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蘭從1921年到楓丹白露,1924年回到美國,三年間主要學習和了解法國與歐洲的傳統音樂和流行音樂,熔化吸收其文化精髓,將所學融入到自己的音樂和藝術融入當中。科普蘭一生致力於傳播美國音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現代手段,如廣播、電視、傳媒等把以科普蘭為首的美國音樂傳播向世界,影響至全球。科普蘭生於美國經濟崛起的時代,那時美國人正在呼喚以自己的音樂以引領世界潮流的時段。科普蘭的成功,可說是時事造英雄,也可說是英雄引潮流。
科普蘭初到楓丹白露時,本來計劃跟學校另外一個男老師學習,後來了解到娜迪亞·勃朗熱是一位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法國音樂界著名女教育家,於是便放棄了不想跟女老師學習的念頭,毅然跟隨勃朗熱學習音樂創作,成為勃朗熱的第一個美國學生。科普蘭非常幸運,老師勃朗熱極為器重科普蘭,不僅向他傾心講授法國與歐洲各個時期的音樂大家的作品,還根據科普蘭的個性因材施教,使他在音樂領域裏更加天寬地闊,收穫豐盈。勃朗熱又將科普蘭的音樂作品推薦給法國觀眾,使他在藝術修養、專業成就、藝術交際等方麵受益良多。科普蘭以後還介紹了不少美國學生跟勃朗熱學習,其中很多人成為美國最具影響的作曲家。
我騎車行走在楓丹白露的街巷,楓丹白露的街道窄小,店鋪也不多,街上最多的就是旅館。旅館各式各樣,有老式的、有新式的,有新老結合式的,亦如楓丹白露的民居特色。我行至當中,發現在楓丹白露要想尋找一個於今相隔數十年而並無標記的地點,確實有不小的難度。這裏有的老樓上麵標明是旅館,細看旁邊的名字已改為現代的學校是民宅,也有豪華別致的真正的旅館,但按了半天門鈴也沒人應承,現在正是假期,旅館的老闆和員工都度假去了。我在城中騎車慢行,楓丹白露街道兩旁的建築風格各異,鮮花沐浴秋風,藍天相挽白雲。我不禁想到與這裏息息相關的兩個重要的藝術流派—法國楓丹白露畫派與巴比鬆畫派。
早在公元十六世紀初,法蘭西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跨過阿爾卑斯山到達
義大利,被當時義大利如火如荼、處在巔峰狀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所震撼,他聯想到法國文化的低迷狀況,深感法蘭西民族文化的危機,於是花力氣將義大利的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請到了法國。這些藝術家當中,雖然有不少是落魄潦倒的平庸畫家,但也有赫赫有名、持畫壇牛耳之地位的雷奧納多·達·芬奇等人,楓丹白露成為藝術家們在法國重要的藝術舞台之一。現如今,羅浮宮收藏的著名畫家克魯埃所創作的《德拉維爾公爵夫人和加布裏埃·德斯特雷》的油畫作品,就是代表楓丹白露畫派的扛鼎之作。
另外,還有藝術史上盡人皆知的巴比鬆畫,巴比鬆畫派源於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一批不滿學院派藝術的青年畫家先後來到距楓丹白露西北十幾公裏的的巴比鬆小村寫生,畫家們以手之筆描寫自然風景,通過描繪大自然之美,以表達他們對家園、對土地和人民的眷戀深情。巴比鬆的畫家們與農民們同吃同住,情如魚水,師法自然,形成了以描寫自然風景為主的法國巴比鬆畫派。楓丹白露的曲徑樓台,深街小巷,曾經留下楓丹白露畫派的藝術家們的印跡,記載下了藝術家們的纖細文筆、冷艷畫風;楓丹白露的森林也滋潤了巴比鬆畫派,米勒的樸實筆調,杜普萊的水光天色,盧梭的堅實風景,柯羅的悲愴情懷……都曾在楓丹白露的林間飄蕩,在古城旖旎的風光裏流淌。
秋風颯颯,艷陽向西。我幾乎遊歷遍了楓丹白露小城的每一個街巷,詢問了幾位在街上休閑的老人,老人們說都不了解楓丹白露還曾經有一個美國音樂學校,也不曉得我所提到的美國音樂的代表人物科普蘭。老人們隻知道法國著名女音樂教育家娜迪亞·勃朗熱和法國大音樂家莫裏茨·拉威爾(1934年,拉威爾曾擔任過楓丹白露美國音樂學校的校長)。
青山還在,綠水長流,時光洗去鉛華。我們這次楓丹白露尋覓科普蘭之旅是本書中唯一一次尋古而不遇的旅行,就暫且叫它美的遺憾吧,因為這次旅行的本身就是一次美的巡禮,一次美的秋月曆程。
花開藝都滿庭芳(1)
埃乃斯庫畫像
花開藝都滿庭芳—喬治·埃乃斯庫
題記:白日淒涼,黃昏寂寞,春華秋月,夢斷魂勞,埃乃斯庫很多年一直盡心服侍著身患重病的妻子,音樂成為他一生的心靈寄託。
海明威說:“如果你有幸年輕的時候在巴黎生活過,那麽,這一生不論你到了哪裏,她都會跟著你。因為,巴黎就是一場流動的聖宴。”
海明威的名言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大音樂家蕭邦卻這樣說:“巴黎有最輝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鄙,有最偉大的慈悲,有最巨大的罪惡,巴黎的每一個行動和言語都和花柳有關。”那麽巴黎是“天堂”還是“地獄”?想必這都與每個人在巴黎的經歷有關吧。而巴黎,對於藝術家來說,他們則是生活在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一群人。
