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aru攤開雙手,掌心向上,宛如一個立在沙漠正中央等著雨水落下的人,但沒發一言。那是一雙又大又厚的手掌,布滿傷痕。說是軀體的一部分,不如說更像巨大的重型機械的零件。
“我不太喜歡說再見。”tamaru說,“我連向父母說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
“他們去世了嗎?”
“連他們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我是在戰爭結束前一年生在薩哈林的。薩哈林南部當時被日本占領,叫作樺太,一九四五年夏天被蘇軍占領,我的父母當了俘虜。父親好像在港口工作。日本俘虜中的平民,絕大部分沒過多久便被遣送回本國了,但我父母是作為勞工被抓到薩哈林去的朝鮮人,所以沒能被送回日本。日本政府拒絕收留。
理由是,隨著戰爭的結束,朝鮮半島出身者已經不再是大日本帝國的臣民了。太殘忍了。這豈不是連一點愛心也沒有嗎?如果提出申請,可以去朝鮮,但不能回南邊,因為蘇聯當時不承認韓國。我父母出生於釜山近郊的漁村,他們不想去北邊。北邊連一個親戚朋友都沒有。
當時我還是個嬰兒,被託付給歸國的日本人,來到了北海道。當時的薩哈林糧食問題糟糕透頂,蘇軍對待俘虜又很殘酷。父母除了我還有好幾個小孩,在那裏很難養活我。他們大概以為先讓我一個人回北海道,以後還能重逢。或者隻是不露痕跡地甩掉包袱。詳情不明。總之我們再也沒有重逢。我父母恐怕現在還待在薩哈林。我是說,如果他們還沒死的話。”
“你不記得父母嗎?”
“沒有任何記憶。因為分手時我才一歲多一點。我由那對夫婦撫養了一段時間,就被送進了函館近郊山裏的一家孤兒院。大概那對夫婦也沒有餘力一直養育我。那處孤兒院由天主教團體運營,可真是個艱難的地方啊。戰爭剛結束時孤兒多得要命,糧食也不夠,暖氣都不足,想活下去,就不得不幹各種各樣的事。”tamaru瞟了一眼右手的手背,“於是我辦了個徒有形式的過繼手續,取得了日本國籍,起了個日本名字。田丸健一。我隻知道自己原來姓樸。而姓樸的朝鮮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
青豆和tamaru並排坐在那裏,各自傾聽蟬鳴聲。
“最好還是另養一條狗。”青豆說。
“夫人也這麽跟我說。說是那邊的房子需要新的看門狗。可我怎麽也沒那個心情。”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最好還是再找一條。雖然我沒有資格給別人忠告,但是這麽認為的。”
“我會的。”tamaru說,“還是需要一條受過訓練的看門狗。我會盡快和馴狗公司聯繫。”
青豆看了一眼手錶,站起身來。離日落還有一段時間,然而天上已微微露出黃昏的跡象。藍色中開始混入其他色調的藍。身體裏殘留著少許雪利酒的醉意。老夫人還在熟睡嗎?
“契訶夫這麽說過,”tamaru緩緩地站起來,說,“如果故事裏出現了手槍,它就非發she不可。”
“這話怎麽說?”
tamaru與青豆麵對麵,站著說話,他的個子隻比青豆高出幾厘米。“他的意思是說,在故事裏不要隨意搬出不相關的小道具。如果裏麵出現了手槍,它就有必要在某個場景中she出子彈。契訶夫寫小說時喜歡刪掉多餘的修飾。”
青豆理好連衣裙的袖子,將挎包挎在肩上。“於是你憂心忡忡:如果有手槍登場,隻怕會在某個地方開槍。”
“按照契訶夫的觀點來看的話。”
“所以你就想,如果可能的話,不幫我弄槍。”
“既危險,又違法。而且契訶夫是個值得信賴的作家。”
“可這不是故事。我們說的是現實世界。”
tamaru眯起眼睛,直直地盯著青豆的臉,然後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這種事情誰知道?”
