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錦台什統兵進攻南關猛骨孛羅,大肆焚掠哈達部的村寨。猛骨孛羅沒有足夠的力量抵抗,就送三個兒子作為人質,給努爾哈赤,向建州借兵[14]。葉赫與建州兩部為爭奪哈達部發生戰爭,勝敗對於建州部的利害關係極大。因為,努爾哈赤的部眾越來越多,土地瘠薄,糧料不足。如果占有南關的沃壤,誠如猛虎添翼。另外,哈達部地處建州出入的咽喉,併吞哈達部,可以將建州的領域向外推進二百。多裏,逼近葉赫部的邊境。如果情況相反,哈達部落入葉赫部的豐中,建州部將麵臨著門戶之患[15]。努爾哈赤與猛骨孛羅之間也早有積怨。當初,努爾哈赤想通過猛骨孛羅與烏拉布占泰的叔侄建立關係,引誘“江夷”(係指黑龍江流域的女真人)貂、參南運撫順市,卡住北關葉赫部的貿易通道,獨取貿易之利,而猛骨孛羅不肯聽命[16]。今天,猛骨孛羅親自送三個兒子作為人質,正合努爾哈赤的夙願。哈達部已經成為建州部攻取的目標和口邊的食物了[17]。於是,努爾哈赤滿口答應,立即派遣大臣費英東、噶蓋二人,統兵二千前去援助哈達部,葉赫部得知後,十分驚懼。就寫了一封書信,托咐明開原通事帶給猛骨孛羅,信中說:你若能執送建州部前來的統兵將領費英東、噶蓋兩人,取回送往建州的質子,並殺了建州的兵卒,你想娶我部的公主可以復約,兩部重歸於好。這時,猛骨孛羅利令智昏,背信棄義;真的派兩個妻子,約葉赫人到開原去會議。這事激怒了努爾哈赤,他當即決定九月發兵討伐哈達部。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率先請戰,願意當先鋒。努爾哈赤命他領兵一千先行。舒爾哈齊到了哈達城下,看見城頭軍旗招展,布滿了守兵,並有一支兵馬前來迎戰。舒爾哈齊不戰而退,報告努爾哈赤說:有兵前來迎戰。努爾哈赤甚怒,喝問說,這次出兵難道是為了城中無備才來的嗎?你怕就把兵帶到後邊去。說罷,拍馬舞刀向前。可是,舒爾哈齊的兵擋住了去路,努爾哈赤不得不統兵繞城而行。這時,城上見援兵前來,弓、弩齊發,建州兵卒傷亡甚眾。努爾哈赤揮軍連續攻城,直到初七日,才攻破哈達城。大將楊古利率先入城,擒住猛骨孛羅,前來叩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親手給猛骨孛羅鬆了綁,並親自賜給他貂帽、豹裘等,就這樣收服了哈達部[18]。


    努爾哈赤想統一女真各部,必然激化與明廷的矛盾,他最怕明軍幹涉。現在滅了哈達部,擒其首領,明廷必將過問此事,尤其是猛骨孛羅最忠順於朝廷,妨礙努爾哈赤實現自己的計劃,心中十分憎恨他。所以,在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四月,努爾哈赤以所謂猛骨孛羅姦汙了汗妾法賴,又與大臣噶蓋通謀,欲圖汗位為名,將猛骨孛羅處死了,把他的愛妾鬆代、速代留在建州[19]。


    明廷得知猛骨孛羅被殺,派遣使臣責備努爾哈赤,並要停其貢賞。努爾哈赤十分恐懼,立即向邊官悔過,答應歸還猛骨孛羅的次子革把庫及其部眾百二十家,以女兒莽古吉許嫁給猛骨孛羅長子武爾古岱。在明廷的逼迫下,努爾哈赤於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七月,在撫順關外刑白馬發誓:輔佐武爾古岱,保守哈達各寨。北關葉赫部見朝廷為南關作主,大勢所趨,也送還了所奪去的南關敕書六十道。然而,時過不久,努爾哈赤以北關侵掠南關,吾爾古岱來投為口實,完全占據了哈達部[20]。這是努爾哈赤實施近攻之策的第一步。


