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走私船快蟹的裝備是很精良的。馮贊勛奏摺稱:“包攬走漏之船,名曰快蟹。船之大可容數百石,帆張三梔,兩旁盡設鐵網以禦炮火,左右快槳凡五六十,來往如飛,呼為插翼。”[10]船上乘員“每艇壯丁百數十人[11]足見船隻還是很大型的。但西方記載中這些快蟹並不很大:“這些走私船裝有迴旋炮、槍矛、盾牌之類,搖槳疾行,有時鼓帆疾駛,船上配有精幹水手三四十人。”[12]另一種記載稱“水手的數目有六七十人,……船上的武器是船頭的一尊大炮,還有旋轉炮、矛槍以及從外國買來的燧發槍。這些‘走私船’和中國水師巡船的不同之處是,船的武裝較弱,水手較少,並且船身油漆得很光亮,而不是油成官方水師船的‘黑與紅’的顏色。”[13]從上述記載中可以得出大體形象是:快蟹(或稱扒龍)是一種容量不大,每船乘員自三四十、六七十人至百數十人不等。裝備著槍炮,旁舷裝有鐵網,船體漆得光亮,與水師不同顏色,很容易識別。


    走私體製中的“寫書”,馮贊勛所說是中方記載中較具體的資料。其他的記載也有述及。如道光十六年許乃濟奏中稱:“有省城包買戶,謂之窯口。由窯口兌價銀於夷館,由夷館給票單,至躉船取貨。[14]但外人的記載更加具體:鴉片船泊於伶仃,中國經紀人至廣州各鴉片承銷商處,講好他們所要鴉片的數量,毋須看任何樣品,僅憑牌號,由出售者保證,出售商於是填寫簡短的發貨單,交鴉片躉船管理員,照議定數量發貨。該項發貨單經簽字加印,再折成一封小函件的形式,外麵寫上收信人地址,再簽字加印,即送交買主,買主以銀元付價款。……上麵所述填就的發貨單,一般均須經數人之手,最後交到一艘中國走私船的負責人。……這船攜帶發貨單至伶仃島鴉片躉船,將發貨單交給該船管理員,取得鴉片,賣者即從此不負風險。這些中國人即行將各鴉片箱打開,每箱鴉片改裝入兩個蒲包之內(每包20球)搬上他們的船,運往目的地。[15]


    還有記載稱:“如果票單沒有在7天以內送到,每箱鴉片便須付規費5元和停泊過期費2元,給鴉片躉船的船長。這些款子必須在走私船上的負責人提取鴉片時照付[16]


    鴉片走私中心當然是在廣東,但福建也是重要地區。亨德說:“鴉片貿易的另一分支在東海岸,有幾隻屬於廣州兩個洋行的中型船隻,停泊在廈門、泉州、碣石及南澳島附近。它們由雙梔橫帆船及小型帆船供給鴉片(從事這種業務的一切船隻都稱為‘沿岸貿易船’)[17]


    鴉片走私遍及全國。據美國學者張馨保的研究,從廣州到其他省份有三條鴉片走私的路線。一條是從廣州向西,通過肇慶,然後經西江水道運往廣西和貴州;一條向東,通過惠州、潮州,運往福建;一條向北,集中於曲江(韶州)和婺源,然後通過樂昌轉入湖南,通過南雄轉入江西。除廣州口岸外,鴉片走私船也在福建沿海活動頻繁。其中,泉州、漳州是走私中心;福建南部的詔安,則是當地鴉片販子從陸路通往廣東汕頭地區的走私中心。詔安幫煙販除陸路走私外,還在閩廣交界的南澳島上直接與外國煙販獲得煙土。泉漳地區的煙土通過福州向北運往浙江溫州,向西通過延平運往浙西和贛東;漳州和詔安地區的煙土往東北方向運至延平或向西運至贛南。湖南、江西、浙江各省的煙販則把來自福建、廣東的煙土運到長江流域和北方諸省[18]


    對於這樣的走私路線,清政府的官員們基本上是清楚的。道光十八年(1838年)富呢揚阿奏稱:查夷船載運煙土至廣東黃埔、老萬山二處停泊,內地奸商分設窯口接運。其大宗由海道至福建、浙江、江南、山東、天津、關東各海口,而各海口又各有專司收囤轉販之戶。其由內河興販至南北各省,盈箱累笥,載以舟車,實繁有徙。[19]


    即以江蘇上海而論,自廣東運來煙土,“至上海縣入口,轉販蘇州省城並太倉、通州各路;而大部分歸蘇州。由蘇州分銷全省及鄰境之安徽、山東、浙江等處地方”[20]


    就這樣,外洋鴉片通過各省各地的大小窯口,流入到中國的窮鄉僻壤,那些專司販賣的走私者、幫會人物和煙鋪老闆,結成了一張密如蛛絲的走私網,粘住了數以百萬計的癮君子,當作他們的獵物,一點一滴地吸幹著菸鬼們的金錢和膏血!


    以上某些環節雖不全麵,具體內容也不細緻,但就走私製度的基本麵貌來說,足以證明鴉片走私的猖獗和可怕了。


    本章各節,通過對西方殖民主義者力圖敲開中國大門的歷史回顧,可以看出中國正麵臨著被資本主義侵略勢力破門而入的厄運。但是,當時的中國人並沒有感受到這種危險。在中國人的域外知識中,孤處大西洋的英國隻不過是“撮爾島夷”,連“戎狄蠻夷”的地位都算不上,幾乎沒有人會把它視為對中國安全構成威脅的力量。雖然道光八年(1828)著名學者包世臣在致友人的信中,曾對英國侵占新加坡的後果產生過憂慮,指出:“英夷去國五六萬裏,與中華爭,勢難相及,而新埔(沈案:即新加坡)則盡在肘腋,易為進退。”他警告說:“十數年後,雖求如目前之苟安而不能。”[21]但那也隻是從周邊國家受害中作出的一種趨勢性判斷,它在可能性中寄寓的必然性,根本未能引起當局者的注意。使得中國人不安的是看得到、摸得著的鴉片走私問題。這股洶湧而來的黑色毒流,它的每一次泛濫都牽動著朝野人士的神經,迫使朝廷作出必要的反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光十九年:從禁菸到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渭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渭濱並收藏道光十九年:從禁菸到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