第2章天吾 除了靈魂一無所有
把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唱片放在轉盤上,按下自動播放鈕。
小澤征爾指揮的芝加哥交響樂團。轉盤以每分鍾三十三轉的速度開始轉動,拾音臂朝著內側移動,唱針沿著唱片的溝槽推進。於是繼開場鼓號曲之後,定音鼓的華麗樂音從喇叭裏傳出來。這是天吾最喜歡的部分。
天吾一邊聽音樂,一邊對著文字處理機的顯示屏打字。每天清早聽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是他平日的習慣之一。高中時作為速成打擊樂手演奏過這支曲子後,它對天吾來說就成了具有特殊意義的音樂。
這音樂總是激勵著他,護佑著他。至少天吾這麽感覺。
有時會和年長的女朋友一起聽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
“相當不錯。”她說。但比起古典音樂,她更喜歡爵士樂老唱片,好像是越老越好。對她那個年代的女子來說,這是有點與眾不同的愛好。她尤其喜歡年輕時的路易·阿姆斯特朗把w.c.漢迪1的藍調作品1william christopher handy (1873-1958),美國作曲家,人稱藍調音樂之父。
匯集起來所演唱的專輯。由巴尼·畢加德1演奏單簧管,特朗米·楊2吹奏長號。她把這張唱片送給了天吾。但與其說是讓天吾聽,不如說是給自己聽。
兩人在做愛之後,常常躺在床上聽這張唱片。她對這盤音樂百聽不厭。“路易的小號和演唱當然非常出色、無可挑剔,但要是問我的意見,在這兒你該用心聆聽的,再怎麽說也是巴尼·畢加德的單簧管。”她說。話雖如此,其實在這張唱片中,巴尼·畢加德獨奏的機會少之又少,而且每次的獨奏都隻有主題樂段,很短。說到底,這畢竟是一張以路易·阿姆斯特朗為主角的唱片。但她將畢加德那少之又少的獨奏,每一句都滿懷憐愛地記在心裏,總是伴著它們輕聲哼唱。
她說,可能還有比畢加德更優秀的爵士單簧管演奏家,不過能像他那樣溫柔細膩地演奏的人,在哪兒都別想找到。他的演奏——當然是說精彩的時候——總是化作一道心靈風景線。盡管她這麽說,可此外還有哪些爵士單簧管演奏家,天吾一無所知。然而這張唱片中收錄的單簧管演奏擁有優美的形態,毫不盛氣淩人,並且富於滋養和想像力,聽了一遍又一遍,天吾也逐漸能理解了。但想理解這一點,得全神貫注地側耳聆聽。還需要一個能幹的嚮導。隻是漠然地隨意聽聽,便會聽漏。
“巴尼‘畢加德就像一個天才二壘手,演奏得非常優美。”她有一次說,“獨奏當然也很精彩,但他的美好品質得到最充分的體現,還是在他退隱於幕後烘托別人的時候。這非常難,他卻能輕易做到。其真正價值,隻有細心的聽眾才能聽出來。”
每一次,當密紋唱片b麵的第六支曲子《亞特蘭大藍調》開始,1barney bigard (1906-1980),原名albany leon bigard,美國爵士單簧管和次中音薩克管演奏家。
2james trummy young(1912- 1984),美國長號演奏家。
她總是握住天吾身體的某個部分,對畢加德吹的那段簡潔而又精妙的獨奏讚不絕口。這段獨奏夾在路易·阿姆斯特朗的獨唱和小號獨奏之間。“聽聽,好好聽聽。先是像小孩子發出的呼叫聲,長長的,令人心顫。是驚訝,是喜悅的迸發,還是幸福的傾訴?它隨即化作愉悅的嘆息,沿著美麗的水路蜿蜒前行,被某個端莊而不為人知的場所幹脆地吸納了。聽到沒有?這樣讓人心跳不已的演奏,除了他,誰也吹不出。吉米·努恩1、西德尼·貝歇2、皮·維3、貝尼’古德曼4,都是優秀的單簧管演奏家,但這種精緻的工藝品般的演奏,他們基本都做不到。”
“我不太喜歡說再見。”tamaru說,“我連向父母說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
“他們去世了嗎?”
