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武則天2: 從三歲到八十二歲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聲質問如驚雷響徹朝堂,李治終於回過頭來,似不曾相識一般重新審視此人。
李義府也意識到自己太過失禮,但還是忍不住激盪的心緒:“隋文帝創三省六部,經高祖太宗愈加周全。中書擬詔,五花判事;門下審核,錙銖必較;尚書六部,各司其職;監察禦史雖隻八品,糾察百官一視同仁;尚書左右丞復有監察禦史之權。環環相扣,乃至州縣。臣敢斷言,秦漢魏晉以來官製之善無過於今……但這一切若都操縱於關隴一黨之手,還有何意義?黨同伐異,官官相護,上欺君王,下壓黎庶,再好的官製也成了鏡中花、水中月。國之興盛尚君尚賢,不可盡繫於一黨。乃因其黨弱,則國弱受欺;其黨強,則威震君上……”
李治心頭陡然一顫——其黨強,則威震君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華夷,皆王烝人。泰山不讓寸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但用其才,何論南北東西?但擇忠心,何論士庶貧富?若陛下能遍開仕途上進之路,廣覽四海之賢能,皇權既固,百姓亦喜,何愁社稷不興?我大唐必將光耀千古,陛下亦將功垂萬代、遠邁堯舜!”李義府說罷,撩袍跪倒,重重地叩了一個頭,趴在地上不敢仰視,靜靜等候皇帝的回應。
……
許久許久,李治那略顯粗重的喘息才慢慢平復,冷冷道:“你所言者皆為政之事,又與廢立皇後何幹?”
“有關係!王氏出於太原高門,又係關隴名臣之家;武昭儀之父雖封公爵,卻起家商賈。廢王而立武,一可絕外戚之弊,二則無異於明示天下——凡有功於國者皆可富貴,雖出於寒微,亦可匹配皇家。”
李治至此方悟:“難怪你說天下人鹹願武氏為後。”
“還有……”說到最關鍵之處,李義府也不禁緊張。
“還有什麽?”
李義府抬起頭,鬥膽直視著李治,緩緩道:“立後非獨宮闈之事,也是陛下重樹皇權之良機。外朝之事決於宰相,百官畏懼不敢馮河,陛下雖欲斧正亦難著手;宮闈之事乃陛下家事,宰相作梗有悖常理。倘能借立後之事發難,集結百官煽動眾議,加之官爵利祿相誘,必成排山倒海之勢,到那時……”後麵的話他無論如何不敢再說了,畢竟無忌是李治的親娘舅!
又是一陣令人窒息的沉默,李治白皙俊秀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李義府緊張得心都快跳出來了,緊緊注視著皇帝……時隔良久,隻見李治麵無表情地轉過身去。
“陛下……陛下……”李義府急切地呼喚著。
李治卻充耳不聞,連頭都不回一下,大步轉過屏風,回後宮了。
腳步聲漸漸遠去,李義府徹底絕望了——完啦!這就是命!
他灰心喪氣回到中書省,窩窩囊囊往角落一坐,等待天明、等待敕書、等待被貶謫的宿命……不!該說的不該說的全說了,貶謫恐怕僅僅是開始,將來腦袋能否保住都難說!
整整一夜,他就這麽失魂落魄地坐著,腦子裏空空如也。不知坐了多久,天朦朦亮了,灑掃的小吏來幹活;又過一陣子,下屬的通事舍人來了,向他施禮問安,他哼都沒哼一聲;李安期、劉祥道也到了,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王德儉擠眉弄眼的,他還是視而不見。好在大夥都知道他被貶官,心裏不好受,誰也不與他計較。
他一動不動坐在那裏,看著同僚各忙各的,看著來濟在一群小吏簇擁下走進來,看著李安期把貶他的那份敕書夾到一摞敕書中,看著那摞文書交到來濟案頭。來濟一一過目,當翻到那份敕書時還特意瞥他一眼,無奈地搖搖頭。
全部看完,來濟把敕書遞給了貼身小吏:“走,去門下政事堂。”剛要起身,忽聽外麵傳來一聲呼號——
聖上口諭……
眾人皆感意外,都愣在原地,隻見大宦官範雲仙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個侍衛,手裏捧著一隻木斛,卻用杏黃綢緞蓋著,瞧不見裏麵裝的東西。李義府隱約意識到了什麽,猛然躍起。
範雲仙傲然的視線掃過每一個人,最後落到來濟身上:“來公,聖上有口諭:李義府乃潛邸舊臣,侍駕多年、肱骨腹心、器能拔群、屢進善言,不宜貶往外任,請來公收回敕書。”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來濟身上——作為宰相,作為無忌親信,即便是皇帝的口諭他也完全可以抗拒。
來濟從小吏手中拿過那摞文書,翻出那張黃藤紙敕書,假裝重新審閱,心下暗暗盤算——我乃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隻是兼職宰相,崔敦禮才是真正的中書令,人家有病我代為掌管,不便做事太絕;皇上和元舅已經鬧得很僵,再抗旨不啻為火上澆油;再說李義府與我曾為東宮同僚,我若執意貶他旁人必說我薄情寡義……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想至此,來濟把敕書往旁邊書案上一丟,拱手道:“臣奉命。”
李義府真真切切目睹了這一幕,想要高呼“皇上萬歲”喉頭卻已哽咽,慶幸的淚水簌簌而下。
範雲仙笑嗬嗬走到他麵前:“李舍人,萬歲還有恩賜。”說著他掀開侍衛手上的杏黃綢緞,底下竟是光閃閃的珍珠。
李義府也意識到自己太過失禮,但還是忍不住激盪的心緒:“隋文帝創三省六部,經高祖太宗愈加周全。中書擬詔,五花判事;門下審核,錙銖必較;尚書六部,各司其職;監察禦史雖隻八品,糾察百官一視同仁;尚書左右丞復有監察禦史之權。環環相扣,乃至州縣。臣敢斷言,秦漢魏晉以來官製之善無過於今……但這一切若都操縱於關隴一黨之手,還有何意義?黨同伐異,官官相護,上欺君王,下壓黎庶,再好的官製也成了鏡中花、水中月。國之興盛尚君尚賢,不可盡繫於一黨。乃因其黨弱,則國弱受欺;其黨強,則威震君上……”
李治心頭陡然一顫——其黨強,則威震君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華夷,皆王烝人。泰山不讓寸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但用其才,何論南北東西?但擇忠心,何論士庶貧富?若陛下能遍開仕途上進之路,廣覽四海之賢能,皇權既固,百姓亦喜,何愁社稷不興?我大唐必將光耀千古,陛下亦將功垂萬代、遠邁堯舜!”李義府說罷,撩袍跪倒,重重地叩了一個頭,趴在地上不敢仰視,靜靜等候皇帝的回應。
……
許久許久,李治那略顯粗重的喘息才慢慢平復,冷冷道:“你所言者皆為政之事,又與廢立皇後何幹?”
