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蔣介石:《陳英士先生癸醜後之革命計劃及事略》(1916 年 5 月)。
1 先生,指陳其美。
取決於某派軍隊對他的擁護或反對了”1。就是在孫中山搞“聯甲倒乙”而一 再碰壁的過程中,蔣介石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與提拔。
袁世凱死後,北京段祺瑞政府非法解散國會,孫中山南下廣州搞護法鬥 爭,在廣州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並當選為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1917 年
9 月 20 日,蔣介石寫了一份《對北軍作戰計劃》,認為:“北方政府所轄之 軍隊,約在三十萬以上,然實際上可為其動員者,即以馮、段二派勢力合計,
則其數亦不過六萬。??我軍乃在十師以上,其總員幾倍於敵軍各師之兵數, 或者不足,雖折減至二成,則亦多於敵軍三分之一也。至於實力之比較,惟
戰用器材不及敵軍外,其餘如給養力、人馬之戰鬥力,不甚上下也。而敵軍 南來,其地勢不宜,氣候不慣,則南軍較勝一籌也。”鑑於這種分析,蔣介
石又提出:“吾軍以長江沿岸為主作戰地,先克武昌,決定南京,擊破敵軍 長江一帶之勢力,再圖直搗北京,以為作戰之方針”,並認為作戰計劃分為
二期:第一期“中央軍由兩粵進擊長沙,肅清湖南全境,待左翼軍解決四川、 東下湖北時,與之合攻武昌。左翼軍解決四川後,當派一支隊扼守川北,牽
製秦、晉之敵軍,使第二期作戰北伐時,即可道出秦、晉,與本軍互相策應, 而其主力乘勢東下與中央軍合攻武昌。右翼軍與海軍共同協作,合攻閩、浙,
連下淞滬,待中央軍與左翼軍克復武昌,然後與之合師南京,肅清長江上下 遊之敵軍。海軍與右翼軍占領淞滬時,即以吳淞為根據地,紂鎖長江門戶,
掃除長江下遊之敵艦,聲援上遊陸軍之作戰,待各軍會師南京時,與之合力 攻城,同時搜捕長江艦隊,俾第二期作戰時海上全權歸於我有,不使其復為
東北海岸之患也。”第二期“作戰運動開始,乃在明年之三月問也。各軍進 發之道,以中央軍由津浦路北進;左翼軍由京漢路北進;右翼軍由海道前進,
在遼西登陸。三軍分道並進,而左翼軍之一支隊則由川北而出秦、晉,以襲 敵軍之左,為本軍之聲援。各軍會師燕京,為總攻擊最後之準備也。”同年
10 月 1 日,蔣介石又寫了一份《滇粵兩軍對於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認為:
“我軍主作戰地,當定於東南沿海一帶之地區,而於湘省暫取守勢。先以海 軍為主力,向東南沿海一帶之閩、浙兩省,掃除北軍之勢力,擊攘淞滬之敵
軍。以吳淞為海軍根據地,封鎖長江之門戶。東南之勢力不難完全造成矣, 若西南戰局能有轉機,則與之互相策應,出入於長江沿岸一帶,肅清長江上
下遊之敵軍,則第二期作戰北伐之基本定矣。”1918 年春,蔣介石南下廣東, 參與孫中山的軍事活動。先後在援閩粵軍1總司令部任作戰科主任、第二支隊
司令、第二軍前敵總指揮官。在 3 月 10 日,他給孫中山呈上一份《今後南北 兩軍行動之判斷》,7 月 9 日又呈上一份《粵軍第二期作戰計劃》。在粵軍
中,由於蔣介石同陳炯明有矛盾,幾度辭去軍職。孫中山對蔣介石的信任, 尤其在軍事上對蔣的信任,已逐漸超過朱執信。1920 年 9 日 21 日朱執信不
幸遇難,孫中山於 10 月 29 日給蔣介石去過一信,說:“執信忽然殂折,使 我如失左右手。計吾黨中知兵事而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2之勇
敢誠篤,與執信比,而知兵則尤過之。兄性剛而嫉俗過甚,故常齟齬難合,
1 何幹之:《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第 47 頁。
1 孫中山南下護法,同盤據在兩廣的桂係軍閥陸榮廷有嚴重的衝突,大權都操在陸榮廷之手。由於段祺瑞
派兵侵入潮州汕頭地區,陸才將廣東的警備軍交給孫,孫就命陳炯明率部,名義上組織所謂援閩粵軍開赴 福建,實際上是被迫出走。
2 指蔣介石。
然為黨負重大之責任,則勉強犧牲所見而降格以求,所以為黨,非為個人也。” 這一年 12 月間,孫中山在廣州恢復軍政府,並決定西征。在此前後,數次電
催蔣介石赴粵。11 月 15 日,孫中山及張人傑、戴傳賢、胡漢民合電蔣介石。
16 日孫中山又單獨給蔣介石去電。1921 年 1 月 10 日,蔣介石在奉化擬就了
一份軍事意見書郵呈孫中山,對於時局之意見,對於軍事準備之意見、對於 北方出師準備之意見、對於處置四川之意見、軍費之預算、對於軍製之意見、
關於外交之意見、對於兵工廠之籌備和對於粵漢鐵路之建築等九個方麵都提 供了意見。12 日,孫中山給蔣去電說:“援桂尅日出師,請兄速來臂助,兄
本允赴粵追隨,勿再延遲為幸,盼覆!”3 月 5 日,蔣介石自奉化郵給孫中 山的信中說:“先生之於競存,隻可望其宗旨相同,不越範圍;若望其見危
授命,尊黨攘敵,則非其人,請先生善誘之而已!”29 日,孫中山去電蔣介 石說:“西征關係重要,一切須在軍事籌劃,兄來更速進行,幸即趣裝!”4 月 8
