更是個溺愛孩子的父親。他對他的兒子寄予了厚望。有一次,他在祈禱時說:
啊,上帝,請給我造就這樣一個兒子,他將堅強得足以認識自己的弱點,勇敢得足以麵對恐懼,在遇到正常的挫折時能夠昂首而不卑躬屈膝,在勝利時能夠謙遜而不趾高氣揚。
我祈求,請不要把他引上平靜安逸的道路;而要把他置於困難和挑戰的考驗和激勵之下,讓他學會在暴風雨中挺立,學會對那些失敗者富於憐憫。
請給我造就這樣一個兒子,他將心地潔淨,目標高尚;他將在征服別人之前先征服自己;他將擁有未來,但永遠不會忘記過去。
我祈求,請賜他以足夠的幽默感,這樣他可以永遠莊重,但不至於盛氣淩人;賦他以謙卑的品質,這樣他可以永遠銘記:真正的偉人也要率直真誠,真正的賢人也要虛懷若穀,真正的強者也要溫文爾雅。
那麽,作為他父親的我就將敢於對人私語:"我這一生沒有白白度過。"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越燒越旺,規模越打越大。4月到6月,德軍在兩個月的時間即占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並開始轟炸英國本土。從7月起,德、意先後在北非、巴爾幹採取行動,到第二年4月,德意軍隊在北非向東推進至埃及邊境,在巴爾於占領南斯拉夫和希臘。
希特勒在西方的勝利對他的東方盟友日本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大鼓舞。1940年7月近衛內閣組成後,立即製定了《基本國策綱要》和《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重申以"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為根本"的基本國策,並提出要盡力利用形勢的變化,抓住時機,準備南進。8月1日,日本外相鬆岡洋右首次拋出臭名昭著的"大東亞共榮圈"概念,把東亞、東南亞、南亞及西太平洋的廣大地區都劃入日本的勢力範圍。9月23日,日軍開始進占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邁出了南進的第一步。9月27日,德意日簽訂《三國同盟條約》,德意和日本分別承認對方在歐洲和亞洲建立新秩序的領導權。。
歐戰的擴大特別是法國的淪陷,大大震動了一直奉行中立政策的美國政府。羅斯福認識到,如果英國被德國打敗,那麽美國將成為下一個侵略目標;與其等到那時孤軍奮戰,不如現在援助英國使之免於滅亡,以牽製德國。因此,自1940年6月起,美國的態度開始轉變,向英國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公開支持英國與德意法西斯對抗。12月29日,羅斯福發表著名的"爐邊談話":"如果大不列顛一旦崩潰,我們所有的美洲人都將生活在槍口之下……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就我們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生產武器和艦隻。……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三個月後,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該法案授權總統向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的國家,以出售、轉讓、交換或租借方式,提供武器和軍用物資,這實際上等於介入了歐戰。
對日本,美國則奉行了完全不同的政策,盡管它對日本也採取了一些遏製措施,但卻沒有改變其避戰求和的妥協政策。這是受其"先歐後亞"的戰略決策支配的,該決策的宗旨是,在德國這個頭號敵人已經占領西歐大陸的情況下,美國應將主要力量用於對付德國的威脅,打敗德國之後再打日本。在打擊德國的同時,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採取防禦戰略,穩住太平洋局勢,推遲或避免與日本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在這種戰略思想指導下,美國對日本幾乎採取了一種類似大戰前英法所推行的綏靖政策,企圖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來換取日本放棄其南進計劃。美國的這種政策後被文學家稱為"遠東慕尼黑陰謀"。
直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美國才徹底放棄了與日本避免衝突的幻想。蘇德開戰,為日本加速推行其"大東亞共榮圈"侵略計劃提供了大好時機。7月2日,天皇禦前會議確定了"不管遇到什麽障礙",都要奉行向南擴張的政策。7月25日,日本通知美國,日軍將進占印度支那南部,美國對此發出嚴重警告。26日,美國宣布凍結日本在美資產,並對日本實行包括石油在內的全麵禁運,緊接著,英國與荷蘭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但日本對美國的反應不予理睬,於28日進駐印支南部。
這時候,小阿瑟已經會走路了,也會說話了。孩子長得很可愛,麥克阿瑟夫婦倆對他十分疼愛,,他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中士"。每天早上,小"中士"都趕在他爸爸起床前抱著他心愛的玩具跑進來。這時,麥克阿瑟趕緊下床,陪著兒子玩一會。自從有了兒子,大家發現麥克阿瑟有了很大變化,變得容易接近了,而不像原來那樣一臉嚴肅、讓人敬而遠之了。
