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明白告誡各該部將士,果能大義滅親,擒解禍首,聽候中央懲治,自當 特予懋賞,但使自拔來歸,迫令其禍首閻馮卸除兵柄,驅逐於其所謂防地者
之外,杜絕割據弄兵擾亂黨國之野心,則各部本為中央軍隊,就必仍與中央 各軍享受一律待遇,決不稍有歧視,並以各軍反正附義時期之先後,以為論
功行賞次第之表率。”124 日,蔣介石下令各軍,再次明碼標價,先占領鞏 縣者賞洋二十萬元,先占領洛陽、鄭州省賞洋一百萬元。9 月 6 日,蔣部發
動對馮部的總攻。
正在這時,張學良不騎牆了,於 9 月 18 日發出通電,東北軍大舉入關, 支持蔣介石。
1 《自反錄》第 2 集卷 3。
2 《自反錄》第 2 集卷 3。
1 《自反錄》第 2 集卷 3。
在中原大戰中,張學良的態度始終是模稜兩可的。張學良知道他在這次 混戰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他雖然在北戴河避暑,其實是在那裏根據
戰爭進展,考慮著東北軍的出路問題。
聯軍的五十七位將領於 3 月 14 日聯合發出通電後,聯軍和蔣介石都派代 表雲集瀋陽進行拉攏張學良的活動。閻錫山先派行營主任梁汝舟,旋又加派
其軍械處長張維清、山西省建設廳長溫壽泉去瀋陽活動。馮玉祥派鄧哲熙、 門致中先後抵瀋陽活動。蔣介石派前江西省主席方本仁、參謀本部第一廳廳
長劉光去瀋陽活動。張學良當時隻表示他本人不參加內戰。3 月末,蔣介石 又派吳鐵城到瀋陽加緊拉張。4 月間,瀋陽舉行追悼東北邊防軍陣亡將士大
會,蔣、馮、閻的代表均行參加致祭。6 月 3 日,張學良三十歲生辰,蔣介 石又派李石曾到瀋陽祝壽。21 日,南京政府發表特任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
令的命令,由張群將特任狀及印信送到瀋陽,勸張表明態度,立即出兵入關。 張學良還是抱著坐以觀變的態度,希望由於局勢的演變,或能使雙方息爭言
和,停止內戰。7 月間,張學良到葫蘆島主持該島建港工程開工典禮,在該 島停留了二十多天,蔣介石派劉光帶有國民政府任命於學忠為平律衛戍司
令、王樹常為河北省主席的任命狀到葫蘆島密交張學良。後來,張學良到北 戴河避暑,蔣介石又派李石曾、張群、吳鐵城、方本仁皆隨同往。馮玉祥、
閻錫山也派了賈景德、薛篤弼、楊廷溥、孫繁蔚、門致中趕到北戴河,並由 傅作義以私人資格,從中奔走。汪精衛也派覃振、陳公博、郭泰祺等人到北
戴河謁張。馮、閻、汪從另一方麵拉攏張學良,他們以另一個陸海空軍副司 令和政府副主席來作為張學良的反蔣的條件。這時,張學良的態度是名義上
服從中央,舉動上以東北四省利益為前提而慎重考慮,在張群、吳鐵城等不 斷催促下,張迫不得已,曾以口頭向張、吳表示,如蔣軍能將濟南攻下,東
北即可出兵,並以此意告知閻錫山的代表賈景德。乃至 8 月中旬,蔣軍攻下 濟南,閻軍就退至黃河以北,張學良於 8 月底返回瀋陽,於 9 月 10
日召開東 北軍高級會議。在這個會上,張學良講了一番很漂亮的話。他認為:蔣、馮、 閻都不是好東西,“閻、馮二氏的為人,一向反覆無常”,“蔣介石亦係一