從十九世紀起,巴黎就逐漸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之都,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群星望北鬥般的雲集巴黎。巴黎曾有過一夜成名的畢卡索、斯特拉文斯基……也有過歷經磨難、終成一家的李斯特、蕭邦、華格納等人……還有生前終未成名、倍受創傷,死後多年才被人們所認知的藝術家凡高、莫迪利阿尼和中國早年旅法畫家常玉等等。
科普蘭初到楓丹白露時,本來計劃跟學校另外一個男老師學習,後來了解到娜迪亞·勃朗熱是一位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法國音樂界著名女教育家,於是便放棄了不想跟女老師學習的念頭,毅然跟隨勃朗熱學習音樂創作,成為勃朗熱的第一個美國學生。科普蘭非常幸運,老師勃朗熱極為器重科普蘭,不僅向他傾心講授法國與歐洲各個時期的音樂大家的作品,還根據科普蘭的個性因材施教,使他在音樂領域裏更加天寬地闊,收穫豐盈。勃朗熱又將科普蘭的音樂作品推薦給法國觀眾,使他在藝術修養、專業成就、藝術交際等方麵受益良多。科普蘭以後還介紹了不少美國學生跟勃朗熱學習,其中很多人成為美國最具影響的作曲家。
我騎車行走在楓丹白露的街巷,楓丹白露的街道窄小,店鋪也不多,街上最多的就是旅館。旅館各式各樣,有老式的、有新式的,有新老結合式的,亦如楓丹白露的民居特色。我行至當中,發現在楓丹白露要想尋找一個於今相隔數十年而並無標記的地點,確實有不小的難度。這裏有的老樓上麵標明是旅館,細看旁邊的名字已改為現代的學校是民宅,也有豪華別致的真正的旅館,但按了半天門鈴也沒人應承,現在正是假期,旅館的老闆和員工都度假去了。我在城中騎車慢行,楓丹白露街道兩旁的建築風格各異,鮮花沐浴秋風,藍天相挽白雲。我不禁想到與這裏息息相關的兩個重要的藝術流派—法國楓丹白露畫派與巴比鬆畫派。
早在公元十六世紀初,法蘭西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跨過阿爾卑斯山到達
義大利,被當時義大利如火如荼、處在巔峰狀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所震撼,他聯想到法國文化的低迷狀況,深感法蘭西民族文化的危機,於是花力氣將義大利的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請到了法國。這些藝術家當中,雖然有不少是落魄潦倒的平庸畫家,但也有赫赫有名、持畫壇牛耳之地位的雷奧納多·達·芬奇等人,楓丹白露成為藝術家們在法國重要的藝術舞台之一。現如今,羅浮宮收藏的著名畫家克魯埃所創作的《德拉維爾公爵夫人和加布裏埃·德斯特雷》的油畫作品,就是代表楓丹白露畫派的扛鼎之作。
另外,還有藝術史上盡人皆知的巴比鬆畫,巴比鬆畫派源於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一批不滿學院派藝術的青年畫家先後來到距楓丹白露西北十幾公裏的的巴比鬆小村寫生,畫家們以手之筆描寫自然風景,通過描繪大自然之美,以表達他們對家園、對土地和人民的眷戀深情。巴比鬆的畫家們與農民們同吃同住,情如魚水,師法自然,形成了以描寫自然風景為主的法國巴比鬆畫派。楓丹白露的曲徑樓台,深街小巷,曾經留下楓丹白露畫派的藝術家們的印跡,記載下了藝術家們的纖細文筆、冷艷畫風;楓丹白露的森林也滋潤了巴比鬆畫派,米勒的樸實筆調,杜普萊的水光天色,盧梭的堅實風景,柯羅的悲愴情懷……都曾在楓丹白露的林間飄蕩,在古城旖旎的風光裏流淌。
秋風颯颯,艷陽向西。我幾乎遊歷遍了楓丹白露小城的每一個街巷,詢問了幾位在街上休閑的老人,老人們說都不了解楓丹白露還曾經有一個美國音樂學校,也不曉得我所提到的美國音樂的代表人物科普蘭。老人們隻知道法國著名女音樂教育家娜迪亞·勃朗熱和法國大音樂家莫裏茨·拉威爾(1934年,拉威爾曾擔任過楓丹白露美國音樂學校的校長)。
青山還在,綠水長流,時光洗去鉛華。我們這次楓丹白露尋覓科普蘭之旅是本書中唯一一次尋古而不遇的旅行,就暫且叫它美的遺憾吧,因為這次旅行的本身就是一次美的巡禮,一次美的秋月曆程。
花開藝都滿庭芳(1)
埃乃斯庫畫像
花開藝都滿庭芳—喬治·埃乃斯庫
題記:白日淒涼,黃昏寂寞,春華秋月,夢斷魂勞,埃乃斯庫很多年一直盡心服侍著身患重病的妻子,音樂成為他一生的心靈寄託。
海明威說:“如果你有幸年輕的時候在巴黎生活過,那麽,這一生不論你到了哪裏,她都會跟著你。因為,巴黎就是一場流動的聖宴。”
海明威的名言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大音樂家蕭邦卻這樣說:“巴黎有最輝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鄙,有最偉大的慈悲,有最巨大的罪惡,巴黎的每一個行動和言語都和花柳有關。”那麽巴黎是“天堂”還是“地獄”?想必這都與每個人在巴黎的經歷有關吧。而巴黎,對於藝術家來說,他們則是生活在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一群人。
從十九世紀起,巴黎就逐漸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之都,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群星望北鬥般的雲集巴黎。巴黎曾有過一夜成名的畢卡索、斯特拉文斯基……也有過歷經磨難、終成一家的李斯特、蕭邦、華格納等人……還有生前終未成名、倍受創傷,死後多年才被人們所認知的藝術家凡高、莫迪利阿尼和中國早年旅法畫家常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