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召開的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上,由何應欽操縱發布了對張、楊 的討伐令,何應欽被任命為討逆軍總司令,何還裝模作樣地舉行白衣誓師儀
式,聲稱要“督率三軍,指日西上”,調動了十幾個師開向西安,派飛機入 陝狂轟濫炸。對此,宋美齡深感問題的嚴重,如果內戰一爆發,正合日本的
心意,她認為:日本“正盼中國之內戰爆發,俾得以藉口以大規模之侵略, 完成其統製中國之迷夢,則此種現象之造成,自將引起彼方無限製之幹涉”。
所以,宋美齡認為蔣介石的死活關係重大,“為中國計,此時萬不能無委員 長以為領導;委員長生還之價值,實較其殉國尤為重大”。於是,宋美齡一
方麵在南京竭盡全力阻止討伐行動,另一方麵馬上打電話給端納,要他趕快 向蔣介石報告情況,下停戰手令。蔣介石在接到端納的報告後,既害怕何應
欽的討伐將會危及他個人的性命,又想利用討伐這張牌來要挾張、楊早日放 他,故隻給何應欽下了停止軍事行動三天的命令。就是這個命令,何應欽也
拒不執行,認為這是蔣介石在陝被迫下達的。到了 18 日,蔣鼎文攜帶蔣介石 的親筆手令從西安飛回南京,並要求南京與西安之間防止裂縫擴大,各種各
樣的攻擊性宣傳都要停止。接著,端納也回到南京,向宋羨齡詳盡地報告了 情況。’這樣,何應欽的討伐行動才停頓下來。
寧陝雖然開始對話,軍事行動也暫時停止了,但蔣介石仍囚在西安,生 死並無保證。為了進一步在釋蔣問題上展開對話,宋美齡和宋子文等商付,
最後決定宋子文以個人資格先到西安活動。20 日上午,宋子文不顧阻攔,同
1 端納是英籍澳大利亞人,曾任過張學良的顧問,此時隻是蔣介石的顧問。
端納一起到西安去。宋到西安後馬上去見了蔣介石,蔣見宋來,激動不已。 宋還將宋美齡的信給蔣。宋美齡在信中對說蔣說:“如果三天之內子文不回
南京,我必定到西安跟你生死共存。”接著,宋子文要求會見中共代表周恩 來,探聽中共的意見。中國共產黨分析了情況,認為爭取宋子文,對解決事
變有重要作用。於是,周恩來抓住時機,同宋子文進行了長談。周耐心地向 宋闡明了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以及在這一基礎上和平解決“西
安事變”的方針,讓宋認清國內外形勢,說明走不走抗日道路對他們的利害 關係,希望宋能說服蔣介石真正抗日,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作貢獻。宋
子文在了解到“西安事變”的情況,中共和平解決事變的態度和蔣介石的安 全狀況後,帶著滿意的心情在 21 日回到南京。宋子文返南京後,到處宣傳西
安情況,稱頌周恩來有“政治遠見”,並含著諷刺的意味說:“南京有誰能 承擔這樣風險去救委座?相反還有人要轟炸哩。”這樣,使何應欽的氣焰有 所收斂。
宋美齡得知西安方麵絕無傷害蔣介石的意圖及中共和平解決事變的方什 後,感到和平解決的可能性極大。而擺在未美齡麵前的仍有兩個問題。一個
是何應欽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停止。當時飛機轟炸雖已停止,而地麵的戰鬥在
20 日晨爆發後,中央軍在華縣附近搞掉了東北軍的兩個營,在渭南占領了赤 水,再從赤水繞道包圍了渭南。宋美齡深感如果戰爭再發展下去,形勢仍有
逆轉的可能,前麵幾天的努力將成泡影。另一個是蔣介石的脾氣暴躁,容不 得張、楊的這次行動。根據端納的報告,蔣介石拒絕同張、楊進行談判,並
以死來要挾張、楊。蔣介石給宋美齡的信中就要求南京進行軍事行動(當時 宋美齡沒有把信中這個內容告訴何應欽)。宋美齡恐怕蔣介石堅持這種想法,
不同張、楊進行談判,那麽和平解決事變就會遇到重大困難。對此,宋美齡 感到有親赴西安一趟的必要。當時的形勢仍很緊張,內戰隨時都會爆發,赴
陝的風險也很大。張學良來電錶示:“如果內戰不停,不宜來談,因無法提 供保護。”何應欽又恐嚇宋美齡說西安是“充滿流血與火的赤色世界”。南
京也有人提醒宋美齡:“倘赴西安,不獨不能晤委員長,且將被囚作質,喪 盡尊嚴。”對於這一切,宋美齡全都不顧。她為著英、美和四大家族的利益,
為著挫敗何應欽的陰謀,求得同蔣介石的直接聯繫,承擔了風險,去勝任這 個別人無法完成的使命。
22 日,宋美齡偕同宋子文、端納、蔣鼎文、戴笠等,來到西安。 朱美齡到西安後,第一個行動是與蔣介石會麵。22 日午後,宋去見蔣,
當時的情景如宋美齡說:“餘入吾夫室時,彼驚呼曰:‘餘妻真來耶?君入 虎穴矣!”言既,愀然搖首,淚潸潸下。餘強抑感情,持常態言曰:‘我來
視君耳。”蔣介石那時仍想以死來威脅張、楊,不肯同張,楊進行談判。對 此,朱美齡是比較理智的。她對蔣說,“此後君不應該輕言殉國。君之責任