麥克阿瑟是個重感情的丈夫,更是個溺愛孩子的父親。他對他的兒子寄予了厚望。有一次,他在祈禱時說:
啊,上帝,請給我造就這樣一個兒子,他將堅強得足以認識自己的弱點,勇敢得足以麵對恐懼,在遇到正常的挫折時能夠昂首而不卑躬屈膝,在勝利時能夠謙遜而不趾高氣揚。
我祈求,請不要把他引上平靜安逸的道路;而要把他置於困難和挑戰的考驗和激勵之下,讓他學會在暴風雨中挺立,學會對那些失敗者富於憐憫。
請給我造就這樣一個兒子,他將心地潔淨,目標高尚;他將在征服別人之前先征服自己;他將擁有未來,但永遠不會忘記過去。
我祈求,請賜他以足夠的幽默感,這樣他可以永遠莊重,但不至於盛氣淩人;賦他以謙卑的品質,這樣他可以永遠銘記:真正的偉人也要率直真誠,真正的賢人也要虛懷若穀,真正的強者也要溫文爾雅。
那麽,作為他父親的我就將敢於對人私語:"我這一生沒有白白度過。"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越燒越旺,規模越打越大。4月到6月,德軍在兩個月的時間即占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並開始轟炸英國本土。從7月起,德、意先後在北非、巴爾幹採取行動,到第二年4月,德意軍隊在北非向東推進至埃及邊境,在巴爾於占領南斯拉夫和希臘。
希特勒在西方的勝利對他的東方盟友日本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大鼓舞。1940年7月近衛內閣組成後,立即製定了《基本國策綱要》和《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重申以"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為根本"的基本國策,並提出要盡力利用形勢的變化,抓住時機,準備南進。8月1日,日本外相鬆岡洋右首次拋出臭名昭著的"大東亞共榮圈"概念,把東亞、東南亞、南亞及西太平洋的廣大地區都劃入日本的勢力範圍。9月23日,日軍開始進占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邁出了南進的第一步。9月27日,德意日簽訂《三國同盟條約》,德意和日本分別承認對方在歐洲和亞洲建立新秩序的領導權。。
歐戰的擴大特別是法國的淪陷,大大震動了一直奉行中立政策的美國政府。羅斯福認識到,如果英國被德國打敗,那麽美國將成為下一個侵略目標;與其等到那時孤軍奮戰,不如現在援助英國使之免於滅亡,以牽製德國。因此,自1940年6月起,美國的態度開始轉變,向英國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公開支持英國與德意法西斯對抗。12月29日,羅斯福發表著名的"爐邊談話":"如果大不列顛一旦崩潰,我們所有的美洲人都將生活在槍口之下……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就我們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生產武器和艦隻。……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三個月後,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該法案授權總統向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的國家,以出售、轉讓、交換或租借方式,提供武器和軍用物資,這實際上等於介入了歐戰。
對日本,美國則奉行了完全不同的政策,盡管它對日本也採取了一些遏製措施,但卻沒有改變其避戰求和的妥協政策。這是受其"先歐後亞"的戰略決策支配的,該決策的宗旨是,在德國這個頭號敵人已經占領西歐大陸的情況下,美國應將主要力量用於對付德國的威脅,打敗德國之後再打日本。在打擊德國的同時,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採取防禦戰略,穩住太平洋局勢,推遲或避免與日本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在這種戰略思想指導下,美國對日本幾乎採取了一種類似大戰前英法所推行的綏靖政策,企圖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來換取日本放棄其南進計劃。美國的這種政策後被文學家稱為"遠東慕尼黑陰謀"。
直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美國才徹底放棄了與日本避免衝突的幻想。蘇德開戰,為日本加速推行其"大東亞共榮圈"侵略計劃提供了大好時機。7月2日,天皇禦前會議確定了"不管遇到什麽障礙",都要奉行向南擴張的政策。7月25日,日本通知美國,日軍將進占印度支那南部,美國對此發出嚴重警告。26日,美國宣布凍結日本在美資產,並對日本實行包括石油在內的全麵禁運,緊接著,英國與荷蘭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但日本對美國的反應不予理睬,於28日進駐印支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