“連他們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我是在戰爭結束前一年生在薩哈林的。薩哈林南部當時被日本占領,叫作樺太,一九四五年夏天被蘇軍占領,我的父母當了俘虜。父親好像在港口工作。日本俘虜中的平民,絕大部分沒過多久便被遣送回本國了,但我父母是作為勞工被抓到薩哈林去的朝鮮人,所以沒能被送回日本。日本政府拒絕收留。
理由是,隨著戰爭的結束,朝鮮半島出身者已經不再是大日本帝國的臣民了。太殘忍了。這豈不是連一點愛心也沒有嗎?如果提出申請,可以去朝鮮,但不能回南邊,因為蘇聯當時不承認韓國。我父母出生於釜山近郊的漁村,他們不想去北邊。北邊連一個親戚朋友都沒有。
當時我還是個嬰兒,被託付給歸國的日本人,來到了北海道。當時的薩哈林糧食問題糟糕透頂,蘇軍對待俘虜又很殘酷。父母除了我還有好幾個小孩,在那裏很難養活我。他們大概以為先讓我一個人回北海道,以後還能重逢。或者隻是不露痕跡地甩掉包袱。詳情不明。總之我們再也沒有重逢。我父母恐怕現在還待在薩哈林。我是說,如果他們還沒死的話。”
“你不記得父母嗎?”
“沒有任何記憶。因為分手時我才一歲多一點。我由那對夫婦撫養了一段時間,就被送進了函館近郊山裏的一家孤兒院。大概那對夫婦也沒有餘力一直養育我。那處孤兒院由天主教團體運營,可真是個艱難的地方啊。戰爭剛結束時孤兒多得要命,糧食也不夠,暖氣都不足,想活下去,就不得不幹各種各樣的事。”tamaru瞟了一眼右手的手背,“於是我辦了個徒有形式的過繼手續,取得了日本國籍,起了個日本名字。田丸健一。我隻知道自己原來姓樸。而姓樸的朝鮮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
青豆和tamaru並排坐在那裏,各自傾聽蟬鳴聲。
“最好還是另養一條狗。”青豆說。
“夫人也這麽跟我說。說是那邊的房子需要新的看門狗。可我怎麽也沒那個心情。”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最好還是再找一條。雖然我沒有資格給別人忠告,但是這麽認為的。”
“我會的。”tamaru說,“還是需要一條受過訓練的看門狗。我會盡快和馴狗公司聯繫。”
青豆看了一眼手錶,站起身來。離日落還有一段時間,然而天上已微微露出黃昏的跡象。藍色中開始混入其他色調的藍。身體裏殘留著少許雪利酒的醉意。老夫人還在熟睡嗎?
“契訶夫這麽說過,”tamaru緩緩地站起來,說,“如果故事裏出現了手槍,它就非發she不可。”
“這話怎麽說?”
tamaru與青豆麵對麵,站著說話,他的個子隻比青豆高出幾厘米。“他的意思是說,在故事裏不要隨意搬出不相關的小道具。如果裏麵出現了手槍,它就有必要在某個場景中she出子彈。契訶夫寫小說時喜歡刪掉多餘的修飾。”
青豆理好連衣裙的袖子,將挎包挎在肩上。“於是你憂心忡忡:如果有手槍登場,隻怕會在某個地方開槍。”
“按照契訶夫的觀點來看的話。”
“所以你就想,如果可能的話,不幫我弄槍。”
“既危險,又違法。而且契訶夫是個值得信賴的作家。”
“可這不是故事。我們說的是現實世界。”
tamaru眯起眼睛,直直地盯著青豆的臉,然後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這種事情誰知道?”