仍在完成革命以救國,君更應寶貴君之生命。”她還告訴蔣,隻要處理得宜, 事變可以馬上解決,“我等目前應自製,應忍耐”。第二個行動是召見張學
式,聲稱要“督率三軍,指日西上”,調動了十幾個師開向西安,派飛機入 陝狂轟濫炸。對此,宋美齡深感問題的嚴重,如果內戰一爆發,正合日本的
心意,她認為:日本“正盼中國之內戰爆發,俾得以藉口以大規模之侵略, 完成其統製中國之迷夢,則此種現象之造成,自將引起彼方無限製之幹涉”。
所以,宋美齡認為蔣介石的死活關係重大,“為中國計,此時萬不能無委員 長以為領導;委員長生還之價值,實較其殉國尤為重大”。於是,宋美齡一
方麵在南京竭盡全力阻止討伐行動,另一方麵馬上打電話給端納,要他趕快 向蔣介石報告情況,下停戰手令。蔣介石在接到端納的報告後,既害怕何應
欽的討伐將會危及他個人的性命,又想利用討伐這張牌來要挾張、楊早日放 他,故隻給何應欽下了停止軍事行動三天的命令。就是這個命令,何應欽也
拒不執行,認為這是蔣介石在陝被迫下達的。到了 18 日,蔣鼎文攜帶蔣介石 的親筆手令從西安飛回南京,並要求南京與西安之間防止裂縫擴大,各種各
樣的攻擊性宣傳都要停止。接著,端納也回到南京,向宋羨齡詳盡地報告了 情況。’這樣,何應欽的討伐行動才停頓下來。
寧陝雖然開始對話,軍事行動也暫時停止了,但蔣介石仍囚在西安,生 死並無保證。為了進一步在釋蔣問題上展開對話,宋美齡和宋子文等商付,
最後決定宋子文以個人資格先到西安活動。20 日上午,宋子文不顧阻攔,同
1 端納是英籍澳大利亞人,曾任過張學良的顧問,此時隻是蔣介石的顧問。
端納一起到西安去。宋到西安後馬上去見了蔣介石,蔣見宋來,激動不已。 宋還將宋美齡的信給蔣。宋美齡在信中對說蔣說:“如果三天之內子文不回
南京,我必定到西安跟你生死共存。”接著,宋子文要求會見中共代表周恩 來,探聽中共的意見。中國共產黨分析了情況,認為爭取宋子文,對解決事
變有重要作用。於是,周恩來抓住時機,同宋子文進行了長談。周耐心地向 宋闡明了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以及在這一基礎上和平解決“西
安事變”的方針,讓宋認清國內外形勢,說明走不走抗日道路對他們的利害 關係,希望宋能說服蔣介石真正抗日,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作貢獻。宋
子文在了解到“西安事變”的情況,中共和平解決事變的態度和蔣介石的安 全狀況後,帶著滿意的心情在 21 日回到南京。宋子文返南京後,到處宣傳西
安情況,稱頌周恩來有“政治遠見”,並含著諷刺的意味說:“南京有誰能 承擔這樣風險去救委座?相反還有人要轟炸哩。”這樣,使何應欽的氣焰有 所收斂。
宋美齡得知西安方麵絕無傷害蔣介石的意圖及中共和平解決事變的方什 後,感到和平解決的可能性極大。而擺在未美齡麵前的仍有兩個問題。一個
是何應欽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停止。當時飛機轟炸雖已停止,而地麵的戰鬥在
20 日晨爆發後,中央軍在華縣附近搞掉了東北軍的兩個營,在渭南占領了赤 水,再從赤水繞道包圍了渭南。宋美齡深感如果戰爭再發展下去,形勢仍有
逆轉的可能,前麵幾天的努力將成泡影。另一個是蔣介石的脾氣暴躁,容不 得張、楊的這次行動。根據端納的報告,蔣介石拒絕同張、楊進行談判,並
以死來要挾張、楊。蔣介石給宋美齡的信中就要求南京進行軍事行動(當時 宋美齡沒有把信中這個內容告訴何應欽)。宋美齡恐怕蔣介石堅持這種想法,
不同張、楊進行談判,那麽和平解決事變就會遇到重大困難。對此,宋美齡 感到有親赴西安一趟的必要。當時的形勢仍很緊張,內戰隨時都會爆發,赴
陝的風險也很大。張學良來電錶示:“如果內戰不停,不宜來談,因無法提 供保護。”何應欽又恐嚇宋美齡說西安是“充滿流血與火的赤色世界”。南
京也有人提醒宋美齡:“倘赴西安,不獨不能晤委員長,且將被囚作質,喪 盡尊嚴。”對於這一切,宋美齡全都不顧。她為著英、美和四大家族的利益,
為著挫敗何應欽的陰謀,求得同蔣介石的直接聯繫,承擔了風險,去勝任這 個別人無法完成的使命。
22 日,宋美齡偕同宋子文、端納、蔣鼎文、戴笠等,來到西安。 朱美齡到西安後,第一個行動是與蔣介石會麵。22 日午後,宋去見蔣,
當時的情景如宋美齡說:“餘入吾夫室時,彼驚呼曰:‘餘妻真來耶?君入 虎穴矣!”言既,愀然搖首,淚潸潸下。餘強抑感情,持常態言曰:‘我來
視君耳。”蔣介石那時仍想以死來威脅張、楊,不肯同張,楊進行談判。對 此,朱美齡是比較理智的。她對蔣說,“此後君不應該輕言殉國。君之責任
仍在完成革命以救國,君更應寶貴君之生命。”她還告訴蔣,隻要處理得宜, 事變可以馬上解決,“我等目前應自製,應忍耐”。第二個行動是召見張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