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日爾曼昂萊我到過,凡爾賽宮就在那裏,來巴黎能不去凡爾賽嗎?德彪西的音樂我也聽過,雖然不懂,也聽得滿有味。可這個音樂家跟凡爾賽有什麽關係,我壓根都不知道,雖不止一次到過這個小城,對這位音樂大師的珍貴遺蹟竟毫無所知!再往後讀下去,越讀越感到驚異和慚愧,怎麽巴黎這麽多與音樂家有關的遺址重地,我都擦肩而過,視而不見呢?終於在“楓丹白露尋覓科普蘭”一章中,我找到了答案。
他寫道:“園林內草坪細膩如織,明快清爽,林木修剪的有錐形,有球形,有柱形,整個園林活潑、熱烈、絢麗、清雅,像一部明快艷朗的交響樂。園林的邊沿修剪成方型的栗子樹像是樂曲的引子,穿過樹旁小路把人們帶進那如歌的行板,田園內韻律蕩漾,每一棵花草都是樂章中的一個小節,每一方草坪就象一曲別致的樂段。錐形的節奏緊湊,球形的渾圓舒緩,柱形的沉博大氣,整部田園樂章有強弱、有高低,有對稱、有反覆,抑揚頓挫,低徊跌宕。園林正中那一池流光溢彩的珠玉噴泉將風韻流彩的園林樂章推向了最終的主題。”
看到這裏我才明白:這裏寫的是音樂家眼裏的巴黎,巴黎居民眼裏的音樂家,和我這樣既是樂盲又是匆匆過客的人寫的那些遊記、散文不同。人家能看到的我未必看得到,即使看到也難有這麽深刻的感覺和情深的聯想。
我真佩服這個比我小四十多歲的鄉親高遠。他出身農家,從小喜歡音樂,靠艱苦奮鬥考進天津音樂學院,畢業後又到烏克蘭國立音樂學院進修,憑其優異成績隨後獲得法國政府獎學金、法國亞洲中心獎學金,又進入法國國立音樂學院。他在天津、巴黎和歐洲舉辦個人音樂會都獲得成功,在法國享有國際藝術城專家工作室。在投身音樂的同時,他又從事寫作。他的散文和藝術評論多次獲得國內外的文學獎項,一時間成為法國國家電視台、法國國際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專題報導的熱點人物。他花了四年時間探訪、研究一些世界著名音樂家在巴黎的生活與創作情況,這本書就是其辛勞和智慧的結晶。
在籌備“中法文化年”期間,我到巴黎打前站,與法國政府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交談時,大家都認為中法兩國是東西方文化的代表,加強兩國間文化的交流、增進兩國間人民相互了解,不僅對促進我們兩國的友誼與合作有意義,而且對世界多元文化間的交流與發展,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
中法文化年期間,李長春同誌和陳至立同誌訪法,親切接見“旅法傑出藝術家”,高遠是最年輕的一位。兩位領導代表祖國鼓勵他們為中法兩國文化交流多做貢獻,高遠把領導囑咐牢記在心。不久就寫出了《江山如此多嬌——中法文化年評論集》,此書被中國文化部作為中法文化年重點項目出版並向海內外發行。
《情懷巴黎——尋訪法國音樂家故居筆記》顯然是他遵循故國囑託的又一次表現,寫得有情有景,融藝術性與文學性於一體,很值得一讀。
《情懷巴黎-巴黎音樂家之旅》,從2001年至今,我準備了整整4年時間。
巴黎,被稱為“藝術之都”,她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巴黎不僅孕育滋養了法蘭西民族的藝術家,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的藝術家提供了一方開花結果的沃土。在法國浩瀚的文化長卷中,文學、戲劇、繪畫、舞蹈等藝術門類在世界文化寶庫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與我國的文學藝術同為人類百花園中的瑰寶。法國音樂家作為百花園中的一束奇葩,至今仍百花爭妍,散放著沁人的芬芳。德彪西的詩情畫意,拉威爾的細緻精妙;柏遼茲的激進開拓,比才的激流勇進……前輩音樂大家的不朽作品,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情懷巴黎-巴黎音樂家之旅》行程伊始,我在此做一個講解。巴黎音樂家的概念,包括幾層含義:一是出生在巴黎,或定居於巴黎的音樂家們。