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位一體 1936年1月中旬的一個傍晚,張學良從“剿總”辦公地點回到金家巷公 館,脫下軍裝,換上便服,剛接過趙四小姐遞過來的熱毛巾,就聽得門口傳 來一聲 “報告!”“進來”,張學良邊擦臉邊說。 “報告副司令,王軍長急電”。機要參謀把譯好的電文交給張學良。電 報是駐軍洛川的67軍軍長王以哲打來的,隻見上麵寫道:“被紅軍俘去的高 福源團長,現被紅軍派回,據雲有機密要事,要求向副司令麵陳。”閱罷電 報,張學良的心中似倒海翻江,他沒有想到高福源還活著,更沒有想到會被 紅軍放回來,也想像不到會有什麽機密要事。張學良立即自己駕駛著波音飛 機前往洛川,接見這位突如其來的 “俘虜使者”。 高福源被俘後,紅軍不僅沒有殺他,還給他認真換藥,醫治槍傷,派專 人向他介紹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在瓦窯堡的兩個月生活,使 這位性格耿直的東北軍軍官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向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 李克農主動提出,回去說服東北軍和張學良與紅軍聯合抗日。他的要求得到 了批準。 張學良到了洛川王以哲軍部後,連茶也沒喝一口,就吩咐把高福源帶來。 高福源雖是一身陝北農民的打扮,羊肚白毛巾,黑衣黑褲,還是立正向張學 良行了個標準的軍禮,“報告副司令,我回來了。我這次回來是紅軍讓我回 來的,有許多情況要向副司令報告。” 張學良右手猛地往桌子上一拍,大聲喝道:“你好大的膽子,打了敗仗, 當了俘虜,還有什麽臉麵回來見我!我槍斃了你!” 高福源毫不示弱,慷慨陳詞: “副司令,你要殺我,就像踩死一隻螞蟻 一樣,那太容易了。但你不要忘了,我們東北三千萬同胞當了亡國奴,不要 忘了先大帥是怎麽死的。現在人家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誠心誠 意要幫助我們東北軍打回老家去。你有什麽理由拒絕人家的好意,有什麽理 由罵人家是 ‘匪’。副司令,再繼續打內戰,我們東北軍就要被消滅完了。” 高福源越說越激動,不禁淚如泉湧、失聲痛哭。張學良也流下了滾燙的淚珠, 他從椅子上站起來,雙手摟住高福源的肩膀,激動地說: “你說得對,你說 得對,剛才我是想試試你的膽量。不錯,你是好樣的。” 高福源擦了擦淚水,把他在瓦窯堡的所見所聞向張學良做了詳細匯報。 最後,他說道: “如果副司令願意同共產黨合作,他們可以派正式代表來和 我們進行談判。”聽到這裏,張學良立即對高福源說: “你休息兩天趕快回 去,請紅軍派一位正式代表來,我們正式商談一下。你就放心去做這個工作, 萬一出什麽危險,你家屬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都由我和王軍長負責。” 高福源回到瓦窯堡後,敘述了他和張學良見麵的經過,受到了毛澤東、 周恩來的親切接見和熱情鼓勵。中共中央決定派李克農為代表與張學良會 談。 3月4日,剛從南京回來的張學良駕機前往洛川,與李克農在友好的氣 氛中進行了會談,並達成了三項口頭協議: (一)為進一步商談抗日救國大 計,中共派一位全權代表,最好毛澤東或周恩來,與張再次商談; (二)紅 軍代表經新疆去蘇聯,由張負責和盛世才交涉通道問題。 (三)中共派一位 聯絡代表常駐西安。 離開洛川後,李克農向毛澤東匯報了情況。中共中央決定派周恩來副主


    席於4月8日前往膚施 (今延安)與張學良會談。 4月8日上午,周恩來、李克農和隨行人員按預定時間趕到延安城東北 的川口村。但由於這天風雪交加,加上雙方聯絡失時,張學良沒能按時到達。 第二天下午,天晴雲散、張學良的專機才在延河邊的一個簡易機場降落。下 了飛機以後,張學良與同行的王以哲等急速向會談預定地點、城內的天主教 堂走去。 周恩來與張學良作了徹夜長談。張學良完全同意關於 “停戰合作,一致 抗日”的總方針。他說: “我是國家至上,民族至上”,周恩來說:“我們 也是這樣”。張學良特別向周恩來提出,抗日統一戰線應包括蔣介石,並詳 細談了他的看法。周恩來表示要認真考慮這個意見 (中共中央接受了張學良 意見,並考慮其他因素將反蔣抗日方針改為通蔣抗日方針)。雙方還就停止 內戰,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紅軍北上抗日,經濟通商,互派代表,進 行抗日教育等問題達成了一致。 這次會談的氣氛是熱烈、友好、愉快的。會談結束時,張學良、周恩來 “共誓永不毀約”,張學良把一本中國地圖贈送給周恩來,說“共同保衛中 國”,還贈送私款2萬元銀洋 (後又贈送20萬法幣),並招待周恩來一行吃 了一頓豐盛的夜餐。周恩來一行離開延安時,已天色大明。 延安會談,在張學良坎坷不平的戎馬生涯中掀開了新的一頁,他終於找 到了抗日救國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在爭取張學良共同抗日之時,也沒有忘記長期與共產黨合作 的楊虎城,加強了同楊虎城的聯繫。 1935年 12月,在陝西長武縣北鄉楊公鎮附近,急匆匆走著一位討帳先 生模樣的中年人,頭戴一頂氈帽,身穿一件陰丹士林布的長袍,腰係藍色布 帶,肩上背著的褡褳裏,一頭裝著算盤,一頭裝著帳薄。突然,兩個地方民 團擋住了去路,上來就動手搜查,從頭到腳,又從腳到頭,搜了兩遍,終於 從長袍夾縫中搜出兩封信。可他們在信封上看到楊虎城、杜斌丞的名字,便 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是好。 這位“討帳先生”就是紅26軍政委汪鋒,他是奉中共中央之命,前往西 安爭取楊虎城聯合抗日。臨行前,毛澤東接見了汪鋒。毛澤東一邊打著手勢, 一邊用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對汪鋒說, “隻要爭取了十七路軍和東北軍,就 可以實現西北大聯合;隻有實現西北大聯合,才可能有全國的抗日大聯合。” 停了一下,他又接著說: “談判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也有一定的危險;談 判不要決裂,要談和。” 汪鋒在西安期間,三次會見楊虎城。但因楊虎城不了解紅軍的困難,看 到毛澤東、彭德懷用的信紙很粗糙,認為中共大人物不應如此草率,便懷疑 是蔣介石派人持假信來偵察他的。所以,楊虎城、汪鋒的會談沒有取得實質 性的結果。 1936年2月,中共北方局負責人之一王世英來到西安。楊虎城在止園別 館秘密會見了他。雙方經過交談,達成口頭協議: (一)紅軍願與十七路軍 建立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協定,雙方各守原防,互不侵犯; (二)雙方可以互 派代表; (三)十七路軍建立交通站,幫助紅軍運輸物資和掩護人員往來; (四)雙方同時做抗日準備工作。4月底,王世英再次來到西安,告訴楊虎 城,中共中央已同意他們所達成的口頭協議,同時說明汪鋒是毛澤東所派的。 楊虎城表示對協議原則同意。從此,十七路軍與紅軍基本停戰,但協議的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安事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燕並收藏西安事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