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背信棄義 南京雞鳴寺宋子文公館。這是一座二層小樓,室內幽雅別致,富麗堂皇, 處處顯示出主人的情趣和富有;屋外鬆槐參天,雞鳴可聞,一派田園風光。 可暫住在這兒的張學良卻無心欣賞那中西合壁的樓宇、亦城亦鄉的景致。一 會兒,他就要去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法處大法庭接受 “審判”了。當他接 到軍事法庭一位副官送來的拘押犯人的 “傳票”時,不禁怒火中燒,他狠狠 地把傳票摔在了地上。張學良已意識到,蔣介石開始變卦了,事情並不像他 想像的那樣簡單。 26日中午,蔣介石飛返南京。第二天就公開發表了由陳布雷代擬的所謂 《對張楊的訓詞》。這份煞費苦心杜撰出來的“訓詞”,掩蓋了他對西安方 麵所做的團結禦侮的承諾,把他的被釋放說成是他的 “偉大人格”感召的結 果,標榜自己一向以 “精誠團結,統一國家以救國”,指責張、楊發動西安 事變是 “受反動派之煽惑,要負“毀壞綱紀”之責。 張學良26日一到南京,就被軟禁在宋子文公館。當天,蔣介石通過宋子 文轉告張學良寫份請罪書。張學良立即寫了請罪書給蔣介石,表示: “凡有 利於吾國者,學良萬死不辭,乞鈞座不必念及私情,有所顧慮。”蔣介石將 張學良的請罪書轉給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及南京政府。29日,國民黨中央 決定將張學良交軍事委員會依法 “辦理”,並內定組織高等軍法會審,李烈 鈞為審判長。 12月31日上午10點,軍事法庭開庭。主審李烈鈞、審判官朱培德、鹿 鍾麟以及軍法官、書記官依次坐開。張學良由宋子文陪同出庭。 李烈鈞問: “你知道你犯了什麽罪嗎?” 張學良答: “我不知道。” 李烈鈞問: “你何以竟敢出次舉動?” 張學良答: “完全出自團結禦侮,抗日救國的要求。” 李烈鈞問: “你脅迫統帥,是受人指使呢,還是你自己策劃的呢?” 張學良答:“我自己的主意。一人做事一人當,我所做的事,我自當之, 我豈是任何人所能指使的嗎?”接著問道: “我有一句話,請教審判長,可 以嗎?” 李烈鈞答: “當然可以。” 張學良問:“民國二年(1913年),審判長在江西起義討伐袁世凱,有 這回事嗎?” 李烈鈞答: “是的。” 張學良問: “審判長在江西起義討伐袁世凱,為的是反對袁世凱的專製 與稱帝,對嗎?” 李烈鈞答: “是的。” 張學良理直氣壯地說:“我在西安的行動,為的是諫止中央的獨斷專行。” 張學良提到李烈鈞湖口起義倒袁的經歷,使李烈鈞無言以對,隻好強詞 奪理: “胡說!那袁世凱怎能與蔣委員長相提並論?” 整個審判不到20分鍾,最後宣布了判決書:“張學良首謀夥黨,對於上 官為暴行脅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 1937年1月4日,南京政府頒布命令:“張學良處十年有期徒刑,特予 赦免,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從此,張學良便在 “嚴加管束”的名義
下,先後被軟禁於南京孔祥熙別墅、奉化溪口、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 郴州、永興、沅陵及貴州修水、桐梓、貴陽等地,1946年11月被押送台灣。 1961年,蔣介石宣布恢復張學良的自由,但行動仍受約束。蔣介石死後,蔣 經國繼承了這份 “遺產”,對張學良仍“嚴加管教”。直至1991年,張學良 才被批準赴美探親。1995年,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移居美國。一位戎馬倥傯 了半生的軍人,就這樣在特務的監視下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幽禁生活。這是 世界罕見的幽禁,這是令人嗟嘆的幽禁。 不論是審判,還是特赦,都不過是蔣介石玩弄的把戲。他翻手為雲,覆 手為雨,背信棄義,不僅迫害張學良,而且對西安大軍壓境。1937年1月5 日,南京政府通過“陝甘善後整理辦法”,並任顧祝同為軍事委員會西安行 營主任,楊虎城、於學忠撤職留任。 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倒行逆施,使西安軍民群情激憤,戰爭一觸即發。 在這危急時刻,周恩來及中共中央代表團做了大量艱苦工作,一方麵做好必 要的軍事準備,一麵與南京政府重開談判,嘔心瀝血,宵衣肝食,終於避免 了內戰的爆發。 西安事變後不久,蔣介石就逼迫楊虎城辭職出洋。1937年6月29日, 楊虎城與夫人謝葆貞、兒子楊拯中離開上海,前往歐美考察。七七事變後, 他兩次急電蔣介石,要求回國,疆場抗敵,卻沒有得到答覆。11月26日, 楊虎城回國,抵達香港,即在國民黨特務監視下,隨後被囚禁於南昌,又輾 轉於湖南長沙、益陽、貴州息烽與四川重慶渣滓洞中美合作所等地。1949年 9月6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終於下了毒手,罪惡的匕首刺向了楊虎城 將軍和他那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為抗日救國,他冒死發動 “兵諫”; 為抗日救國,他一路風塵趕回祖國; 然而,他卻沒有能把最後一滴血拋灑在抗日的戰場上。但是,他的 “犧 牲是光榮的,他的英名,將為全國人民所永遠紀念。”
