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研究] 《蔣介石傳》作者:揚樹標【完結】


    致讀者


    風風雨雨二十多年,終於把這本《蔣介石傳》寫出來了。事情的開始是


    1961 年。那時我在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進修,適遇陳毅同誌(當時隻知 道是中央)下達要寫一本蔣介石傳的任務。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中國


    革命史體係的創始人何幹之同誌承擔了這項任務,我同其他幾位同誌給他作 助手。在同幹之同誌的朝夕相處中,我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得不到的東西,包


    括如何做人。1963 年幹之同誌陪阿爾巴尼亞外賓來杭,我們又相處幾天,又 談及了寫書與做人。再過了幾年,瘋狂的歲月開始了,從審查我的材料堆裏,


    見到於之同誌寫的《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由《蔣介石傳》改名 的,範圍更大了一些)的列印稿,那知幹之同誌在 1969 年就含冤去世了。我


    一直在堅持《蔣介石研究》的教學與寫作,很想早日把有關蔣介石生平的歷 史書寫出來,以紀念幹之同誌,了結幹之同誌的最後一個心願。現在團結出


    版社要出版這部書,我是從心底裏表示感激的。二十多年的心血,總算沒有 付之東流,許多同誌為我打氣,為我提供資料,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沒


    有他們那顆火熱的心,那有這本書呢!


    許多民國的老人都還健在,許多資料我沒有讀過,這本書涉及的人與事 又比較多,其中肯定有不少缺陷,我誠摯地敬請讀者對這本書提出批評、指 正。


    揚樹標


    1988 年 5 月 12 日於杭州


    蔣介石傳


    第一章 蔣介石是怎樣上台的?


    第一節 蔣介石的身世


    一、蔣介石是哪裏人?


    在浙江東部寧波地區奉化縣境內,有一個溪口鎮。這是一個古老的小鎮, 位於四明山麓,既是通往新昌、嵊縣、餘姚、鄞縣四個縣的交通要道,又是


    附近八個鄉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四周青山環抱,九曲刻溪繞山而來, 順溪三裏長街橫貫東西。蔣介石就出生在這個鎮上。


    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是與奉化毗鄰的嵊縣葛溪人。據《王氏宗譜》記 載,王采玉的祖父王毓慶,“生於清幹隆五十六年辛亥十一月初十日酉時,


    卒於清鹹豐六年丙辰十月十二日”,前後娶過妻室四位,隻有第二位“歡潭 姚興鳳公長女”生子三人,即王有則、王有模、王有全,生女二人。其中長


    子王有則,就是王采玉的父親,即蔣介石的外祖父。王有則前後也娶過妻室 二位。元配生子三人,即王賢侯、王賢宰、王賢達,生女二人;繼配生子二


    人,即王賢巨、王賢裕,生女一人,即王采玉。王有則“生於清嘉慶二十五 年庚辰五月初七日午時,卒於清光緒八年壬午四月十二日”。


    王采玉嫁給蔣介石的父親是第二次嫁人,原來是嫁給溪口曹家姓俞的, 姓俞的三十六歲去世後,王采玉回到娘家居住,曾在葛溪一個庵裏守節。後


    經其堂兄王賢棟(當時在蔣介石父親的店鋪裏任帳房)介紹,再嫁給了喪妻 的蔣介石的父親。


    蔣介石的父親蔣肅庵,據《蔣氏宗譜》記載,是蔣氏第二十七世,其祖 輩從第十三世蔣仕傑遷入溪口。蔣肅庵的父親即蔣介石的祖父蔣玉表,“清


    嘉慶十九年甲戌十一月二十日子時生,光緒二十年甲午十月二十四日午時 卒”,有兩個兒子,長子世昭過繼給其兄,次子就是肅庵。蔣肅庵“清道光


    二十二年壬寅十月初八日未時生,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七月初五日戍時卒”。 前後娶過妻室三位。“元配徐氏,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月十九日生,光緒八


    年壬午二月初九日未時卒。繼配孫氏,鹹豐五年乙卯六月初一日辰時生,光 緒十二年丙戌十月十七日辰時卒”。“繼配王氏,嵊縣葛溪王有則先生女,


    同治三年甲子十一月初九日戍時生,民國十年辛酉六月十四日辰時卒”。在 查訪中,有的老人說:蔣介石出生在溪口鎮上蔣父開設的玉泰鹽鋪的一間房


    子裏,唐興坤的母親吃的開口奶,蔣金賢的母親接的生。在陳布雷編的《蔣 介石先生年表》中也說:蔣介石“生於武嶺溪口鎮玉泰鹽鋪樓上”。也有的


    老人說,蔣介石出生在葛溪舅舅家裏。


    蔣介石的父親蔣肅庵,在溪口鎮上開設玉泰鹽鋪,經營鹽、酒、石灰為 主,有薄田三十餘畝,是一戶中產人家。1895 年死於時疫,與其元配徐氏、


    繼配孫氏合葬在桃坑山右蟹鉗。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在其夫病死後,“茹痛 撫孤,勤勞特甚”,1921 年 6 月 14 日因患心髒病而死。根據王采王生前的


    話,若同蔣肅庵合葬,必屈居在徐氏、孫氏之下,故要單獨男葬。在蔣介石 寫的《慈庵記》中說:“吾兄錫侯與中正,既安葬先考肅庵公於縣北之桃坑,


    時先慈王太夫人健在,諄囑吾兄與中正曰:‘餘百年後,不必因襲俗禮同穴,


    以餘墓之工事,重驚爾父之靈,當為餘營別壙。’”1於是蔣介石將其生母單 獨葬在白崖魚鱗隩中壟。孫中山為其寫了祭文,並在墳墓的墓碑上手書了“蔣


    母之墓”。張人傑為其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禍及賢慈當日頑梗悔已晚”, 下聯是“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蔣介石在 6 月 15 日寫了《哭母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揚樹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揚樹標並收藏蔣介石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