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陳香梅傳奇:她在東西方的奮鬥 作者:胡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媽隻得勸慰說:“不會有事的。二小姐,太太是好人,老天會保佑的,人呀,都是吃五穀雜糧的,誰能沒個病痛?但真要有個三長兩短,你們這六姊妹可怎麽辦嗬?”
李媽拉拉雜雜的話語隻能徒添煩亂。
怎麽辦?路得靠自己走。
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整整半年,母親沒有出院,沒有歸家。
每天下午放學,不論是晴是雨,香梅背著書包趕往醫院。她在病房做功課,跟母親談家事,為母親端茶遞水。護士說,小姐,你撳鈴我們會來做的。哦,不要,她得親手為母親多做點什麽。相處日子不多了的緊迫和恐懼壓迫著她,在攙扶母親散步、幫助母親梳頭時她常常淚流滿麵。母親比平素更愛整潔更愛美也更寬容。母親已許久不照鏡子了,她隻是常問香梅:“我的頭髮不亂吧?”“這件旗袍腰身是不是太大了?”香梅望著骨瘦如柴的母親,無言以答。
母女倆的話題少不了回憶往事。母親懷念外公外婆,懷念和三姨一塊留學歐美的日子;母親也惦念祖母二婆,偶爾說到父親,但隻有一兩句,就都打住了。寫過多少封信寄往新墨西哥州,可望穿秋水,就是不見陳應榮歸家!
夕陽西下,香梅扶著母親從小花園回病房,母親卻戀戀不捨望著夕陽說:“一個人的出身和成就,都是次要的,要緊的是能把握人生的真義。”
母親是在感嘆自己的人生還是告誡女兒直麵未來的人生呢?
逝水流年已經把母親原以為緊緊把握貼戀著的一切都帶走了,母親的生命正在一寸一寸地死去!
主治大夫———母親的遠房表親將她喚到辦公室,他擰著眉頭:“你們家怎麽就你這麽一個小孩天天往醫院跑?你父親呢?你母親都病成這樣了。”
她的臉漲得血紅,她結結巴巴解釋,她的17歲的姐姐是護士學校的寄宿生,那邊管理非常嚴格,無法請假;她的父親在新墨西哥州任總領事,政府規定,戰時不能回家探親。
她自己都嚇了一跳,她怎麽編造出了這般冠冕堂皇的理由為父親辯護?也許人總是充滿了虛榮心?也許血總歸濃於水?
主治大夫的眉頭擰得更緊,憂鬱的眼光看住了她:“你知道嗎?你母親得的是子宮癌,是晚期,已經擴散了。”
她的臉唰地慘白了。她不知道什麽見鬼的子宮癌!在生理知識方麵,她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女孩。子宮,當是生命胚胎生長的搖籃,上天為什麽要用這種病來折磨母親呢?是動手術還是保守治療?手術費醫療費源於何處?你能代表家屬簽字麽?她的腦海中一片空白,她隻是一個14歲的女孩。
主治大夫的大手輕拍著她的肩頭:“孩子,我會盡力的。但是,人,有時不得不聽從上帝的安排。”這時,他不是大夫,而是她的表表舅。她真希望撲進他的懷中大哭一場,可淚水救不了母親。
初夏時,母親再也起不了床。母親全身疼痛,得注射嗎啡才能安睡一陣。香梅不知該怎麽幫助母親,她隻有握住母親瘦骨嶙峋的手,而她的小手也在痙攣。母親在病痛中受著折磨,她在恐怖中受著煎熬。
永遠的憾(14)
每天放學後,她便孤獨地趕路,無論晴雨。夏日雨中,路畔山坡的野草野花瘋狂般生長,萬紫千紅於無涯的蒼綠中。她卻隻覺得鬧騰騰又毒辣辣,它們在炫耀生命的繁茂和強悍,而她的母親卻正在慢慢地死去!誰來幫幫我?她的心發出吶喊。她知道,戰局越來越緊張。1938年12月8日,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後,日本即對中國大後方的都市進行狂轟濫炸,藉以全力摧毀抵抗的後方。陪都重慶,1939年就遭日機轟炸34次,轟炸引起的大火,竟在重慶燒了三天三夜!1940年春,德國納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擊北歐、橫掃西歐;6月,巴黎淪陷;7月,英國人向日本妥協,封閉了香港邊界和緬甸到雲南昆明的公路,也就是封閉了中國西邊最後一條陸上供應線路,這是20萬中國同胞用手一鍬一鍬開出來的公路嗬。這一切助長了日本強盜南進中國的侵略計劃。就在這愈來愈緊迫的形勢中,她們原在香港的親戚,有的去了美國,有的遷到重慶或昆明。留港的遠親,隻不過帶著鮮花和補品,禮節性地看看母親而已。廣州祖母病重,三叔無法分身。蒼天!自顧不暇,安及他人?有時,腦海中會閃現她並不喜歡的二叔婆的身影,如若二叔婆這時在香港,哪怕她隻到醫院來頤指氣使一通,她也會感到有所依傍,不至於無依無靠嗬。
可是,她隻有一個人孤獨地趕路。眼前常常出現可怖的一幕:推開病房門,一張白床單隔絕了一切,母親已離開了人間!她總是大汗淋淋地衝進病房,總是牙齒打戰地喊一聲:“媽———”而母親慘白的臉上仍清澈漆黑的眸子每每此時,總凝眸門口———母親總在等她!
啊,隻要母親還活著,她願意永遠永遠孤獨地趕路。母親,是人生孤旅的一盞燈,即便這盞燈隻剩下微弱的亮光,可仍是燈。
放暑假了。去醫院的路上多了靜宜。
姊妹倆相依相伴,可也常有爭執,為了父親。
“姐,父親為什麽還不回來?大夫問我,先生問我,我問誰?”