“有關係!王氏出於太原高門,又係關隴名臣之家;武昭儀之父雖封公爵,卻起家商賈。廢王而立武,一可絕外戚之弊,二則無異於明示天下——凡有功於國者皆可富貴,雖出於寒微,亦可匹配皇家。”
李治至此方悟:“難怪你說天下人鹹願武氏為後。”
“還有……”說到最關鍵之處,李義府也不禁緊張。
“還有什麽?”
李義府抬起頭,鬥膽直視著李治,緩緩道:“立後非獨宮闈之事,也是陛下重樹皇權之良機。外朝之事決於宰相,百官畏懼不敢馮河,陛下雖欲斧正亦難著手;宮闈之事乃陛下家事,宰相作梗有悖常理。倘能借立後之事發難,集結百官煽動眾議,加之官爵利祿相誘,必成排山倒海之勢,到那時……”後麵的話他無論如何不敢再說了,畢竟無忌是李治的親娘舅!
又是一陣令人窒息的沉默,李治白皙俊秀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李義府緊張得心都快跳出來了,緊緊注視著皇帝……時隔良久,隻見李治麵無表情地轉過身去。
“陛下……陛下……”李義府急切地呼喚著。
李治卻充耳不聞,連頭都不回一下,大步轉過屏風,回後宮了。
腳步聲漸漸遠去,李義府徹底絕望了——完啦!這就是命!
他灰心喪氣回到中書省,窩窩囊囊往角落一坐,等待天明、等待敕書、等待被貶謫的宿命……不!該說的不該說的全說了,貶謫恐怕僅僅是開始,將來腦袋能否保住都難說!
整整一夜,他就這麽失魂落魄地坐著,腦子裏空空如也。不知坐了多久,天朦朦亮了,灑掃的小吏來幹活;又過一陣子,下屬的通事舍人來了,向他施禮問安,他哼都沒哼一聲;李安期、劉祥道也到了,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王德儉擠眉弄眼的,他還是視而不見。好在大夥都知道他被貶官,心裏不好受,誰也不與他計較。
他一動不動坐在那裏,看著同僚各忙各的,看著來濟在一群小吏簇擁下走進來,看著李安期把貶他的那份敕書夾到一摞敕書中,看著那摞文書交到來濟案頭。來濟一一過目,當翻到那份敕書時還特意瞥他一眼,無奈地搖搖頭。
全部看完,來濟把敕書遞給了貼身小吏:“走,去門下政事堂。”剛要起身,忽聽外麵傳來一聲呼號——
聖上口諭……
眾人皆感意外,都愣在原地,隻見大宦官範雲仙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個侍衛,手裏捧著一隻木斛,卻用杏黃綢緞蓋著,瞧不見裏麵裝的東西。李義府隱約意識到了什麽,猛然躍起。
範雲仙傲然的視線掃過每一個人,最後落到來濟身上:“來公,聖上有口諭:李義府乃潛邸舊臣,侍駕多年、肱骨腹心、器能拔群、屢進善言,不宜貶往外任,請來公收回敕書。”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來濟身上——作為宰相,作為無忌親信,即便是皇帝的口諭他也完全可以抗拒。
來濟從小吏手中拿過那摞文書,翻出那張黃藤紙敕書,假裝重新審閱,心下暗暗盤算——我乃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隻是兼職宰相,崔敦禮才是真正的中書令,人家有病我代為掌管,不便做事太絕;皇上和元舅已經鬧得很僵,再抗旨不啻為火上澆油;再說李義府與我曾為東宮同僚,我若執意貶他旁人必說我薄情寡義……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想至此,來濟把敕書往旁邊書案上一丟,拱手道:“臣奉命。”
李義府真真切切目睹了這一幕,想要高呼“皇上萬歲”喉頭卻已哽咽,慶幸的淚水簌簌而下。
範雲仙笑嗬嗬走到他麵前:“李舍人,萬歲還有恩賜。”說著他掀開侍衛手上的杏黃綢緞,底下竟是光閃閃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