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赫一愣。
「我母親。」
「謝太妃?」
「正是。湯國要我朝還回宣城,我力主一戰,顧況正力主求和,一來想息事寧人二來想乘機落井下石。二哥自然猶豫。顧況正慫恿皇上親自去公主府賀親,安排秘司營的人在回程叛亂,想將謀逆之罪栽在我的頭上,置我於死地。他沒想到仇霰是我母親的人,我將計就計,將顧寧遠乘機殺了。顧況正在皇後宮裏知道消息,立刻同太後帶人到了斜月宮,以母妃要挾於我,讓我自裁。沒想到,母妃早有準備,林求上帶兵從清德門進來,將太後等人困在斜月宮。母妃自盡以絕我之牽掛。這一場宮變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後便是水到渠成。其實,我不過是明哲自保而已。若不是顧況正推波助瀾,若是二哥肯發兵北上,若不是太後逼死我母妃,我還是昭王。」
元赫劍眉緊蹙,雙拳微微用力。
「不過,詔書是真的,二哥心甘情願傳位與我。我也答應,善待太子,太後。」
「恐怕是你脅迫皇上退位吧?」
「二哥正是怕你有此想法,景朝又生內戰,特意留了這封信給你。」
「你告訴我他在那,我見了他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真的。」
「容山,現在大敵當前,我正是用人之際。你若是不信我,景朝不必等湯國來攻,自然就散了。我知道安國公手裏有幾萬人馬,雲南你也留有後手。方德大營我連問都不問,就是怕你有疑心。我如此坦誠對你,就是怕你有誤會。景朝起了內亂,隻會便宜湯國。你要三思。」
「連我母親也被請進宮裏,也算是對我的信任?」
「太後重病,慈國夫人進宮做陪並不過分吧?容山,你我從小一起長大,我對你怎樣,你應該清楚。和親之事,若不是我,阿晚會如何?事後,我沒有殺她滅口,也是念在你我的情分上。」
元赫嗤笑一聲:「你雖然做了順水人情,不過我向來家事國事分的很清。」
「容山,我們坦誠相對,同仇敵愾,才能安定朝綱,穩定民心。否則,景朝喪與你我之手,如何對的起先祖?」
元赫略帶嘲諷:「你知道不能動我,所以耐著性子好言相勸,讓我利益權衡。」
元瑋卻也不惱,道:「容山,我知道你有統兵天下的才能,與我攜手,定能一平北湯,現下,契丹正與他邊境糾纏,正是我們起兵的大好時機!」
「兵乃利器,不得以而為之。」
元瑋見他不為所動,心生急切。正如元赫所料,元瑋不能動他分毫。元赫在朝中頗有聲望,又手握重兵,隻有讓他臣服,他的皇位才顯得名正言順,民心也才能安穩。朝中眾臣悠悠之口也就堵上了。他一直覬覦的位子,真坐上了,才知道也不是那麽隨心所欲的,言官史官,還有黎民百姓的唇舌,他不能不顧。
他耐著性子,一字一頓道:「容山,隻要你拿下中原,我就告訴你二哥的所在。」
元赫默然不語,心裏卻是起伏翻騰,他沒想到元玠真的撒手,真的心甘情願的放棄。那隻鴻雁,那有那二句話,已經擺明了他的心意。若是他被脅迫,他明明可以寫些隱晦的話語來提醒他,而那兩句話裏,他竟對元瑋的抱負有隱隱認同之意,也透著退隱的心甘情願,他真的要掛帆遠去,江海寄餘生?
他沉吟良久,緩緩說道:「好,我打下中原之日,你告訴我,他在那?」
「好,朕金口玉言,絕不食言,你我擊掌為誓。」
元赫苦笑:「臣不敢。」
他一撩袍角跨出殿外,道:「我母親在那?」
「來人,領靖安侯去慈寧宮。」
元瑋長出一口氣。目送他離開。一抹笑容浮了上來,他已經認同了他的皇位,接下來,其他的人就好辦了。
慈寧宮外還有兵士把守,雲太後應被說成軟禁才是。
見到元赫,她強撐起身子,淚如雨下。慈國夫人見到兒子,也是泣不成聲。元赫見母親安然無恙,頓覺安心。
「太後!母親!」
「容山,你怎麽進宮了。你難道不知道你二哥已經退位了嗎?」
元赫仍是情不自禁問道:「太後,皇上真的是自願麽?」
「玠兒真是太讓哀家失望,他看見斜月宮外都是林求上的人,便心灰意冷了。其實,即便老四當時勝券在握也不應該便宜了他,大不了拚個魚死網破,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是拭君謀逆。現在他倒好,成了名正言順的即位。」
元赫長嘆。果然元玠是自己放棄。
「太後,眼下皇上到底在那?」
「哀家不知。」雲太後抓住元赫的袖子,痛哭起來:「你一定要找到他,奪回皇位。你手裏不是有兵馬嗎,你別忘記了皇上對你的情分。」
元赫嘆道:「太後,你冷靜些。現在皇上在那隻有老四知道。現下湯國與我朝之戰一觸即發,我隻能先答應他,等局勢稍稍安穩,我一定會找到皇上。」
「哀家已經了無生望,恨不能生噬了老四那個狼子!」
「太後,你保重身體,我讓人送你去東平吧,來日方長,我們慢慢籌劃。」
「容山,一切都靠你了。」
元瑋慷慨答應送雲太後去東平。阿珂與林芷原陪同前往。獨獨慈國夫人卻留在宮中。
元赫心有怒意,卻隱忍不發。元瑋笑道:「容山,你為國效力,我替你奉養慈母,也是一段君臣佳話。」