“香梅,爹地肯定有他的難處,有不得已的苦衷,要不,他一定會回來的。”
李媽拉拉雜雜的話語隻能徒添煩亂。
怎麽辦?路得靠自己走。
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整整半年,母親沒有出院,沒有歸家。
每天下午放學,不論是晴是雨,香梅背著書包趕往醫院。她在病房做功課,跟母親談家事,為母親端茶遞水。護士說,小姐,你撳鈴我們會來做的。哦,不要,她得親手為母親多做點什麽。相處日子不多了的緊迫和恐懼壓迫著她,在攙扶母親散步、幫助母親梳頭時她常常淚流滿麵。母親比平素更愛整潔更愛美也更寬容。母親已許久不照鏡子了,她隻是常問香梅:“我的頭髮不亂吧?”“這件旗袍腰身是不是太大了?”香梅望著骨瘦如柴的母親,無言以答。
母女倆的話題少不了回憶往事。母親懷念外公外婆,懷念和三姨一塊留學歐美的日子;母親也惦念祖母二婆,偶爾說到父親,但隻有一兩句,就都打住了。寫過多少封信寄往新墨西哥州,可望穿秋水,就是不見陳應榮歸家!
夕陽西下,香梅扶著母親從小花園回病房,母親卻戀戀不捨望著夕陽說:“一個人的出身和成就,都是次要的,要緊的是能把握人生的真義。”
母親是在感嘆自己的人生還是告誡女兒直麵未來的人生呢?
逝水流年已經把母親原以為緊緊把握貼戀著的一切都帶走了,母親的生命正在一寸一寸地死去!
主治大夫———母親的遠房表親將她喚到辦公室,他擰著眉頭:“你們家怎麽就你這麽一個小孩天天往醫院跑?你父親呢?你母親都病成這樣了。”
她的臉漲得血紅,她結結巴巴解釋,她的17歲的姐姐是護士學校的寄宿生,那邊管理非常嚴格,無法請假;她的父親在新墨西哥州任總領事,政府規定,戰時不能回家探親。
她自己都嚇了一跳,她怎麽編造出了這般冠冕堂皇的理由為父親辯護?也許人總是充滿了虛榮心?也許血總歸濃於水?
主治大夫的眉頭擰得更緊,憂鬱的眼光看住了她:“你知道嗎?你母親得的是子宮癌,是晚期,已經擴散了。”
她的臉唰地慘白了。她不知道什麽見鬼的子宮癌!在生理知識方麵,她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女孩。子宮,當是生命胚胎生長的搖籃,上天為什麽要用這種病來折磨母親呢?是動手術還是保守治療?手術費醫療費源於何處?你能代表家屬簽字麽?她的腦海中一片空白,她隻是一個14歲的女孩。
主治大夫的大手輕拍著她的肩頭:“孩子,我會盡力的。但是,人,有時不得不聽從上帝的安排。”這時,他不是大夫,而是她的表表舅。她真希望撲進他的懷中大哭一場,可淚水救不了母親。
初夏時,母親再也起不了床。母親全身疼痛,得注射嗎啡才能安睡一陣。香梅不知該怎麽幫助母親,她隻有握住母親瘦骨嶙峋的手,而她的小手也在痙攣。母親在病痛中受著折磨,她在恐怖中受著煎熬。
永遠的憾(14)
每天放學後,她便孤獨地趕路,無論晴雨。夏日雨中,路畔山坡的野草野花瘋狂般生長,萬紫千紅於無涯的蒼綠中。她卻隻覺得鬧騰騰又毒辣辣,它們在炫耀生命的繁茂和強悍,而她的母親卻正在慢慢地死去!誰來幫幫我?她的心發出吶喊。她知道,戰局越來越緊張。1938年12月8日,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後,日本即對中國大後方的都市進行狂轟濫炸,藉以全力摧毀抵抗的後方。陪都重慶,1939年就遭日機轟炸34次,轟炸引起的大火,竟在重慶燒了三天三夜!1940年春,德國納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擊北歐、橫掃西歐;6月,巴黎淪陷;7月,英國人向日本妥協,封閉了香港邊界和緬甸到雲南昆明的公路,也就是封閉了中國西邊最後一條陸上供應線路,這是20萬中國同胞用手一鍬一鍬開出來的公路嗬。這一切助長了日本強盜南進中國的侵略計劃。就在這愈來愈緊迫的形勢中,她們原在香港的親戚,有的去了美國,有的遷到重慶或昆明。留港的遠親,隻不過帶著鮮花和補品,禮節性地看看母親而已。廣州祖母病重,三叔無法分身。蒼天!自顧不暇,安及他人?有時,腦海中會閃現她並不喜歡的二叔婆的身影,如若二叔婆這時在香港,哪怕她隻到醫院來頤指氣使一通,她也會感到有所依傍,不至於無依無靠嗬。
可是,她隻有一個人孤獨地趕路。眼前常常出現可怖的一幕:推開病房門,一張白床單隔絕了一切,母親已離開了人間!她總是大汗淋淋地衝進病房,總是牙齒打戰地喊一聲:“媽———”而母親慘白的臉上仍清澈漆黑的眸子每每此時,總凝眸門口———母親總在等她!
啊,隻要母親還活著,她願意永遠永遠孤獨地趕路。母親,是人生孤旅的一盞燈,即便這盞燈隻剩下微弱的亮光,可仍是燈。
放暑假了。去醫院的路上多了靜宜。
姊妹倆相依相伴,可也常有爭執,為了父親。
“姐,父親為什麽還不回來?大夫問我,先生問我,我問誰?”
“香梅,爹地肯定有他的難處,有不得已的苦衷,要不,他一定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