陰謀的野心家,在他的陰謀裏,本想以軍事解決西北,以政治解決西南,以 外交解決東北”。最後張表示:“我們為整個大局計,必須從速實現全國統
一,早停內戰。最近閻、馮的軍隊業已退至黃河北岸,蔣軍業已攻下濟南, 我方似應實踐出兵關內的諾言。”於是就在 9 月 18 日發出擁護中央、呼籲和
平的巧電,進兵關內。
在蔣軍的強大攻擊下,晉軍撤至黃河以北,接著又撤回山西老巢,馮部 並不知曉晉軍已北撤,仍以大部兵力布置在鄭州外圍,準備在晉軍的協力下
繼續對蔣軍作戰。結果馮玉祥的許多將領有的自由行動,有的投降,馮是陷 入了眾叛親離、四麵楚歌的境地。
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的取勝,馮閻失敗而結束。10 月 8 日,馮玉祥到石家 莊同閻錫山會麵,商定閻將軍政交給徐永昌,馮將西北軍交給鹿鍾麟,他們
兩人出國暫避,實際上兩人都未出國,閻錫山避住大連,馮玉祥移居汾陽。 這時,蔣介石急忙要迅速向師江南對付紅軍作戰。他在 8 月 22 日給國民
黨中央的戰報中說:“洪水猛獸之共產黨,復乘我國家多事之際,肆行勾結, 日事蔓延,寢成燎原之勢,以為全國大患。”1於是,他對善後問題的處理故
1 《自反錄》第 2 集卷 3。
示“寬大”,要馮閻下野,將收拾華北殘局的全權交給張學良,對河南方麵 的軍事也擺出一了百了、以政治和平解決的姿態。10 月 9 日,張學良在瀋陽
就任陸海空軍剛司令之後,就赴南京同蔣介石研商華北善後事宜。張學良由 南京返回天津,即召晉軍的將領到天津開會,將晉軍加以整編,由原來的十
個軍四十多個師縮編為四個軍八個師,以商震、徐永昌、傅作義、楊愛源四 人為軍長,對馮玉祥的西北軍則按照蔣介石的旨意,化整為零,一個一個吃
之外,杜絕割據弄兵擾亂黨國之野心,則各部本為中央軍隊,就必仍與中央 各軍享受一律待遇,決不稍有歧視,並以各軍反正附義時期之先後,以為論
功行賞次第之表率。”124 日,蔣介石下令各軍,再次明碼標價,先占領鞏 縣者賞洋二十萬元,先占領洛陽、鄭州省賞洋一百萬元。9 月 6 日,蔣部發
動對馮部的總攻。
正在這時,張學良不騎牆了,於 9 月 18 日發出通電,東北軍大舉入關, 支持蔣介石。
1 《自反錄》第 2 集卷 3。
2 《自反錄》第 2 集卷 3。
1 《自反錄》第 2 集卷 3。
在中原大戰中,張學良的態度始終是模稜兩可的。張學良知道他在這次 混戰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他雖然在北戴河避暑,其實是在那裏根據
戰爭進展,考慮著東北軍的出路問題。
聯軍的五十七位將領於 3 月 14 日聯合發出通電後,聯軍和蔣介石都派代 表雲集瀋陽進行拉攏張學良的活動。閻錫山先派行營主任梁汝舟,旋又加派
其軍械處長張維清、山西省建設廳長溫壽泉去瀋陽活動。馮玉祥派鄧哲熙、 門致中先後抵瀋陽活動。蔣介石派前江西省主席方本仁、參謀本部第一廳廳
長劉光去瀋陽活動。張學良當時隻表示他本人不參加內戰。3 月末,蔣介石 又派吳鐵城到瀋陽加緊拉張。4 月間,瀋陽舉行追悼東北邊防軍陣亡將士大
會,蔣、馮、閻的代表均行參加致祭。6 月 3 日,張學良三十歲生辰,蔣介 石又派李石曾到瀋陽祝壽。21 日,南京政府發表特任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