如德彪西、拉威爾、比才、聖桑等法國本土音樂家,他們是法蘭西民族的驕傲,其成就彪炳青史。我在寫作時力求以史實為原貌,在探索音樂家的生活和其音樂活動的同時,加入一些個人在藝都的生活體驗和感想,力求做到觀點新穎,雅俗共融。文中有很多在法國音樂史上聲譽榮頂,而對於我國讀者還比較陌生的音樂大家,如我國民族音樂家冼星海的老師保羅·杜卡,法國現代音樂的先鋒、音樂家薩第,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的原法國巴黎音樂學院院長福列等人。這些音樂家有的學識淵博,不僅以音樂家的身份享譽樂壇,而且還作為思想家、哲學家名滿當世;有的精益求精,在音樂上獨闢蹊徑,成為音樂史上的豐碑;有的為人師表、虛懷若穀,提攜青年,奠定其百代宗師之地位。另外,我還特別介紹當今健在的音樂大師布列茲,他的生活和創作,想必大家也很感興趣。第二,長期生活在巴黎、成就於巴黎,同巴黎水乳交融的外國音樂家。比如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他身居巴黎長達12年之久,寫出了《第三鋼琴協奏曲》、《第三交響曲》、《第四交響曲》、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傳世名作,巴黎的生活對其一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還有現代音樂的開創人斯特拉文斯基,他的代表作《春之祭》在巴黎香榭麗舍劇場首演,揭開了現代音樂的新篇章。斯特拉文斯基和法國音樂家德彪西、杜卡、薩第等人的交往,也是一份難得的歷史資料。更應該提到的是波蘭偉大的作曲家蕭邦,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藝都,巴黎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他與喬治桑的愛情,他對故鄉的眷戀,這些動人的音符都永久奏響在藝都巴黎的上空。第三,在音樂史上有重要影響的音樂家們,他們雖在巴黎生活稍短,但情深意長,莫紮特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莫紮特一生來過巴黎兩次,臨終時他盡管深受病痛的折磨,卻仍惦記著能重返巴黎,偉人已逝,成為一代宗師的終身遺憾。
他寫道:“園林內草坪細膩如織,明快清爽,林木修剪的有錐形,有球形,有柱形,整個園林活潑、熱烈、絢麗、清雅,像一部明快艷朗的交響樂。園林的邊沿修剪成方型的栗子樹像是樂曲的引子,穿過樹旁小路把人們帶進那如歌的行板,田園內韻律蕩漾,每一棵花草都是樂章中的一個小節,每一方草坪就象一曲別致的樂段。錐形的節奏緊湊,球形的渾圓舒緩,柱形的沉博大氣,整部田園樂章有強弱、有高低,有對稱、有反覆,抑揚頓挫,低徊跌宕。園林正中那一池流光溢彩的珠玉噴泉將風韻流彩的園林樂章推向了最終的主題。”
看到這裏我才明白:這裏寫的是音樂家眼裏的巴黎,巴黎居民眼裏的音樂家,和我這樣既是樂盲又是匆匆過客的人寫的那些遊記、散文不同。人家能看到的我未必看得到,即使看到也難有這麽深刻的感覺和情深的聯想。
我真佩服這個比我小四十多歲的鄉親高遠。他出身農家,從小喜歡音樂,靠艱苦奮鬥考進天津音樂學院,畢業後又到烏克蘭國立音樂學院進修,憑其優異成績隨後獲得法國政府獎學金、法國亞洲中心獎學金,又進入法國國立音樂學院。他在天津、巴黎和歐洲舉辦個人音樂會都獲得成功,在法國享有國際藝術城專家工作室。在投身音樂的同時,他又從事寫作。他的散文和藝術評論多次獲得國內外的文學獎項,一時間成為法國國家電視台、法國國際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專題報導的熱點人物。他花了四年時間探訪、研究一些世界著名音樂家在巴黎的生活與創作情況,這本書就是其辛勞和智慧的結晶。
在籌備“中法文化年”期間,我到巴黎打前站,與法國政府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交談時,大家都認為中法兩國是東西方文化的代表,加強兩國間文化的交流、增進兩國間人民相互了解,不僅對促進我們兩國的友誼與合作有意義,而且對世界多元文化間的交流與發展,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