十、抗戰爆發 盡管蔣介石對張學良進行了報復,但西安事變使他險些丟掉了性命,他 不得不接受教訓,不得不麵對現實:他的反共內戰政策必須停止,如果再繼 續打內戰,他的統治就會垮台。迫於形勢,1937年2月5日,蔣介石確定了 關於時局的五項方針: “(一)對內避免內戰,然一遇內亂,則不放棄戡亂 安內之責任。 (二)政治、軍事應漸進,由近及遠,預定三年至五年內為統 一時間。 (三)不說排日,而說抗戰。(四)加強軍隊之訓練。(五)各省 物色品行方正之人才。”1937年2月,國民黨召開五屆三中全會,討論結束 內戰和國共關係問題。 為了 “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推動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2 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三中全會,提出了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五項 要求是: (一)停止一切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二)保障言論、集 會、結社之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 (三)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代表會 議,集中全國人材,共同救國; (四)迅速完成對日抗戰之一切準備工作; (五)改善人民的生活。 如果國民黨能夠實現上述要求,中國共產黨願意做出以下保證: (一) 在全國範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 (二)工農政府改名為中 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 會之指導; (三)在特區政府區域內,實施普選的徹底民主製度; (四)停 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 經過激烈鬥爭,國民黨五屆三中會全終於在2月21日通過了一個實際上 停止內戰的決議案。這次會議表明了國民黨由內戰到抗日轉變的開始和全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9月22日,國民黨公布《中國共產黨為公 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和兩黨合作 的談話,全國抗日民族戰線正式形成。從此,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麵旗幟 下,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滔滔江河,奔騰著復仇的巨浪,巍巍群 山,迴蕩著殺敵的怒吼。一場偉大而神聖的民族救亡戰爭開始了。 如果說,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日戰爭是一首激昂的音樂詩篇,西安事變就 是它的序曲。毛澤東同誌曾經這樣評價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 和平解決,兩黨實現停戰以後,立即引起了國內各黨各派各軍各界進入了前 所未有的團結狀況。”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了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新形 勢下的國內合作形成了,全國的抗日戰爭發動了……這在中國革命史上開闢 了一個新紀元。” 張學良、楊虎城為了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付出了鮮血、 生命和自由。他們是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 人民將永遠記住他們。
下,先後被軟禁於南京孔祥熙別墅、奉化溪口、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 郴州、永興、沅陵及貴州修水、桐梓、貴陽等地,1946年11月被押送台灣。 1961年,蔣介石宣布恢復張學良的自由,但行動仍受約束。蔣介石死後,蔣 經國繼承了這份 “遺產”,對張學良仍“嚴加管教”。直至1991年,張學良 才被批準赴美探親。1995年,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移居美國。一位戎馬倥傯 了半生的軍人,就這樣在特務的監視下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幽禁生活。這是 世界罕見的幽禁,這是令人嗟嘆的幽禁。 不論是審判,還是特赦,都不過是蔣介石玩弄的把戲。他翻手為雲,覆 手為雨,背信棄義,不僅迫害張學良,而且對西安大軍壓境。1937年1月5 日,南京政府通過“陝甘善後整理辦法”,並任顧祝同為軍事委員會西安行 營主任,楊虎城、於學忠撤職留任。 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倒行逆施,使西安軍民群情激憤,戰爭一觸即發。 