令的命令,由張群將特任狀及印信送到瀋陽,勸張表明態度,立即出兵入關。 張學良還是抱著坐以觀變的態度,希望由於局勢的演變,或能使雙方息爭言
和,停止內戰。7 月間,張學良到葫蘆島主持該島建港工程開工典禮,在該 島停留了二十多天,蔣介石派劉光帶有國民政府任命於學忠為平律衛戍司
令、王樹常為河北省主席的任命狀到葫蘆島密交張學良。後來,張學良到北 戴河避暑,蔣介石又派李石曾、張群、吳鐵城、方本仁皆隨同往。馮玉祥、
閻錫山也派了賈景德、薛篤弼、楊廷溥、孫繁蔚、門致中趕到北戴河,並由 傅作義以私人資格,從中奔走。汪精衛也派覃振、陳公博、郭泰祺等人到北
戴河謁張。馮、閻、汪從另一方麵拉攏張學良,他們以另一個陸海空軍副司 令和政府副主席來作為張學良的反蔣的條件。這時,張學良的態度是名義上
服從中央,舉動上以東北四省利益為前提而慎重考慮,在張群、吳鐵城等不 斷催促下,張迫不得已,曾以口頭向張、吳表示,如蔣軍能將濟南攻下,東
北即可出兵,並以此意告知閻錫山的代表賈景德。乃至 8 月中旬,蔣軍攻下 濟南,閻軍就退至黃河以北,張學良於 8 月底返回瀋陽,於 9 月 10
日召開東 北軍高級會議。在這個會上,張學良講了一番很漂亮的話。他認為:蔣、馮、 閻都不是好東西,“閻、馮二氏的為人,一向反覆無常”,“蔣介石亦係一
陰謀的野心家,在他的陰謀裏,本想以軍事解決西北,以政治解決西南,以 外交解決東北”。最後張表示:“我們為整個大局計,必須從速實現全國統
一,早停內戰。最近閻、馮的軍隊業已退至黃河北岸,蔣軍業已攻下濟南, 我方似應實踐出兵關內的諾言。”於是就在 9 月 18 日發出擁護中央、呼籲和
平的巧電,進兵關內。
在蔣軍的強大攻擊下,晉軍撤至黃河以北,接著又撤回山西老巢,馮部 並不知曉晉軍已北撤,仍以大部兵力布置在鄭州外圍,準備在晉軍的協力下
繼續對蔣軍作戰。結果馮玉祥的許多將領有的自由行動,有的投降,馮是陷 入了眾叛親離、四麵楚歌的境地。
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的取勝,馮閻失敗而結束。10 月 8 日,馮玉祥到石家 莊同閻錫山會麵,商定閻將軍政交給徐永昌,馮將西北軍交給鹿鍾麟,他們
兩人出國暫避,實際上兩人都未出國,閻錫山避住大連,馮玉祥移居汾陽。 這時,蔣介石急忙要迅速向師江南對付紅軍作戰。他在 8 月 22 日給國民
黨中央的戰報中說:“洪水猛獸之共產黨,復乘我國家多事之際,肆行勾結, 日事蔓延,寢成燎原之勢,以為全國大患。”1於是,他對善後問題的處理故
1 《自反錄》第 2 集卷 3。
示“寬大”,要馮閻下野,將收拾華北殘局的全權交給張學良,對河南方麵 的軍事也擺出一了百了、以政治和平解決的姿態。10 月 9 日,張學良在瀋陽
就任陸海空軍剛司令之後,就赴南京同蔣介石研商華北善後事宜。張學良由 南京返回天津,即召晉軍的將領到天津開會,將晉軍加以整編,由原來的十
個軍四十多個師縮編為四個軍八個師,以商震、徐永昌、傅作義、楊愛源四 人為軍長,對馮玉祥的西北軍則按照蔣介石的旨意,化整為零,一個一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