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武則天2: 從三歲到八十二歲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雙手緊握,互相激勵——長孫無忌態度已很明確,不能再抱希望。媚娘若想奪取皇後之位,必須扳倒無忌;李治若要奪回大權,也必須扳倒無忌。此刻他倆已不僅是情侶,更是並肩奮鬥的戰友!
三、二說國舅
長孫無忌拒絕李治,心內亦感不安,預感到他們將有下一步動作。果不其然,李治很快出招了。
他以表彰功臣為名,命閻立本再度為司空李畫像,懸掛於淩煙閣。這是李第二次獲此殊榮,與上次不同的是,天子李治親筆為畫像題寫序言,辭曰:“朕以綺紈之歲,先朝特以委公。故知則哲之明,所寄斯重。自平台肇建,望苑初開,備引英奇,以光僚采。而歲序推遷,凋亡互及,茂德舊臣,唯公而已。用旌厥美,永飾丹青!”昔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至今尚在人世者僅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程知節、唐儉、李五人,其中尉遲敬德、唐儉皆年邁致仕,程知節統領禁軍。功臣本義無忌居首,李位列第二十三,如今李二次圖畫,並獲得天子禦筆題詞,在名分上足以與無忌並駕齊驅。
長孫無忌固然不悅,卻也沒辦法,畢竟李征平江南,滅突厥,征高麗,戰功卓著,非自己能比,唯有掛著一臉微笑去祝賀。好在李一向不參與任何朝堂之爭,三天兩頭稱病不朝,威脅倒也不大,可是李治此舉依舊惹得群臣議論紛紛。
一片喧囂之中,註定不平凡的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到來了。
新年伊始,皇帝要在京所有皇族拜謁昭陵,此時媚娘身孕已久,但國家大事唯祀與戎,問鼎後位之人焉能錯過這聖典?她執意要隨李治同往,這一路雖不甚遠,但車馬顛簸,媚娘不慎動了胎氣,便要臨盆。侍駕之人好一通匆忙,也是她福大命大,非但沒出什麽意外,還順利產下一個健康的男孩。李治歡喜不已,給兒子起名李賢,蠲免醴泉縣百姓租賦,昭陵所有宿衛將軍、郎將全部進爵一等,祭陵之後他當眾宣布封武昭儀之長子李弘為代王,剛出生的李賢封為潞王。
緊接著,剛生育過的媚娘不辭幸勞,寫成一部名曰《女訓》的書,敦促嬪妃宮女恪守婦德。李治大加讚賞,命宮中女子人人誦讀,頗似當年嬪妃研學長孫皇後《女則》的場麵。媚娘此舉一舉兩得,一方麵效仿先賢,表現對聖母文德皇後的尊崇;另一方麵藉此彰顯自己才華,向天下表示,自己才堪當六宮之主。
長孫無忌已感到王皇後的情勢越來越不妙,適逢太子李忠已至舞勺之年,無忌上書請為太子舉行元服禮。元服加冠意味男子成年,此舉意在穩固其儲君地位,繼而也穩固王皇後之位。李忠已到歲數,李治也沒有理由拒絕,隻好同意。
太子元服乃國之大禮,衛尉設賓客儀仗,宗正乘車侍從,李忠頭戴黑介幘,身穿七彩衣、紫褶褲,足蹬烏皮履,向天子、三師謝拜,受製書,當眾脫幘加冠。整個儀式隆重肅穆,百官無不恭賀,唯獨禦座之上的李治滿臉不耐煩的樣子,儀式剛一結束便拂袖而去。
君臣分歧日益明顯,幾乎已到了事事對立的地步。不料這場君臣之鬥剛剛展開,邊地也有了戰事。時至三月,高麗國權臣淵蓋蘇文聯合百濟、靺鞨侵略新羅,連奪三十餘城,新羅火速向大唐求援。對這次求救,李治與無忌的反應倒是難得一致——打!先帝親征遼東無果,此為大唐之憾。始終忠於李世民的無忌不能坐視高麗猖獗,一心要擺脫父皇陰影的李治也不能放任此機會,君臣隨即達成一致,以營州都督程名振為東夷都護,討伐高麗、救援新羅。兩軍會於貴端水(今渾河),高麗軍欺唐軍先鋒人少主動出擊,唐軍英勇奮戰,在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率領下大破高麗軍,殺敵千餘人,並焚其城池輜重,高麗懾於大唐之威撤軍龜縮。朝廷為表彰蘇定方之功,晉升其為右屯衛將軍,加封臨清縣公。
東征軍剛剛凱旋,西疆又生事端。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賊心不死,整頓兵馬頗有異動,朝廷又以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總管,率王文度、蘇定方、劉仁願等五將,準備再度出征。金戈鐵馬、烈酒誓師,朝廷上下忙於整軍,長孫無忌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轉眼到了五月,夏日天長,至酉時天空還一片明亮。無忌一連在省中留宿多日,直至軍糧輜重等事籌辦妥當才得暇回府,來至家門口還未及下車,就見禦史中丞袁公瑜一身便服候在道邊。
無忌不免感慨——如今那幫錦上添花之徒都不登門了,唯有此人不改初衷,真是日久見人心啊!
