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思想是共同的,華格納深諳“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東方哲學的思想,且把它巧妙的運用在社會活動中。早年當巴伐利亞國王在聽到他的音樂之前,就已被他的文字作品所吸引了,很多人被他的文字作品引向他的音樂,連法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羅曼·羅蘭自己都說:“我記得我對他(華格納)的藝術還隻是一隻半覺得時候,他的見解就已經給了我多麽深刻的印象。即使他的某一部作品使我迷惑不解,我的這個印象也從不動搖,因為我確信能過以理服人的一個天才,絕不會犯什麽錯誤。所以,要是我聽不同他的音樂,其故在我。”羅曼·羅蘭還如此評價華格納的藝術和性格:“華格納雖然也被強烈的感情所刺激,但他總能控製自己,不論內心的風暴,外界的風暴,愛情的折磨,還是政治革命的爭鬥,全然不能動搖他的理智;他讓他的經驗甚至讓他犯過的錯誤為自己的藝術服務;他還在實踐之前預先寫好他的理論;除非他有把握,除非他有看得見前途暢通無阻,否則他決不會採取行動,他憑他的書麵觀點和論據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從羅曼·羅蘭的描述當中可見華格納的某些思想和性格的一麵。
華格納在巴黎的最後住址,是在巴黎七區伏爾泰街的一個著名的旅館裏,華格納在此寫下了《紐倫堡的名歌手》的劇本初稿。一個艷陽高照的午後,我步行至在塞納河畔,穿過塞納河上的卡羅塞爾橋,走進塞納河畔那座著名的旅館的大門。映入我眼簾的首先就是服務台的牆壁上懸掛的華格納的照片,瓦格的照片旁邊還有波得萊爾和西貝柳斯等人的留影,他們都曾是這個旅館的客人。這個旅館為二星級,巴黎的旅館一般不以星級論質量,一個旅館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也不是用星級來測量,亦如酒店、咖啡吧的服務生和出租司機等行業與全世界的同行不同,因為它在巴黎不是卑賤的職業。法國的社會就是如此,雖然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但人們自幼所受教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隻有社會分工不同”的職業觀念根深蒂固。旅館的服務生很是熱情,向我耐心的講起旅館的歷史和名人所居住時的各種軼事,時光荏苒,塞納流光,旅館服務生所的軼事的可信度已經無從查考,但他敬業的態度和待人的誠懇精神卻是讓人佩服。旅館就坐落在巴黎著名的塞納河畔舊書攤一旁,書攤繁衍向東伸至巴黎聖母院的方向。此時正午剛過,伏爾泰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塞納河水靜悄悄地流淌,流年似水淘盡了花都無數的英雄。華格納在世界音樂史上可謂風采獨具的英雄人物。所不同的是,華格納創造的英雄往往就是他自己,在華格納的眼裏,他心中的英雄就是自己。
對於華格納,人們百多年來仍爭論不休。華格納與社會和藝術、與朋友和家人的關係錯綜複雜,至今都眾說不一,在藝術方麵,華格納無疑是集作曲家、詩人、戲劇家、指揮家、布景設計家和優秀的演員和演講朗誦家等等為一身的藝術大家。但是一個事實就是,華格納本人的德操並不怎麽高尚,這一點同他的才華和藝術一樣舉世昭然。
在我的身後,就是巴黎奧賽博物館,在奧斯博物館裏存放有華格納最為著名的畫像,那是法國畫家雷諾瓦所繪,如果以後再有時間,我和讀者朋友們一起去尋古問幽,瞻竭拜訪。因為華格納對於後人,我們所不了解的遠比知道的要多得多。
飄香去不歸,落花成秋苑,塞納河水在靜靜地流淌。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現實生活當中看人品,世事滄桑過後隻論成就,中間淡化的是日益模糊的道德準則。
錦衣玉食任逍遙(1)
羅西尼經常光顧的公園
錦衣玉食任逍遙—羅西尼與饕餮花都
題記:羅西尼在事業巔峰時期激流勇退,現在人們仍不知原因何在,他的隱退成了後人的難解之謎。
羅西尼有一句名言:“給我一份洗衣店的清單,我也能把它譜成樂曲”。他這樣說,也能這樣做。羅西尼在三十七歲之前,就已譜寫了38部歌劇,羅西尼作曲的速度之快,很少有人能企及。奇怪的是,在作曲家後半生的39年裏,羅西尼竟然沒有創作出任何一部歌劇,為什麽會是這樣呢?我們從他在巴黎生活中,也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羅西尼第一次到巴黎是在1823年,那時羅西尼已名滿歐洲,巴黎的義大利劇院已經上演過他的12部歌劇,不消說,羅西尼在巴黎已經是個大名人了。羅西尼偕夫人伊莎貝爾首訪巴黎,最為輝煌的莫過於出版商巴西尼在沃蒂戴特酒店特意為他舉辦的盛大接風宴會。沃蒂戴特酒店是當時巴黎首屈一指的豪華優雅的交際場所,參加此次宴會的有一百五十多人,囊括了法那時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界的各類名人賢達。組委會還特製了一種紀念章,送給來參加酒會的每一位嘉賓,紀念章上麵篆刻著羅西尼歌劇中音樂的主題樂譜。宴會舉行時,賓客們為羅西尼所取得的音樂成就幹杯,樂隊隨之就奏起他歌劇中的主題。羅西尼回敬眾嘉賓,當他提到音樂家的名字時,比如莫紮特、格魯克、格雷特裏……他身後的樂隊就演奏所提到的每個音樂家的名曲片段。宴會參加嘉賓之眾廣,形式之宏大,樂隊之精細,震驚了法國各界。法國媒體不無忌妒地說這次盛會“是一個龐大的野餐。”