在這危急時刻,周恩來及中共中央代表團做了大量艱苦工作,一方麵做好必 要的軍事準備,一麵與南京政府重開談判,嘔心瀝血,宵衣肝食,終於避免 了內戰的爆發。 西安事變後不久,蔣介石就逼迫楊虎城辭職出洋。1937年6月29日, 楊虎城與夫人謝葆貞、兒子楊拯中離開上海,前往歐美考察。七七事變後, 他兩次急電蔣介石,要求回國,疆場抗敵,卻沒有得到答覆。11月26日, 楊虎城回國,抵達香港,即在國民黨特務監視下,隨後被囚禁於南昌,又輾 轉於湖南長沙、益陽、貴州息烽與四川重慶渣滓洞中美合作所等地。1949年 9月6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終於下了毒手,罪惡的匕首刺向了楊虎城 將軍和他那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為抗日救國,他冒死發動 “兵諫”; 為抗日救國,他一路風塵趕回祖國; 然而,他卻沒有能把最後一滴血拋灑在抗日的戰場上。但是,他的 “犧 牲是光榮的,他的英名,將為全國人民所永遠紀念。”
十、抗戰爆發 盡管蔣介石對張學良進行了報復,但西安事變使他險些丟掉了性命,他 不得不接受教訓,不得不麵對現實:他的反共內戰政策必須停止,如果再繼 續打內戰,他的統治就會垮台。迫於形勢,1937年2月5日,蔣介石確定了 關於時局的五項方針: “(一)對內避免內戰,然一遇內亂,則不放棄戡亂 安內之責任。 (二)政治、軍事應漸進,由近及遠,預定三年至五年內為統 一時間。 (三)不說排日,而說抗戰。(四)加強軍隊之訓練。(五)各省 物色品行方正之人才。”1937年2月,國民黨召開五屆三中全會,討論結束 內戰和國共關係問題。 為了 “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推動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2 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三中全會,提出了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五項 要求是: (一)停止一切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二)保障言論、集 會、結社之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 (三)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代表會 議,集中全國人材,共同救國; (四)迅速完成對日抗戰之一切準備工作; (五)改善人民的生活。 如果國民黨能夠實現上述要求,中國共產黨願意做出以下保證: (一) 在全國範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 (二)工農政府改名為中 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 會之指導; (三)在特區政府區域內,實施普選的徹底民主製度; (四)停 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 經過激烈鬥爭,國民黨五屆三中會全終於在2月21日通過了一個實際上 停止內戰的決議案。這次會議表明了國民黨由內戰到抗日轉變的開始和全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9月22日,國民黨公布《中國共產黨為公 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和兩黨合作 的談話,全國抗日民族戰線正式形成。從此,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麵旗幟 下,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滔滔江河,奔騰著復仇的巨浪,巍巍群 山,迴蕩著殺敵的怒吼。一場偉大而神聖的民族救亡戰爭開始了。 如果說,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日戰爭是一首激昂的音樂詩篇,西安事變就 是它的序曲。毛澤東同誌曾經這樣評價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 和平解決,兩黨實現停戰以後,立即引起了國內各黨各派各軍各界進入了前 所未有的團結狀況。”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了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新形 勢下的國內合作形成了,全國的抗日戰爭發動了……這在中國革命史上開闢 了一個新紀元。” 張學良、楊虎城為了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付出了鮮血、 生命和自由。他們是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 人民將永遠記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