第2章天吾 除了靈魂一無所有
把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唱片放在轉盤上,按下自動播放鈕。
小澤征爾指揮的芝加哥交響樂團。轉盤以每分鍾三十三轉的速度開始轉動,拾音臂朝著內側移動,唱針沿著唱片的溝槽推進。於是繼開場鼓號曲之後,定音鼓的華麗樂音從喇叭裏傳出來。這是天吾最喜歡的部分。
天吾一邊聽音樂,一邊對著文字處理機的顯示屏打字。每天清早聽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是他平日的習慣之一。高中時作為速成打擊樂手演奏過這支曲子後,它對天吾來說就成了具有特殊意義的音樂。
這音樂總是激勵著他,護佑著他。至少天吾這麽感覺。
有時會和年長的女朋友一起聽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
“相當不錯。”她說。但比起古典音樂,她更喜歡爵士樂老唱片,好像是越老越好。對她那個年代的女子來說,這是有點與眾不同的愛好。她尤其喜歡年輕時的路易·阿姆斯特朗把w.c.漢迪1的藍調作品1william christopher handy (1873-1958),美國作曲家,人稱藍調音樂之父。
匯集起來所演唱的專輯。由巴尼·畢加德1演奏單簧管,特朗米·楊2吹奏長號。她把這張唱片送給了天吾。但與其說是讓天吾聽,不如說是給自己聽。
兩人在做愛之後,常常躺在床上聽這張唱片。她對這盤音樂百聽不厭。“路易的小號和演唱當然非常出色、無可挑剔,但要是問我的意見,在這兒你該用心聆聽的,再怎麽說也是巴尼·畢加德的單簧管。”她說。話雖如此,其實在這張唱片中,巴尼·畢加德獨奏的機會少之又少,而且每次的獨奏都隻有主題樂段,很短。說到底,這畢竟是一張以路易·阿姆斯特朗為主角的唱片。但她將畢加德那少之又少的獨奏,每一句都滿懷憐愛地記在心裏,總是伴著它們輕聲哼唱。
她說,可能還有比畢加德更優秀的爵士單簧管演奏家,不過能像他那樣溫柔細膩地演奏的人,在哪兒都別想找到。他的演奏——當然是說精彩的時候——總是化作一道心靈風景線。盡管她這麽說,可此外還有哪些爵士單簧管演奏家,天吾一無所知。然而這張唱片中收錄的單簧管演奏擁有優美的形態,毫不盛氣淩人,並且富於滋養和想像力,聽了一遍又一遍,天吾也逐漸能理解了。但想理解這一點,得全神貫注地側耳聆聽。還需要一個能幹的嚮導。隻是漠然地隨意聽聽,便會聽漏。
“巴尼‘畢加德就像一個天才二壘手,演奏得非常優美。”她有一次說,“獨奏當然也很精彩,但他的美好品質得到最充分的體現,還是在他退隱於幕後烘托別人的時候。這非常難,他卻能輕易做到。其真正價值,隻有細心的聽眾才能聽出來。”
每一次,當密紋唱片b麵的第六支曲子《亞特蘭大藍調》開始,1barney bigard (1906-1980),原名albany leon bigard,美國爵士單簧管和次中音薩克管演奏家。
2james trummy young(1912- 1984),美國長號演奏家。
她總是握住天吾身體的某個部分,對畢加德吹的那段簡潔而又精妙的獨奏讚不絕口。這段獨奏夾在路易·阿姆斯特朗的獨唱和小號獨奏之間。“聽聽,好好聽聽。先是像小孩子發出的呼叫聲,長長的,令人心顫。是驚訝,是喜悅的迸發,還是幸福的傾訴?它隨即化作愉悅的嘆息,沿著美麗的水路蜿蜒前行,被某個端莊而不為人知的場所幹脆地吸納了。聽到沒有?這樣讓人心跳不已的演奏,除了他,誰也吹不出。吉米·努恩1、西德尼·貝歇2、皮·維3、貝尼’古德曼4,都是優秀的單簧管演奏家,但這種精緻的工藝品般的演奏,他們基本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