“公瑜,”無忌呼喚得格外親切,“難為你大熱天在此候著。”
袁公瑜忙迎上來,親手扶他下車:“太尉多日在省中,人多眼雜的我也不便拜謁。”
“有什麽事嗎?”
“倒也沒有,隻是太尉頻頻外放東宮舊屬,不免有人議論。”
“任憑他們說。”無忌一臉不屑,“老夫放他們外任難道就為了與聖上對著幹?這些人最易出毛病,他們出自潛邸,以為自己是佐命功臣,一旦得勢還了得?尤其是李敬玄、李義府、董思恭,文人心性,行事輕佻,成天跟我嬉皮笑臉,暫且貶為長史、司馬,讓他們多了解些疾苦,豈不是好事?”
“太尉見教的不錯。”袁公瑜不敢與之違拗,卻還是委婉勸道,“但人言可畏,終歸不生是非為妙。聖上從萬年宮歸來,不知哪冒出來個耳報神,專門窺伺咱們背後之言。那日太尉一時興起自比越公,這本是笑談,也不曉得誰把這話到處去說,惹得一片非議。如今我都不敢隨便與人說話了,太尉更需小心。”
三、二說國舅
長孫無忌拒絕李治,心內亦感不安,預感到他們將有下一步動作。果不其然,李治很快出招了。
他以表彰功臣為名,命閻立本再度為司空李畫像,懸掛於淩煙閣。這是李第二次獲此殊榮,與上次不同的是,天子李治親筆為畫像題寫序言,辭曰:“朕以綺紈之歲,先朝特以委公。故知則哲之明,所寄斯重。自平台肇建,望苑初開,備引英奇,以光僚采。而歲序推遷,凋亡互及,茂德舊臣,唯公而已。用旌厥美,永飾丹青!”昔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至今尚在人世者僅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程知節、唐儉、李五人,其中尉遲敬德、唐儉皆年邁致仕,程知節統領禁軍。功臣本義無忌居首,李位列第二十三,如今李二次圖畫,並獲得天子禦筆題詞,在名分上足以與無忌並駕齊驅。
長孫無忌固然不悅,卻也沒辦法,畢竟李征平江南,滅突厥,征高麗,戰功卓著,非自己能比,唯有掛著一臉微笑去祝賀。好在李一向不參與任何朝堂之爭,三天兩頭稱病不朝,威脅倒也不大,可是李治此舉依舊惹得群臣議論紛紛。
一片喧囂之中,註定不平凡的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到來了。
新年伊始,皇帝要在京所有皇族拜謁昭陵,此時媚娘身孕已久,但國家大事唯祀與戎,問鼎後位之人焉能錯過這聖典?她執意要隨李治同往,這一路雖不甚遠,但車馬顛簸,媚娘不慎動了胎氣,便要臨盆。侍駕之人好一通匆忙,也是她福大命大,非但沒出什麽意外,還順利產下一個健康的男孩。李治歡喜不已,給兒子起名李賢,蠲免醴泉縣百姓租賦,昭陵所有宿衛將軍、郎將全部進爵一等,祭陵之後他當眾宣布封武昭儀之長子李弘為代王,剛出生的李賢封為潞王。
緊接著,剛生育過的媚娘不辭幸勞,寫成一部名曰《女訓》的書,敦促嬪妃宮女恪守婦德。李治大加讚賞,命宮中女子人人誦讀,頗似當年嬪妃研學長孫皇後《女則》的場麵。媚娘此舉一舉兩得,一方麵效仿先賢,表現對聖母文德皇後的尊崇;另一方麵藉此彰顯自己才華,向天下表示,自己才堪當六宮之主。
