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魏野疇、南漢袁等曾在楊部任過要職,旅團長中有共產黨張漢民、 王泰吉、閻揆要等。“九一八”事變後,深重的民族危機也激起了楊的愛國 思想。1933


    年日寇犯熱河時,楊曾要求率部赴華北抗日。同年 5 月,楊在人 員、武器等方麵積極支持民眾抗日同盟軍。同年,楊部在陝南與我紅四方麵


    軍達成互不侵犯,互派代表的協議。當我紅二十五軍北上威脅到他的利益時, 又加上蔣介石命令他打紅軍,於是他就調兵去映南打紅軍。1931 年 1 月,楊


    調其囚十二師馮欽哉部一個旅企圖阻擊紅二十五軍,結果被紅軍殲滅了六個 營。2 月,楊又把他的三個警備旅全部用來對付紅二十五軍,並親自到蘭田


    指揮,結果第二旅兩個營被殲滅,第三旅五個營被殲滅,第一旅被全殲。總 之,楊虎城在軍事上遭到一連串的慘敗,使他認識到紅軍是打不得的,若再


    同紅軍打下去,隻能把老本丟光,最後垮台。楊曾說,部隊被派往打紅軍, 等於一個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所以,他和張學良一樣,在遭到紅軍的嚴重打


    擊之下,也開始考慮同共產黨建立某種關係的問題了。1935 年秋,南漢宸1 派人向楊虎城傳達了中國共產黨的《八一宣言》,楊表示贊同。這一年 12


    月,中國共產黨又派汪鋒對楊及西北軍將領進行工作。1936 年春,王炳南奉 中國共產黨的指派從德國回國去做爭取楊的工作。經過多方麵努力,楊虎城


    完全接受我黨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


    張、楊的動向和西北的狀況,蔣介石當然是甚為不滿的。1936 年 10 月


    22 日,蔣介石由南京飛抵西安,親自“督剿共匪”。28 日,蔣在與張學良談 話時,張露出希望與中國共產黨“妥協的意見”。對此,蔣介石在日記中說:


    “漢卿乃如此無知,可為心病。”“張學良要求帶兵抗日,而不願剿共,此


    1 有的文章認為不是南漢宸而是申伯純。


    其作事無最後五分鍾之堅定也。亦其不知作事應有段落,告一段落後,始可 換一段落,始、終,本、未與節、次之理,何其茫然也。可嘆!”1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向張、楊提出兩條路:一條是東北軍和十七路軍 全部開赴前線(剿共),不得違抗命令;另一條是如果不願“剿共”,則立


    刻將所部調出陝甘。這兩條路對張、楊來說,一條也不能走;如果接受第一 條,不僅在反共戰爭中必然使自己的勢力逐步被削弱,而廣大官兵也不願同


    紅軍作戰;如果接受第二條,一旦離開西北地區,兩支軍隊又彼此隔離起來, 那就必然被蔣介石各個擊破,前途不堪設想。既不願聽從命令,又不願離開


    西北,那麽怎麽辦呢?張、楊決心先進忠言,希望蔣介石回心轉意,不得已 則用武力。這就是所謂“先忠諫然後兵諫”。


    1936 年 12 月 2 日,張學良在洛陽見蔣介石,說明西安情況緊迫,或將 生變,請蔣務必往西安一行。蔣介石也知道情況危急,在這一天日記上說:


    “東北軍之兵心,為察綏戰事而動搖,則剿赤之舉,幾將功虧一簣。此實為 國家安危最後之關鍵,故餘不可不進駐西安,以資鎮懾,而貌危局,蓋餘個


    人之生死早置諸度外矣!”2在《西安半月記》中,蔣介石在引言中說:“中 正於二次人陝之先,即已察知東北軍剿匪部隊思想龐雜,言動歧異,且有勾


    通匪部、自由退卻等種種複雜離奇之報告,甚至謂將有非常之密謀與變亂 者。”但是,蔣介石為了“剿共”,認為“剿共”已到了“最後五分鍾成功


    之階段”,所以還是親赴西安。12 月 4 日,蔣介石由洛陽飛往西安,住在西 安東郊臨潼華清池。蔣介石召開西北“剿共”會議,把陳誠、衛立煌、蔣鼎


    文、陳繼承、朱紹良等高級將領都召到西安,任蔣鼎文為“剿共”司令,衛 立煌為前敵總指揮,並決定將中央軍三十萬人馬調來西北,準備把張、楊的


    部隊調到二線(東北軍調到福建,十七路軍調到安徽),由他親自指揮這所 謂“最後五分鍾”的決戰。7 日,蔣介石再度命令張、楊加緊進剿我陝北革


    命根據地。張學良向蔣介石痛哭陳述聯興抗日的道理,蔣介石拍桌子嚴詞訓 張學良說:你就是把我打死,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變。9 日.西安學生和群眾舉


    行大規模的愛國示威遊行,要求團結抗日。蔣介石命令張學良用武力對付手 無寸鐵的學生。張學良趕赴灞橋(由西安市區通往臨潼的必經之地)勸阻。


    第二天,張學良向蔣介石談及勸阻滬況。蔣後來在《西安半月記》中說:“漢 卿向餘報告在灞橋對請願者說話,曾謂:‘我可為你們的代表,有活可以代


    達,同時,我亦可為委員長代表,可酌量考慮你們的要求。’彼自以所言甚 得體,言時甚得意。餘當即糾正其謬,謂:‘一人決不能做兩方麵代表而站


    在中間。所謂信仰領袖,應如此乎?”在這一天日記中,蔣介石說:“對張 學良說話,不可太重。張學良為人小事精明,而心誌不定,可悲也。”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揚樹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揚樹標並收藏蔣介石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