中法文化年期間,李長春同誌和陳至立同誌訪法,親切接見“旅法傑出藝術家”,高遠是最年輕的一位。兩位領導代表祖國鼓勵他們為中法兩國文化交流多做貢獻,高遠把領導囑咐牢記在心。不久就寫出了《江山如此多嬌——中法文化年評論集》,此書被中國文化部作為中法文化年重點項目出版並向海內外發行。
《情懷巴黎——尋訪法國音樂家故居筆記》顯然是他遵循故國囑託的又一次表現,寫得有情有景,融藝術性與文學性於一體,很值得一讀。
《情懷巴黎-巴黎音樂家之旅》,從2001年至今,我準備了整整4年時間。
巴黎,被稱為“藝術之都”,她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巴黎不僅孕育滋養了法蘭西民族的藝術家,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的藝術家提供了一方開花結果的沃土。在法國浩瀚的文化長卷中,文學、戲劇、繪畫、舞蹈等藝術門類在世界文化寶庫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與我國的文學藝術同為人類百花園中的瑰寶。法國音樂家作為百花園中的一束奇葩,至今仍百花爭妍,散放著沁人的芬芳。德彪西的詩情畫意,拉威爾的細緻精妙;柏遼茲的激進開拓,比才的激流勇進……前輩音樂大家的不朽作品,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情懷巴黎-巴黎音樂家之旅》行程伊始,我在此做一個講解。巴黎音樂家的概念,包括幾層含義:一是出生在巴黎,或定居於巴黎的音樂家們。如德彪西、拉威爾、比才、聖桑等法國本土音樂家,他們是法蘭西民族的驕傲,其成就彪炳青史。我在寫作時力求以史實為原貌,在探索音樂家的生活和其音樂活動的同時,加入一些個人在藝都的生活體驗和感想,力求做到觀點新穎,雅俗共融。文中有很多在法國音樂史上聲譽榮頂,而對於我國讀者還比較陌生的音樂大家,如我國民族音樂家冼星海的老師保羅·杜卡,法國現代音樂的先鋒、音樂家薩第,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的原法國巴黎音樂學院院長福列等人。這些音樂家有的學識淵博,不僅以音樂家的身份享譽樂壇,而且還作為思想家、哲學家名滿當世;有的精益求精,在音樂上獨闢蹊徑,成為音樂史上的豐碑;有的為人師表、虛懷若穀,提攜青年,奠定其百代宗師之地位。另外,我還特別介紹當今健在的音樂大師布列茲,他的生活和創作,想必大家也很感興趣。第二,長期生活在巴黎、成就於巴黎,同巴黎水乳交融的外國音樂家。比如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他身居巴黎長達12年之久,寫出了《第三鋼琴協奏曲》、《第三交響曲》、《第四交響曲》、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傳世名作,巴黎的生活對其一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還有現代音樂的開創人斯特拉文斯基,他的代表作《春之祭》在巴黎香榭麗舍劇場首演,揭開了現代音樂的新篇章。斯特拉文斯基和法國音樂家德彪西、杜卡、薩第等人的交往,也是一份難得的歷史資料。更應該提到的是波蘭偉大的作曲家蕭邦,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藝都,巴黎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他與喬治桑的愛情,他對故鄉的眷戀,這些動人的音符都永久奏響在藝都巴黎的上空。第三,在音樂史上有重要影響的音樂家們,他們雖在巴黎生活稍短,但情深意長,莫紮特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莫紮特一生來過巴黎兩次,臨終時他盡管深受病痛的折磨,卻仍惦記著能重返巴黎,偉人已逝,成為一代宗師的終身遺憾。