華格納在巴黎的最後住址,是在巴黎七區伏爾泰街的一個著名的旅館裏,華格納在此寫下了《紐倫堡的名歌手》的劇本初稿。一個艷陽高照的午後,我步行至在塞納河畔,穿過塞納河上的卡羅塞爾橋,走進塞納河畔那座著名的旅館的大門。映入我眼簾的首先就是服務台的牆壁上懸掛的華格納的照片,瓦格的照片旁邊還有波得萊爾和西貝柳斯等人的留影,他們都曾是這個旅館的客人。這個旅館為二星級,巴黎的旅館一般不以星級論質量,一個旅館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也不是用星級來測量,亦如酒店、咖啡吧的服務生和出租司機等行業與全世界的同行不同,因為它在巴黎不是卑賤的職業。法國的社會就是如此,雖然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但人們自幼所受教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隻有社會分工不同”的職業觀念根深蒂固。旅館的服務生很是熱情,向我耐心的講起旅館的歷史和名人所居住時的各種軼事,時光荏苒,塞納流光,旅館服務生所的軼事的可信度已經無從查考,但他敬業的態度和待人的誠懇精神卻是讓人佩服。旅館就坐落在巴黎著名的塞納河畔舊書攤一旁,書攤繁衍向東伸至巴黎聖母院的方向。此時正午剛過,伏爾泰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塞納河水靜悄悄地流淌,流年似水淘盡了花都無數的英雄。華格納在世界音樂史上可謂風采獨具的英雄人物。所不同的是,華格納創造的英雄往往就是他自己,在華格納的眼裏,他心中的英雄就是自己。
對於華格納,人們百多年來仍爭論不休。華格納與社會和藝術、與朋友和家人的關係錯綜複雜,至今都眾說不一,在藝術方麵,華格納無疑是集作曲家、詩人、戲劇家、指揮家、布景設計家和優秀的演員和演講朗誦家等等為一身的藝術大家。但是一個事實就是,華格納本人的德操並不怎麽高尚,這一點同他的才華和藝術一樣舉世昭然。
在我的身後,就是巴黎奧賽博物館,在奧斯博物館裏存放有華格納最為著名的畫像,那是法國畫家雷諾瓦所繪,如果以後再有時間,我和讀者朋友們一起去尋古問幽,瞻竭拜訪。因為華格納對於後人,我們所不了解的遠比知道的要多得多。
飄香去不歸,落花成秋苑,塞納河水在靜靜地流淌。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現實生活當中看人品,世事滄桑過後隻論成就,中間淡化的是日益模糊的道德準則。
錦衣玉食任逍遙(1)
羅西尼經常光顧的公園
錦衣玉食任逍遙—羅西尼與饕餮花都
題記:羅西尼在事業巔峰時期激流勇退,現在人們仍不知原因何在,他的隱退成了後人的難解之謎。
羅西尼有一句名言:“給我一份洗衣店的清單,我也能把它譜成樂曲”。他這樣說,也能這樣做。羅西尼在三十七歲之前,就已譜寫了38部歌劇,羅西尼作曲的速度之快,很少有人能企及。奇怪的是,在作曲家後半生的39年裏,羅西尼竟然沒有創作出任何一部歌劇,為什麽會是這樣呢?我們從他在巴黎生活中,也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羅西尼第一次到巴黎是在1823年,那時羅西尼已名滿歐洲,巴黎的義大利劇院已經上演過他的12部歌劇,不消說,羅西尼在巴黎已經是個大名人了。羅西尼偕夫人伊莎貝爾首訪巴黎,最為輝煌的莫過於出版商巴西尼在沃蒂戴特酒店特意為他舉辦的盛大接風宴會。沃蒂戴特酒店是當時巴黎首屈一指的豪華優雅的交際場所,參加此次宴會的有一百五十多人,囊括了法那時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界的各類名人賢達。組委會還特製了一種紀念章,送給來參加酒會的每一位嘉賓,紀念章上麵篆刻著羅西尼歌劇中音樂的主題樂譜。宴會舉行時,賓客們為羅西尼所取得的音樂成就幹杯,樂隊隨之就奏起他歌劇中的主題。羅西尼回敬眾嘉賓,當他提到音樂家的名字時,比如莫紮特、格魯克、格雷特裏……他身後的樂隊就演奏所提到的每個音樂家的名曲片段。宴會參加嘉賓之眾廣,形式之宏大,樂隊之精細,震驚了法國各界。法國媒體不無忌妒地說這次盛會“是一個龐大的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