1 先生,指陳其美。
取決於某派軍隊對他的擁護或反對了”1。就是在孫中山搞“聯甲倒乙”而一 再碰壁的過程中,蔣介石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與提拔。
袁世凱死後,北京段祺瑞政府非法解散國會,孫中山南下廣州搞護法鬥 爭,在廣州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並當選為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1917 年
9 月 20 日,蔣介石寫了一份《對北軍作戰計劃》,認為:“北方政府所轄之 軍隊,約在三十萬以上,然實際上可為其動員者,即以馮、段二派勢力合計,
則其數亦不過六萬。??我軍乃在十師以上,其總員幾倍於敵軍各師之兵數, 或者不足,雖折減至二成,則亦多於敵軍三分之一也。至於實力之比較,惟
戰用器材不及敵軍外,其餘如給養力、人馬之戰鬥力,不甚上下也。而敵軍 南來,其地勢不宜,氣候不慣,則南軍較勝一籌也。”鑑於這種分析,蔣介
石又提出:“吾軍以長江沿岸為主作戰地,先克武昌,決定南京,擊破敵軍 長江一帶之勢力,再圖直搗北京,以為作戰之方針”,並認為作戰計劃分為
二期:第一期“中央軍由兩粵進擊長沙,肅清湖南全境,待左翼軍解決四川、 東下湖北時,與之合攻武昌。左翼軍解決四川後,當派一支隊扼守川北,牽
製秦、晉之敵軍,使第二期作戰北伐時,即可道出秦、晉,與本軍互相策應, 而其主力乘勢東下與中央軍合攻武昌。右翼軍與海軍共同協作,合攻閩、浙,
連下淞滬,待中央軍與左翼軍克復武昌,然後與之合師南京,肅清長江上下 遊之敵軍。海軍與右翼軍占領淞滬時,即以吳淞為根據地,紂鎖長江門戶,
掃除長江下遊之敵艦,聲援上遊陸軍之作戰,待各軍會師南京時,與之合力 攻城,同時搜捕長江艦隊,俾第二期作戰時海上全權歸於我有,不使其復為
東北海岸之患也。”第二期“作戰運動開始,乃在明年之三月問也。各軍進 發之道,以中央軍由津浦路北進;左翼軍由京漢路北進;右翼軍由海道前進,
在遼西登陸。三軍分道並進,而左翼軍之一支隊則由川北而出秦、晉,以襲 敵軍之左,為本軍之聲援。各軍會師燕京,為總攻擊最後之準備也。”同年
10 月 1 日,蔣介石又寫了一份《滇粵兩軍對於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認為:
“我軍主作戰地,當定於東南沿海一帶之地區,而於湘省暫取守勢。先以海 軍為主力,向東南沿海一帶之閩、浙兩省,掃除北軍之勢力,擊攘淞滬之敵
軍。以吳淞為海軍根據地,封鎖長江之門戶。東南之勢力不難完全造成矣, 若西南戰局能有轉機,則與之互相策應,出入於長江沿岸一帶,肅清長江上
下遊之敵軍,則第二期作戰北伐之基本定矣。”1918 年春,蔣介石南下廣東, 參與孫中山的軍事活動。先後在援閩粵軍1總司令部任作戰科主任、第二支隊
司令、第二軍前敵總指揮官。在 3 月 10 日,他給孫中山呈上一份《今後南北 兩軍行動之判斷》,7 月 9 日又呈上一份《粵軍第二期作戰計劃》。在粵軍
中,由於蔣介石同陳炯明有矛盾,幾度辭去軍職。孫中山對蔣介石的信任, 尤其在軍事上對蔣的信任,已逐漸超過朱執信。1920 年 9 日 21 日朱執信不
幸遇難,孫中山於 10 月 29 日給蔣介石去過一信,說:“執信忽然殂折,使 我如失左右手。計吾黨中知兵事而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2之勇
敢誠篤,與執信比,而知兵則尤過之。兄性剛而嫉俗過甚,故常齟齬難合,
1 何幹之:《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第 47 頁。
1 孫中山南下護法,同盤據在兩廣的桂係軍閥陸榮廷有嚴重的衝突,大權都操在陸榮廷之手。由於段祺瑞
派兵侵入潮州汕頭地區,陸才將廣東的警備軍交給孫,孫就命陳炯明率部,名義上組織所謂援閩粵軍開赴 福建,實際上是被迫出走。
2 指蔣介石。
然為黨負重大之責任,則勉強犧牲所見而降格以求,所以為黨,非為個人也。” 這一年 12 月間,孫中山在廣州恢復軍政府,並決定西征。在此前後,數次電
催蔣介石赴粵。11 月 15 日,孫中山及張人傑、戴傳賢、胡漢民合電蔣介石。
16 日孫中山又單獨給蔣介石去電。1921 年 1 月 10 日,蔣介石在奉化擬就了
一份軍事意見書郵呈孫中山,對於時局之意見,對於軍事準備之意見、對於 北方出師準備之意見、對於處置四川之意見、軍費之預算、對於軍製之意見、
關於外交之意見、對於兵工廠之籌備和對於粵漢鐵路之建築等九個方麵都提 供了意見。12 日,孫中山給蔣去電說:“援桂尅日出師,請兄速來臂助,兄
本允赴粵追隨,勿再延遲為幸,盼覆!”3 月 5 日,蔣介石自奉化郵給孫中 山的信中說:“先生之於競存,隻可望其宗旨相同,不越範圍;若望其見危
授命,尊黨攘敵,則非其人,請先生善誘之而已!”29 日,孫中山去電蔣介 石說:“西征關係重要,一切須在軍事籌劃,兄來更速進行,幸即趣裝!”4 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