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秘就在鴉片貿易上。從1773年東印度公司試銷鴉片成功後,便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獲得巨額利潤,成了它從中國販茶的資金,解決了東印度公司長期來無法解決的收支不平衡困境。這個過程是:鴉片販子在中國吸收現金,東印度公司用倫敦、孟買或加爾各答的匯票,向他們換取現金轉為自己販茶的資金。於是就出現了英——印——中,即棉紡織品——鴉片——茶絲這一循環的三角貿易關係。


    格林堡曾引用華倫所著《鴉片》(1839)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鴉片貿易在三角關係中的地位:多年以來,東印度公司從鴉片貿易上獲得巨額收入,這種收入使英國政府和國家在政治上和財政上獲得無法計算的好處。英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差額情況的有利於英國,使印度對英國製造品的消費量增加了十倍;這直接支持了英國在東方的巨大統治機構,支應英王陛下在印度的機關經費;用茶葉作為匯劃資金和交流物資的手段,又使大量的收入流入英國國庫,而且用不著印度貧困就給英國每年帶來六百萬鎊。因此,東印度公司就盡其力之所能來推廣鴉片貿易。[21]


    * * *


    [1] 參見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第2冊,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第35頁。


    [2] 俞正燮:《癸巳類稿》,見《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1冊,第287頁。


    [3] 明末至清前期的鴉片稅銀變動,據張燮《東西洋考》卷七《陸餉》及李圭《鴉片事略》所記,情況如下:1589年(萬曆十七年)每十斤稅銀二錢;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每十斤稅銀一錢七分三厘;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關稅每百斤稅銀三兩又分頭銀二兩四錢五分。


    [4] 雷瑨輯:《蓉城閑話》,《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1冊,第293頁。


    [5] 【英】格林堡著、康成譯:《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99頁。


    [6] 《中國叢報》第5卷,1837年4月。


    [7] 1855年10月22日麥都思關於鴉片問題的報告,轉引自姚賢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第1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19~320頁。


    [8] 《中國叢報》第5卷,1837年4月。


    [9] 梁廷枬:《夷氛聞記》,《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6冊,第4頁。


    [10] 《夷艘入寇記》(不著撰人,抄本),同上書,第6冊,第106頁。


    [11] 《英國議會文件》“特別委員會第九次報告書”,1783年,第61頁。


    [12] 自1757年,東印度公司控製孟加拉後,英國一般工商業主也要求參加對印度的貿易。東印度公司在英皇喬治三世的支持下,拒絕了這種要求。經過國內資產階級的長期鬥爭,直至1784年“庇特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後,東印度公司被置於由國會任命的六個委員所組成的委員會,實行監督。委員會有權決定有關公司的政治問題,但公司董事會有權任用公司職員及處理日常事務,並保留對中國和印度的貿易壟斷權。


    [13] 原指印度當地人及其他歐洲人,阿爾明尼亞人擁有的船隻(港腳船),以區別於東印度公司的公司船(公班船),從17世紀末起,特指持有公司執照,專門從事對華貿易鴉片走私的私人船隻。


    [14] 特立巴蒂:《孟加拉省區的貿易和財政》(1793~1833),孟買,1959年版,第156頁。


    [15] 奧文:《英國對中國和印度的鴉片政策》,耶魯大學,1934年版,第58頁。


    [16] 據【美】馬士著,張匯文等合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1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238頁附表。另一種說法是:1816~1817年1150箱,1820~1821年4000箱。


    [17] 《英國議會文件》,“特別委員會關於對華貿易的報告”,1840年,第166頁,附錄e.1。


    [18]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集刊》第1集:《第一次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的開端》。關於鴉片的拍賣價和售價變動情況,《中國叢報》第5卷(1837年4月)刊登的幾組鴉片售價數字,可資參考:1817年銀洋與盧比的比價是100比206;1780年每箱鴉片在孟加拉的價格為500盧比,售價為500~600銀洋;1791年每箱鴉片售價在360~380元之間;1837年4月,每箱公班老土價銀830元,公班新土價銀760元;喇莊老土價銀730元,喇莊新土700元;白皮老土、新土均為600元。


    [19] 【英】賓漢著,壽紀瑜等譯:《英軍在華作戰記·緒論》,中國近代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神州國光社,1954年版,第5冊,第9頁。


    [20]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1頁之注釋250。


    [21] 【英】格林堡著,康成譯:《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97頁。


    4-2 伶仃洋走私製度


    鴉片貿易是人類歷史上最罪惡的行徑之一,是對文明和進步的褻瀆。像潮水般湧到伶仃洋的西洋鴉片,完全是靠走私流布到古老中國城鄉乃至窮山溝裏去的。所以,它又是一種最不正當、最陰暗的非法交易。但它卻不是秘密走私,而是一項公開的大規模的武裝走私活動。


    外國和中國的鴉片販子共同充當了走私罪犯。通過他們所開掘的走私渠道,這股黑色毒流猶如無數支流注入大河那樣,流遍了神州大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光十九年:從禁菸到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渭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渭濱並收藏道光十九年:從禁菸到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