    輝發部長期依附於葉赫部,兩部的關係相當密切,輝發部首領拜音達理是葉赫部那林孛羅的“次將”,足見,兩部的關係非同一般。但輝發部與後期的哈達部地位相似,常為強鄰所驅使,時而轉向建州部,時而依附於葉赫部,處於搖擺狀態,成為一種中間勢力。


    努爾哈赤滅掉哈達部以後,同葉赫部之間爭奪的主要目標就是輝發部。奪取輝發部對於建州頗為重要。這一方麵可以剪除葉赫部的一個臂膀。同時,也可以打開去烏拉部的通道,切斷了烏拉部與葉赫部之間的經濟聯繫,有利於建州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因為黑貂等名貴產品由黑龍江南北,即所謂“江夷”地方和東海虎爾哈部南運,多受烏拉部控製。烏拉部是貨物的中轉站,既集中“江夷”的東珠、紫貂等土產,又將關內的布匹等物品供應東海各部[21]。如此貿易往來,途經輝發部,運往開原[22],使沿途各部都得到好處,而獲利最大的是葉赫部,打掉輝發部就砍斷了葉赫部重要經濟命脈,使葉赫部經濟蕭條。因此,攻取輝發部對於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是他近攻策略實施的第二個重要步驟。


    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九月,輝發部首領拜音達理,與族人發生了矛盾,其叔父等七人被殺死。眾兄弟族人紛紛離開本部,投向葉赫部。不久,其餘的部眾也離心離德,準備外投。拜音達理見形勢不妙,又沒有力量對付葉赫部,就以本部七個村寨大臣的兒子作為人質,請兵於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及時地發了一千兵相助。葉赫部得知建州出兵,就秘密遣使到輝發部,對拜音達理說,如果輝發部取回送往建州的質子,我部將歸還你部的人員。拜音達理信以為真,得意地說:我將生於葉赫部與建州部之間[23],並撤回送往建州的質子,轉送到葉赫部去了。葉赫部得了人質以後,食言背約,沒有返還輝發部的人員。拜音達理受了欺騙,心中不滿,又派使臣轉告努爾哈赤。自悔地說:昔日我誤信了葉赫部的話,受騙上當了,今日仍然想依靠汗來為生,並願結婚約。努爾哈赤答應了他的請求。時間過了不久,拜音達理又違背了成約。努爾哈赤派遣使臣責備他說:你曾經幫助葉赫部兩度侵犯我的邊境,今天又聘女不娶,道理何在?拜音達理掩飾說:我質子於葉赫部,待其歸來,即刻成婚。而心中卻另有打算,即大興土木,築城三層,藉以自固。城已經修築完了,質子也歸來了。努爾哈赤又派使臣催婚說;你的質子已經回來了,今天你的意下又如何?拜音達理自以為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毅然撕毀了與建州的婚約。因此,建州與輝發兩部的戰爭,終於爆發了。


    努爾哈赤的用兵,一向是先禮後兵,對於主動歸附的部落施以盟誓或聯姻。而對於抗拒不從的部落則兵臨城下。鑑於拜音達理反覆無常,不守信約,又自認為有險可守,努爾哈赤決意發兵討伐。於是,他與眾貝勒商定攻城辦法,即採取派人先打入輝發城作為內應,以輕騎突襲,行夾攻破城之計。因此,建州在攻取輝發城的前數天,以十多個精兵為一夥,扮作生意人,持貨進入輝發城,潛伏在城內。先後派出十多起,多達百餘人。他們詳查了輝發城內情況,伺機而動。在輝發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努爾哈赤親自統率大軍,隨營八十八將,日夜兼程,疾驅輝發大城。七、八天的路程,隻用六天就趕到了。


    建州兵開始攻城,潛伏城內的軍率立刻響應,剎時間,輝發城內大亂,殺聲、喊聲響成一片。戰不多時,城門失守,努爾哈赤率領輕騎兵沖入城中。輝發首領拜音達理,在慌亂中率兵奮力抵抗,大戰多時,輝發城終於陷落了。這次戰鬥很激烈,拜音達理父子都戰死了,建州軍隊也傷亡慘重,光大將就戰死了六名[24]。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努爾哈赤評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滕紹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滕紹箴並收藏努爾哈赤評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