長孫無忌已感到王皇後的情勢越來越不妙,適逢太子李忠已至舞勺之年,無忌上書請為太子舉行元服禮。元服加冠意味男子成年,此舉意在穩固其儲君地位,繼而也穩固王皇後之位。李忠已到歲數,李治也沒有理由拒絕,隻好同意。
太子元服乃國之大禮,衛尉設賓客儀仗,宗正乘車侍從,李忠頭戴黑介幘,身穿七彩衣、紫褶褲,足蹬烏皮履,向天子、三師謝拜,受製書,當眾脫幘加冠。整個儀式隆重肅穆,百官無不恭賀,唯獨禦座之上的李治滿臉不耐煩的樣子,儀式剛一結束便拂袖而去。
君臣分歧日益明顯,幾乎已到了事事對立的地步。不料這場君臣之鬥剛剛展開,邊地也有了戰事。時至三月,高麗國權臣淵蓋蘇文聯合百濟、靺鞨侵略新羅,連奪三十餘城,新羅火速向大唐求援。對這次求救,李治與無忌的反應倒是難得一致——打!先帝親征遼東無果,此為大唐之憾。始終忠於李世民的無忌不能坐視高麗猖獗,一心要擺脫父皇陰影的李治也不能放任此機會,君臣隨即達成一致,以營州都督程名振為東夷都護,討伐高麗、救援新羅。兩軍會於貴端水(今渾河),高麗軍欺唐軍先鋒人少主動出擊,唐軍英勇奮戰,在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率領下大破高麗軍,殺敵千餘人,並焚其城池輜重,高麗懾於大唐之威撤軍龜縮。朝廷為表彰蘇定方之功,晉升其為右屯衛將軍,加封臨清縣公。
東征軍剛剛凱旋,西疆又生事端。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賊心不死,整頓兵馬頗有異動,朝廷又以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總管,率王文度、蘇定方、劉仁願等五將,準備再度出征。金戈鐵馬、烈酒誓師,朝廷上下忙於整軍,長孫無忌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轉眼到了五月,夏日天長,至酉時天空還一片明亮。無忌一連在省中留宿多日,直至軍糧輜重等事籌辦妥當才得暇回府,來至家門口還未及下車,就見禦史中丞袁公瑜一身便服候在道邊。
無忌不免感慨——如今那幫錦上添花之徒都不登門了,唯有此人不改初衷,真是日久見人心啊!
“公瑜,”無忌呼喚得格外親切,“難為你大熱天在此候著。”
袁公瑜忙迎上來,親手扶他下車:“太尉多日在省中,人多眼雜的我也不便拜謁。”
“有什麽事嗎?”
“倒也沒有,隻是太尉頻頻外放東宮舊屬,不免有人議論。”
“任憑他們說。”無忌一臉不屑,“老夫放他們外任難道就為了與聖上對著幹?這些人最易出毛病,他們出自潛邸,以為自己是佐命功臣,一旦得勢還了得?尤其是李敬玄、李義府、董思恭,文人心性,行事輕佻,成天跟我嬉皮笑臉,暫且貶為長史、司馬,讓他們多了解些疾苦,豈不是好事?”
“太尉見教的不錯。”袁公瑜不敢與之違拗,卻還是委婉勸道,“但人言可畏,終歸不生是非為妙。聖上從萬年宮歸來,不知哪冒出來個耳報神,專門窺伺咱們背後之言。那日太尉一時興起自比越公,這本是笑談,也不曉得誰把這話到處去說,惹得一片非議。如今我都不敢隨便與人說話了,太尉更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