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進者,亦槍決!’他意在禁止其駐在京漢線上的部隊,擅自北上,解閻 部之危。”“馮玉祥既不赴援,閻錫山在危急中,無以為計,適白崇禧葉琪


    第十二軍乘車趕到定縣、新樂一帶增援。奉軍由其飛機偵察,知我第四集團 軍已趕到,乃改變計劃,向關外撤退。”4


    第四集團軍“原定於四月底在武漢乘車北進,惟以車少軌壞,運輸困難, 乃由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率第十二(葉琪)、第三十(魏益三,河南收縮)、


    第三十六(廖磊)各軍,及第八獨立師(劉春榮)先期北伐。經過將近一個 月的運輸,先頭部隊第十二軍才抵正定附近。五月三十一日克復保定後,乃


    沿京漢路直搗北京”。1


    在各路大軍齊頭並進的過程中,蔣介石給四個集團軍分頭髮了許多作戰 電令。僅據《自反錄》上所載,《渡江北伐令第一集團軍諸將領電》(1928 年 2 月至


    12 月)有七十三件,《渡江北伐與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電》(1928 年 4 月至 11


    月)有三十一件,《波江北伐與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電》(1928


    2 《北伐戰史》第 1168 頁。


    1 《重光葵外交回憶錄》,知識出版社 1982 年 11 月版,第 35 頁。


    2 《李宗仁回憶錄》(下)第 571 頁。


    3 《李宗仁回憶錄》(下)第 571 頁。


    4 《李宗仁回憶錄》(下)第 571、572 頁。


    1 《李宗仁回憶錄》(下)第 572 頁。


    年 4 月至 11 月)有十四件,《渡江北伐與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電》


    (1928 年 5 月至 1929 年 3 月)有八件。這些電令,主要是緊密根據當時軍


    勢態勢,具體部署部隊北進,同時調節各個集團軍之間的協同作戰,也有牽 涉反共和地方治安、善後安排等。


    1928 年 6 月 3 日,孫傳芳知大勢已去,宣布下野,所部歸鄭俊彥統率, 向國民革命軍輸誠。4 日,張作霖不敢戀棧,帶領一批文武官員出關,在皇


    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作霖是日本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個傀儡,當時主子 一見奴才不肯繼續為其效勞,就決定除掉。主持這項事件的日本關東軍參謀


    長河本大作在《我殺死了張作霖》一文中說:“幹掉頭子。除此而外,沒有 解決滿洲問題的第二條路。隻要幹掉張作霖就行。”原計劃在華北幹掉張,


    河本大作建議:“不要多此一舉,萬一失敗了怎麽辦?華北方麵有沒有敢幹 這種事的人,實在不無疑問。萬一的時候,不要給軍方或國家負任何責任,


    而由一個人去負一切責任,否則虎視眈眈的列國,一定會乘這個求之不得的 機會來胡搞。所以由我來幹好了。”26 月 8 日,國民革命軍進占北京。至此,


    第二次北伐在軍事上告一段落。


    二、東北易幟


    張作霖炸死後,東北的奉係軍閥內部一直封鎖這一死訊。6 月 19 日,張 學良從邯鄲同閻錫山交戰的前線,秘密回到瀋陽。這時,才宣布張作霖因傷


    勢過重不治而死,同時張學良宣布擔任東北三省保安司令。


    於是,日本方麵和南京政府都派人到東北進行活動。日本方麵的對策: 一是選擇張作霖的繼承人,這個人可以是楊宇霆,也可以是溥儀。二是在沈


    陽製造暴亂事件,以此作為藉口,實行武裝占領東北。三是最迫切的問題是 鼓動張學良在東北宣布獨立。南京政府方麵的對策是:爭取張學良歸順,和


    平解決東北問題。日本派前駐英大使林權助去奉天,會同奉天總領事林久治 郎,名為弔唁,實則已知南京政府代表至奉有所謀幹,設法對張學良施加強


    暴壓力,阻撓東北和南方謀合。南京政府派方本仁(蔣介石的代表)、何千 裏(白崇禧的代表)帶了三項任務去東北活動:一是代表國民革命軍去弔唁


    張作霖之喪,藉以表示同情張學良的處境,並示無進軍東北之意;二是謀求


    “和平統一”途徑,即或一時因日本掣肘,暫難換旗,亦應使雙方軍隊不致 發生誤會,引起衝突,並設法先行恢復平奉(北京至瀋陽)鐵路交通;三是


    希望奉方讓出湯玉麟的熱河地盤,由方振武去任該省主席。麵臨這種形勢, 張學良拒絕了日本方麵的威逼引誘,接受了南京政府的條件。張學良在同日


    本方麵代表的會談中說:“我是中國人,所以我的想法當然是以中國為本位; 我之所以願與國民政府妥協,是要完成中國統一,實行分治合作,以實現東


    三省一般人民所渴望的事。”“我的決心,以東三省人民的意誌為依歸,我 不能違背三省民心而有所作為。”1同時,張學良派代表邢士廉,由海道赴北


    平,向蔣介石表示“原輸誠歸降,並請商統一辦法”。7 月 26 日,張學良給 南京政府代表轉告蔣介石的電報中說:“介公對弟誠懇之意,並屢轉告以國


    家為前提合作攜手之利益,聞之感涕!即請轉達介公無論何時,願對國府服


    2 河本大作等著、陳鵬仁譯:《我殺死了張作霖》第 28 頁。


    1 《國聞周報》1928 年 8 月 19 日,轉引自《蔣總統秘錄》第 1639 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揚樹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揚樹標並收藏蔣介石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