「我母親。」
「謝太妃?」
「正是。湯國要我朝還回宣城,我力主一戰,顧況正力主求和,一來想息事寧人二來想乘機落井下石。二哥自然猶豫。顧況正慫恿皇上親自去公主府賀親,安排秘司營的人在回程叛亂,想將謀逆之罪栽在我的頭上,置我於死地。他沒想到仇霰是我母親的人,我將計就計,將顧寧遠乘機殺了。顧況正在皇後宮裏知道消息,立刻同太後帶人到了斜月宮,以母妃要挾於我,讓我自裁。沒想到,母妃早有準備,林求上帶兵從清德門進來,將太後等人困在斜月宮。母妃自盡以絕我之牽掛。這一場宮變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後便是水到渠成。其實,我不過是明哲自保而已。若不是顧況正推波助瀾,若是二哥肯發兵北上,若不是太後逼死我母妃,我還是昭王。」
元赫劍眉緊蹙,雙拳微微用力。
「不過,詔書是真的,二哥心甘情願傳位與我。我也答應,善待太子,太後。」
「恐怕是你脅迫皇上退位吧?」
「二哥正是怕你有此想法,景朝又生內戰,特意留了這封信給你。」
「你告訴我他在那,我見了他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真的。」
「容山,現在大敵當前,我正是用人之際。你若是不信我,景朝不必等湯國來攻,自然就散了。我知道安國公手裏有幾萬人馬,雲南你也留有後手。方德大營我連問都不問,就是怕你有疑心。我如此坦誠對你,就是怕你有誤會。景朝起了內亂,隻會便宜湯國。你要三思。」
「連我母親也被請進宮裏,也算是對我的信任?」
「太後重病,慈國夫人進宮做陪並不過分吧?容山,你我從小一起長大,我對你怎樣,你應該清楚。和親之事,若不是我,阿晚會如何?事後,我沒有殺她滅口,也是念在你我的情分上。」
元赫嗤笑一聲:「你雖然做了順水人情,不過我向來家事國事分的很清。」
「容山,我們坦誠相對,同仇敵愾,才能安定朝綱,穩定民心。否則,景朝喪與你我之手,如何對的起先祖?」
元赫略帶嘲諷:「你知道不能動我,所以耐著性子好言相勸,讓我利益權衡。」
元瑋卻也不惱,道:「容山,我知道你有統兵天下的才能,與我攜手,定能一平北湯,現下,契丹正與他邊境糾纏,正是我們起兵的大好時機!」
「兵乃利器,不得以而為之。」
元瑋見他不為所動,心生急切。正如元赫所料,元瑋不能動他分毫。元赫在朝中頗有聲望,又手握重兵,隻有讓他臣服,他的皇位才顯得名正言順,民心也才能安穩。朝中眾臣悠悠之口也就堵上了。他一直覬覦的位子,真坐上了,才知道也不是那麽隨心所欲的,言官史官,還有黎民百姓的唇舌,他不能不顧。
他耐著性子,一字一頓道:「容山,隻要你拿下中原,我就告訴你二哥的所在。」
元赫默然不語,心裏卻是起伏翻騰,他沒想到元玠真的撒手,真的心甘情願的放棄。那隻鴻雁,那有那二句話,已經擺明了他的心意。若是他被脅迫,他明明可以寫些隱晦的話語來提醒他,而那兩句話裏,他竟對元瑋的抱負有隱隱認同之意,也透著退隱的心甘情願,他真的要掛帆遠去,江海寄餘生?
他沉吟良久,緩緩說道:「好,我打下中原之日,你告訴我,他在那?」
「好,朕金口玉言,絕不食言,你我擊掌為誓。」
元赫苦笑:「臣不敢。」
他一撩袍角跨出殿外,道:「我母親在那?」
「來人,領靖安侯去慈寧宮。」
元瑋長出一口氣。目送他離開。一抹笑容浮了上來,他已經認同了他的皇位,接下來,其他的人就好辦了。
慈寧宮外還有兵士把守,雲太後應被說成軟禁才是。
見到元赫,她強撐起身子,淚如雨下。慈國夫人見到兒子,也是泣不成聲。元赫見母親安然無恙,頓覺安心。
「太後!母親!」
「容山,你怎麽進宮了。你難道不知道你二哥已經退位了嗎?」
元赫仍是情不自禁問道:「太後,皇上真的是自願麽?」
「玠兒真是太讓哀家失望,他看見斜月宮外都是林求上的人,便心灰意冷了。其實,即便老四當時勝券在握也不應該便宜了他,大不了拚個魚死網破,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是拭君謀逆。現在他倒好,成了名正言順的即位。」
元赫長嘆。果然元玠是自己放棄。
「太後,眼下皇上到底在那?」
「哀家不知。」雲太後抓住元赫的袖子,痛哭起來:「你一定要找到他,奪回皇位。你手裏不是有兵馬嗎,你別忘記了皇上對你的情分。」
元赫嘆道:「太後,你冷靜些。現在皇上在那隻有老四知道。現下湯國與我朝之戰一觸即發,我隻能先答應他,等局勢稍稍安穩,我一定會找到皇上。」
「哀家已經了無生望,恨不能生噬了老四那個狼子!」
「太後,你保重身體,我讓人送你去東平吧,來日方長,我們慢慢籌劃。」
「容山,一切都靠你了。」
元瑋慷慨答應送雲太後去東平。阿珂與林芷原陪同前往。獨獨慈國夫人卻留在宮中。
元赫心有怒意,卻隱忍不發。元瑋笑道:「容山,你為國效力,我替你奉養慈母,也是一段君臣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